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推薦: |
★本书填补了记录八十八旅历史史实的文学作品的空白,使东北抗战历史性文学作品更加丰富,为研究东北抗战历史提供了更多史实资料,极具参考价值。
★本书涵盖大量真实宝贵的文字、图片资料,不仅是一部记录东北抗战历史的著作,更真实的再现当年的历史,使读者在详实的图文资料中,了解历史,在阅读的过程中上了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
|
內容簡介: |
1945年8月9日,百万苏联红军跨越中苏边界,给予日本关东军以致命一击。在这大反攻的洪流中,有一支主要由中国人组成、由中共东北党组织直接领导、挂着苏军番号的部队苏联工农红军独立步兵第八十八旅,抗联内部称它为东北抗联教导旅。
这不是一支普通的作战部队,它的主要成员来自在东北三省坚持十四年浴血抗战的抗日联军,有汉、满、朝鲜、白、蒙古、鄂温克、达斡尔、俄罗斯等族人。它是建国前*一支中共领导的成建制特种部队,成员普遍经过格斗、射击、密写、爆破、跳伞、驾驶、报务、摄影、军事地形测绘等专门训练,执行定点潜伏、敌后侦察、小部队破袭、建立敌后空降场等任务,并担任向导、翻译和突击队员。当时,对这支部队的情况是严格保密的。
作者根据长期研究积累和掌握的大量中方、俄方及日本关东军的历史档案资料,以及对原抗联及八十八旅五十位老兵的追踪采访,数次赴俄罗斯原八十八旅旧址采访,饱含激情地创作出反映中国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战斗经历和抗战精神的纪实文学作品《冰封的记忆》,首次系统、全面地揭秘了这支特殊的部队。
|
關於作者: |
一鸿,原名洪卫国。1965年出生于军人家庭,天津海关作协副主席兼秘书长,曾参与中国海关博物馆筹建工作。擅长纪实文学及诗歌创作,作品多以历史为题材,多次获得全国金钥匙文学大奖等奖项。2008年汶川大地震时,他创作的诗歌《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在全国广为流传。
|
目錄:
|
引子
第一章 关外孤旅
一、九一八啊九一八
二、东北抗战的第一滴血
三、用我们的血肉,唤起全国民众
四、从东北到延安的路比到莫斯科遥远
五、上山
六、血路
第二章 碧血青蒿
一、大兵压境
二、将军之死
三、突围
四、十二烈士山
五、伤员
六、为了生存
七、日军折翅嫩江
第三章 绝地
一、竭泽而渔
二、密营
三、一粒粮一滴血
四、内外交困
五、王鹏去哪儿了?
六、孩子啊,让妈妈拉住你的手
七、策反工作班与民生团事件
八、大逮捕
第四章 困斗
一、骄横的关东军低下了头
二、重返东北
三、被开除党籍的总司令
四、哈巴罗夫斯克的三方会议
五、面对战友的枪口
六、尚志悲歌
七、日本籍的抗联战士
第五章 越境
一、跨过愤怒之河
二、审查
三、桦树皮,是我哥哥写来的信
四、娜塔莎想散步
五、布拉吉和高跟鞋
六、哥哥李云峰
七、伪满洲国遍地是特务
第六章 成军
一、初建野营
二、王新林同志
三、寻找魏拯民
四、武装侦查
五、第一次跳伞
六、26公里无线电学校
七、停止派遣
八、成军
第七章 在敌后
一、衔命出击
二、孤军苦旅
三、虎口拔牙
四、睚眦必报
五、血洒库楚河畔
六、智歼策反工作班
七、在另一条战线战斗
八、一支没有番号的部队
第八章 复国
一、剑与盾
二、冰与火
三、军旗所向
四、厉马秣兵
五、血誓
六、复国之路
七、最后一击
八、有苏军军衔的抗联
九、桥梁
十、大爱
十一、仁将
第九章 老兵不死
一、迟到的荣誉
二、半世蹉跎半世情
三、天涯忠魂
四、远去的集结号
五、黎明前的黑暗
六、无法实现的遗愿
七、忠骨
后记
|
內容試閱:
|
序言
看了《冰封的记忆》一书,有一种振奋和担忧的感觉,有一种责任感在激荡。虽然抗日战争胜利的脚步已经匆匆走过70余载岁月,那场从乌苏里江畔到黄河边上的战火硝烟早已随风散去,历史仿佛已经远离,但是,从沈阳北大营卷起的那场战争留下的教训和伤痛却是刻骨铭心的。对于中华民族来说,那是永远的国殇、永远的奋争,也是永远的追思。
老人在故去,新人在成长。还历史真相,实事求是地论述和描写东北抗战史,冷静、客观地评价抗战史,解决目前我国历史教科书在阐述抗战史上存在的不够翔实的问题,已经是当务之急。
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今天,我们有责任把完整、公正的抗联历史告诉后人,让后人牢记那英勇悲壮的抗战历史,让子孙后代记住那些在抗战中为国捐躯的英烈,更要牢记东北抗日联军与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誓死保卫国土家园的英勇壮举,他们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力量。这,是我们活下来的抗联老战士唯一的愿望,也是我们对在抗战中牺牲的战友们最好的告慰。此时此刻,我们想起了一位伟人著作里的那段话:成千上万的先烈,为着人民的利益,在我们的前头英勇地牺牲了。让我们高举起他们的旗帜,踏着他们的血迹前进吧!
东北抗日联军老战士、黑龙江省政协原副主席 李 敏
东北抗日联军老战士、全国人大常委会秘书局原副局长 李在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