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机工程学是人体科学、工程技术、环境科学及社会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综合边缘学科。它以人的生理、心理特征为依据,以创造适宜的人-机-环境系统为目的,应用系统、科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人-机-环境系统中各因素的相互关系,把人的因素作为设计的主要条件和原则,为设计易操作、安全、舒适的机(产品)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
一、本教材的选材范围和专业适用性
人机工程学作为科学技术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工业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工业设计专业学生进入产品设计、平面设计、环境设计、展示设计等专业综合训练时的必修课程。其学科思想、研究方法和研究流程提供了设计的思考路线和指导方向,使设计师以更为理性的思维来理解设计,寻找设计的机会点,从而辅佐和修正设计方案。因此,人机工程学以独立课程单元存在,却又附属于若干专业设计课程,从课程结构来看,属于承上启下的一门专业课程,其教学的成效直接关系到后续的设计类专业课程教学能否顺利展开。
Donald A. Norman曾说过:当技术满足了基本需求,用户体验便开始主宰一切。 Stephen P. Anderson在他的《怦然心动情感化交互设计指南》一书中提出了用户体验的需求等级模型,在模型中,他提出了大多数技术产品和服务的体验都要经历六个成熟等级:实用可靠可用易用令人愉悦意义深远。满足了最基本的功能性之后,用户开始关注产品的可靠性,逐渐让产品可用、易用,从用户的认知层面实现更自然、更接近真实世界的交互方式。心理学家Abraham Maslow认为人的需求具有层次性,当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后,人会继续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Patrick W. Jordan认为人机因素也可以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包括功能性可用性愉悦性三个层次 。
(1)层次1功能性:为了实现人们这一层次的需要,人机工程学专家们最重要的是知道产品的用途以及使用的情况与环境。
(2)层次2可用性:一旦人们已经习惯了现有的功能,就会希望产品容易使用,拥有正确的功能是可用性的先决条件,但不能保证可用性。人机工程学专家现在致力于创造可用的产品,须遵循可用性原则来确立产品设计方案。
(3)层次3愉悦性:习惯了可用的产品,人们希望产品能提供其他的一些东西;产品不仅仅是工具,更是与人们息息相关的生活物品,产品不仅带来功能性效用,也带来情感效用。产品能给人带来快乐、愤怒、骄傲、羞耻、安全与紧张,也能激怒或愉悦人。
本书在内容安排上,依托几类工业设计的典型产品(也是目前大家关注较多的产品)逐渐展开对各个层次的人机工程因素论述。以人机工程学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为核心,着重讲述人体测量数据、人的生理和心理特性在产品设计中的具体应用,并尽可能地阐明问题最原始的出发点及其应用的可能性和局限性。
二、本教材的使用与教学安排
人机工程学课程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边缘性、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其内容以基本理论为核心,其他均为散点式知识,涉及面广,很多方法和数据需要因地制宜地进行设置。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着力于理论和应用结合,在必要的理论知识基础上,突出工业设计专业应用人机工程学的实用性和应用性;适当删减工程技术专业相关的纯理论性的教学内容,加强本学科与工业设计专业的关联。
本书是针对高等院校工业设计专业所编写的教材,适用于工业设计本科以及高职高专相关专业的教学,同时可以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素质的不同,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安排。本书内容的第一部分人机工程学基础是必修内容,第二部分人机关系专题研究可以根据教学的安排有选择性地进行讲授,第三部分人机学前沿研究,在具体进行产品的可用性与人的健康安全性评价时作为参考。
课程教学安排中,可以采用理论教学实验教学专题讨论课程设计的教学链。通过教、学、练、交流、验证一系列的环节,让学生真正理解、掌握、运用人机工程学。在课程考核内容、方法和手段等方面建议采用过程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
三、本书的编写情况
本书由上海电机学院设计与艺术学院工业设计教学团队共同编写,其中夏敏燕执笔第一、四、五章,张新月负责第二、三章,杨晓扬负责第六、七章包容性设计部分,欧细凡负责第七章感性工学部分、第八章可用性研究部分,王琦负责第八、九章研究方法部分。由夏敏燕进行审稿。
在本书的撰写过程中,得到了很多朋友、同事、同行和前辈的支持与指导。在此表示衷心地感谢。由于时间和水平有限,书中难免会有很多不足、不妥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作者Email:xiamy@sdj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