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泉舆日志 幻想世界宝石生物图鉴
》
售價:NT$
611.0
《
养育女孩 : 官方升级版
》
售價:NT$
230.0
《
跨界:蒂利希思想研究
》
售價:NT$
500.0
《
千万别喝南瓜汤(遵守规则绘本)
》
售價:NT$
203.0
《
大模型启示录
》
售價:NT$
510.0
《
东法西渐:19世纪前西方对中国法的记述与评价
》
售價:NT$
918.0
《
养育男孩:官方升级版
》
售價:NT$
230.0
《
小原流花道技法教程
》
售價:NT$
500.0
|
編輯推薦: |
国内首版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指导,教科书式解说带你探索药用植物的神奇世界!
|
內容簡介: |
《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指导》全书共分三个部分。*部分主要概述湖北省地理环境与药用植物资源,以及对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点的简介。第二部分阐述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的主要环节和方法,包括野外实习的组织与要求、实习用具的准备、药用植物标本的采集与制作及药用植物资源调查方法。第三部分为野外实习点主要药用植物的彩色图谱,共收集107科、384种药用植物,每种药用植物均列有野外状态下的全株、部分或局部的清晰照片,以及形态特征描述、生境与分布、主要功效等信息。《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指导》可为高等院校医药类、生物资源类相关专业的本科生植物学、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提供参考,同时也可供对中草药感兴趣的专业与非专业人士查阅。书后附有药用植物网络电子资源网址,可方便学生与读者进行药用植物相关资料的查阅与收集。
|
關於作者: |
林亲雄,中南民族大学,副教授,近十年来主要承担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生药学实验、生物技术制药等课程的教学工作,特别是长期承担植物学野外实习的工作,积累了丰富的药用植物野外实习经验与素材。主要从事天然活性产物的研究,近年来开展了中药、民族药活性成分的研究,以及药用植物内生菌活性代谢产物的研究。目前已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20余篇,参与申报1项国家发明专利。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三等奖各1项。
|
目錄:
|
第一部分 湖北省药用植物资源简介 1
第一节湖北省地理环境概况 2
第二节湖北省药用植物资源概况 3
第三节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点简介 5
第二部分 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概要 7
第一节野外实习的组织与要求 8
第二节野外实习用品的准备 8
第三节药用植物标本的采集与制作 9
第四节药用植物资源调查方法 12
第三部分 药用植物彩色图谱 17
裸子植物
银杏科 18
银杏 18
单子叶植物
百合科 19
菝葜 19
百合 20
短柱肖菝葜 21
多花黄精 22
卷丹 23
麦冬 24
绵枣儿 25
天门冬 26
油点草 27
紫萼 28
灯心草科 29
灯心草 29
野灯心草 30
禾本科 31
金色狗尾草 31
牛筋草 32
薏苡 33
姜科 34
蘘荷 34
兰科 35
独蒜兰 35
黄花白及 36
绶草 37
小斑叶兰 38
莎草科 39
短叶水蜈蚣 39
碎米莎草 40
香附子 41
石蒜科 42
葱莲 42
忽地笑 43
薯蓣科 44
盾叶薯蓣 44
薯蓣 45
天南星科 46
半夏 46
磨芋 47
石菖蒲 48
天南星 49
一把伞南星 50
香蒲科 51
水烛 51
鸭跖草科 52
鸭跖草 52
鸢尾科 53
射干 53
鸢尾 54
双子叶植物
八角枫科 55
八角枫 55
八角科 56
红茴香 56
败酱科 57
攀倒甑(白花败酱) 57
窄叶败酱(黄花败酱) 58
报春花科 59
矮桃 59
黑腺珍珠菜 60
红根草 61
狭叶珍珠菜 62
车前科 63
车前 63
唇形科 64
薄荷 64
寸金草 65
灯笼草 66
地笋 67
风轮菜 68
华鼠尾草 69
活血丹 70
藿香 71
罗勒 72
牛至 73
夏枯草 74
益母草 75
紫苏 76
大戟科 77
巴豆 77
白背叶 78
斑地锦 79
大戟 80
地锦 81
湖北大戟 82
蜜甘草 83
乳浆大戟 84
算盘子 85
铁苋菜 86
通奶草 87
乌桕 88
叶下珠 89
一叶萩 90
油桐 91
冬青科 92
枸骨 92
豆科 93
白车轴草 93
白花草木犀 94
刺槐 95
长萼鸡眼草 96
豆茶决明 97
葛 98
杭子梢 99
合萌 100
红车轴草 101
鸡眼草 102
尖叶长柄山蚂蝗 103
截叶铁扫帚 104
决明 105
鹿藿 106
落花生 107
绿豆 108
美丽胡枝子 109
绒毛胡枝子(山豆花) 110
苏木蓝 111
野大豆 112
云实 113
紫藤 114
杜仲科 115
杜仲 115
椴树科 116
椴树 116
光果田麻 117
甜麻 118
防己科 119
木防己 119
千金藤 120
葫芦科 121
马(bo)儿 121
南赤瓟(b) 122
胡麻科 123
芝麻(胡麻) 123
胡桃科 124
枫杨 124
化香树 125
虎耳草科 126
扯根菜 126
溲(sōu)疏 127
绣球 128
黄杨科 129
雀舌黄杨 129
夹竹桃科 130
络石 130
金缕梅科 131
枫香树 131
小蜡瓣花 132
堇菜科 133
戟叶堇菜 133
球果堇菜 134
如意草 135
紫花地丁 136
锦葵科 137
苘(qǐng)麻 137
景天科 138
凹叶景天 138
费菜 139
佛甲草 140
桔梗科 141
桔梗 141
沙参 142
杏叶沙参 143
羊乳 144
菊科 145
艾 145
薄雪火绒草 146
抱茎小苦荬 147
苍耳 148
苍术 149
刺儿菜 150
鬼针草 151
黄花蒿 152
蓟 153
金盏银盘 154
孔雀草 155
苦苣菜 156
苦荬菜 157
鳢(lǐ)肠 158
林荫千里光 159
林泽兰 160
马兰 161
牛膝菊 162
毛华菊 163
毛连菜 164
牛蒡 165
千里光 166
青蒿 167
山莴苣(wō j) 168
鼠麴(qū)草 169
天名精 170
兔儿伞 171
万寿菊 172
豨莶 173
香青 174
小蓬草 175
旋覆花 176
烟管头草 177
野菊 178
野茼蒿 179
一点红 180
一年蓬 181
猪毛蒿 182
紫菀 183
爵床科 184
爵床 184
壳斗科 185
槲栎 185
栗(板栗) 186
麻栎 187
苦苣苔科 188
吊石苣苔 188
苦木科 189
臭椿 189
藜科 190
地肤 190
藜 191
土荆芥 192
楝科 193
楝(lin) 193
香椿 194
蓼科 195
萹蓄 195
刺蓼(廊茵) 196
杠板归 197
何首乌 198
虎杖 199
戟叶蓼 200
金线草 201
毛蓼 202
尼泊尔蓼 203
水蓼 204
酸模叶蓼 205
香蓼(粘毛蓼) 206
绵毛酸模叶蓼 207
柳叶菜科 208
丁香蓼 208
柳叶菜 209
露珠草 210
龙胆科 211
獐牙菜 211
萝藦科 212
华萝藦 212
萝藦 213
牛皮消 214
青蛇藤 215
马鞭草科 216
大青 216
黄荆 217
马鞭草 218
牡荆 219
紫珠 220
马齿苋科 221
马齿苋 221
土人参 222
马兜铃科 223
马兜铃 223
细辛(华细辛) 224
马钱科 225
密蒙花 225
马桑科 226
马桑 226
牻牛儿苗科 227
老鹳草 227
毛茛科 228
毛蕊铁线莲(丝瓜花) 228
威灵仙 229
小木通 230
扬子毛茛 231
猕猴桃科 232
中华猕猴桃 232
木兰科 233
凹叶厚朴 233
鹅掌楸 234
荷花玉兰 235
厚朴 236
华中五味子 237
紫玉兰 238
木通科 239
大血藤 239
木通 240
三叶木通 241
木犀科 242
齿缘苦枥木 242
红柄木犀 243
连翘 244
木犀(桂花) 245
女贞 246
小蜡 247
葡萄科 248
白蔹 248
地锦(爬山虎) 249
葛藟(lěi)葡萄 250
蓝果蛇葡萄 251
三裂蛇葡萄 252
乌蔹莓 253
七叶树科 254
天师栗 254
漆树科 255
毛黄栌 255
盐肤木 256
千屈菜科 257
千屈菜 257
紫薇 258
茜草科 259
白马骨 259
鸡矢藤 260
六月雪 261
茜草 262
细叶水团花(水杨梅) 263
栀子 264
猪殃殃 265
蔷薇科 266
插田泡 266
长叶地榆 267
地榆 268
灰白毛莓 269
火棘 270
金樱子 271
龙芽草(仙鹤草) 272
路边青 273
枇杷 274
山莓 275
蛇含委陵菜 276
蛇莓 277
石楠 278
小果蔷薇 279
野山楂 280
中华绣线菊 281
茄科 282
白英 282
假酸浆 283
江南散血丹 284
苦蘵(zhī) 285
龙葵 286
珊瑚樱 287
忍冬科 288
荚蒾 288
接骨草(陆英) 289
忍冬(金银花) 290
烟管荚蒾 291
瑞香科 292
多毛荛花 292
三白草科 293
蕺菜(鱼腥草) 293
三白草 294
伞形科 295
北柴胡 295
变豆菜 296
独活 297
藁(gǎo)本 298
积雪草 299
前胡 300
窃衣 301
蛇床 302
水芹 303
天胡荽 304
鸭儿芹 305
芫荽(yn suī) 306
紫花前胡 307
桑科 308
构树 308
葎草 309
桑 310
无花果 311
山矾科 312
山矾 312
山茱萸科 313
山茱萸 313
小梾(li)木 314
商陆科 315
垂序商陆 315
省沽油科 316
野鸦椿 316
十字花科 317
北美独行菜 317
独行菜 318
荠 319
石榴科 320
石榴 320
石竹科 321
狗筋蔓 321
鹅肠菜 322
繁缕 323
鹤草 324
女娄菜 325
瞿麦 326
石竹 327
鼠李科 328
长叶冻绿 328
猫乳 329
圆叶鼠李 330
枳椇(拐枣) 331
睡莲科 332
莲 332
粟米草科 333
粟米草 333
藤黄科 334
贯叶连翘 334
黄海棠(湖南连翘) 335
小连翘 336
透骨草科 337
透骨草 337
卫矛科 338
南蛇藤 338
卫矛 339
梧桐科 340
马松子 340
五加科 341
八角金盘 341
常春藤 342
楤木 343
通脱木 344
苋科 345
凹头苋(野苋) 345
牛膝 346
青葙 347
土牛膝 348
喜旱莲子草 349
小檗科 350
八角莲 350
粗毛淫羊藿 351
光叶淫羊藿 352
豪猪刺 353
六角莲 354
南天竹 355
十大功劳 356
旋花科 357
打碗花 357
马蹄金 358
牵牛(裂叶牵牛) 359
菟丝子 360
圆叶牵牛 361
玄参科 362
婆婆纳 362
山罗花 363
早落通泉草 364
阴行草 365
荨麻科 366
楼梯草 366
透茎冷水花 367
细野麻 368
小赤麻 369
悬铃叶苎麻 370
罂粟科 371
博落回 371
紫堇 372
芸香科 373
花椒 373
枳 374
竹叶花椒 375
樟科 376
红果山胡椒 376
山胡椒 377
紫草科 378
附地菜 378
琉璃草 379
紫金牛科 380
硃砂根 380
紫金牛 381
紫茉莉科 382
紫茉莉 382
紫葳科 383
凌霄 383
酢浆草科 384
红花酢浆草 384
酢浆草 385
蕨类植物
凤尾蕨科 386
井栏边草(凤尾草) 386
蜈蚣草 387
海金沙科 388
海金沙 388
金星蕨科 389
金星蕨 389
卷柏科 390
翠云草 390
江南卷柏 391
卷柏 392
异穗卷柏 393
里白科 394
芒萁 394
鳞毛蕨科 395
大叶贯众 395
鳞始蕨科 396
乌蕨 396
木贼科 397
节节草 397
问荆 398
水龙骨科 399
江南星蕨 399
庐山石韦 400
有柄石韦 401
附录药用植物网络电子资源 402
植物拉丁名索引 403
|
內容試閱:
|
目前国内已出版许多高质量的药用植物图鉴类书籍,如《当代药用植物典》(赵中振、肖培根主编)、《中草药彩色图谱》(第四版)(徐国钧、王强主编)、《中国药用植物》(叶华谷等主编)、《药用植物识别图鉴》(曾庆钱、蔡岳文主编)、《南方药用植物》(王玉生、蔡岳文主编)、《北方药用植物》(丁学欣编著)、《观赏药用植物图鉴》(孙宝启、曹广才、丁自勉主编)等,这些书籍均图文并茂,各有特色,可为药用植物资源的调研、研究开发、生产应用等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面向药学、中药学、环境与资源等相关专业学生的药用植物野外实习教学,编写内容与体系适合野外实习教学需要的教材性指导书籍并不多见。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是药用植物学课程教学项目中十分重要的内容,是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途径,也是全面提高药学类专业学生知识与技能的重要训练环节。但如何有效开展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提高实习教学的效果是一项值得探讨与研究的教学课题。
基于上述思路与考虑,根据药学类相关专业的教学大纲与人才培养目标,编者在积累多年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经验与素材的基础上编写本指导教材,旨在完善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的教学内容与方法,提高学生药用植物学的学习兴趣与效果,为国内兄弟院校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本指导教材特点鲜明:作为药用植物野外实习的学生用书,在介绍实习点相关概况、药用植物野外采集、标本鉴定与制作的专业知识基础上,配套实习点主要药用植物较清晰的野外彩色照片(植株的整体、局部或特征性部位),力图显示或突出种的形态特征,有助于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了解与鉴别不同科、属的药用植物;同时,对每一种药用植物的形态特征描述依据《中国植物志》进行精简,对部分相似种进行了简要的区分性说明,有助于学生在野外实习时进行药用植物的快速鉴别;此外,还介绍了各种植物的生长环境、国内分布及其主要功效,强调《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2015年版)收载药材的基源植物,旨在使学生了解其药用价值与资源利用潜力。
依托湖北省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中南民族大学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点采集的药用植物主要以草本植物为主,少数为灌木、乔木,分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蕨类植物三大类编写。裸子植物以郑万钧系统,被子植物以恩格勒系统为分类标准。种的中文名、拉丁学名、形态特征、生长环境、分布均采用《中国植物志》中的描述,所有种的学名以《中国植物志》为准,其中对形态特征部分的描述进行了部分简化。《中国药典》(2015年版)收载药材基源植物的中文名、拉丁学名与《中国植物志》不一致的以《中国植物志》为准,药用植物的药用部位、主要功效主要采用《中国药典》(2015版)、《全国中草药汇编》《中华本草》中的相关文献资料。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中南民族大学药学院杨光忠教授、万定荣教授,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杜威博士,武汉植物园张炳坤研究员、徐文斌助理研究员等多位专家的指导与帮助,才能使本书得以顺利完成出版。
同时,本书的出版得到了中南民族大学十二五国家级民族药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项目的资助与支持。
在此,对各位领导与专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编者的业务能力与时间精力所限,书中尚有许多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以期在今后的再版工作中完善,此外,疏漏与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各位读者谅解与批评指正。
编者
2017.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