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大宋理财:青苗法与王安石的金融帝国(全彩插图本)
》
售價:NT$
500.0
《
安全感是内心长出的盔甲
》
售價:NT$
305.0
《
快人一步:系统性能提高之道
》
售價:NT$
505.0
《
我们为什么会做梦:让梦不再神秘的新科学
》
售價:NT$
352.0
《
算法图解(第2版)
》
售價:NT$
356.0
《
科学的奇幻之旅
》
售價:NT$
352.0
《
画艺循谱:晚明的画谱与消闲
》
售價:NT$
653.0
《
新民说·现实政治史:从马基雅维利到基辛格
》
售價:NT$
454.0
|
內容簡介: |
这是一部思想含金量很高的文化随笔集,汇集了作者李舫近些年*有分量的散文创作。其中既有她纵论世界现代艺术史、美术史时采撷到的思想珍贝,对中国古代思想史的回眸与反思和对文化现象的评述,也有对各界翘楚的生动描摹。铺展历史的长卷,讴歌生命的宽阔,她以文艺评论者的缜密以及资深媒体人娓娓道来的讲述技巧,清晰而又深刻地把一幅古今中外绚丽多彩的文化画幅展现在读者面前,旨在记录时间和先贤的传奇,探究他们的智慧和坚忍,是如何成为后来者在这个喧嚣世界永不迷失的识路地图。
|
關於作者: |
李舫,吉林长春人。作家、文艺评论家。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中国作协文艺理论评论委员会委员。现供职于中央某部门。
数十年来,笔耕不辍,作品数百万字,散见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人民文学》《钟山》《收获》《作家》《大家》等报刊;数次获得中国新闻奖、冰心散文奖、中国报人散文奖等奖项。长期担任鲁迅文学奖、中国儿童文学奖、徐迟文学奖、丰子恺华语散文奖以及五个一工程 奖、中国电影华表奖、中国电视金鹰奖等评委。
代表作有《春秋时代的春与秋》《能不忆江南一座天城的前世今生》《大道兮低回大宋王朝在景德元年》《在火中生莲》《贾科梅蒂:青铜魔法师》、《比记忆更黯淡的传奇》《沉沦的圣殿》《埏埴以为器》《苟利国家生死以》等;已出版作品《不安的缪斯》《在响雷中炸响》《重返普罗旺斯》《魔鬼的契约》等;常年在《国家人文历史》杂志开设专栏;2017年主编大型文学书系丝绸之路名家精选文库。
|
目錄:
|
目录
第一辑 天行有常,大道争锋
苟利国家生死以
春秋时代的春与秋
在火中生莲
能不忆江南
追寻夜郎
大道兮低回
千古斯文道场
第二辑 月满冰轮,人踏阳春
瓢泊中的永恒
黑夜走廊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为了忘却的纪念
也无风雨也无晴
易水寒
古城古意
纸上乾坤
叩敲的痕迹
相声这幅画的留白处
此情可待成追忆
独与天地精神往来
春风一过天地宽
我的家在山的那一边
前方前方,依然是太阳
第三辑 行行避叶,步步看花
弗里达:不安的缪斯
蓝骑士
我神智健全,我就是圣灵
比记忆更黯淡的传奇
贾科梅蒂:青铜魔法师
那色彩仿佛正在呐喊
墨点无多泪点多
彼得梅尔:永远的普罗旺斯
|
內容試閱:
|
逝者如斯夫(跋)
春秋时代的春与秋
孔子问礼于老子,是一段生趣盎然的历史悬案。这不仅是中国文化史上两个巨人的对话、中国思想史上两位智者的相遇,更是两个流派、两种思想的碰撞和激发。战乱频仍、诸侯割据的春秋年代,老子和孔子的会面别有深意;在两千五百年后的今天来看,亦颇具启示。
题 记
公元前五百余年的某一天,两位衣袂飘飘的智者翩然相遇。时间,不详;地点,不详;观众,不详。但是,他们短暂的对话,却留下一段妙趣横生的传世佳话。
其中的一位,温而厉,恭而安,儒雅敦厚,威而不猛。另一位,年略长,耳垂肩,深藏若虚,含而不露。这也许是他们的第二次会面,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此后两千五百余年的岁月中,我们将渐渐知晓这场对话对于世界历史、对于人类文明的伟大意义。
一
他们,一个是孔子,一个是老子。
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司马迁在《史记》中写道。孔子是两千五百年来儒家的始祖,老子是两千五百年来道学的滥觞。司马迁对两人有过明确考证,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史记孔子世家》),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史记老子韩非子列传》)。这一天,年幼些的孔子将去向年长的老子求教。
贵族世家的孔子生于鲁襄公二十二年,尽管他被后世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但身世并不光彩,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祷于尼丘得孔子。孔子生而七漏,首上圩顶,所以他的母亲为他取名曰丘。与孔子相比,平民出身的老子身世颇为含混,除弥漫坊间的奇闻逸趣外,只知道他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某一日,骑青牛西出函谷关,从此一去不复返。
两千五百年来,人们对他们的会面颇多好奇,也颇多猜测和演绎。《礼记曾子问》考据孔子十七岁时问礼于老子,即鲁昭公七年(前535年),地点在鲁国的巷党,这是他们的第一次会面,孔子曰:昔者吾从老聃助葬于巷党,及堩,日有食之,老聃曰:丘!止柩就道右,止哭以听变。既明反,而后行,曰礼也。《史记》载,他们的第二次相见是在十七年之后的春秋昭公二十四年(前518年),地点在周都洛邑(今洛阳),孔子适周,这一年他已经三十四岁。第三次,孔子年过半百,即周敬王二十二年(前498年),地点在一个叫沛的地方。《庄子天运》曰:孔子行年五十有一而不闻道,乃南之沛见老聃。第四次在鹿邑,具体时间不详,只有《吕氏春秋当染》简单的记载:孔子学于老聃、孟苏、夔靖叔。历史不可妄测,但有时间有地点有人物,这样的记载虽然未必逼近真实,却足见后人的善意与期待。
孔子对老子一向有着极大的好奇。我们不妨想象这样的场景两位孤独的智者踽踽独行,他们的神情疲倦而诡谲,赫然卓立,没人理解他们的激奋,更没人理解他们的孤独和愁苦。
孔子的弟子曾点有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志向,颇得孔子的赞许。这是一幅春秋末期世态人情的风俗画,生命的充实和欢乐盎然风中。阳光明媚,春意欢愉,人们沐浴、歌唱、远眺,无忧无虑,身心自由,我们似乎从中感受到了春的和煦,歌的嘹亮,诗的馥郁。
老子也徘徊在这春末的暖阳中,他看到的却是不同的景象:唯之与阿,相去几何?美之与恶,相去若何?在他的耳边,是呼喊声、应诺声、斥责声,世事喧嚣纷扰,世人兴高采烈,就像要参加盛大宴席,又如春日登台揽胜,媸妍良善邪恶美丽狰狞,又有什么分别,谁又能够分辨?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傫傫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澹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如此忧伤而又抒情的语气,在老子散文般的叙事中,并不少见。在茫茫人海中,老子反复抒写自己独异于人的孤独与惆怅,在小我与大众之间种种难以融合的差异中,老子在反思,在犹豫,在踟蹰,在审视众生,在拷问自己。这孤独和惆怅曾吸引过年幼的孔子,而这一次,他想问的是,孤独和惆怅背后的机杼。
历史的天空,就在这一刻定格。
一个温良敦厚,其文光明朗照,和煦如春;一个智慧狡黠,其文潇洒峻峭,秋般飘逸。他们是春秋时代的春与秋。两千五百年前的这一刻,他们终于相遇。司马迁以如椽巨笔记录了这历史的一刻:
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
妙趣横生的描画,读来令人浮想联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