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万千教育·怎样教授道德才有效——德育心理学家给教师的建议

書城自編碼: 3119222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中小學教輔教育理论/教师用书
作者: [德]格奥尔格·林德[Georg Lind][德]格奥尔格·
國際書號(ISBN): 9787518417087
出版社: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8-02-01
版次: 1
頁數/字數: 284/183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312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我从何来:自我的心理学探问
《 我从何来:自我的心理学探问 》

售價:NT$ 545.0
失败:1891—1900 清王朝的变革、战争与排外
《 失败:1891—1900 清王朝的变革、战争与排外 》

售價:NT$ 390.0
万千心理·我的精神分析之道:复杂的俄狄浦斯及其他议题
《 万千心理·我的精神分析之道:复杂的俄狄浦斯及其他议题 》

售價:NT$ 475.0
荷马:伊利亚特(英文)-西方人文经典影印21
《 荷马:伊利亚特(英文)-西方人文经典影印21 》

售價:NT$ 490.0
我的心理医生是只猫
《 我的心理医生是只猫 》

售價:NT$ 225.0
股权控制战略:如何实现公司控制和有效激励(第2版)
《 股权控制战略:如何实现公司控制和有效激励(第2版) 》

售價:NT$ 449.0
成吉思汗传:看历代帝王将相谋略 修炼安身成事之根本
《 成吉思汗传:看历代帝王将相谋略 修炼安身成事之根本 》

售價:NT$ 280.0
爱丁堡古罗马史-罗马城的起源和共和国的崛起
《 爱丁堡古罗马史-罗马城的起源和共和国的崛起 》

售價:NT$ 349.0

編輯推薦:
该书较好地解决了长期困扰我国广大班主任和教师的几个德育问题:
1.道德可教吗?
在本书中,作者林德教授用大量的研究证据证实了苏格拉底道德可教的观点,并提出道德能力是可以习得、可以教授的,而且必须通过教学才能使人的道德能力得到提升。林德教授指出,没有证据证明道德能力是天生的,也没有证据证明道德能力可以通过社会的强制性力量而得到本质上的提升。
2.怎样教授道德才有效?
林德教授于20世纪90年代末首创的康斯坦茨两难困境讨论法,通过两难困境讨论,非常有效地促进和提升了参与者的道德能力,已在40多个国家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和理论回应。在本书中,林德教授较为细致地介绍了两难困境讨论法在学校德育中的运用。
3.道德可以测量吗?
林德教授花费14年时间开发的《道德能力测验》可以同时测量道德行为的情感和认知两个方面,已成为十分有效的道德能力测量工具,被翻译为39种语言在多个国家使用。
內容簡介:
什么是道德?道德是可教授的吗?在苏格拉底、康德、皮亚杰和科尔伯格等人研究的基础上,本书作者格奥尔格林德教授区分了道德倾向和道德能力,在本书中介绍了其花费14年时间开发的测量道德能力的新方法《道德能力测验》(Moral Competence Test,简称MCT),并说明了道德能力如何通过教育来培养,提供了教师用来培养学生道德能力的方法康斯坦茨两难困境讨论法(Konstanz Method of Dilemma Discussion,简称KMDD)。

《道德能力测验》是迄今为止世界上*一个可以同时评估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的测量工具,目前已被翻译成39种语言(包括中文),并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使用。康斯坦茨两难困境讨论法已被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道德教育实践证明是非常有效的德育方法。

该书不仅为我国广大教师解答了道德是否可教的疑惑,而且指明了有效教授道德的具体方法,有助于班主任、心理健康教师和其他德育工作者更好地学习道德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策略,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道德能力水平。
關於作者:
作者简介
格奥尔格林德(Georg Lind) 1947年生,国际知名道德教育心理学家,德国康斯坦茨大学荣休教授,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墨西哥蒙特雷大学、德国柏林洪堡大学客座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实验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特别是在道德发展和道德教育方面研究成果突出。著有道德心理学三部曲《道德可教吗?》(Can Morality Be Taught?)、《怎样教授道德才有效》(How to Teach Morality)、《道德能力的意义和测量》(The Meaning and Measurement of Moral Competence),此外还发表有大量学术论文。
林德教授是《道德能力测验》(Moral Competence Test,简称MCT)和康斯坦茨两难困境讨论法(Konstanz Method of Dilemma Discu-ssion,简称KMDD)的创始人。
要了解更多有关林德教授的信息请访问他的网站:http:www.uni-konstanz.deag-moral。
作者简介
格奥尔格林德(Georg Lind) 1947年生,国际知名道德教育心理学家,德国康斯坦茨大学荣休教授,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墨西哥蒙特雷大学、德国柏林洪堡大学客座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实验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特别是在道德发展和道德教育方面研究成果突出。著有道德心理学三部曲《道德可教吗?》(Can Morality Be Taught?)、《怎样教授道德才有效》(How to Teach Morality)、《道德能力的意义和测量》(The Meaning and Measurement of Moral Competence),此外还发表有大量学术论文。
林德教授是《道德能力测验》(Moral Competence Test,简称MCT)和康斯坦茨两难困境讨论法(Konstanz Method of Dilemma Discu-ssion,简称KMDD)的创始人。
要了解更多有关林德教授的信息请访问他的网站:http:www.uni-konstanz.deag-moral。

译者简介
杨韶刚 1955年生,山东济南人。博士,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心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心理健康中心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所所长。曾任吉林大学社会心理学系副主任、主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常务副所长。
长期从事西方心理学史、道德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研究,尤其在精神分析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和道德心理学研究,以及家庭教育研究等方面多有建树。著有《寻找存在的真谛》《神秘的荣格》《道德教育心理学》等学术专著。至今已出版专著14部、译著近30部,主编和参编学术专著10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30多篇,个人撰写的科研成果累计近1000万字。先后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等十几项科研项目,科研成果多次获省部级一等奖。
目錄
导言 我们必须培养道德能力!

第1章 民主、道德与教育
 1.1 民主是一种道德理想
 1.2 为什么根据我们的道德理想采取行动经常如此困难:道德两难困境
 1.3 何谓道德能力?
 1.4 日益增长的道德民主教育需要
 1.5 教育面对的挑战
 1.6 道德学习的机会
 1.7 道德发展与学术性学习
 1.8 包容的道德理想
 小结


第一部分 理论背景

第2章 论道德的意义与方面
 2.1 道德就是遵守外部标准
 2.2 道德就是遵从内部标准
 2.3 道德就是能力
 2.4 怎样教授道德能力?

第3章 道德行为的双面模型
 3.1 道德的方面,而非成分
 3.2 道德倾向(感情方面)
 3.3 需要教授道德倾向吗?
 3.4 道德自我的两个层级:外部行为与伦理反思

第4章 道德能力的意义与测量
 4.1 我们的道德能力概念指什么?
 4.2 怎样测量道德能力?
 4.3 《道德能力测验》(MCT)
 4.4 道德能力对行为有多重要?
 4.5 道德能力是怎样在行为中表现出来的(内在观点)?
 4.6 道德能力是怎样影响社会行为的(外在观点)?

第5章 决定道德的因素:基因、环境还是教育?
 5.1 由遗传决定的道德理论
 5.2 双面模型与阶段模型的比较
 5.3 道德发展的新教育理论
 5.4 道德教育的有效方法


第二部分 培养道德能力

第6章 康斯坦茨两难困境讨论法
 6.1 两难困境方法的放弃与复活
 6.2 KMDD的目的
 6.3 KMDD的教学原则
 6.4 KMDD怎样不同于布拉特科尔伯格方法?

第7章 KMDD研讨活动的准备与实施
 7.1 谁可以从KMDD研讨活动中受益?
 7.2 准备
 7.3 最佳时间长度
 7.4 把KMDD安排到课程计划中
 小结

第8章 测量KMDD研讨活动的效度

第9章 公正社区方法
 9.1 目的
 9.2 教学原则

第10章 从公正社区项目中吸取的教训
 10.1 布鲁克林中学
 10.2 西奥多罗斯福中学
 10.3 学校中的民主与教育(DES)项目
 10.4 公正社区方法在学校中的影响
 10.5 大型中学、学院与大学中的公众社区项目
 10.6 扩展公正社区方法

第11章 如何培训KMDD教师?
 11.1 全面培训的必要性
 11.2 教师必须使理论与方法相结合
 11.3 教师必须信任学生并学会处理情感
 11.4 KMDD教师的培训与证书
 11.5 对学术性教学产生的益处
 11.6 建立一个公正社区

第12章 一些经常提出的问题
 12.1 关于道德发展与道德教育的普遍问题
 12.2 关于KMDD的问题
 12.3 关于公正社区方法的问题
 12.4 关于道德心理学、教育与伦理学的问题

附录
 KMDD研讨活动的九个阶段
 KMDD研讨活动观察表(仅用于全体讨论)
 KMDD研讨活动记录表
 工作坊:三步完成你自己有教育意义的两难故事编写
 具有教育意义的两难故事

术语表

参考文献
內容試閱
译者序
生平简介
格奥尔格林德(Georg Lind,1947 )是国际知名的道德教育心理学家,德国康斯坦茨大学心理学教授。他是《道德能力测验》(Moral Competence Test,简称MCT)和康斯坦茨两难困境讨论法(Konstanz Method of Dilemma Discussion,简称KMDD)的创始人。
林德出生在德国南部一个以酿酒闻名的小酒庄里。他的中学时光最初是在德国的维尔霍夫文理中学度过的,然后他又到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南莫兰中学读书并在那里毕业。他先后在德国的曼海姆大学、布伦瑞克工业大学、海德堡大学读书,并在海德堡大学获得心理学硕士学位,在康斯坦茨大学获得社会科学的哲学博士学位,后来又在德国艾希施泰特天主教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
从1973年到2012年,林德一直在德国康斯坦茨大学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他于2012年退休,现为德国康斯坦茨大学荣休教授。林德还兼任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墨西哥蒙特雷大学和德国柏林洪堡大学的客座教授。他的主要研究领域是实验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特别是道德发展和道德教育方面。他对心理学和教育学的贡献众多,其中两项为他赢得了世界的广泛认可。一项是他在自己提出的道德行为的双面模型基础上,编制了一种新的测量道德判断能力的工具,即道德判断测验(Moral Judgment Test,简称MJT),现已改为道德能力测验(MCT),它是迄今为止世界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可以同时评估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的测量工具。目前,它已被翻译成39种语言,包括中文。另一项是他开发了一种促进儿童和成人道德能力的新方法,即康斯坦茨两难困境讨论法(KMDD),这一方法已被许多不同文化和国家的道德教育实践证明是非常有效的。同时,这也是一种培训教师如何有效和负责地使用KMDD的好方法。目前,KMDD正被许多国家的很多道德教育机构使用。
林德教授独自撰写的学术专著有三部,堪称其道德心理学三部曲。他还在德国和美国出版过两部他主编的学术著作,发表了大量学术论文,在很多国家参加国际道德教育的学术会议并做大会发言和举办工作坊。自1985年以来,他创办了多种语言的网站(http:www.uni-konstanz.deag-moral)。从2007年至今,他每年夏季都举办为期一周的KMDD工作坊,邀请来自世界各国对道德能力测验和康斯坦茨道德两难讨论法感兴趣的专家学者聚会研讨,目前这个国际性的研讨会已成为一个颇具特色的品牌项目。

学术研究
林德教授之所以对研究道德感兴趣,源自他对童年生活事件的记忆。当他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就遇到过一个令他困惑不已的道德两难问题。在他童年的家庭教育中,其父母总是教育他要乐于帮助那些有需要的人。有一天,一个乞丐在他家门前演奏小提琴,小格奥尔格很可怜这个靠拉小提琴乞讨的人,于是就把他看到放在餐桌上的零钱送给了那个乞丐。当他的母亲从外面回来听说了这件事后感到很生气,因为她把这笔钱放在餐桌上是想给家人买牛奶和面包用的。当然,他的母亲并没有责骂他,因为母亲觉得,小格奥尔格把钱送给乞丐并不是出于不好的目的,而他自己也觉得,这种私自拿钱给别人的行为并不是缺少道德品质的表现。
在这件事情发生之后,林德就开始表现出对道德两难问题以及怎样解决这类问题的浓厚兴趣。后来,直到他花费了多年时间学习了心理学和哲学之后,他才找到了对其小时候那种行为的解释,就是说,他缺少的是苏格拉底所谓的美德(virtue),也就是林德后来所称的道德能力(moral
competence)。
那么,若其他人做这种事是否也是缺乏道德能力,而不是因为意图不好呢?这种道德能力可否习得和教授,并且通过专门的教育和培训而得到提升呢?这些问题一直徘徊在林德的脑海中,陪伴他度过了中小学时光,又陪伴他进入了大学,成为其学术生涯中一个挥之不去的疑惑。20世纪70年代初,在他获得硕士学位后不久,他幸运地获得一个国际研究团队的研究人员的职位,研究欧洲5个国家大学生的个人发展,包括从他们刚进入大学到参加工作最初几年的个人发展状况。他花费了14年的时间开发了一个测量道德倾向和能力的新方法,以及通过纵向的、跨阶段的实验研究来检验一些重要的道德发展理论的经验效度。
林德教授和他的同事用这种道德能力测验测试并证实了诸如让皮亚杰(Jean Piaget)、劳伦斯科尔伯格(Lawrence
kohlberg)和詹姆斯雷斯特(James Rest)等人的一些非常重要的理论主张和研究论点。例如,大多数人都有追求很高的道德原则的欲望,道德是一种能力,道德能力是广泛而多变的,它主要依赖个体是否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与此同时,他的研究发现也对一些错误的道德观念提出了批评和修正,例如,科尔伯格认为道德能力是不可退行的,而且可以通过社会的强制性力量而使之得到增长。但林德等人的研究则发现,个体的道德能力会由于教育和环境的变化而发生不同程度的提升或退行。换句话说,道德能力不仅可以向上提升,也可以向下倒退,即我们日常所谓的道德滑坡。林德等人还发现,社会的强制性力量虽然可以在表面上貌似提升了人的道德行为,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提升道德能力。只有通过参与者之间就某一道德两难问题展开公平、公正而又自由的学术讨论,才能使人的道德判断能力得到有效而持久的提升。

道德专著
《道德可教吗?》(Can Morality Be
Taught?)是林德独自撰写的第一部学术专著。追根溯源,关于道德是否可教的问题,最初是2500多年前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提出来的。苏格拉底认为,如果我们把道德视为一种能力(competence,ability,virtue),它就是可教的。换句话说,如果它是可教的,那么我们教授的就是道德能力。虽然苏格拉底倾向于对此做出正面的回答,但苦于没有足够的证据,因而对其论点始终存在争议。除了苏格拉底的道德发展教育理论之外,学界对道德发展还提出了两种重要的解释,即遗传决定论和社会强制论。但是,多少世纪以来,人们对这三种理论观点一直争论不休,主要原因仍然是缺乏强有力的系统科学的实证研究和经验研究的支持。林德教授在他的第一本书中呈现了他自己和其他学者的有关研究,试图帮助解答苏格拉底的这个千年之问。
林德教授在长期的研究中发现,要想澄清这种争论,首先必须解决一些概念和测量问题。时至今日,国内外学术界很多学者依然坚持认为,道德与能力毫无关系,道德只是由道德动机驱使或者受天生的本能驱动的。因此,学术界对道德能力的研究少之又少。美国哈佛大学著名道德心理学家科尔伯格是最早对道德(判断)能力进行研究的学者之一,但他的研究着力于将道德发展与年龄挂钩,而不是与教育相联系。林德通过他于1976年在德国康斯坦茨大学开发的《道德能力测验》(MCT)证实,道德能力是可以通过教育而得到提升的。历经40多年在全世界40多个国家所做的实验研究,可以说,《道德能力测验》是第一个相对比较客观的、以实验设计而成的、研究道德能力的纯测验。在这本书里,林德用大量的研究证据证实了苏格拉底道德可教的观点,因而提出道德能力是可以习得、可以教授的,而且必须要通过教学才能使人的道德能力得到提升,因为道德能力在大多数情况下不是自行发展的。和道德倾向不同,没有证据证明道德能力是天生的,也没有证据证明道德能力可以通过社会的强制性力量而得到本质上的提升。在这本书里,林德还对许多干预研究进行了元分析(meta-analysis),来论证当前流行的一些道德教育方法(例如,公正社区方法、两难困境讨论法和KMDD)各自不同的有效性程度。
《怎样才能教授道德能力?》(How Moral
Competence Can Be Taught?)就是我们现在翻译的这本《怎样教授道德才有效》(How to Teach Morality)。最近,林德教授对这本书的德文版做了修订,并将其翻译成英文,于2017年年初出版。本书是以他的第一本专著《道德可教吗?》为基础写成的。《道德可教吗?》目前还只有德文版,林德教授正在对这本书进行修订,我们希望能够在不久的将来看到其英文版,并将其翻译成中文出版。在《道德可教吗?》中,他明确指出,道德能力是可教的,而且必须要教授。而我们目前翻译成中文的这本书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主要强调其道德理念的理论背景,例如,道德和道德能力的重要性和意义,道德行为的双面模型,即情感和认知两方面,这两个方面是人们和平地生活在一起的基础,是防止暴力、腐败、欺骗和欺凌的基础,因而对促进任何时代所有公民的道德能力都是至关重要的。在本书的第二部分,林德具体描述了人们用来促进道德能力的方式。他首先介绍了他首创的康斯坦茨两难困境讨论法(KMDD),这种方法是他于20世纪90年代末最早开创的,旨在通过两难困境讨论来有效地促进和提升参与者的道德能力。他采用工作坊研讨的方式来培训参与者们学会负责任地使用KMDD,并产生了一系列可持续的研究效应。迄今为止,这种方法已经在包括我国在内的40多个国家得到应用,获得了很好的社会反响和理论回应。
第三本书是《道德能力的意义和测量》(The
Meaning and Measurement of Moral Competence)。这本书最早于1984年出版,当时的书名是道德判断的内容和结构(Content
and Structure of Moral Judgment),后来,林德觉得,既然他的《道德判断测验》(MJT)已经相应地更改为《道德能力测验》(MCT),那么这本书的术语也应该相应地改变。林德教授开发的《道德能力测验》为研究道德发展和教育开辟了一些全新的可能性。在这第三本书中,他想要把《道德能力测验》的发展和设计放在更广泛的现代道德心理学的背景下。林德认为,需要把更加确切的心理测量与道德能力的意义结合起来进行研究。
在研究之初,林德及其同事们便遇到了一个大问题。虽然现代道德心理学的创立者们根据行为结构和人的内在道德原则来界定道德能力,但所有可用的心理测量方法都认为,道德行为的结构性差异是测量误差(measurement error),而不是一种重要的人格特质,所有这些方法都是凭借外部标准而不是根据内部标准对道德能力进行计分的。这显然不是道德教育想要达到的目标。
经过反复论证和实验,林德最终开发了一种新的心理测量方法,这是对传统的实验研究方法和临床访谈方法的一种结合。道德能力测验(MCT)有两个特点给人耳目一新之感:(1)它能够同时对道德行为的两个方面进行测量,即道德能力和道德倾向,但这两个方面又作为不同的变量来进行处理;(2)它能够根据个体的内在道德原则而对道德能力进行计分。
这本书不仅描述了道德能力测验的理论基础、实验设计和计分标准,而且讨论了需要采用一种新的心理测量方法,来促进心理学研究的进步,促进它在教育和心理治疗中的应用。此外,林德还提出了一种计算假设的信息值和教育干预的绝对效应量大小的新方法,以便使这些研究相互之间可以更好地进行比较。因此,这本书也可以作为选修高级心理与教育测量的学习者的导论性教科书。

中国的研究
当我从林德教授那里拿到这本书的电子版时,我禁不住想起我们第一次相见时的情景,那是2001年我在加拿大温哥华的西蒙弗雷泽大学参加第27届国际道德教育大会。在会上,我倾听了林德教授的演讲,立刻就被他的《道德判断测验》量表吸引住了[那时,该量表还被称为道德判断测验(MJT),后来才改称为道德能力测验(MCT),因为他认为我们测量的实际上是道德能力,而不是道德判断]。当我回到我当时所在的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之后,我和我的研究生们一起讨论了这个量表以及林德的有关理论和实证研究,并以此确定了我的研究生吴慧红的硕士论文研究主题,将《道德判断测验》作为测量工具在我国的儿童青少年中开展实证研究。可以说,这是在我国进行的第二个以道德判断测验为主题的研究,因为在20世纪90年代末,河北省的一位研究生曾经使用这个量表做过第一次研究。当我写信给林德教授,请他允许我们使用《道德判断测验》时,他立刻回信并且爽快地答应了我们的请求,而且将计分方法及其操作原理等告诉了我们。吴慧红运用这个量表在760多名江苏省大中小学生中做了第一次比较全面的实证研究,并于2006年顺利通过硕士论文答辩。这篇论文及其研究成果也获得了答辩委员会专家们的高度认可。2008年,吴慧红考取我国心理测量专家余嘉元教授的博士生。现在吴慧红已经是河海大学的老师,在心理测量领域已经有了很好的研究成果和发展前景。我们合写的文章《中国青少年道德判断能力的特征》一文在韩国首尔大学的《亚太教育评论》(Asia Pacific Education Review,SSCI期刊)上发表,这是中国学者在国际著名刊物上首次发表的关于林德教授及其道德判断测验的研究论文,说明我们在中国的研究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认可。
随着其研究的日益深入,林德教授逐渐认识到,如果接受有资质的专家的指导和督导,人们的道德能力就可以通过教学而得到提升,因此,在20多年前,他开始提出康斯坦茨两难困境讨论法并尝试实施这个项目。经过20多年的实践,在德国以及世界许多国家培训了大量对这个项目感兴趣的学者。当我于2008年从他那里获得这个培训的消息时,我决定于是年夏天参加在德国康斯坦茨大学举办的工作坊。在那里,我们和来自世界十几个国家的100多位学者参加了关于道德能力的学术交流会并参加了为期5天的工作坊。这是我第一次系统地接受康斯坦茨两难困境讨论法的培训,感觉受益匪浅。因为我已于2006年调动到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所以,在德国参加研讨会和工作坊回国后不久,我就于第二年(2009年)邀请林德教授来到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举办工作坊和学术讲座,这是林德教授第一次在中国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进行KMDD的培训和举办工作坊。我的博士生、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商务英语学院的教师康蕾和我的同事张静博士对这个研究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她们分别与林德教授进行了具体的交流,并且于2010年夏季和我一起到康斯坦茨参加了KMDD的暑期研讨会。回国后,她们分别用MCT和KMDD在广东省和湖北省进行了实证研究,这些研究不仅在儿童青少年学生中进行,康蕾还把KMDD运用到工厂企业,在广州市工会的职工大讲堂中举办工作坊,取得了很好的学术成果和积极的社会反响。康蕾的这项研究获得了林德教授的高度肯定,其博士论文也得到了答辩委员们的高度评价,顺利通过了其博士论文答辩,成为我国第一篇以研究林德的道德能力和KMDD理论及应用研究为主题的博士论文。
几乎与此同时,我的同事张静成为武汉大学佘双好教授的博士后,其博士后的出站报告就是以林德教授的MCT和KMDD为主题所做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她在湖北省、广东省和江苏省用2000多名被试做了大样本的实证研究,得出了一些很有价值的研究结果,分别用中文和英文在国际国内的学术刊物上发表。张静博士还利用在英国做访问学者的机会,到德国康斯坦茨大学参加了林德教授举办的KMDD工作坊,接受了这方面的系统培训。她的研究报告也成为我国第一个研究林德教授的MCT和KMDD的博士后出站报告。后来,康蕾和张静获得了林德教授颁发的KMDD培训教师的资格证书,她们也成为我国学者中最早获得该资格证书的青年学者。
20132014年,我接受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的派遣,应邀到德国康斯坦茨大学做访问学者,与林德教授进行了较长时期详尽、深入而具体的学术研讨。我和康蕾、张静一起将林德教授的《KMDD培训手册》翻译成中文,并且利用在德国访学的机会,对这个手册进行了认真的文字校对和修正。这个手册的一部分内容在本书中有所反映。正如林德教授所指出的,一个人若想成为使用MCT和KMDD的专门人才,就不能仅限于阅读本书,而是要通过参加具体的专门培训,通过与其他参与者的相互讨论和交流,才能真正有效地提高自己的道德能力。
2015年7月,我再次邀请林德教授来到广东,在我工作的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和兼职的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举办了为期一周的工作坊和学术讲座。南国商学院的40多位辅导员和学工干部参加了培训,受到了他们的热烈赞扬和积极回应。我在澳门城市大学的博士生施钰钡也全程参加了这次工作坊,并且按照林德教授的要求完成了KMDD培训教师的规定活动,她也于2016年获得了林德教授颁发的KMDD培训教师的资格证书,并且在其教育教学活动中加以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教育反响和社会效果。
经过十几年的学术交流,我对林德教授集40多年的精力在全世界40多个国家进行的长期坚持不懈的研究充满了敬佩。从本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中,我们不难发现,林德教授确实是一位具有国际影响的道德教育心理学研究知名学者,他的MCT和KMDD是非常有价值的研究工具,尽管目前学术界对此也有不同的声音,但总体来看,赞成者居多。我衷心地希望能有更多的学者参与到这项研究中来,在使用这个测量工具的基础上,逐步开发出我国自己的道德能力测量工具,通过在我国开展大规模的培训,使我国公民的道德能力和核心素养得到提升,使我们生活的世界更加和谐。
本书的德文版(未修订的原版)最初是我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心理学系的本科生陈金凤(2005级)翻译的,因为她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毕业后去了德国留学,在德国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获得心理学硕士学位,又在德国学习和工作多年,有非常好的德文语言基础。我在德国访学时就委托她争取将这本书翻译成中文。陈金凤用多年时间将本书的德文版翻译成中文,但由于林德教授后来在修订成英文版时做了大量增补和修改,原来的德文版已经无法使用,我只好将英文版发给陈金凤,请她负责翻译其中的第7章和第8章。我负责撰写译者序、翻译本书第16章和第912章。康蕾博士是个英语语言能力非常强的年轻学者,林德教授对其非常信任,建议让她负责本书的校对。除校对全书外,康蕾博士还翻译了本书的附录部分,为本书的语言润色加工付出了辛勤的劳动。
本书的出版得到了中国轻工业出版社万千教育万千心理总策划石铁先生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万千教育负责人吴红先生亲自联系版权,组织编辑本书。值此本译著出版之际,我对于他们为本书付出的心血表示由衷的钦佩和感谢。尽管本书译者尽力想要翻译出一本脍炙人口的好书,但限于水平,本译著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学界同人予以斧正,不胜感激。

杨韶刚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
2017年8月31日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