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古都北京中轴线(上册)

書城自編碼: 3122646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歷史地方史志
作者: 北京市文史研究馆
國際書號(ISBN): 9787200129502
出版社: 北京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7-08-01
版次: 1
頁數/字數: 366/300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精装

售價:NT$ 706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实用对联大全
《 实用对联大全 》

售價:NT$ 225.0
想象欧洲丛书(7册)欧洲史
《 想象欧洲丛书(7册)欧洲史 》

售價:NT$ 1880.0
没有伞的孩子必须努力奔跑
《 没有伞的孩子必须努力奔跑 》

售價:NT$ 149.0
做最好的班主任(李镇西教育文集版)
《 做最好的班主任(李镇西教育文集版) 》

售價:NT$ 230.0
数据驱动法律
《 数据驱动法律 》

售價:NT$ 390.0
对话世界一流大学图书馆馆长
《 对话世界一流大学图书馆馆长 》

售價:NT$ 995.0
揭秘立体翻翻书--我们的国宝
《 揭秘立体翻翻书--我们的国宝 》

售價:NT$ 490.0
清代贡院史
《 清代贡院史 》

售價:NT$ 800.0

編輯推薦:
*北京风情,首都风范
*极具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本书由北京文史馆专家撰写,专业性极强,对于研究北京城水域的历史、发展变迁等提供重要的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
本书对于传播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社会主义文化前进方向,促进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文艺出版物的出版具有现实意义。
內容簡介:
本书对北京中轴线进行了系统、深入的介绍,通过北京的中轴线追溯北京作为世界著名古都和历史文化名城的历史轨迹,反映北京中轴线所蕴含的深厚历史文化内涵。本书从金至清朝代更迭过程中,历朝历代对北京中轴线的不断建设和完善,并分析中轴线所反映出的中国哲学思想,以及中轴线的政治、文化、经济功能,体现了中轴线在北京都城史上的重大意义及北京在世界古都中的地位。
關於作者:
北京市文史研究馆成立于1952年,是市政府领导下的具有统战性、荣誉性的文史研究单位。文史馆馆员有众多文史领域专家、名家,知识层次高,社会影响力大。多年来,文史馆注意发挥馆员专长,积极开展北京历史文化的研究、宣传工作,1992年创办《北京文史》杂志,并先后出版有关北京历史文化的多部著作。逐步形成了有责任,有能力,找准自身定位,发挥室馆独特优势,为精神文明建设长足发展做出贡献的工作思路。
目錄
第1章
前言 009
都城溯源 015
《周礼 考工记》:中轴线的理想设计 027
汉长安城:宫城中轴线的高度发展 032
汉魏洛阳城与曹魏邺城:宫城中轴线向都城中轴线的过渡 039
隋唐长安城:都城中轴线的确立与发展 049
燕下都中轴线对北京中轴线的历史意义 055

第二章
都城定基 057
北京城溯源 069
古燕国琉璃河城与蓟城 074
隋唐幽州与辽南京 078
女真族的崛起与金、宋灭辽 087
海陵王夺权与迁都 098
海陵王营建金中都 104
结语金中都的中轴线及其评价 118

第三章
煌煌大都 123
大蒙古国的崛起和攻占金中都 131
忽必烈营建上都城 142
忽必烈营建大都城 147
大都城的设计者刘秉忠 155
大都城的规划模式 159
大都城的中轴线 170

第四章
壮丽北京
183
明代初创与靖难之役 192
迁都北京及都城营建 203
明代北京中轴线的形成 220
明代北京中轴线的布局与内涵 231

第五章
鼎盛京师 249
清军入关与政治中心地位的继承 258
京城驻防与政治新局 272
清代前期中轴线的修缮与建设 286
清代中期中轴线的完善与定型 297

第六章
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结晶 309
择中而立、皇权至上 318
天人合一、君权神授 330
等级秩序、人伦规范 343
《易经》八卦、阴阳五行 357
內容試閱

中国的古代社会从夏代开始历经四千多年,其中,有四个朝代是在北京建都的。从1153 年金海陵王迁都燕京开始,到1911年清朝结束,前后七百五十八年,在都城发展史中占了约五分之一的历程。

北京与西安、洛阳、南京等其他古都不同之处,是北京作为都城的历史基本上是连续的。从金代开始,除了元朝(指大蒙古国时期)曾定都和林、元上都及明朝初期定都南京之外,金、元、明、清均在北京建都。而其他古都作为都城的历史都是断断续续的。历史的连续性使得北京城的历史价值更大,文化内涵更丰富。

中国古代社会最后四个朝代定都北京,在时间上离现最近。这使得北京具有其他古都所不具备的优势,吸收了历代都城建设的精华,建筑成就最高,保存最完整,文献记载最丰富,对当今中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影响最大。

定都北京的朝代大部分是在中国历史上国力发展最强盛的时期。元朝时的疆域版图最大,也是对外最开放的时期之一。明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由汉族创建的最后一个王朝,出现了万国来朝的盛况。清朝出现了康雍乾盛世,奠定了今天中国的基本版图,而强大的综合国力又为恢复和发展北京城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在众多的中国古都之中,北京名列首位是当之无愧的。


中国古代社会等级森严,皇权至高无上。严格的等级制度体现在城市建筑上,即对都城形制有严格规划。城市建筑必须按照等级规划设计,从城址选择到规划布局,都城营造
充分体现了皇权至上的政治主题。


中国古代都城建设的理想模式,是《周礼考工记》中关于匠人营国的描述。它对周代的都城制度进行了简要的概括,是中国古代都城建设理论中最早、最权威、最有影响力的学说。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周礼 考工记》中有关都城建设的理念一直影响着中国古代都城的建设。

史学界有些专家认为,第一个出现中轴线的都城是曹魏时期的邺城,距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
当时出现了一条简单的中轴线南北向的穿越大道。魏晋南北朝时的都城洛阳也建有中轴线。隋唐长安的中轴线是对洛阳城、长安城的继承和发展,朱雀大街为全城中轴线。北宋的东京,作为宋朝的首都,其宫城模式不仅有中轴线,而且打破了隋唐以来宫城和皇城建于都城北面的格局,位于全城的中央,形成都城、皇城、宫城三城相套的新格局。这种模式对此后金、元、明、清都城的格局产生了直接影响。


南京有十个朝代建都于此,又称十朝都会。先是三国的孙吴政权迁都南京,再有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及南唐均以南京为都,时称建邺、建康 。明初的南京城自外而内,有外城、内城
、皇城、宫城四层。这些朝代不同的都城在不同历史时期建设,规划建设中轴线却是一脉相承,并在不断探索和发展。


北京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中轴线是金中都中轴线,现在只留下一些残缺遗址,已经无法见到它的原貌。而现在中轴线的位置则是在元大都时确定的,但是元代中轴线上的主体建筑也已经荡然无存,仅仅可以见到一些遗迹了,人们现在所看到的北京中轴线是在明清时期建造的。


北京中轴线吸收了历代都城建设的精华,成为中国古代都城的巅峰之作。全面实现了《周礼 考工记》对于都城的规划建设思想,把中国历代都城建设的理想变成了现实。

元、明、清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发展的强盛时期,绝大部分时间是国家统一、民族融合、社会安定、生产发展、文化繁荣的时期,综合国力远远超过了以往的各朝代。举全国之力建设的北京城,是中国古代都城建设的集大成者,而北京城的中轴线,其规划设计之完美,建筑规模之宏伟,建筑水平之高超,文化内涵之丰富,完全超越了历代都城中轴线的建设水平,达到了顶峰。

北京中轴线是中国古代都城中轴线中保存最完整的。尽管有少量建筑消失了,如紫禁城前面的中华门、后面的地安门等,但是大多数的主要建筑仍然保存完好,如紫禁城、太庙、天坛、钟鼓楼等,显示出昔日的壮丽辉煌。

中轴线是古都北京最重要的轴线,北京城是围绕中轴线规划和建设的。

元灭金后,放弃沿用旧燕京城(金中都城),在东北方向另选新址建造元大都城。建造新的都城如同是在一张白纸上绘制最新最美的图画。元大都先规划,后建设,统一规划,一次建成。这种方法不论在中国古代都城建设史上,还是在世界古代都城的建设史上,都是较为先进的模式。明代在元代中轴线的基础上重建,清代继续发展、丰富和完善,终于达到了一个无法逾越的境界。


北京中轴线选址在积水潭东岸,依托高梁河水系,体现了古代城市依水而建的传统,古都长安依渭、灞诸水而建,洛阳、开封依黄河而建,南京坐落在长江北侧,皆是如此。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而大都城的建造也体现了游牧民族逐水而居的生活习俗。

北京中轴线南北划定,对应的是子午线,子位是正北,午位是正南,意喻自然界天时万物的运行有着内在的规律,即天道。中国古代社会中,帝王作为统治者把自己的统治看作是人道,人道即天道,正所谓天不变,道亦不变。


中轴线占据了城市的中心位置。古之王者,择天下之中而立国,择国之中而立宫,择宫之中而立庙。中轴线正是这三个中的集中体现。中轴线表现出古人强调的中,不仅停留在地理位置中心的理解上,还在对称布局上有更深刻含意的表达。要达到中的境界,就必须要保持周围的对称,中的周围必须要有四面、八方、两翼,缺少了这些周围因素的参照,中也就不存在了。在七点八千米长的北京中轴线上,中的概念在建筑方面的体现就是紫禁城。在紫禁城内的皇宫建筑几乎是完全对称的,而在紫禁城外的整个皇城也是大体对称的。在这里中所体现的就是皇权,皇权是核心,周围的所有建筑都是依附在皇权之下的。

北京中轴线所反映的中国古代思想和智慧是极为丰富的,除了皇权至上的政治主题之外,较为突出的文化主题还有阴阳五行不断运行的宇宙观念,礼乐合于等级差别的严格制度,等等。就中轴线的设计建造而言,还体现了适中的哲学观念,即过犹不及。中轴线的设计和建造,既不因追求节俭而因陋就简,也不因追求奢华而铺张浪费,这体现了适中的观念。例如中轴线的核心建筑紫禁城,既壮丽辉煌又不过于奢华。其他中轴线上的各种主要建筑,如太庙与社稷坛、天坛与先农坛等,都是如此。



建筑忠实地记录了历史。中轴线第一次在北京出现是在金,即金中都的中轴线。谈到金中都,无法回避一个充满争议的人物海陵王。史料记载了一些关于他的负面内容,但应该肯定他最大的贡献是定都北京。当年海陵王决定迁都北京,遭到了许多女真贵族的极力反对,但他以莲花喜温的故事表明执意南下的决心。真理往往在少数人一方,海陵王的决定开启了北京建都历史,成就了北京第一条中轴线。金定都北京使燕京地位从陪都提升到北方政权都城,促进了民族大融合的历史发展趋势。

现在北京中轴线的位置是元大都时确定的。元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国家的政权。元世祖忽必烈的历史贡献在于,一举完成南北各方政权都无法完成的统一中国大业,加速了各民族之间的相互融合。元朝的建立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是极为深远的,它不仅建设了举世闻名的元大都城,还使中国的版图超过了以往各朝代,成为当时世界上疆域最辽阔的国家之一。


人们现在看见的北京中轴线大部分建筑是明北京时期建设的。从这个意义上讲,留给北京最大一笔历史文化遗产的人是明成祖朱棣。明灭元后,先定都南京,北京一度丧失了都城地位。

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夺取皇权,随后迁都北京,中国历史出现重大转折。弃南京,兴北京,固然有朱棣长期在北京生活经营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北京的政治、军事战略地位超过了南京。定都北京有利于加强对全国的控制和管理,有利于巩固北方边防。历史的发展完全印证了朱棣的高瞻远瞩和真知灼见,明代大部分时期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大明以强烈的自信引领世界,海路有郑和七下西洋,陆路有陈诚五使西域,海陆并举,扬威布恩,柔远怀人,才有各国仰慕大明,梯山航海,万国来朝的盛况。终于实现了内安华夏,外抚四夷,一视同仁,共享太平的盛世景象。


清朝继承和完善了北京中轴线。清朝前期,接连出现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位有作为的皇帝 ,开创了持续一百三十四年的康乾盛世,创造了中国古代最后的、最辉煌的高峰。这个时期,中国经济、政治、文化发展鼎盛,国力强大,财政宽裕,人民生活较为安定,民族关系改善,文化事业发达,国家的统一大大加强,形成了中国广大的版图。清朝人口在乾隆时期超过三亿,约占当时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二。有学者研究认为白银储量约占世界有记录的白银产量的
一半,中国在国际贸易中保持着最大的顺差,经济总量达到世界第一,占世界的三分之一。正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北京中轴线在明代建造的基础上得以修复、发展和进一步完善。

北京中轴线的历史也有历经劫难的年代。明初朱元璋、明末李自成等人曾下令毁坏元朝和明朝的都城,中轴线也受到损坏。此后清朝中叶以后,英法联军及八国联军又先后两次攻入北京,洗劫了北京城。中轴线屡建屡毁,屡毁屡建,但一直维持着强大的生命力,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


北京市文史研究馆
2017 年 4月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