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日本文学史序说》讲演录
》
售價:NT$
332.0
《
无尽的海洋:美国海事探险与大众文化(1815—1860)
》
售價:NT$
454.0
《
治盗之道:清代盗律的古今之辨
》
售價:NT$
556.0
《
甲骨文丛书·剑桥世界暴力史(第一卷):史前和古代世界(套装全2册)
》
售價:NT$
959.0
《
甲骨文丛书·中华早期帝国:秦汉史的重估
》
售價:NT$
1367.0
《
欲望与家庭小说
》
售價:NT$
449.0
《
惜华年(全两册)
》
售價:NT$
320.0
《
甲骨文丛书·古代中国的军事文化
》
售價:NT$
454.0
|
內容簡介: |
本书主要探讨不同财政分权和转移支付制度组合条件下的地方政府行为。全书由五个话题组成,*个话题讨论考察地方政府在不同财政分权和转移支付制度条件下的税收行为;第二个话题分析了可以自由支配转移支付对地方政府财政支出行为的影响;第三个话题从分税制改革和转移支付角度考察了地方政府的行为和市场整合;第四个话题对财政分权、转移支付与地方政府福利性支出效率进行了研究;第五个话题研究资源禀赋差异与地方政府支出偏向的关系。
|
關於作者: |
徐琰超,1984年3月出生,云南昆明人,云南大学经济学院(会计学院)经济系主任,北京师范大学经济系博士。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参与多项国家社科基金和自然科学金的研究工作。
|
目錄:
|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意义
1.4 不足之处和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引言
2.2 财政分权理论和中国经济增长
2.3 财政竞争文献梳理
2.4 中国市场分割的文献梳理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税收分权、转移支付和税收竞争
3.1 引言
3.2 静态税收竞争基本模型与结论
3.3 税收分成条件下的公共支出效率分析
3.4 加入税收垂直竞争条件的分析
3.5 内生化社会资本存量和资本回报水平的模型
3.6 横向均等化转移支付制度条件下的税收竞争模型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财政竞争、转移支付与地方政府支出结构
4.1 引言
4.2 关于转移支付和财政支出结构的主流解释
4.3 理论模型
4.4 经验研究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分税制改革、转移支付和市场整合
5.1 引言
5.2 1978年以来市场分割的现实背景
5.3 1994年前后市场分割程度的统计描述
5.4 理论模型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财政分权、转移支付与地方政府福利性支出效率
6.1 引言
6.2 相关文献和中国财政分权改革历程
6.3 理论假说和计量模型
6.4 数据来源和变量选取
6.5 计量结果及分析
6. 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资源禀赋差异与地方政府支出偏向
7.1 引言
7.2 理论模型
7.3 经验分析思路和基本回归结果
7.4 敏感性分析
7.5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总结
附 录
参考文献
|
內容試閱:
|
前言
政府间转移支付是财政分权制度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深入理解财政分权问题需要对转移支付制度进行细致的研究。从实践来看,全世界几乎所有国家都实行了不同程度的财政分权和不同类型的转移支付制度,但即便是历史和文化背景相似的国家,在经济表现上也会有很大差异。究其原因,不同的财政分权和转移支付制度组合会对地方政府产生不同的激励和约束,地方政府会表现出不同的行为方式,这直接影响到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福祉。由于财政分权和转移支付制度的最终效果取决于地方政府的行为,研究不同财政分权和转移支付制度组合条件下的地方政府行为成为财政分权理论研究中极其重要的课题。本研究将在此方面做出努力与尝试。本书的五个核心部分都建立在财政分权理论基础上,由五个紧密关联的话题组成,分别讨论了地方政府的税收、支出和行政行为。
本书的第一个创新点体现在考察了地方政府在不同财政分权和转移支付制度条件下的税收行为。通过比较不同的税收分权和转移支付制度组合,在理论上探索出了一套有效且易于实施的税收分权制度税收垂直竞争(即中央和地方政府同时对相同的流动性税基征税)。该制度不仅能够有效地消除税收竞争带来的负外部性,还能够通过均等化转移支付缩小地区财力差距,兼顾公平和效率,是对现有财政竞争理论的有益补充。根据经典税收竞争理论,当资本完全流动时,地方政府为了吸引资本会降低资本税的税率,从而导致整个经济体公共物品供给效率低于最优水平。研究通过比较发现:①实行税收垂直竞争的税收分权和平衡性的转移支付能够有效地减少税收竞争带来的负外部性;②税收分成加均等化转移支付制度,会扩大税收竞争的负外部性;③根据税基差异进行地方政府间横向资金调剂,能够有效地抑制税收竞争的负外部性,而根据实际收入进行横向资金调剂则会扩大这种负外部性。
本书的第二个创新点体现在分析了可以自由支配转移支付对地方政府财政支出行为的影响。国内很多关于此话题的研究都认为地方政府支出结构重生产、轻福利,并提供了大量的经验证据。其理论解释几乎一致遵循为增长而竞争的逻辑。本书从财政竞争这一角度提出了全新的理论解释。在资本完全流动的环境下,增加政府生产性支出不仅能够吸引资本、扩大税基,还能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比直接将资金单纯投入福利性支出更有效率。经验研究部分利用中国2002~2006年县级财政和经济社会统计面板数据进行了计量分析,根据现有数据设计和定义了不同程度的无条件转移支付和政府生产性支出,发现随无条件转移支付的增加,地方政府会不断提高政府生产性支出的比重,效果显著,结果稳健,经验结果符合理论预期。
本书的第三个创新点体现在从分税制改革和转移支付角度考察了地方政府的行为和市场整合。以往对中国市场分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指标设计和数据分析层面,缺乏合理的理论模型对此现象进行分析和解释。为了弥补此空缺,本书借鉴以往市场分割的测度数据,通过对比发现1994年之后国内市场迅速整合,随后建立理论模型诠释了分税制改革是促成国内市场整合的重要原因。分税制在本质上是一种财政集权改革,一定程度上松动了财政包干制条件下地方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关系,降低了地方政府实行市场保护策略的所得收益。当税收集权达到一定程度时,地方政府会主动放弃地方保护主义,放开地区市场。上述逻辑可以合理地解释分税制改革后国内市场迅速整合的现象。
本书的第四个创新点体现在对财政分权、转移支付与地方政府福利性支出效率的研究中。分税制改革加强了中央财权,在支出高度分权的条件下,中央政府利用大规模转移支付平衡地区财力,尤其提高落后地区的福利性支出。这样的分权模式在制度设计上既注重效率也兼顾公平。然而数据描述显示各地区福利性公共物品的差距并没有随着财力均等化而逐渐消失。为了进一步解释该现象,本书利用1998~2006年地市级数据进行的计量分析显示,随着专项和一般性转移支付的增加,地方福利性支出效率下降;而税收返还和支出效率显著正相关。这符合经典财政分权理论由缺少信息优势的中央政府安排支出会降低效率。此外,粘蝇纸效应也是造成地方福利性支出效率下降的另一个原因。这些结论为未来的转移支付制度改革提供了政策参考。
本书的第五个创新点体现在对资源禀赋差异与地方政府支出偏向的研究中。地区资源禀赋的差异导致地方官员面临不同的激励和约束。本书考察了有效竞争条件下的地方财政行为,着重分析了转移支付对异质性地方政府支出结构的影响。理论分析表明,资源禀赋不同的地区会有不同的财政支出偏向:资源丰裕地区的生产性支出所带来的GDP增量相对更高,当地官员为了谋求政治晋升,倾向于扩大政府生产性支出;资源匮乏的地区则倾向于扩大政府行政开支和福利性支出。前者可以增加地方官员的腐败和公务性消费,并通过构筑本地政治资源网络的方式提高私人效用,后者可以使地方官员赢得更多本地居民的支持。本书基于中国县级数据为上述逻辑判断提供了佐证。结论丰富了地方政府支出偏向的研究,为进一步规范政府支出结构提供了参考。
本书的第一章~第五章主要来自笔者的博士毕业论文,第六章主要来自笔者于2014年发表于《金融评论》杂志第二期,题为《财政分权、转移支付与地方政府福利性支出效率》的论文。本书第七章主要来自笔者于2016年发表于《金融评论》杂志第四期,题为《资源禀赋差异与地方政府支出偏向》的论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