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资治通鉴臣光曰辑存 资治通鉴目录(司马光全集)(全二册)
》
售價:NT$
1316.0
《
明代社会变迁时期生活质量研究
》
售價:NT$
1367.0
《
律令国家与隋唐文明
》
售價:NT$
332.0
《
紫云村(史杰鹏笔下大唐小吏的生死逃亡,新历史主义小说见微之作,附赠5张与小说内容高度契合的宣纸彩插)
》
售價:NT$
449.0
《
现代吴语的研究(中华现代学术名著3)
》
售價:NT$
296.0
《
天下的当代性:世界秩序的实践与想象(新版)
》
售價:NT$
352.0
《
德国天才4:断裂与承续
》
售價:NT$
500.0
《
妈妈的情绪,决定孩子的未来
》
售價:NT$
194.0
|
編輯推薦: |
作为律师,口才、思想、敏锐度缺一不可。邓学平律师除此之外,还兼具了绝佳文笔。本书将一个个新闻个案以法律的视角进行剖析,扑朔迷离的一件事,顿时洞若观火。
|
內容簡介: |
本书主要收录作者近年来发表在媒体的法律评论文章,从法律的视角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专业评论,分三辑。*辑法治的真谛,主要是从相对宏观和法律制度的角度,结合具体事例讨论和说明法治的真谛乃是限制公权力、保护私权利;第二辑正义的呼唤,是在个案日益成为社会热点的情况下,对具体个案的分析解读,其中不少文章都蕴含了对个案正义、司法正义的呼吁和呐喊;第三辑为幸福而来,主要是对与民生结合较紧的一些法律热点的解读,展示了法律人的关怀扎根于普通大众的日常生活,为幸福生活护航是法律人共同的责任和追求。收录了律师界青年才俊邓学平撰写的法律时评121篇,分为法治的真谛正义的呼唤为幸福而来三辑,文章短小精悍,紧跟热点,对当下发生的法律热点、疑难案件、立法司法中的问题等,从专业的视角,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从多个方面勾勒出法治中国的一幅幅景象,体现了一个杰出的律师特有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在中国法治建设中应担负的责任。
|
關於作者: |
邓学平,京衡律师上海事务所副主任,高级合伙人。上海财经大学和上海政法学院兼职硕士生导师。博客大巴十大思想力博主、最高人民检察院正义网年度影响力博主。《 财新网》、《新京报》等多家媒体特约专栏作者。前资深检察官,长年跟踪研究刑讯逼供、骗供诱供等非法证据排除工作,执笔起草了《江苏省检察机关排除非法证据规定》。代理了众多政府官员和企业高管的刑事案件,是雷洋案律师团核心成员,具有丰富的刑辩经验和技巧。
|
內容試閱:
|
评论促动中国(自序) 中国因其人口之众多、历史之悠久、变革之迅速而成为世界舆论场的中心。几乎每个关心这个世界的人,都会不可避免的谈论中国。稍微翻阅西方国家的主流媒体,关于中国的内容总是占据着显著的位置和不小的篇幅。而对于我们这些生活在中国,见证并亲历中国变革的人来说,言说中国不仅仅是出于好奇和兴趣,还因为某种跟我们每个人的命运息息相关的责任感。我们如何言说中国,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未来的中国将会被如何言说。
法治是言说中国一个非常重要的切入口。无论是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转型,还是文明的进步,法治梦都是中国梦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离开了法治,离开了法治理想,中国跟世界的发展融合以及中国自身的发展繁荣都是难以想象的。而言说中国的法治,除了文化的、历史的、制度的宏大叙事外,尤其需要关注那些典型的法律事件或者司法个案。因为从这些具体事件或者个案身上,我们更能清晰看到法律作为一种制度安排和一种社会装置在我国的实际地位和运行机理。
当下中国思索和践行法治的现实,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这其中既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复杂性,又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性。法影下的中国是立体的、折叠的,有时候又是断裂的、不可预测的。是故,中国的法治进路不能只是寄望于政府上层路线,民间的、社会的发育和培养同样不可或缺。因此,用短平快的方式、通俗易懂的语言去评论社会关注的热点法律事件,不仅对于单一事件的处理,而且对于整个社会的法治普及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甚至很多时候,这些千字左右的法律评论比数万字的法学论文受众面更广、社会影响也更大。根据有关部门的统计,法治事件越来越多的成为社会舆情的主角。而几乎每一起法治舆情事件的背后,都有大量的评论文章跟进。可以说,法律评论已经成为一股独特的推动法治进步的力量。
当然,并非所有的法律评论都对法治进步有益。不可否认,我们的舆论场也充斥着很多反法治的声音。有的是认识问题,有的是立场问题。此种情形下,法律人更应该勇敢的站出来为法治发声。我接受过六年的法学高等教育,做过七年的检察官和四年的律师,一直以法律人自居。具有法律知识、从事法律职业,固然毫无疑问属于法律人,但拥有对法治意涵的深刻理解、对法治精神的韧性坚守和对法治理想的执着追求才是真正的法律人所应当具备的品质。因此法律人观察世象、点评时事必须要有权利的视角、规则的视角和公平正义的视角,遣词行文必须要有理性、客观、公允的风格,法律评论必须要立足冲突、言说矛盾、凸显问题,不去粉饰太平和无病呻吟,而是要带着对问题的思索去寻找和建设法治的理想国。
我一直主张,法学研究应当以实证研究为主,法治的进步离不开一线实务人员的努力。因此,评说国家的法治进程不能只是大学教授的事情。我希望更多的一线法律实务人员特别是体制内司法人员能够抽出更多的时间去关心、思考当下的法律生态和整个国家的法治进程。大学至今十余年间,我陆陆续续撰文已百万言,其中大多是千字小文。收入这本集子的都是我工作以后公开发表在各类媒体上的法律评论。我把这些零散的评论归为三个辑子。第一辑,法治的真谛主要为了阐明限制国家公权力的重要性;第二辑,正义的呼唤主要是对于单个司法案件处理结果的呼吁;第三辑,为幸福而来主要是希望法律能更有效的为民生护航。由此可见,法治的议题和面向虽然很多,但灵魂和主旨却都是为了更美好的生活。
法律是世俗的,但却不卑俗。的确在很多场合,法律呈现出来的仅只是利益的争夺。但同样在很多场合,法律需要做清晰的价值判断,需要去勾勒正义的边界。因此,法律人不能没有肝肠,必须心怀怜悯和正义。我相信,法律职业不同于裁缝和搬运工,必须要有超越技术的内容。如果一个人只是将法律当作赚钱谋生的工具,那么他将很难有对职业的真正热爱。庆幸的是,虽然检察官和律师的法律角色不同、职业伦理不同,但我在两种角色、两种职位中都守住了必要的分际。做检察官时,我多次主动排除非法证据,退还未果后及时将贿款上交单位,为了落实一个犯罪嫌疑人的立功情节而多方奔走协调。那时候我就坚信,哪怕是指控犯罪也要保护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利,文明的水准需要在如何面对坏人身上加以检验。如今做了律师,我坚持不勾兑、不死磕、不诓骗,坚定的走专业技术路线,坚定的为当事人的自由和权利而奋斗。我相信,只有知行合一、付诸于行动的言说才会真正具有生命力。
最后,在这本集子即将出版之际,我要真诚的感谢我的家人。我的父母也许看不懂这本书的内容,但当他们知道自己的儿子学有所成、能够出书时一定会由衷的感到欣慰和自豪。我的儿子今年只有五岁,现在也看不懂这本书,但如果他将来有机会看到这本书,相信也会感到自豪,并且也会对他的人生有所激励。我的其他家人以及在我的人生道路上帮助过我的人,在此也一并表示感谢。我的每个字都因为有你们,也都是为了更好的你们。
是为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