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心智的构建:大脑如何创造我们的精神世界
》
售價:NT$
352.0
《
美国小史(揭秘“美国何以成为美国”,理解美国的经典入门读物)
》
售價:NT$
352.0
《
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史丛书——东胡史
》
售價:NT$
576.0
《
巨人传(插图珍藏本)
》
售價:NT$
3289.0
《
地下(村上春树沙林毒气事件的长篇纪实)
》
售價:NT$
332.0
《
偿还:债务与财富的阴暗面
》
售價:NT$
347.0
《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校释(壹):《命训》诸篇
》
售價:NT$
408.0
《
封建社会农民战争问题导论(光启文库)
》
售價:NT$
296.0
編輯推薦:
作者旅美多年,与海外学者多有交往,本书是作者的学术随笔集,收入谈洪业、胡适、赵元任、方志彤等著名学者的学问轶事,因为作者与这些学者多有交往,所以是非常珍贵的*手传记资料。另有文章谈及罗素、杜威和蒙古学家柯立夫其人其事。
關於作者:
陈毓贤,祖籍广东中山,生长于菲律宾马尼拉。曾就读台湾师范大学,获华盛顿大学文学硕士,波士顿大学工商管理硕士,从事金融业多年。退休后以写作自娱,主要写二十世纪人物。除在中英文刊物发表文章与书评外,还和周质平合作写A Pragmatist and His Free Spirit,论述胡适与前卫女画家韦莲司长达半世纪的友谊与爱情 ;和Michael
Berry 合作把王安忆的小说《长恨歌》 英译为The Song of Everlasting Sorrow,荣获美国现代语文学会翻译奖;并把自己早年由哈佛大学出版的A Latterday Confucian 重新整理成商务印书馆新版《洪业传》,此书登上包括中央电视台在内的多种2013年好书榜。
目錄 :
前言 1
怀念严倚云与高叔哿 6
胡适的白话诗与美国前卫艺术 20
有关于胡适与韦莲司恋情的档案资料 30
胡适的恋人及诤友韦莲司的身世 41
赵元任、胡适与韦莲司:半世纪的友谊 53
犹太神学院院长与胡适 67
胡适生命中争议最少的一段 70
罗素的婚姻观和胡适以及杜威 81
洪业怎样写杜甫 94
《洪业传》出版以后 106
蒙古学家柯立夫其人其事 116
再谈柯立夫和方志彤 127
我们所认识的韩南教授夫妇 137
谜样的赵如兰和她的父母亲:赵元任与杨步伟 145
燕园里的单身外籍女教师 175
一位英国教授眼中的红军 191
美国早年汉学家富路德的家世 201
司礼义神父奇特的治学生涯 216
一个域外老书迷,读读写写半个多世纪 227
內容試閱 :
前 言
这集子里的文章是我这十年闲来无事,即兴而作或受朋友激发而成的。所谈的大多是我有幸亲炙,或认识的人亲炙,曾在学界举足轻重的人物。我们以21 世纪的目光回顾他们的生活点滴,或许可对学术史的演变提供些另类线索。
回想朗诺和我谈及婚嫁时,同意两人最珍惜的就是能够悠闲地看书、思想;然而我要提早退休,朗诺却反对:你整天在家无所事事,只会越吃越胖,就怕你管起我来了!说实话我也不知要做什么,只感到这些年总是在拼命,除正经事外,还有做不完的琐事,每天长长的单子,做完一项打个勾,第二天又涌现另一堆琐事。加上我办公室离家一百多哩外,每周有一两个晚上在租下的公寓过夜,有时还出差,早晨醒来都不知身在何处。我们经济已经稳定,有些储蓄,何苦来呢?
我起初彷徨得很,终日看闲书冥想究竟不是办法。有个闻名的生物实验:把猴子分两批,一批在笼子里无所事事,醒了就吃,累了就睡;另一批放了些蚤子到他们身上,让他们搔痒。结果搔痒的猴子比无所事事的猴子健康得多!我大学读的是文学,技痒便搔:因退休前的专业涉及分析零售业,就写些牛仔裤零售趋势之类的文章,在《台湾纺织》和各种英文商业刊物上发表。
朗诺20012002 学年到香港城市大学访问,我在香港遇见些人居然记得我曾替洪业作传,令我非常鼓舞。《胡适与韦莲司:深情五十年》出版后,北大出版社的张弘泓知道我会有兴趣,送了一本给我。有个聚餐我和恰巧也在城大访问的周质平毗邻而坐,发现该书作者就是他,他也看过《洪业传》原版,没想到作者就是我,提议我们合作用英文撰写这影响胡适极大的友谊和恋情,于是我兜了个大圈又回到学术界边缘。
我未曾见过胡适,然而感觉上已认识他大半辈子。我在马尼拉上华人中学时,胡适的《差不多先生传》和《不朽》是必读的。我的中文老师大多从厦门大学毕业,战后流落到菲律宾,承袭了五四传统,论及胡适时敬慕之心溢于言表;我1965 年到台湾念书时,胡适已去世数年,但他的名字仍常挂在人嘴边,仍不断在报章上出现,犹如他仍活着,随时会跳出来和我们争辩。我在台湾的干爹是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的,以胡适的传人自居,除教书外还和朋友办《自由报》;胡适不但是洪业的朋友,还是朗诺和我的媒人──严倚云和高叔哿──的媒人。这差事不能不接,何况我正闲著呢。
集子里首篇怀念严倚云与高叔哿是我多年第一篇非功利性的文章,只想为这对不平凡的夫妇留点文字记录。高叔哿的父亲高梦旦是胡适最尊重的人之一。我动手搜集韦莲司的资料时,才发现严倚云和韦莲司很熟。赵元任日记里记载:他和杨步伟1955 年重访康奈尔大学时,住在韦莲司家,数次和严倚云共餐。韦莲司1958 年1 月写信给胡适说严倚云待己太苛了;这信很可能提醒胡适催促高叔哿和严倚云通信,他们该年8 月向朋友发的结婚宣告说胡适劝他们通信后,两人还没有见面就已经心许。可惜周质平和我写胡适情史时严倚云早已去世,不然书上对韦莲司必定有更精彩的描述。
书写好了,手上仍有不少剩余资料,因得来不易不忍丢弃,便在台北的《联合报》和《传记文学》以及海峡两岸合办的《胡适研究丛刊》发表。
2009 年春《上海书评》的盛韵女士采访了朗诺,谈他为什么选译《管锥编》,当听说钱钟书给他写了两封信,便向他要,朗诺叫我把信译成中文,盛韵发表时注明是我译的,并邀我写稿。我本来不知道国内有这么有趣的刊物,每期都登载些有份量或清新可喜的文章,从此和《上海书评》结了缘。
我在《上海书评》发表了首篇文章后,《战争与革命中的西南联大》的中译者饶佳荣写了评语惋惜《洪业传》买不到了,不久竟通过朗诺一位学生和我联络,自告奋勇要替我找出版社重印。我说不必了,网上已有电子版可下载,重印恐怕赔钱,我最怕出版社赔钱;没想到他很坚持,几经波折,《洪业传》终于2013 年得以再版。更可喜的是商务印书馆的负责编辑孙祎萌特别用心,替我改了许多错误。她的顶头上司刘雁女士又放手让她做,把原初1995 年简体字版删节了的段落全复原了,不但销得好,并且被评为2013 年中国好书之一,这全拜《上海书评》之赐!
记忆匣子打开了,我接二连三写了些和洪业有关的文章:他唯一的学术专著《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一甲子后被曾祥波译为中文,我写了书评;继而写洪业的挚友蒙古学家柯立夫,连带谈到方志彤。
去年春我以《洪业传》作者身份被邀参加北大的燕京大学与现代中国博雅教育传统研讨会,恰好朗诺该星期也在北大讲演。我们回加州后向戴梅可教授提起,她说燕大女部主任桑美德是她的故友,出示珍藏多年的燕大资料,我又动笔谈论燕园里的外籍教师。
怕乘长途飞机的我,这次到久违的中国有许多额外的收获。在北京和孙祎萌相见,到了上海不但见到盛韵和饶佳荣,还见到久仰的陆灏先生,想不到都那么年轻。韩南教授刚去世,我们遵陆先生之命撰文悼念他。另一个收获是透过盛韵结识了高峰枫、高山杉兄弟和周运。他们对方志彤素有兴趣,看了我的文章邀我出集子,加入六合丛书的行列!而方志彤最初引起高峰枫兴趣,竟是因他在北大图书馆用了许多方志彤捐赠的外文书,而这些书是朗诺替老师运到北京的!
此文集最后一篇是饶佳荣出的题目,他现在就职于《东方早报》新媒体《澎湃》,约我写一篇谈些对我影响最大的书,题目出得好,我把此文当压轴。
书名本来拟为局外人随笔,因我是学术界的局外人;旁观者不一定对局内看得比较清楚,通常是较模糊,但视角肯定不同;而且另有个好处,就是不必遵守局内的潜规矩。不意我回首一览这十年来写的东西,发现所写的尽是早年跨文化、跨国界、跨学科的学人,蓦然感悟到那些学人即将从我们共有的鲜活记忆(living memory)中消失了,或许我直觉须趁头脑仍清楚赶忙写下来。希望至少令同有历史癖的读者们获得某种搔到痒处的快感!
陈毓贤
2015 年4 月于美国加州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