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万千教育学前·透视学前儿童的发展:解析幼儿教师常问的那些问题
》
售價:NT$
265.0
《
慈悲与玫瑰
》
售價:NT$
398.0
《
启蒙的辩证:哲学的片简(法兰克福学派哲学经典,批判理论重要文本)
》
售價:NT$
347.0
《
云中记
》
售價:NT$
347.0
《
中国古代妇女生活(中国古代生活丛书)
》
售價:NT$
214.0
《
你的认知正在阻碍你
》
售價:NT$
296.0
《
我们身边的小鸟朋友:手绘观鸟笔记
》
售價:NT$
356.0
《
拯救免疫失衡
》
售價:NT$
254.0
|
編輯推薦: |
书中介绍了高原、寒区隧道建设中关键技术,包括:高原寒区隧道工程的高海拔、严寒、多年冻土及特殊地质问题, 寒区隧道洞内环境温度场理论,多年冻土围岩保护、隧道结构及防排水系统防寒保温、高原隧道施工机械保障和高原隧道施工人员健康保障技术,碎屑流、高地应力薄层板岩隧道大变形和软硬岩接触带涌水等特殊地质的隧道建设技术。该书的及时出版,为高原、寒区隧道建设提供了重要参考资料。
|
內容簡介: |
本书为高原寒区隧道建设技术与实例。全书共十章,主要内容包括:青藏高原典型铁路隧道工程概况及特点, 寒区隧道洞内环境温度场分析,风火山隧道冻土围岩保护技术,隧道洞内碎屑流、高地应力薄层板岩隧道大变形和软硬岩接触带隧道突水涌泥施工技术,严寒地区富水隧道冻害防治技术,高原隧道施工机械保障和高原隧道施工人员健康保障技术等。
|
關於作者: |
任少强,陕西蓝田人。工学博士,教授级高工,中铁20局集团公司总工程师.长期从事桥梁、隧道施工技术、现场科技攻关工作,参加了南昆、西康、西南、青藏、兰新二线等多项铁路大线施工。积累了丰富的施工经验,是20局集团科技骨干之一。先后荣获陕西省劳模、火车头奖章、十二五全国建筑业企业优秀总工程师等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朱永全,男,1960年3月出生,著名隧道专家、教授、博导、全国劳模,现任石家庄铁道大学地下工程系主任,学术带头人,国家地下工程教学团队和河北省隧道教学团队负责人,国务院特殊津贴。陈宏伟,字省非,甘肃甘谷人。经济学博士,高级工程师、一级建造师。王平安,男,1978年9月出生,2011年毕业于西安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工学学士,隧道高级工程师。冀胜利,男,1968年10月出生,1991年毕业于石家庄铁道学院,地下工程与隧道专业,教授级高工。谭忠盛,男,1963年5月出生,1999年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桥梁与隧道工程专业,获博士学位,现任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杨星智,男,1987年6月出生,2011年毕业于石家庄铁道大学,交通工程专业,工学学士,工程师,项目副总工程师,主要从事隧道、桥梁和轨道工程施工技术。
|
目錄:
|
第一章青藏高原典型铁路隧道工程概况与特点
第一节隧道工程概况
一、风火山隧道
二、祁连山隧道
三、大梁隧道
第二节高原环境特征
一、风火山地区
二、祁连山和大梁地区环境特征
三、气候状况及降雨量
四、生态环境及保护要求
第三节高原地质特征
一、风火山隧道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
二、祁连山隧道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
三、大梁隧道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
第四节隧道工程特点
一、自然条件恶劣
二、环境保护
三、冻土隧道施工技术
四、隧道长距离穿越碎屑流地层
五、极高地应力软岩隧道大变形
六、穿越高压富水软硬结合段落长,施工过程突水涌泥
七、高海拔隧道冻害问题严重,防止冻害发生难度极大
第二章寒区隧道洞内环境温度场分析
第一节寒区隧道洞内空气流体力学和传热学理论基础
一、流体力学基本概念及性质
二、隧道空气动力学基本方程
三、围岩传热学理论
四、寒区隧道内空气与围岩对流换热耦合控制方程
五、Fluent求解寒区隧道内导热与对流换热耦合问题
第二节寒区运营隧道洞内温度场计算分析
一、计算模型及相关参数
二、自然风速影响因素分析
三、洞外环境气温影响因素分析
四、洞外环境气温与自然风速综合影响因素分析
五、围岩温度(地温)影响因素分析
第三节寒区隧道围岩温度场分析
一、计算模型的建立
二、 边界条件及计算参数的设置
三、自然风速计算结果及分析
四、洞外环境平均气温计算结果及分析
五、围岩初始温度计算结果及分析
第四节祁连山隧道洞内空气及围岩温度场计算分析
一、祁连山隧道现场温度实测
二、祁连山隧道洞内空气及围岩温度场分析
三、小结
第三章风火山隧道冻土围岩保护技术
第一节隧道供热保温与控制系统
一、寒季洞内供热风温估算和供热系统加热量计算
二、 高海拔高寒区隧道专用通风空调一体化机组的研制
三、供热通风系统的控制
四、洞内施工防寒保温技术
第二节冻土围岩融化圈深度对隧道稳定性影响分析
一、隧道稳定性分析方法
二、计算结果与分析
三、洞内外环境与岩面温度测试分析
第四章祁连山隧道碎屑流形成机理及稳定性控制技术
第一节碎屑流工程特征与形成机理
一、碎屑流定义
二、碎屑流工程特征
三、碎屑流形成机理分析
第二节隧道穿越碎屑流稳定性控制技术
一、碎屑体超前预报
二、掌子面封堵
三、超前高位泄水
四、超前支护
五、初期支护
六、小结
第五章大梁隧道高地应力薄层板岩隧道大变形控制技术
第一节薄层板岩工程特性
一、地质概况
二、围岩物理力学性质
三、地应力
四、软岩变形特性
第二节高地应力板岩隧道大变形机理及分级
一、隧道大变形机理
二、隧道大变形的分级方法
三、大梁隧道大变形等级的划分
第三节支护参数及预留变形量
一、现场试验
二、极高地应力变形的统计分析
三、预留变形量
第四节薄层板岩隧道施工锚杆作用效果
一、现场测试
二、锚杆控制变形数值模拟分析
三、锚杆作用效果分析
第五节薄层板岩隧道格栅与型钢作用效果
一、现场试验方案设计
二、试验结果
三、型钢与格栅支护效果对比分析
第六节薄层板岩隧道施工变形辅助控制技术措施
一、大拱脚
二、长锁脚锚管
三、钢腰带
四、湿喷混凝土施工技术
五、仰拱换填
第七节小结
第六章富水断层及软硬岩接触带隧道突水涌泥防治技术
第一节隧道施工突水涌泥灾害情况
一、第一次突水涌泥
二、第二次突水涌泥
三、第三次突水涌泥
第二节突水涌泥灾害特征和原因分析
一、灾害特征
二、灾害原因分析
第三节防治技术
一、预报技术
二、预警系统
三、综合治理技术
第四节小结
第七章严寒地区富水隧道冻害防治技术
第一节国内外寒区隧道冻害调研及冻害程度划分
一、国内寒区隧道综合防冻害措施研究
二、国外寒区隧道综合防冻害措施研究
三、国内寒区隧道冻害调研
四、寒区隧道分区
五、国内寒区隧道冻害类型及成因分析
六、 寒区隧道保温排水技术分析
第二节隧道保温段长度分析
一、寒区长大隧道洞内温度实测与分析
二、不同影响因素条件下围岩温度场变化规律
第三节隧道保温层厚度分析
一、极端气温条件下保温层适用范围
二、不同气温和地温条件下无保温层温度场分布规律
三、不同气温和地温条件下有保温层温度场分布规律
第四节防冻胀内置式保温衬砌结构
一、内置式保温衬砌结构形式与参数
二、内置式保温衬砌施工
三、运营阶段出现的冻害情况
第五节防排水及防冻害技术
一、祁连山隧道、大梁隧道施工中涌水情况
二、隧道施工阶段的防排水
三、严寒地区隧道主要防排水措施设计
四、运营阶段冻害情况及附加防寒排水设施
第六节小结
第八章高原隧道施工机械保障技术
第一节高原型工程机械的特殊要求
一、青藏铁路早期施工机械设备情况
二、高原型工程机械的特殊要求
第二节高原发动机功效测试
一、测试系统的搭建
二、参数标定
三、测试步骤
四、新机外特性分析
五、旧机外特性分析
六、新旧发动机性能对比分析
七、工作效率的数学模型
第三节高原空压机功效测试
一、测试系统的搭建
二、实验结果与分析
第四节高原内燃机功率保持技术
一、高原对柴油发动机的影响
二、柴油机功率补偿
三、柴油机功率匹配
四、发动机高原适应性改造技术
第五节设备维修保养技术
一、建立完善的设备管理制度
二、设备防寒防冻技术及措施
三、油料使用与管理
第九章高原隧道施工人员健康保障技术
第一节高原隧道制氧、供氧系统
一、高原制氧方式的选择
二、供氧方法分析与选择
三、供氧量及能耗计算
四、系统方案
五、制氧、供氧系统运行及使用效果
第二节风火山隧道通风模式及通风设计
一、高海拔隧道施工通风标准及系统设计计算方法
二、工程特点及对环境控制的要求
三、通风系统设计
四、GYFS100型高原轴流式隧道通风机的研制
五、高原轴流风机性能特性的分析与评价
六、通风系统工作参数测试结果
第三节祁连山隧道通风系统设计
一、通风方案的制定依据
二、隧道施工环境标准
三、通风管理
四、祁连山隧道通风系统设计
第四节洞内空气质量测试分析
一、主要试验测试仪器和方法
二、风火山隧道洞内空气质量测试分析
三、祁连山隧道洞内空气质量测试分析
第五节高原施工人员健康保证技术
一、体力劳动强度分级
二、高原地区人体技机能测试
三、高原环境下的人体机能保障措施
第十章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结论
一、克服了高原高寒极端环境和多项不良地质问题,成功建设了青藏
高原长大铁路隧道
二、形成了高海拔、高寒区、多年冻土保护技术
三、成功研制和应用了高海拔、高寒区、冻土隧道通风与供热一体化
系统,实现了隧道洞内沿程环境气温的全面控制
四、分析掌握了寒区铁路隧道洞内空气温度场和围岩温度场规律
五、祁连山隧道碎屑流形成机理及隧道稳定性控制技术
六、大梁隧道高地应力薄层板岩隧道大变形控制技术
七、高原隧道排水防寒技术
八、形成了高原隧道制氧、供氧系统技术
九、高原隧道施工机械保障技术
第二节展望
一、高原、高寒、冻土隧道施工经验不足
二、寒区隧道洞内温度场理论需进一步深入
参考文献
后记
|
內容試閱:
|
在青藏高原修建高速铁路长大隧道是一个世界性的技术难题,设计施工中会遇到一系列的风险和困难,高速铁路隧道修建标准更高,应对复杂地质的方法更难以把握。
海拔高度4 905 m,地处多年冻土的青藏铁路风火山隧道;海拔为4 345 m,多次穿越断层富水带、碎屑流等不良地质地层的兰新高速铁路祁连山隧道,全长9 490 m;海拔高度4 430 m,长段落的高地应力软岩大变形隧道兰新高速铁路大梁隧道,这些地处高原寒区的隧道的先后成功建设,凝聚了参建者多年艰辛、智慧与奉献,积累了丰富经验,提高了高海拔、高寒区隧道建设困难的认识。中铁二十局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北京交通大学、石家庄铁道大学等高校在建设中开展了 隧道通风技术及施工温度场研究2001G001E06、昆仑山和风火山隧道施工机械性能及配套技术2001G001E07、青藏铁路风火山隧道综合施工技术研究(2001KG005)、世界第一高隧青藏铁路风火山冻土隧道施工技术研究(2002G137)、寒区高速铁路隧道温度场时空演化规律及防冻技术研究(51778380)等系列研究工作,并对课题的研究成果总结汇总形成该专著。
本书系统总结了高海拔、高寒区、多年冻土保护技术,确定了隧道内施工环境气温控制方法和控制值,提出了高海拔、高寒区、冻土隧道洞内施工环境温度场的理论模型,介绍了隧道施工环境温度场分布规律;提出了冻土隧道围岩温度场理论模型,介绍了冻土围岩温度场分布规律;介绍了高海拔、高寒区、冻土隧道通风与供热一体化系统,施工中全面控制隧道洞内沿程环境气温,有效地保护了多年冻土。论证并提出高原隧道通风设计标准、通风系统和设备选型配套的设计原则及方法,介绍了高原专用隧道施工风机,有效保证了高原隧道施工洞内空气质量。分析了寒区铁路隧道洞内空气温度场和围岩温度场规律,给出了隧道寒区划分建议,介绍寒区隧道洞内空气和围岩温度场分布规律,寒区隧道洞内温度场不仅与洞外环境温度有关,还与隧道围岩原始地温及列车行成速度与频度有关,隧道建设中应结合实际气象和地层稳定等资料计算确定隧道结构及防排水系统的防寒、保温参数。介绍了祁连山高原隧道碎屑流形成机理及隧道稳定性控制技术和大梁隧道高地应力薄层板岩隧道大变形控制技术,详细介绍了祁连山隧道和大梁隧道以泄水洞为主,辅以保温防寒水沟、保温中心水沟和伴热电缆采暖式水沟的排水系统综合防寒、保温技术,保证了开通后隧道的排水畅通,消除了运营期间的冻害及安全隐患。隧道工地海拔近5 000 m,空气稀薄、缺氧严重,空气中的含氧量仅为内地海平面的50%,被称为生命禁区,隧道施工人员集中、工人劳动强度大。因此,洞口制氧、供氧是贯彻以人为本、保障施工人员身体健康的重要举措。针对内燃机工作条件恶化、发动机功率下降,绝缘密封件功能降低等高原恶劣环境,研究提出了高海拔地区的适应性和功率保持技术、合理的设备选型与配套方案,并介绍了设备管理和安全保证体系,保证了高海拔、高寒区施工机械的正常运转和安全使用。
本书由中铁二十局集团公司邓勇策划,任少强、吴应明组织编撰;陈宏伟、任少强、朱永全、吴应明、王平安、冀胜利、谭忠盛和杨星智同志共同撰写,高炎撰写了第二章寒区隧道洞内环境温度场分析;赖涤泉教授提供了高原风机和供暖一体化机组成果资料,贾晓云和李现者提供了第三章风火山隧道冻土围岩保护技术相关成果资料,全书由朱永全和杨星智负责编审,薛琪、曹万玲、仲维玲参与编审工作。感谢其他同志在提供资料和文字编写过程中所提供的帮助。
本书理论与实践并重,经典理论、方法与现代新技术、新方法相结合。为高原、高寒区隧道工程建设引提供参考,供工程技术人员和在校研究生阅读参考。
由于时间仓促,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不足之处,恳请专家和读者批评指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