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推薦: |
全球打榜歌曲《我吻了一个女孩》的创作来自凯蒂佩里的一个梦;昆汀塔伦蒂诺在拍摄《无耻混蛋》之前本想将它拍成电视剧;忍者神龟动漫形象的创作源于两个年轻人逆反的想法;知名拳台主持人迈克尔巴佛因为一句话赚了5亿美元;汉堡王品牌的诞生来自一次公路之旅改变世界大趋势的小举动随时随地都能迸发出无穷的力量。讲述这些故事的人便是TED知名演讲人、全球知名未来学家马格努斯林奎斯特,他在运用创新思维看懂未来的研究方面成就非凡。书中,他讲述一个个关于艺术、电影、音乐、动画、发明创造领域的创意小故事,图文并茂,立体呈现小想法对趋势所带来的影响。如果你是曾为自己的古怪想法不足以成大事而深感困惑的话,一定要读读《小宣言》,它可以帮助你肯定自己的独特,驱散眼前的迷雾,坚定自己的梦想。
|
內容簡介: |
《小宣言》是一本帮助读者如何形成自己想法和观点的指导手册。书中,全球知名未来学家马格努斯林奎斯特认为,我们不该是他人未来理念的奴隶,而是要不断发掘来自生活周遭的创新源泉。那些改变世界趋势的大宣言、大创见固然值得我们称颂,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到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都无疑证明了在即将来临的宏伟计划前,人类有多么的渺小。小宣言则是逆向行为,是需要我们在创造的过程中发出自己的声音,是由下至上的自由呐喊。在我们过着平淡无奇的日常生活时,那些好奇、怀疑、顿悟的瞬间能激发出无数的创意灵感,而这些灵感又将为人类的未来创造更多的奇迹。
如果说宣言是禁锢人类思想的牢笼,那么小宣言则将无限创意释放出来,并时刻提醒我们:追求大创见的同时,不要丢失小想法。
|
關於作者: |
马格努斯林奎斯特Magnus Lindkvist
世界知名的趋势研究专家、未来学家、TED知名演讲人,曾获2009年瑞典年度商业演说家称号。林奎斯特于2008年创办了欧洲第一个关于趋势研究与未来研究的学术课程,这使他成为全世界范围内关于未来和趋势思考颇受欢迎的代言人之一。
|
目錄:
|
卷首语 魔山
前言 未来从何而来
第一章 饱受信息轰炸的社会
第二章 欢迎来到脱社时代
第三章 创造的时刻
第四章 想法的不同
第五章 灵感地带
第六章 来自成功彼岸的礼物
第七章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第八章 众人的创意
第九章 无知的幸福
第十章 未知的世界
后记 小宣言
|
內容試閱:
|
前言 未来从何而来
我儿子5岁时,突发疾病。当时我们正在车上,他有些困,看似醒着,却呆呆地毫无反应,然后开始磨牙。
我和妻子不知如何是好,差不多那一年我们都在逃避现实。谷歌医生说这可能只是单纯的梦游症,不必担心,恰好我岳母也有梦游的习惯,所以这个解释看起来合情合理。为人父母,不就是为孩子牵肠挂肚,又不愿接受不好的结果吗?
之后,他又犯过4次病,我们这才鼓起勇气面对现实,带他去看医生,结果确诊为癫痫。脑磁共振显示,我儿子的大脑没有损伤或病变,所以无法解释病因,这给我们留下一个未解之谜。我们多方求医,却没人知道这病是怎么得的,也没人知道这病是否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好转。
针对儿子的病情,除了专业医生,也不乏外行人士、宗教信徒、热心的陌生人等向我们提出他们自己的推测。有自诩谷蛋白斗士人声称这都是吃小麦惹的祸;我也从一些缺乏调研的书中看到,这或许是过度使用iPad(苹果平板电脑)的结果。在未知的挫折面前,阴谋论可谓一个好帮手。
我一直认为,医疗机构是社会科学知识的巅峰所在,是闪烁的启蒙之光。而未知之谜,不过是地图上的一个黑洞,把我引向另一个世界,或者引向另一个审视这个世界的角度。
黑暗时代从未完全毁灭,我们身边仍然充满未知事物。
我有一位密友死于一种癌症,这种癌症的癌细胞扩散速度很快,没有专家知道诱因,也不知该如何治疗。在药学研究领域,21 世纪初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所有药物中,只有13 是按照目标计划而研究生产的,剩下的药物都是偶然问世。而发现这些药物的药剂师们最初并不知道这些药物针对的病症是什么,也不清楚它们如何发挥作用。
跳出医疗范畴,来看看伟大的发明都是如何问世的。我们不难发现,未知、机遇和巧合功不可没。
即便是酒后驾车,也有可能酝酿出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商业创意。
即便是周五午后在实验室随意捣鼓,也可能成就一个跻身诺贝尔奖的伟大发现。
即便是即兴弹奏,看似随意,也可能弹出惊世之作。
即便是毒药,有时也可以救人一命。
失败乃成功之母,两者并非死对头。
在自家厨房进行一个小实验,都有可能改变这个世界。
过去几十年里,与日益普及的未来设想相比,这些发现可谓一种鲜明对比。政客、专家、企业家、思想家总是督促我们提出改变世界的伟大创见。随处可见人们用大字来描述各种事物,从计算机领域到与社会相关的大数据老大哥大社会五大人格等。在这个全球化的大世界里,我们似乎只有谈论大创见, 解决大危机,应对大挑战才合乎情理,譬如改善气候变化,解决贫困问题。毫无疑问,领导者敦促我们去解决这些问题,也无可厚非。
然而,我所知道的许多新发明、新发现都与团队努力、立场分化及大创见无关,它们只是某个人在某个时刻屡经失败,最终从怀疑、不确定和多次试验中找到的答案。
于是,一个问题浮现在我脑海中:在追求大创见的同时,我们是否丢失了小想法?
在启蒙运动之前,世界由未解之谜、炼金术和魔法统治,现在我们是否已不再具有那个时代的独特洞察力?
在宏大叙事盛行的世界里,小想法是否仍有一席之地?
这些问题让我坐立不安。
这些问题,启发我写下这本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