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皇权与铡刀:包公戏里的法文化

書城自編碼: 3120750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法律法律随笔
作者: 郭建
國際書號(ISBN): 9787545610932
出版社: 贵州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8-01-01
版次: 1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241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双城史
《 双城史 》

售價:NT$ 505.0
冯友兰和青年谈心系列:不是问题的问题(哲学大师冯友兰和年轻人谈心,命运解读)
《 冯友兰和青年谈心系列:不是问题的问题(哲学大师冯友兰和年轻人谈心,命运解读) 》

售價:NT$ 254.0
月与蟹(青鲤文库)荣获第144届直木奖,天才推理作家经典作品全新译本。一部青春狂想曲,带你登上心理悬疑之巅。
《 月与蟹(青鲤文库)荣获第144届直木奖,天才推理作家经典作品全新译本。一部青春狂想曲,带你登上心理悬疑之巅。 》

售價:NT$ 230.0
索恩丛书·盛清统治下的太监与皇帝
《 索恩丛书·盛清统治下的太监与皇帝 》

售價:NT$ 403.0
透过器物看历史(全6册)
《 透过器物看历史(全6册) 》

售價:NT$ 2234.0
我在台北故宫博物院读名画
《 我在台北故宫博物院读名画 》

售價:NT$ 500.0
尼罗河往事:古埃及文明4000年
《 尼罗河往事:古埃及文明4000年 》

售價:NT$ 347.0
一个人·谁也不是·十万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反思自我的巅峰之作)
《 一个人·谁也不是·十万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反思自我的巅峰之作) 》

售價:NT$ 250.0

編輯推薦:
在各类传统戏曲里,包公故事是一个重要的题材,大凡和破案、审判有关的剧目,包公常常是当仁不让的主角,而作为历史人物的包拯和传统戏曲里的包公形象却相距甚远。本书挑选20个包公戏剧目进行了法文化方面的分析,串联戏剧与法学两大领域,避免了煞风景的高头讲章,还原了戏剧艺术形式的生动易懂。由衷地希望读者能够从本书中获得阅读的快乐,进而达到开卷有益的境地。
內容簡介:
包公戏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不断反映着所处时代的社会法律观念,剧作者自觉或不自觉地在进行着法制宣传。然而这些法制宣传并非简单的法律图解,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帮助受众宣泄感情的方式。因此不能简单地把它当作了解中国传统法制的途径,以为古代的法律、司法就是如此。这并非指责包公戏所言不实,而是希望助其重新定位。本书正是围绕这一问题展开,将古代历史中的法文化与包公戏中的情节进行对照,还原特定时期、特定群体的司法观。揭示了社会道德和思想伦理对司法观潜在的影响。
關於作者:
郭建,复旦大学法学院法律史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著作有《中国法制史》《中华文化通志法律志》《中国财产法史稿》《典权制度源流考》等,另有《英美法》《日本民法债权总论》等译作多种。
目錄
目录

包公的大铡刀
包待制陈州粜米
包龙图智赚合同文字
神奴儿大闹开封府
包待制智勘灰栏记
王月英元夜留鞋记
包待制智赚生金阁
包待制智勘后庭花
包待制三勘蝴蝶梦
包待制智斩鲁斋郎
乌盆记
高文举珍珠记
狸猫换太子之一包公出世
狸猫换太子之二不知亲母的皇帝
狸猫换太子之三打龙袍
秦香莲
钓金龟
黑驴告状
铡判官
打銮驾
铡包勉

后记
內容試閱
前言
包公与包公戏
在中国历史上名气最大的法官,莫过于宋代的包拯了。十几年前笔者所在学校招考研究生的时候,出了一个列举题,请考生列举所知道的古代著名法官,结果几乎所有的考生都写了一个人,那就是包拯,或者写成包公。
包公名气这么大,和传统戏曲有极大的关系。在各类传统戏曲里,包公故事是一个重要的题材,大凡和破案、审判有关的剧目,包公常常是当仁不让的主角。
那么传统戏曲里的包公形象,和作为历史人物的包拯有没有关系呢?我可以很负责地告诉诸位读者:几乎没有什么关系。

历史上的包拯
包拯(9991062年),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属安徽)人。和传说不同的是,他有一个很圆满的家庭,有在双亲照顾呵护下成长的童年。他的父亲包令仪,字肃之,是个进士出身的高级官员。考上进士后,获得朝散大夫的头衔,在中央尚书省工部之下的虞部(专门管理皇帝的山泽、苑囿、宫殿的物资供应等事项的部门)当员外郎。虞部的长官是郎中,员外郎比郎中低一级,相当于副职。几经转任官职,后来曾出帅南京(今河南商丘),担任安抚使,主管当地军政事务。死后被朝廷追赠刑部侍郎的官衔。因此,用今天的干部级别来衡量,包拯出生于一个相当于今天正厅级官员的家庭。
包拯和他父亲一样,自幼接受儒学教育,走科举之路。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包拯满29岁那年终于中了进士。朝廷已经任命他为建昌县知县,可他却以父母年老、家中无人照顾为由,没有去就职。史书上没有记载他有兄弟,而且从他考取进士不愿意出任官职来看,家里没有其他能够侍养父母的兄弟,他应该是个独子。
包拯在家一待就是10年,直至父母病逝、3年守丧完毕,他才在乡亲们的劝勉之下接受了朝廷的任命,出任天长县知县。这一年是仁宗景祐四年(1037年),他已是一个39岁的中年人了。
包拯的宦途非常顺利,除了因失保任(被他保荐升职的官员犯罪而受连带处罚)被降级一次以外,包拯的官阶一直向上,一步不落地按时升迁。他先是担任了10年的地方官,后来转到朝廷监察系统任职3年,主持过谏院(向皇帝进谏的机构),代理过御史中丞(朝廷监察机构御史台的主管),在这段经历中,包拯建立起自己嫉恶如仇的名声。弹劾了很多的朝廷重臣,包括当时的宰相宋庠、宋庠的弟弟宋祁、名臣张方平等等。
皇祐二年(1050年),宋仁宗决定任命自己宠幸的张贵妃的堂伯张尧佐为宣徽南院使、淮康军节度使、景灵宫使、同群牧制置使。后面三个官职意义不大,而宣徽使一职来源于唐代,北宋初年往往以宣徽使兼枢密使,掌握军事指挥。到了仁宗朝,这个官职已经没有实际意义,但是在朝廷礼仪上,位次仅次于宰相、枢密使,主持朝廷的朝会。包拯当时主持谏院,率领谏官上谏,认为按照宋朝惯例,后妃亲属不得担任宰相及军职,这次是皇帝恩宠贵妃过度,宰相未能及时阻止,不合祖制。在朝会时包拯出列,站在仁宗皇帝的宝座前,反复数百言,阻止这项任命,而且言辞激烈,以至于溅了仁宗皇帝一脸的唾沫星,直到皇帝表态,愿意将这项任命撤销为止。(宋朱弁:《曲洧旧闻》卷一)
1056年(至和三年,九月改元嘉祐元年)阴历十二月,包拯以龙图阁直学士的头衔,被任命为权知开封府事,至嘉祐三年(1058年)阴历六月解任,实际上包拯在开封只有18个月多一点而已。在这项具有临时代理性质的任职中,包拯建立起很大的名声。他刚到开封府升堂办公,衙门里的书吏们想要检验一下包拯的能耐,故意一起围上来、捧着公文汇报事情。包拯一一听取阅读,当场处断几十起。未能了结的,几天后一一催问,没有完成的立刻严究。书吏再也不敢糊弄长官。原来民间起诉要到衙门口的书吏把持的牌司,包拯下令打开大门,直接由自己受理案件。包拯在开封任职期间还整治了汴河沿岸的违章建筑,执法不避权臣。
包拯的个人人品绝对无可指摘。他为官廉洁,六亲不认,故人亲党皆绝之,断绝了一切私人亲朋关系。为人极其严肃,史称他不苟言笑,开封民众称包拯笑比黄河清,他也自诩未尝伪色辞以悦人。他也极其节俭,做再大的官,奉己俭约如布衣。
后来包拯主要担任财政系统的官职,先后当了4任转运使(地方最高财政长官),最后被任命为三司使。三司使这个官职是北宋特创的,号为计相,主管财政审计,朝廷地位仅次于宰执(宰相和枢密院首脑)。不过在担任三司使期间,包拯也难免官场尴尬。当时河北清退上万名老兵,退役老兵们嫌朝廷赏赐过少,酝酿兵变。尤其是有个名叫张玉的老兵,认为是三司使爱惜赏给,还冲进了三司衙门大骂包拯。包拯将张玉交给医生诊验,医生认为张玉患有心疾(精神有毛病)。可是张玉被逮送到殿前司(军事指挥机构)审讯时,殿前司认为他是装疯卖傻,并无心疾。皇帝专门下令,要开封府审理此案,定罪张玉骄悖、凌辱大臣,要处以杖杀。同时揭发出酝酿兵变的一些士兵,判处斩首2人,刺配3人。奇怪的是,在整个案件审理过程中,包拯一直禁止三司官吏到庭作证。最后是宋仁宗下诏,包拯才放人作证。(《续资治通鉴长编》嘉祐四年七月甲辰)
包拯最后的结局是进入宰执之列。宋仁宗在1060年任命包拯为枢密副使,包拯开始正式进入朝廷的决策班子。可是这时包拯的身体却开始变差,枢密副使一职他基本没有到任,拖了一年多时间就去世了。
包拯的个人家庭生活很平淡。他娶妻董氏,也是官宦之家出身。长子包,出任潭州通判,死于任上。包公中年丧子,伤心欲绝。包已经成婚,没有孩子,包的妻子崔氏不顾包拯的劝导和母亲的威逼,坚持要在包家守寡。在包拯死后,崔氏听说当年被包拯赶出家门的一个包拯的小妾,在回娘家后曾生育一子。于是崔氏将那个孩子接回包家,取名包,作为包拯的后代。

被拔高的法官形象
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曾经有过很多著名的法官,在权贵甚至是皇帝的威迫之下,依然执法如山,维护法律的尊严。也有很多法官善于裁决疑难案件,实现公平与正义。侦破迷案在今天的社会里是属于刑事侦查部门、公诉部门的职能,在古代却是很多著名法官的典型事例。各地官府衙门大堂之上经常挂着的明察秋毫的匾额,很明显地说明法官发现犯罪的职责。对于法官能力的评价突出的是破案能力,如五代人和凝父子的《疑狱集》选编的66个案例,有四分之三的案例是破案故事。南宋人郑克《折狱龟鉴》选编了375个案例,破案故事的比例也有这么高。
以执法如山、裁决疑难、侦破迷案这三项标准来衡量包拯,那么在历史记载中的包拯,一点都不能算是一个著名法官。
就第一项来说,历史上有西汉的张释之、隋代的赵绰和唐代的戴胄、徐有功等著名法官,敢于对抗皇帝对于案件判决的旨意,激烈劝谏皇帝遵守法律。而在历史记载里,包拯从来没有过这样的事例。前面提到包拯劝谏宋仁宗放弃任命张尧佐的事例,并非执法审判之争。
就裁决疑难案件这一项来说,包拯也没有很著名的事例。与他有关的唯一一件重大案件,是他作为监察官参与审理冷清自称皇子案。北宋皇祐二年(1050年),开封城里有个叫冷清的年轻人,自称皇子。冷清的母亲王氏是从宫廷里放出的宫女,也确实与宋仁宗发生过关系(宋仁宗与之发生过关系的宫女都赐予龙凤抱肚以为验证)。不过王氏出宫后嫁人,在生育了一个女儿后,才生下冷清,因此完全可以排除冷清与皇室的任何血缘关系。冷清长大后不务正业,听说宋仁宗长期未能得子,和道士高继安合谋,到京城伪装皇子。当冷清被抓进开封府后,高继安又指使他装疯卖傻,逃脱罪责。包拯向宋仁宗报告,请求立即将冷清和高继安斩首示众。宋仁宗几经犹豫,还是接受了包拯的建议。这个案件事涉皇室,但是疑难程度并不大。
民间传说中智慧无比、擅长破解无头案件的包拯,在比较靠谱的文献记载里,实际上只有三个破案记录。
第一个是智断牛舌案,记载于南宋人郑克编写的《折狱龟鉴》(后被《宋史包拯传》吸收)。包拯初任官职,担任天长知县。本县有个农民和邻居有过节,夜里偷偷地把邻居的耕牛舌头给割了。耕牛主人到县衙报案,包拯叫那农民赶紧回去,大白天就把牛杀了,割下牛肉发卖。按照宋朝法律规定,私宰耕牛是要判徒刑的重罪,而举报者则有赏。坏邻居第二天立即就去举报那个农民私宰耕牛。包拯把那告发者召进来,开口便问:你为何偷割了人家的牛舌,又跑来告人家私宰耕牛?那人被包拯说中心事,目瞪口呆,赶紧下跪认罪求饶。
第二个案件与此相似,记载于北宋人吴奎撰写的包拯墓志铭。开封有两个朋友一起喝酒,其中一个带了几两金子,怕自己喝醉酒遗落金子,在喝酒前先把金子交给对方替自己保管。可等他过完了一醉方休的酒瘾,第二天去朋友家讨回金子时,却遭酒友否认。那人无奈,来到开封府告状。包拯听了双方的陈述,暗中派人去被告家,对被告的妻子说:你丈夫已经承认昨天代朋友保管过金子,现在叫你交出来。被告妻子信以为真,交出了金子。包拯把派去的人带回来的金子当堂出示,被告只得认罪。
第三个案件,记载于北宋人沈括的著作《梦溪笔谈》,却是一件包公被手下书吏算计的案例。有个犯罪的富户,按照法律要被判处脊杖(专门责打罪人背脊,要打出血印,俗称背花的刑罚)。富户送了一个书吏一大笔钱财。书吏说:包公判案,没有办法求情,只好我也陪你挨一顿打吧。第二天富户在堂上哭闹不停,那书吏正坐在包公案下记录供词,突然装出一副气恼的样子,大吼一声:男子汉大丈夫,怎么这么没出息,最多只是挨几下脊杖的事情,有什么了不起!包公闻声大怒,立即要衙役将这书吏拖下去责打臀杖十七下(只责打臀部的刑罚)。回过头来处治这个富户,可是如果真的照旧判罚脊杖,恰被那书吏说中,有损长官的面子。于是包拯改为从轻判处,也是臀杖一顿。想不到这却恰好被书吏猜中,实现为富户减轻处罚的目的。
在宋代官员士大夫的心目中,包公并不是一个能够智破疑案的著名法官。比如上述南宋人郑克编写的《折狱龟鉴》一书,收录了156位宋代法官的207个破案故事(有些破案故事没有提到法官的姓名),包拯破案故事收录了上述的智断牛舌案和被手下书吏算计这两个。而该书收录的和包拯一样有两件破案事迹的宋代法官有35人之多,还有7位法官各被收录了3件以上的破案事迹,其中张咏一个人有7个案例入选。
因此包公的法官名声,并不是历史事实,而是在民间传说以及文艺作品中被不断塑造拔高的结果。

幸运的包公
当年胡适在《三侠五义》印行本所作序言里说,历史上有一些有福之人,本人实际事迹并不怎样,却在民间传说中被戴上了光环,影响力越放越大。他举的例子就是包公:包龙图包拯也是一个箭垛式的人物。古来有许多精巧的折狱故事,或载在史书,或流传民间,一般人不知道他们的来历,这些故事遂容易堆在一两个人身上。在这些侦探式的清官中,民间的传说不知道怎样选出了宋朝的包拯来做一个箭垛,把许多折狱的奇案都射在他身上。
那么包公的这种幸运究竟来自于何方?难道仅仅只能归于福气或运气吗?这样的解释未免有点牵强。
实际上包拯事迹被传奇化,首先是因为政治因素。包拯所处的宋仁宗时代,是北宋历史上社会最平稳的时代,被以后的人们追记为一个盛世。包拯得益于人们对于这个时代的追忆,并成为这个时代的象征。
单被记忆,远不足成为传奇。要成为传奇,还必须有一个传奇催化的环境。北宋都城汴梁开封府,是历史上少有的由商业城市转化而来的京城。从唐代开始,随着南方经济的发展,位于当时南北交通运输线干道的汴梁迅速成为商业大城市,梁晋汉周都在此建都,北宋沿袭作为都城,长期繁荣二百多年。城市人口达到上百万,有着繁荣的市民文化。
商业大城市存在有数量巨大、居住集中、有闲暇的市民受众,就成为说唱艺术的肥沃土壤。而说唱艺术中的故事,最能吸引受众的,是广为人知的近当代人物。历任开封府官员受制于朝廷大官僚们的掣肘,大多敷衍塞责,浑浑噩噩,反衬出包公的敢作敢当,明不可欺,刚不可挠。这样包公就成为说唱艺术故事的主角,被一代一代的民间艺人们口口相传,不断加工。
北宋灭亡后作为对北宋盛世的纪念,包拯的传奇在原来的宋朝都城开封以及南宋首都临安(今天的杭州)继续流传,和历史上的包拯的关系也越来越远。南宋开始有文人将民间说唱艺术记载下来,这种话本小说的主角之一,就是包公。流传到今天的还有《合同文字记》和《三现身包龙图断冤》。

包公戏的源流
北宋以后,在被少数民族皇朝长期统治的北方地区,包拯故事作为对汉族皇朝的民间记忆,以及对于现实政治的批评,进一步在民间扩大影响。尤其是汉族士大夫在少数民族皇朝统治期间无法得到原有的政治权力,很多汉族士大夫抱着对少数民族皇朝的批判立场,通过对民间说唱包公故事的艺术加工,来影射他们所处的现实社会,回顾汉族皇朝。这样一来就形成了专门的包公戏剧目。
元代是中国戏剧艺术大发展的时期,元杂剧的名目约有六七百种,其中关于包公的剧目有25种,是目前已知的元杂剧剧目中最多的个人故事剧目。不过大多数元杂剧剧本都没有能够保存至今,目前能看到的剧本只有162种,其中包公戏的剧本就有《包待制陈州粜米》(无名氏)、《包龙图智赚合同文字》(无名氏)、《神奴儿大闹开封府》(无名氏)、《包待制三勘蝴蝶梦》(关汉卿)、《包待制智斩鲁斋郎》(关汉卿)、《包待制智勘后庭花》(郑廷玉)、《包待制智勘灰栏记》(李潜夫)、《王月英元夜留鞋记》(曾瑞)、《玎玎珰珰盆儿鬼》(无名氏)、《包待制智赚生金阁》(武汉臣)、《鲠直张千替杀妻》(无名氏)等11种。
明代的包公戏,没有元代那样兴盛,现在有目可查的有8种,保留到今天的剧本有《胭脂记》(童养中)、《袁文正还魂记》(欣欣客)、《桃符记》(沈璟)、《高文举珍珠记》(无名氏)、《观音鱼篮记》(无名氏)等5种。
清代包公戏保存有9个剧目,现存其中《乾坤啸》(朱佐朝)、《双钉案》(一名《钓金龟》,唐英)、《正昭阳》(石子斐)三个剧目的剧本。
清末民初是包公戏的爆发时期,出现了大量的包公戏剧目,至今仍然在各种地方戏曲中上演的包公戏就有几十种,其中的《狸猫换太子》《秦香莲》《乌盆记》《铡包勉》《赤桑镇》《铡判官》《打龙袍》《打銮驾》《黑驴告状》《双包案》《花蝴蝶》等剧目真可谓是家喻户晓,常演不衰。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