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推薦: |
广告语
诗歌并不是我的*,但却是我的全部。
编辑推荐
为骆家新诗集写的序
认识骆家后我*的变化是开始喝咖啡。
这一点黄灿然是见证人。他如今经常在有人到洞背村来玩时,会告诉来者,说我现在对咖啡的热情连他这种老咖啡客都比不上了。
当然比起骆家这种可以称作咖啡控的人,我不过是刚入门。如果有幸听到骆家谈论咖啡,等于是上了专业的咖啡文化课。
我佩服的是骆家面对喝咖啡这种事时的认真态度。我觉得这里面包含了对人生的认识,干什么都要用十分的专注劲儿,都要以达到精细为标准。
在写诗上,骆家给我的阅读印象也是这样。
我对骆家的诗的评价是:写得精细。
在诗歌评价体系混乱的今天,有此一点作为对一个人的写作的评价已经够了。因为精细不单是对一种写作成果在技术意义上的认识,也是对其写作态度带来的写作效果的肯定。
骆家的作品没有大架构,很少谈论大问题,但就是如此,让我看到了他处理方法上的特征,他基本上是从具体的事出发,就事论事,*多把对生活的感悟建立在从具体事情出发得到的理解之上。
就这一点来说,我认为是非常有意思的。当今中国诗坛,很多人在写作中喜欢把事情架空了谈大道理。结果带来的成果是以空
|
內容簡介: |
诗集收录了2015-2016年诗人主要创作作品,共百余首,分石梅放、远方游和洞背客三辑。石梅,是海南省万宁市的一处美丽海湾,骆家在那里工作生活了六年多,而2015年诗人离开海南调往深圳;远方游多收录骆家在国内外旅行、工作期间的诗作;洞背,是深圳溪涌一个普通的小山村,著名诗人孙文波、翻译家黄灿然等均落户闲居在此。诗人移居深圳后常做客洞背,老友相聚,谈天说地,游山乐水,喝酒饮咖,不亦快哉!
|
關於作者: |
骆家,本名刘红青,诗人、译者。1966年9月生于湖北。1988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俄语学院。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诗歌创作。著有自选诗集《黄昏雪》(1987年)、出版诗集《驿》(四川民族出版社,2008年)、《青皮林》(长江文艺出版社,2015年)。其作品入选《2014中国新诗排行榜》、《2015中国年度诗歌》、《2016年中国新诗排行榜》。现居深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