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未来特工局
》
售價:NT$
254.0
《
高术莫用(十周年纪念版 逝去的武林续篇 薛颠传世之作 武学尊师李仲轩家世 凸显京津地区一支世家的百年沉浮)
》
售價:NT$
250.0
《
英国简史(刘金源教授作品)
》
售價:NT$
449.0
《
便宜货:廉价商品与美国消费社会的形成
》
售價:NT$
352.0
《
读书是一辈子的事(2024年新版)
》
售價:NT$
352.0
《
乐道文库·什么是秦汉史
》
售價:NT$
367.0
《
汉娜·阿伦特与以赛亚·伯林 : 自由、政治与人性
》
售價:NT$
500.0
《
女性与疯狂(女性主义里程碑式著作,全球售出300万册)
》
售價:NT$
500.0
|
編輯推薦: |
“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规划教材。
“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
读者只需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即可阅读本书,并且各章相对独立,难度适当。
内容涵盖广泛,全面介绍了学术界新研究成果和工业界新技术发明及产品,从原理、技术到应用几个角度向读者展示了移动互联网的新成果。
实用性强,分析了移动互联网各关键技术的应用。
|
內容簡介: |
《移动互联网:原理、技术与应用 第2版》是一本介绍移动互联网基本原理和目前研究进展的教材。第1章介绍了移动互联网的基础知识;第2章分析了无线接入技术;第3、4章讨论了移动互联网的两种重要组网方式:移动自组织网络和无线传感器网络;第5章阐述了网络层移动IP技术;第6章介绍了传输层的重要技术:无线TCP技术和QUIC协议;第7章介绍了移动云计算的关键技术;第8章探讨了移动互联网安全机制;第9、10章介绍了移动互联网技术的综合应用和实验。上述内容基本上涵盖了移动互联网的主要内容。书中每章均附有习题,可以指导读者进行深入的学习。
《移动互联网:原理、技术与应用 第2版》既可作为高等院校研究生、高年级本科生学习移动计算相关课程的教材,也可供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和教育工作者参考使用。
|
目錄:
|
前言
第1章移动互联网基础
1.1引言
1.2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与演进
1.3移动互联网的概念与特点
1.3.1移动互联网的概念
1.3.2移动互联网的特点
1.4协议与标准化组织
1.4.1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1.4.2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
IEEE
1.4.3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ETF
1.4.4国际电信联盟ITU
1.4.5中国的标准化组织
1.4.6其他标准化组织
1.5移动互联网的设计要求
1.6本章小结
习题
参考文献
第2章无线接入技术
2.1无线局域网与IEEE 802.11
标准
2.1.1IEEE 802.11标准的
演进
2.1.2IEEE 802.11协议簇
2.1.3IEEE 802.11协议框架
2.1.4IEEE 802.11物理层
技术
2.1.5IEEE 802.11 MAC层
技术
2.2IEEE 802.15标准及相关
技术
2.2.1IEEE 802.15标准的
演进
2.2.2IEEE 802.15协议簇
2.2.3IEEE 802.15.3关键
技术
2.2.4IEEE 802.15.4ZigBee关键
技术
2.2.5其他近距离无线通信
技术
2.3IEEE 802的其他标准
2.3.1IEEE 802.16标准及相关
技术
2.3.2IEEE 802.20标准及相关
技术
2.3.3IEEE 802.22标准及相关
技术
2.4移动通信技术
2.4.13G技术
2.4.24G及5G技术发展
2.5本章小结
习题
参考文献
第3章移动自组织网络
3.1移动自组织网络概述
3.1.1移动自组织网络的基本
概念
3.1.2移动自组织网络的特点
3.1.3移动自组织网络的体系
结构
3.1.4移动自组织网络的关键技术
研究
3.2移动自组织网络的MAC
协议
3.2.1单信道MAC协议
3.2.2多信道MAC协议
3.2.3基于功率控制的MAC
协议
3.2.4基于定向天线的MAC
协议
3.3移动自组织网络的路由
协议
3.3.1基本路由机制及其分类
3.3.2表驱动路由协议
3.3.3按需驱动路由协议
3.3.4混合路由协议
3.3.5基本路由选择算法
3.3.6路由更新与预测技术
3.3.7面向能耗的路由选择
算法
3.3.8基于位置的路由选择
算法
3.4无线Mesh网络
3.4.1无线Mesh网络概述
3.4.2无线Mesh网络的MAC
协议
3.4.3无线Mesh网络路由
协议
3.5本章小结
习题
参考文献
第4章无线传感器网络
4.1无线传感器网络概述
4.1.1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基本
概念
4.1.2无线传感器网络设计
4.2操作系统
4.3组网技术
4.3.1无线传感器网络
物理层
4.3.2无线传感器网络的MAC
协议
4.3.3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路由
协议
4.4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节点
定位
4.4.1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定位
概述
4.4.2基于测距的定位机制
4.4.3无需测距的定位机制
4.4.4定位机制的对比分析
4.5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时间同步
算法
4.5.1无线传感器网络时间同步
概述
4.5.2接收者—接收者同步
算法
4.5.3发送者—接收者成对
同步
4.5.4发送者—接收者单向
同步算法
4.5.5接收同步算法
4.5.6同步算法的比较
4.6本章小结
习题
参考文献
第5章移动IP技术
5.1移动IP概述
5.2移动IPv4
5.2.1移动IPv4概述
5.2.2代理发现
5.2.3移动节点注册
5.2.4数据传输
5.2.5链路层地址解析
5.2.6路由优化
5.2.7安全问题
5.3移动IPv6
5.3.1移动IPv6概述
5.3.2移动节点注册
5.3.3数据传输
5.3.4移动IPv6与移动IPv4的
比较
5.4移动IP的切换优化机制
5.4.1移动IP切换优化机制
概述
5.4.2移动IPv4低延迟切换优化
机制
5.4.3移动IP平滑切换技术
5.4.4移动IPv6快速切换优化
机制
5.5移动IP技术其他研究
热点
5.5.1微移动协议
5.5.2代理移动IP技术
5.5.3网络移动性NEMO
5.5.4移动IP组播技术
5.5.5网络接入检测
5.5.6移动IPv4动态家乡代理
分配
5.5.7移动IPv4区域性注册
5.6本章小结
习题
参考文献
第6章移动互联网传输机制
6.1传统传输技术
6.1.1TCP的基本机制
6.1.2无线TCP面临的挑战
6.1.3单跳无线TCP传输
机制
6.1.4多跳无线TCP传输
机制
6.2新兴传输层协议QUIC
6.2.1QUIC协议概述
6.2.2建立连接
6.2.3多路复用
6.2.4拥塞控制和丢包恢复
机制
6.2.5挑战及未来方向
6.3其他传输机制
6.3.1基于速度的显式流
控制
6.3.2移动自组织网络传输
协议
6.3.3无线显式拥塞控制
协议
6.4本章小结
习题
参考文献
第7章移动云计算
7.1移动云计算概述
7.2移动云计算关键技术
7.2.1计算迁移技术
7.2.2基于移动云的位置
服务
7.2.3移动终端节能技术
7.3数据中心网络
7.3.1数据中心概述
7.3.2数据中心网络架构
7.3.3无线数据中心网络
架构
7.3.4无线数据中心网络性能
优化
7.4移动云计算发展趋势与
展望
7.4.1移动云计算的功能
增强
7.4.2移动云计算的服务质量
保障
7.5本章小结
习题
参考文献
第8章移动互联网安全
8.1移动互联网安全概述
8.1.1网络安全基本概念
8.1.2网络安全的目标、服务与
机制
8.1.3移动互联网安全
8.2移动终端安全
8.2.1终端操作系统安全
机制
8.2.2移动终端安全威胁
8.2.3移动终端安全防护
8.3无线接入安全
8.3.1无线接入安全威胁
8.3.2无线接入安全发展
8.3.3IEEE 802.11i安全标准
8.3.4IEEE 802.11i安全接入
过程
8.4网络传输安全
8.4.1TLS
8.4.2HTTPS
8.5移动云计算安全
8.5.1云计算数据安全
8.5.2云数据机密性保护
8.5.3云数据访问控制
8.5.4云数据完整性保证
8.5.5
|
內容試閱:
|
移动互联网时代是网络化和智能化的时代,与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等技术相结合,能广泛应用于游戏、视频、零售、教育、医疗、旅游等领域。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不仅让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更加便捷,而且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移动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与其他应用平台的有机结合体,必将成为未来人们进行移动通信和获取互联网服务的首要模式。
移动互联网不仅是计算机、微电子和通信等多个学科交叉融合的结果,也是信息技术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对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学习和研究已经成为业界当务之急。为了使信息领域研究生和本科高年级学生能够尽快掌握移动互联网的研究现状,了解目前学术界和产业界的最新技术进展,很多高等院校都开设了移动计算、移动互联网等专业课。本书第1版自2012年1月出版以来,受到清华大学“无线网络与移动计算”课程研究生以及广大院校教师与学生们的喜爱,《无线移动互联网原理、技术与应用》这本书被收入高等院校计算机精品教材系列,并被评为“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和“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行业的蓬勃发展,移动云计算、移动终端和移动支付等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同时移动互联网的传输也面临着各种性能与安全挑战,例如低延迟通信,用户数据的隐私安全,以及新的传输层技术的部署问题。移动互联网的理论教学、实战训练和人才培养等面临全新的挑战,课程教材的适时更新与不断完善也势在必行。本次修订本着“前沿、实用”的原则,在尽量保持教材的核心技术内容不变的前提下,突出移动互联网的特色,删减部分过时内容,在移动互联网行业核心原理、关键技术、典型应用等内容的时效性和实用性方面有所更新和充实,新增业界最新研究进展,如新兴互联网传输层协议QUIC、移动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安全与应用等,并更新书名为《移动互联网原理、技术与应用》。
本书向读者全面、系统、深入地介绍了移动互联网的相关知识,并力图培养读者的独立研究能力,使读者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掌握移动互联网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了解学术界和工业界的最新研究进展。本书通过大量应用实例,增强读者感性认识,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本书的每一章都从基本原理出发,结合实例介绍基本协议原理及其运行机制和关键技术,然后分析学术界在该问题上的最新研究进展以及产业界的最新应用,最后展望该技术的未来研究方向。
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移动互联网的关键技术,本书第1章介绍了移动互联网的基础知识,第2章分析了无线接入技术,第3、4章讨论了移动互联网的两种重要组网方式:移动自组织网络和无线传感器网络,第5章阐述了网络层移动IP技术,第6章介绍了传输层的重要技术:无线TCP技术和QUIC协议,第7章介绍了移动云计算的关键技术,第8章探讨了移动互联网安全机制,第9、10章介绍了移动互联网技术的综合应用和实验。
本书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入门要求低,读者只需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即可阅读本书,并且各章相对独立,难度适当;第二、内容涵盖广泛,全面介绍了学术界最新研究成果和工业界最新技术发明及产品,从原理、技术到应用几个角度向读者展示了移动互联网的最新成果;第三、实用性强,分析了移动互联网各关键技术的应用,力图让读者学以致用,使得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研究更加得心应手。
本书可作为计算机、电子工程、通信、自动化、软件工程等信息类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和本科高年级教材,也可供信息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使用。
本书由崔勇和张鹏共同编写,由崔勇完成全书的统稿。本书是编者多年教学实践工作的总结。本书的出版,首先应该感谢近年来清华大学“无线网络与移动计算”课程的研究生们,他们对本书的期盼使得编者备受鼓舞并感到义不容辞;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移动互联网研究小组的同学们参与了本书的资料收集和整理工作、清华大学吴建平教授,不仅审阅了全稿,而且给出了许多宝贵建议,使本书增色不少;感谢机械工业出版社的各位编辑辛勤编校;最后感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青项目和教育部长江学者青年学者项目对编者相关研究工作的支持。
希望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对本书不足之处提出宝贵意见,以便编者对本书内容不断加以完善,更好地为读者服务。联系人:崔勇,电子邮件:cuiyong@tsinghuaeduc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