新書推薦:
《
历史的教训(浓缩《文明的故事》精华,总结历史教训的独特见解)
》
售價:NT$
286.0
《
不在场证明谜案(超绝CP陷入冤案!日本文坛超新星推理作家——辻堂梦代表作首次引进!)
》
售價:NT$
265.0
《
明式家具三十年经眼录
》
售價:NT$
2387.0
《
敦煌写本文献学(增订本)
》
售價:NT$
1010.0
《
耕读史
》
售價:NT$
500.0
《
地理计算与R语言
》
售價:NT$
551.0
《
沈括的知识世界:一种闻见主义的实践(中华学术译丛)
》
售價:NT$
398.0
《
大思维:哥伦比亚商学院六步创新思维模型
》
售價:NT$
332.0
|
編輯推薦: |
1.逻辑结构图。 就一个具体会计准则而言,内容繁多,逻辑关系复杂,理清其逻辑链条是整体掌握该具体准则的必经之路,也是非常困难的一步。本书对每个具体准则均绘制了逻辑节后图,指明了准则的关键逻辑结点,可以帮助读者开门见山,迅速理解准则的逻辑关系。本书的逻辑结构图在同类图书中也属于首创。 2.精彩案例。 由于先天的限制,企业会计准则具有原则、笼统、条文化等不足,将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应用于日常会计工作很是不易。而通过案例的形式,可以把会计准则的要求具体化的日常的经济业务处理之中,是把准则与实务连接在一起的桥梁与纽带。 3.深入分析。 在很多情况下,只是被动的了解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是很难理解其实质要求的,也很难做到灵活的应用,也就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本书以实务应用为己任,处处进行深度分析,案例中不仅阐述怎么办,更是强调说明为什么这么做,帮助大家读透准则,准确应用。
|
內容簡介: |
企业会计准则是会计人员进行会计确认、会计计量、会计报告的基本依据,学好企业会计准则,是做好会计工作的根本。为了帮助广大会计工作者学好会计准则、用好会计准则,我们集众多专家学者与实务界人士的学识、经验与智慧,编写了这本企业会计准则解读。 《企业会计准则详解与实务 条文解读 实务应用 案例讲解》以企业会计准则为依据,对1项基本准则、41项具体准则进行了全面、深入、详尽的解读。针对每一个具体准则,本书以逻辑结构图的形式阐述了该准则的逻辑结点与逻辑流程;以案例解析的形式,将笼统抽象的文字规定转化为清晰具体的实务操作,全面提升读者的实务操作水平。本书共包括案例320余个,均结合准则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并逐步展示会计处理的全过程,是读者需要重点阅读的所在。 《企业会计准则详解与实务 条文解读 实务应用 案例讲解》是一本全景式讲解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专业图书,是广大会计工作者学准则、用准则的案头常备工具书。它既适合会计实务工作者用来解决日常实务工作中的各种疑难与困惑,也适合会计理论工作者、会计专业学生用来掌握我国现行会计准则体系的具体规定。
|
關於作者: |
企业会计准则编审委员会 方文彬(会计学硕士,兰州商学院会计学院教授 邢铭强(会计学博士,兰州商学院会计学院教授 汪华亮(法学博士,南京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 姚宇(经济学博士,陕西财经大学经管学院副教授) 计东亚(会计学博士、绍兴文理学院会计系副教授) 孙蕾蕾(会计学博士、烟台大学会计系副教授) 徐东方(会计学硕士,河北金融学院讲师 唐斯圆(会计学博士,清华大学
|
目錄:
|
第-1章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1.1总则
1.1.1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
1.1.2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
1.1.3会计基本假设
1.1.4会计基础
1.1.5会计要素
1.1.6记账方法
1.2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1.2.1可靠性
1.2.2相关性
1.2.3可理解性
1.2.4可比性
1.2.5实质重于形式
1.2.6重要性
1.2.7谨慎性
1.2.8及时性
1.3资产
1.3.1资产的定义
1.3.2资产的确认条件
1.3.3资产的列报
1.4负债
1.4.1负债的定义
1.4.2负债的确认条件
1.4.3负债的列报
1.5所有者权益
1.5.1所有者权益的定义
1.5.2所有者权益的来源构成
1.5.3所有者权益的确认条件
1.5.4所有者权益的列报
1.6收入
1.6.1收入的定义
1.6.2收入的确认条件
1.6.3收入的列报
1.7费用
1.7.1费用的定义
1.7.2费用的确认条件
1.7.3费用的列报
1.8利润
1.8.1利润的定义
1.8.2利润的确认条件
1.8.3利润的构成与列报
1.9会计计量
1.9.1会计计量属性
1.9.2计量属性的运用原则
1.10财务会计报告
1.10.1财务会计报告的定义
1.10.2财务会计报告的构成
第-2章存货
2.1存货的确认
2.1.1存货的定义
2.1.2存货的范围
2.1.3存货的确认条件
2.2取得存货的计量
2.2.1存货的计量原则
2.2.2外购存货的成本
2.2.3加工取得存货的成本
2.2.4其他方式取得的存货的成本
2.2.5不计入存货成本的相关费用
2.3发出存货的计量
2.3.1确定发出存货成本的方法
2.3.2已售存货成本的结转
2.3.3周转材料的处理
2.4期末存货的计量
2.4.1可变现净值的定义及特征
2.4.2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应考虑的因素
2.4.3通常表明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的情形
2.4.4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
2.4.5存货跌价准备的转回
2.4.6存货盘亏或毁损的会计处理
2.5披露
第3章长期股权投资
3.1 长期股权投资基础
3.1.1准则规定
3.1.2准则解释
3.2长期股权投资的计量
3.2.1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
3.2.2企业合并以外其他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
3.2.3特殊情况的会计处理
3.3后续计量之成本法
3.3.1成本法的适用范围
3.3.2成本法核算下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的调整及投资损益的确认
3.4后续计量之权益法
3.4.1权益法的适用范围
3.4.2权益法的核算
3.5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的转换及处置
3.5.1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的转换
3.5.2长期股权投资的处置
3.6披露
3.6.1准则规定
3.6.2准则解释
第4章投资性房地产
4.1投资性房地产的确认
4.1.1投资性房地产的定义及范围
4.1.2确认投资性房地产的条件
4.2投资性房地产的计量
4.2.1初始计量
4.2.2后续支出计量
4.2.3后续计量
4.3投资性房地产的转换
4.3.1投资性房地产转换的解释
4.3.2房地产转换的基本准则
4.3.3投资性房地产转换的具体应用
4.4投资性房地产的处置
4.4.1投资性房地产处置的基本准则
4.4.2投资性房地产处置的应用
4.5披露
第5章固定资产
5.1固定资产概述
5.1.1固定资产的定义
5.1.2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
5.1.3单项固定资产
5.2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
5.2.1外购固定资产
5.2.2自行建造固定资产
5.2.3投资者投入固定资产
5.2.4存在弃置义务的固定资产
5.3固定资产的后续计量
5.3.1固定资产折旧
5.3.2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
5.4固定资产的处置
5.4.1固定资产终止确认的条件
5.4.2固定资产处置的账务处理
5.5披露
第6章生物资产
6.1生物资产基础
6.1.1生物资产概念
6.1.2生物资产的特征
6.1.3不属于生物资产的特殊规定
6.2生物资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
6.2.1确认的基本原则
6.2.2初始计量原则
6.2.3生物资产相关的后续支出
6.3后续计量
6.3.1折旧
6.3.2计提减值
6.4收获与处置
6.4.1基本原则
6.4.2具体运用
6.5披露
第7章无形资产
7.1无形资产的基本准则
7.1.1无形资产定义
7.1.2无形资产确认的条件
7.1.3无形资产的特征
7.2无形资产的初始计量
7.2.1无形资产分类
7.2.2无形资产的初始计量
7.3无形资产后续计量
7.3.1无形资产使用寿命
7.3.2无形资产摊销的会计处理
7.4无形资产处置
7.4.1出售
7.4.2对外出租
7.4.3对外捐赠
7.4.4报废
7.5披露
第8章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8.1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概述
8.2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确认和计量
8.2.1确认和计量原则
8.2.2商业实质
8.2.3涉及多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处理
8.3披露
第9章资产减值
9.1资产减值基础
9.2可能发生减值资产的认定
9.2.1资产减值情形的判定
9.2.2可收回金额的确定
9.3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
9.3.1基本原则及方法
9.3.2预计未来现金流量应考虑的因素
9.4资产减值损失的确定及处理
9.4.1资产减值损失的确定原则
9.4.2资产减值损失确认的会计处理
9.5资产组的认定及减值处理
9.5.1资产组的概念
9.5.2资产组的认定
9.5.3资产组减值的会计处理
9.6 商誉减值的处理
9.6.1资产减值的基本原则
9.6.2商誉减值测试的方法与会计处理
9.7披露
第-10章职工薪酬
10.1职工薪酬的概念及分类
10.1.1职工薪酬的概念
10.1.2职工薪酬的分类
10.1.3其他相关会计准则
10.2短期薪酬的确认与计量
10.2.1货币性短期薪酬
10.2.2带薪缺勤
10.2.3短期利润共享计划
10.3离职后福利的确认与计量
10.3.1设定提存计划
10.3.2设定受益计划的准则规定与对应解读
10.4辞退福利的确认与计量
10.4.1辞退福利的准则规定与准则解读
10.4.2辞退福利准则的应用举例
10.5其他长期职工福利的确认与计量
10.5.1其他长期职工福利中设定提存计划
10.5.2其他长期职工福利中设定受益计划
10.6披露
10.7衔接规定
第-11章企业年金基金
11.1企业年金基金概述
11.1.1企业年金与企业年金基金
11.1.2企业年金基金管理各方当事人
11.1.3企业年金基金会计准则及其应用指南
11.2企业年金基金缴费
11.2.1企业年金基金缴费及其流程
11.2.2企业年金基金收到缴费的账务处理
11.3企业年金基金投资运营
11.3.1企业年金基金投资运营原则和范围
11.3.2企业年金基金投资运营流程
11.3.3企业年金基金投资运营的账务处理
11.4企业年金基金收入
11.4.1企业年金基金收入的构成
11.4.2企业年金基金收入的账务处理
11.5企业年金基金费用
11.5.1 企业年金基金费用的构成
11.5.2企业年金基金费用的账务处理
11.6企业年金待遇给付及企业年金基金净资产
11.6.1企业年金待遇给付及其账务处理
11.6.2企业年金基金净资产、净收益及其账务处理
11.7企业年金基金财务报表
11.7.1企业年金基金财务报表编报主体
11.7.2企业年金基金财务报表构成。
11.7.3企业年金基金财务报表编制
第-12章 股份支付
12.1股份支付概念及特征
12.1.1股份支付的概念及分类
12.1.2股份支付的适用范围
12.1.3股份支付的特征
12.1.4相关概念
12.1.5不适用该准则的情形
12.2可行权条件
12.2.1可行权条件的概念及分类
12.2.2可行权条件的修改
12.3股份支付的确认和计量原则
12.3.1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的确认和计量原则
12.3.2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的确认和计量原则
12.3.3权益工具公允价值的确认原则
12.4 股份支付的会计处理
12.4.1股份支付会计处理程序
12.4.2股份支付的具体会计
12.5披露
第-13章 债务重组
13.1债务重组基础
13.1.1债务重组概念
13.1.2债务重组的核算范围
13.1.3债务重组的方式
13.1.4用以清偿债务的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的计量
13.2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
13.2.1债务人的处理
13.2.2债权人的处理
13.3债务重组会计处理具体应用
13.3.1以资产清偿债务
13.3.2债务转为资本
13.3.3修改其他债务条件
13.3.4以上三种方式的组合方式
13.4披露
第-14章 或有事项
14.1 或有事项概述
14.1.1或有事项的定义
14.1.2或有事项的基本特征
14.2确认和计量
14.2.1或有事项的确认
14.2.2预计负债的计量
14.2.3对预计负债账面价值的复核
14.2.4或有负债和或有资产
14.3披露
第-15章收入(2017)
15.1收入的定义及核算范围
15.1.1收入的定义
15.1.2收入的核算范围
15.2收入的确认
15.2.1收入确认的判断标准与流程
15.2.2合同的评估
15.2.3履约义务的识别
15.2.4收入的确认方法
15.3计量
15.3.1交易价格的确定
15.3.2交易价格的分摊
15.4合同成本
15.4.1合同成本的确认
15.4.2合同成本的摊销
15.4.3合同成本的减值
15.5特定交易的会计处理
15.5.1附有销售退回条款的销售
15.5.2附有质量保证条款的销售
15.5.3主要责任人与代理人
15.5.4附有客户额外购买选择权的销售
15.5.5知识产权许可的授予
15.5.6售后回购交易
15.5.7预收款无需退回
15.5.8无需退回的初始费
15.6列报
15.6.1列报项目
15.6.2列报信息
15.7新旧准则衔接
第-16章 政府补助
16.1政府补助概述
16.1.1政府补助的定义
16.1.2政府补助的主要形式
16.1.3政府补助的分类
16.2政府补助的确认和计量
16.2.1政府补助的确认条件
16.2.2政府补助的会计处理
16.2.3政策性优惠贷款贴息
16.2.4政府补助的退回
16.3政府补助的列报
16.3.1列报项目
16.3.2披露信息
16.3.3衔接规定
16.3.4新旧准则差异比较
第-17章借款费用
17.1借款费用的定义及范畴
17.1.1定义
17.1.2范畴
17.2借款费用的确认和计量
17.2.1借款费用确认的基本原则
17.2.2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计量
17.2.3借款费用资本化的停止
17.3披露
第-18章 所得税会计
18.1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
18.1.1资产的计税基础
18.1.2负债的计税基础
18.1.3特殊交易或事项中产生资产、负债计税基础的确定
18.2暂时性差异
18.2.1暂时性差异
18.2.2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18.3递延所得税负债及递延所得税资产
18.3.1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和计量
18.3.2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和计量
18.4所得税费用
18.5合并财务报表中因抵销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产生的递延所得税
18.6所得税的列报
第-19章外币折算
19.1记账本位币
19.1.1外币交易的定义
19.1.2记账本位币的定义
19.1.3记账本位币的确定
19.1.4境外经营记账本位币的确定
19.1.5记账本位币的变更
19.2 外币交易的会计处理
19.2.1即期汇率和即期汇率近似汇率
19.2.2汇兑差额的会计处理
19.2.3分账制记账方法
19.3 外币财务报表的折算
19.3.1境外经营财务报表的折算原则
19.3.2恶性通货膨胀下境外经营报表折算
19.3.3处置境外经营时外币报表折算差额核算
19.4披露
第-20章企业合并
20.1企业合并概述
20.1.1企业合并的界定
20.1.2企业合并的方式
20.1.3企业合并类型的划分
20.1.4合并日或购买日的确定
20.2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20.2.1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定义
20.2.2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处理原则
20.3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20.3.1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定义
20.3.2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处理原则
20.4不同合并方式下的会计处理
20.4.1控股合并的会计处理
20.4.2吸收合并和新设合并的会计处理
20.5披露
20.5.1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披露
20.5.2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披露
20.6 业务合并
第-21章 租赁
21.1租赁基础
21.2租赁的分类
21.2.1分类
21.2.2经营租赁和融资租赁的区别
21.3 融资租赁中承租人的会计处理
21.3.1租赁开始日的会计处理
21.3.2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分摊
21.3.3租赁资产折旧的计提
21.3.4其他项目的处理
21.4融资租赁中出租人的会计处理
21.4.1租赁开始日
21.4.2对未确认融资收益的处理
21.4.3对未担保余值的会计处理
21.4.4对或有租金的会计处理
21.5经营租赁中承租人的会计处理
21.6经营租赁中出租人的会计处理
21.7售后租回交易
21.7.1确认的基本原则
21.7.2售后租回分类及会计处理
21.8列报
第-22章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
22.1金融工具概述
22.1.1金融工具的定义
22.2金融工具确认与终止确认
22.2.1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确认条件
22.2.2金融资产的终止确认
22.2.3金融负债的终止确认
22.3金融工具的分类
22.3.1金融资产的分类
22.3.2金融负债的分类
22.4嵌入衍生工具
22.4.1嵌入衍生工具的定义
22.4.2混合合同
22.5金融工具的重分类
22.5.1金融工具重分类的定义
22.5.2金融资产重分类的会计处理
22.6金融工具计量
22.6.1初始计量
22.6.2后续计量
22.6.3合同变化
22.6.4与权益投资相关的合同
22.7金融工具的减值
22.7.1金融工具计提减值准备的原则
22.7.2金融资产信用减值的客观信息
22.7.3预期信用损失
22.7.4信用损失
22.7.5损失准备确认方法
22.7.6判断事项
22.7.7其他规定
22.8利得和损失
22.8.1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工具
22.8.2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工具
22.8.3其他规定
22.8.4股利收入
22.9衔接规定
22.9.1前期比较财务报表数据
22.9.2金融资产分类
22.9.3合同现金流量影响因素的评估
22.9.4混合合同
22.9.5金融资产的指定与撤销指定
22.9.6金融负债的指定与撤销指定
22.9.7金融工具减值
22.9.8其他规定
第-23章金融资产转移
23.1金融资产转移与终止确认
23.1.1金融资产转移的定义
23.1.2金融资产终止确认
23.2金融资产转移的情形
23.2.1金融资产转移的情形
23.2.2金融资产转移的处理原则
23.2.3评估风险与报酬的转移程度
23.2.4评估是否保留对被转移金融资产的控制
23.2.5其他规定
23.3金融资产转移的会计处理
23.3.1满足终止确认条件的金融资产转移
23.3.2继续确认被转移金融资产
23.3.3继续涉入被转移金融资产
23.3.4向转入方提供非现金担保物
23.4衔接规定
第-24章套期会计
24.1套期的定义及分类
24.1.1套期的定义
24.1.2套期的分类
24.2套期工具
24.2.1套期工具的定义与范围
24.2.2指定套期工具
24.3被套期项目
24.3.1被套期项目的定义
24.3.2被套期项目的指定
24.4套期关系评估与套期会计
24.4.1套期有效性的定义与要求
24.4.2套期有效性的评估与再平衡
24.4.3套期会计
24.4.4终止套期关系
24.5套期保值的确认与计量
24.5.1公允价值套期
24.5.2现金流量套期
24.5.3境外经营净投资的套期
24.5.4套期关系再评估
24.5.5其他规定
24.6信用风险敞口的公允价值选择权
24.6.1指定为公允价值计量的条件
24.6.2终止指定条件
24.7衔接规定
24.7.1基本规定
24.7.2特殊事项
第-25章原保险合同
25.1原保险合同概述
25.1.1保险合同的定义
25.1.2原保险合同的定义
25.1.3不适用原保险合同的情形
25.1.4混合风险工具的分拆
25.1.5原保险合同的分类
25.2原保险合同收入
25.1.1原保险合同收入的确认条件
25.1.2原保险合同收入的计量
25.1.3原保险合同提前解除
25.3原保险合同准备金
25.3.1原保险合同准备金的内容
25.3.2保险责任准备金充足性测试
25.4原保险合同成本
25.4.1原保险合同成本的定义
25.4.2计入当期损益的情形
25.4.3损余物资
25.4.4代位追偿款
25.5列报
25.5.1资产负债表列示项目
25.5.2利润表列示项目
25.5.3附注中披露项目
第-26章再保险合同
26.1再保险合同概述
26.1.1再保险合同的定义及特征
26.1.2再保险合同基本业务
26.2分出业务的会计处理
26.2.1基本规定
26.2.2应收分保准备金
26.2.3分出保费及摊回款项
26.2.4赔付成本
26.2.5存入分保保证金
26.2.6纯益手续费
26.3分入业务的会计处理
26.3.1分保费收入的确认
26.3.2分保费用
26.3.3分保赔付成本
26.3.4存出分保保证金
26.4列报
26.4.1在财务报表中列报事项
26.4.2在附注中披露事项
第-27章石油天然气开采
27.1石油天然气开采的定义及核算范围
27.1.1核算范围
27.1.2相关定义解释
27.1.3石油天然气开采会计核算概述
27.2矿区权益的会计处理
27.2.1初始计量
27.2.2矿区权益的折耗
27.2.3矿区权益的减值。
27.2.4矿区权益的处置
27.3油气勘探的会计处理
27.3.1基本原则
27.3.2会计处理
27.4油气开发的会计处理
27.5油气生产的会计处理
27.5.1定义及核算范围
27.5.2井及相关设备的折耗计提
27.5.3其他经济事项的会计处理适用准则
27.6油气资产的确认及计量
27.6.1油气资产相关定义。
27.6.2油气资产折耗方法。
27.6.3油气资产减值处理
27.7弃置义务
27.8披露
第-28章 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
28.1会计政策及其变更
28.1.1会计政策概述
28.1.2会计政策变更
28.1.3会计政策变更的会计处理
28.2会计估计及其变更
28.2.1会计估计与会计估计变更
28.2.2会计政策变更与会计估计变更的划分
28.2.3会计估计变更的会计处理
28.2.4会计估计变更的披露
28.3前期差错及其更正
28.3.1前期差错概述
28.3.2前期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
28.3.3前期差错更正的披露
第-29章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29.1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概述
29.1.1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定义
29.1.2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涵盖的期间
29.1.3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分类
29.2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
29.2.1基本处理原则
29.2.2具体会计处理
29.3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
29.4披露
第30章财务报表列报
30.1财务报表概览
30.1.1财务报表的定义及分类
30.1.2财务报表的分类
30.1.3相应企业会计准则的适用范围
30.2 财务报列报的基本要求
30.2.1遵循各项会计准则进行确认和计量
30.2.2以持续经营为列报基础
30.2.3以权责发生制为编制基础
30.2.4遵循重要性原则
30.2.5保证列报的一致性
30.2.6保持披露金额的准确
30.2.7遵循可比性原则
30.2.8财务报表表首的列报要求
30.2.9报告期间
30.3资产负债表列报
30.3.1资产负债表的定义及内容
30.3.2资产负债表项目列报分类
30.3.3资产负债表列报格式
30.4 利润表列报
30.4.1利润表的定义及项目列报原则和具体适用
30.4.2利润表列报总要求
30.4.3利润表项目列报
30.5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列报
30.5.1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定义
30.5.2所有者权益表列报的基本原则
30.5.3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列报格式及说明
30.6附注
30.6.1财务报表附注的定义
30.6.2附注应当披露的内容及顺序
30.6.3一般企业财务报表附注格式
30.6.4商业银行财务报表附注格式
30.6.5保险公司财务报表附注
30.6.6证券公司财务报表附注格式
30.7案例
30.7.1资本负债表
30.7.2利润表
30.7.3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30.7.4附注
第31章现金流量表
31.1 现金流量表概述
31.1.1现金流量表的内容
31.1.2现金流量表内容与结构
31.1.3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及程序
31.2现金流量表编制
31.2.1一般企业现金流量表的编制
31.2.2商业银行现金流量表的编制
31.2.3保险公司现金流量表的编制
31.2.4证券公司现金流量表的编制
31.3现金流量表附注
31.3.1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的编制
31.3.2企业当期取得或处置子公司及其他营业单位的披露
31.4披露
第32章中期财务报告
32.1中期财务报告概述
32.1.1中期财务报告的定义
32.1.2中期财务报告的内容
32.2 确认和计量
32.2.1会计政策
32.2.2会计估计
32.2.3重要性
32.2.4会计计量
32.2.5季节性、周期性或者偶然性取得收入的确认和计量
32.2.6会计年度中不均匀发生的费用的确认和计量
32.3合并财务报表
32.4比较财务报表
32.5附注
第33章合并财务报表
33.1 合并财务报表基础
33.1.1合并财务报表的定义及解释
33.1.2合并范围的确定
33.1.3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原则
33.1.4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的前期准备工作
33.1.5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程序
33.1.6报告期内增减子公司的处理
33.2合并日财务报表的编制
33.2.1对子公司的个别财务报表进行调整
33.2.2合并日资产负债表的编制
33.3购买日后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
33.3.1合并资产负债表
33.3.2合并利润表
33.3.3合并现金流量表
33.3.4合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33.3.5案例分析
33.4特殊交易的会计处理
33.4.1追加投资的会计处理
33.4.2处置对子公司投资的会计处理
33.4.3因子公司的少数股东增资而稀释母公司拥有的股权比例
33.4.4其他特殊交易
第34章每股收益
34.1基本每股收益
34.1.1分子的确定
34.1.2分母的确定
34.2稀释每股收益
34.2.1基本计算原则
34.2.2可转换公司债券
34.2.3认股权证、股份期权
34.2.4企业承诺将回购其股份的合同
34.2.5多项潜在普通股
34.2.6子公司、合营企业或联营企业发行的潜在普通股
34.3每股收益的列报
34.3.1重新计算
34.3.2列报
第35章分部报告
35.1分部报告概述
35.1.1分部报告的定义
35.1.2编制分部报告的意义
35.2报告分部的确定
35.2.1业务分部
35.2.2地区分部
35.2.3分部合并的条件
35.2.4报告分部的确定
35.3分部信息的披露
35.3.1分部信息披露的主要报告形式和次要报告形式
35.3.2主要报告形式下分部信息的披露
35.3.3分部信息与企业合并财务报表或企业财务报表总额信息的衔接
35.3.4次要报告形式下分部信息的披露
35.3.5其他披露要求
第36章关联方披露
36.1关联方披露的基本规定
36.1.1关联方的认定
36.1.2相关概念:
36.2关联方关系的认定
36.2.1关联方关系认定的一般原则
36.2.2关联方关系界定的例外情况
36.3关联方交易
36.3.1关联方交易的定义
36.3.2关联方交易的类型
36.4关联方及其交易的披露
第37章金融工具列报
37.1金融工具列报概述
37.1.1金融工具列报的含义
37.1.2金融工具列报的目的
37.1.3金融工具列报准则适用范围
37.2金融负债和权益工具的区分
37.2.1金融工具的分类
37.2.2金融负债和权益工具的划分
37.2.3金融工具的列示
37.3金融资产与金融负债的抵消列示
37.3.1金融资产与金融负债抵消列示的条件
37.3.2金融资产与金融负债不得抵消的情形
37.4金融工具对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影响的列报
37.4.1一般性规定
37.4.2资产负债表中的列示及相关披露
37.4.3利润表中的列示及相关披露
37.4.4套期会计相关披露
37.4.5公允价值披露
37.5与金融工具相关的风险披露
37.5.1定性和定量信息
37.5.2信用风险披露
37.5.3流动性风险披露
37.5.4市场风险披露
37.6金融资产转移的披露
37.6.1金融资产转移的含义
37.6.2金融资产转移信息披露的一般要求
37.6.3对于已转移但未整体终止确认的金融资产的信息披露
第38章shou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
38.1shou次执行会计准则概述
38.2shou次执行会计的确认与计量
38.2.1shou次执行日的新旧会计科目余额对照表和期初资产负债表
38.2.2shou次执行日采用追溯调整法有关项目的处理
38.2.3shou次执行日采用未来适用法有关项目的处理
38.3shou次执行日会计列报
38.3.1首份中期财务报告和首份年度财务报表
38.3.2首份中期财务报告和首份年度财务报表附注
第39章公允价值计量
39.1公允价值计量概述
39.2相关资产或负债
39.2.1资产或负债的特征
39.2.2资产或负债的计量单元
39.3有序交易和市场
39.3.1有序交易
39.3.2主要市场和zui有利市场
39.4市场参与者
39.4.1公允价值计量条件
39.5公允价值初始计量
39.5.1初始计量
39.5.2公允价值通常与其交易价格不相等的情况
39.5.3以公允价值对相关资产或负债且交易价格与公允价值不相等的利得损失处理
39.6估值技术
39.6.1估值技术
39.6.2估值技术方法
39.6.3变更估值技术的情况
39.7公允价值层次
39.8非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计量
39.8.1非金融资产的计量
39.8.2非金融资产zui佳用途的影响因素
39.8.3估值前提的确定
39.9负债和企业自身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计量
39.9.1负债和企业自身权益工具的计量
39.9.2计量原则
39.10市场风险或信用风险可抵销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计量
39.10.1计量原则
39.10.2计量条件
39.11 公允价值披露
39.11.1公允价值披露要求
39.11.2持续以公允价值计量的每组资产和负债的附注披露要求
39.11.3非持续以公允价值计量的每组资产和负债的附注披露要求
第40章合营安排
40.1合营安排概述
40.1.1合营安排定义
40.1.2合营安排参与方
40.2合营安排的认定和分类
40.2.1合营安排的认定
40.2.2合营安排的分类
40.3共同经营参与方的会计处理
40.3.1共同经营合营方利益份额的确定
40.3.2共同经营投出或出售资产损益的确认
40.3.3共同经营购买资产损益中归属于共同经营其他参与方的部分确认
40.3.4对共同经营不享有共同控制的参与方损益的确认
40.4合营企业参与方的会计处理
第41章在其他主体中权益的披露
41.1在其他主体中权益的披露概述
41.2重大判断和假设的披露
41.2.1对其他主体实施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重大判断和假设的披露
41.2.2由非投资性主体转变为投资性主体的信息披露
41.3在子公司中权益的披露
41.3.1在合并财务报表附注中的披露一般要求
41.3.2使用企业集团资产和清偿企业集团债务存在重大限制的企业的附注披露要求
41.3.3存在纳入合并财务报表范围的结构化主体的企业的附注披露要求
41.3.4对子公司所有者权益所拥有份额发生变化时企业的附注披露要求
41.3.5作为投资性主体的企业对未纳入合并报表的投资企业的一般披露要求
41.3.6作为投资性主体的企业对未纳入合并报表的投资企业的风险披露要求
41.4在合营安排或联营企业中权益的披露
41.4.1存在重要的合营安排或联营企业的,企业应当披露的信息
41.4.2重要的合营企业或联营企业补充信息披露
41.4.3企业在单个合营企业或联营企业中的权益不重要的信息披露
41.4.4限制性信息披露
41.4.5超额亏损的份额确认
41.4.6未确认承诺及或有负债的披露
41.5在未纳入合并财务报表范围的结构化主体中权益的披露
41.5.1对于未纳入合并财务报表范围的结构化主体的企业应当披露的信息
41.5.2披露对未纳入合并财务报表范围的结构化主体提供财务支持或其他支持的意图
41.5.3企业是投资性主体的,对受其控制但未纳入合并财务报表范围的结构化主体的处理
第42章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处置组和终止经营
42.1 概述
42.1.1准则制定背景
42.1.2准则范围
42.1.3准则的基本内容与结构
42.2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或处置组的定义与分类
42.2.1持有待售类别的定义
42.2.2持有待售类别的划分条件
42.3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或处置组的计量
42.3.1取得日的计量
42.3.2持有待售类别的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
42.3.3减值准备的转回
42.3.4不再满足划分条件时的处理
42.4终止经营
42.5列报
42.5.1资产负债表列报
42.5.2 利润表列报
42.5.3报表附注中的披露
42.5.4可比期间信息的披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