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拍电影的热知识:126部影片里的创作技巧(全彩插图版)
》
售價:NT$
500.0
《
大唐名城:长安风华冠天下
》
售價:NT$
398.0
《
情绪传染(当代西方社会心理学名著译丛)
》
售價:NT$
403.0
《
中国年画 1950-1990 THE NEW CHINA: NEW YEAR PICTURE 英文版
》
售價:NT$
1100.0
《
革命与反革命:社会文化视野下的民国政治(近世中国丛书)
》
售價:NT$
435.0
《
画楼:《北洋画报》忆旧(年轮丛书)
》
售價:NT$
1573.0
《
大国脊梁:漫画版
》
售價:NT$
374.0
《
跟着渤海小吏读历史:大唐气象(全三册)
》
售價:NT$
989.0
|
編輯推薦: |
◆从1921年至1948年近30年间朱自清先生创作的大量关于国文学习的文章中,选出了超出既定篇目数量两倍的文稿,在此基础上精心选摘,最终确定了此书的目录。书中内容不仅包括怎样学习国文,同时还有大量关于经典阅读的文章,力求夯实学生语文基础。
◆精心划分章节,按主题编辑,对疑难词句皆有注解,独创性的编者注让阅读更具有针对性。
◆紧贴新课标对语文学习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目标的要求,将学生带出语文学习的困境。
◆根据朱自清先生的教育理念和时代背景,著名插画师精心创意设计,手绘精美插图,画风与朱自清先生的文字相辅相成。
◆了解朱自清教育思想的一面镜子,汇集富含朱自清教育精神的经典文章于一书。
◆国文教育的典读范本,值得开卷细读。
◆塑造自身精神,发现国文之美。
|
內容簡介: |
《拆开来说》是一本较全面的关于朱自清先生对于语文学习方法的小书。朱自清先生认为中学生念国文的目的,不外乎获得文学的常识,培养鉴赏的能力和练习表现的技术,因此全书也正围绕这三方面展开论述。朱自清先生超乎寻常地把语文教育的目的确立在使学生了解本国固有文化并且提高学生欣赏文学的能力的崭新意义上,重视经典训练。同时竭力主张诵读,帮助学生理解自己的语脉,并进而推动文学的国语的形成。该书对学生及老师而言具有实际的效用。
|
關於作者: |
朱自清,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同时还是把毕生心血无私地奉献给莘莘学子的语文教育家。
|
目錄:
|
序 怎样学习国文
知识与技能
(国文不但是一种语文训练,而且是一种文化训练。)
再论中学生的国文程度
高中毕业生国文程度一斑
论朗读
论诵读
诵读教学
论诗学门径
了解与欣赏
论校本与写作
文病类例
写作杂谈
关于月夜蝉声
文学与语言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是文学的工具)
什么是文学
文学与语言
语文学常谈
鲁迅先生的中国语文观
人话
诗与话
歌谣里的重叠
鲁迅先生的杂感
中国学术的大损失悼闻一多先生
经典训练
(经典训练的价值不止在实用,还在文化。)
古文学的欣赏
论中国文学选本与专籍
《唐诗三百首》指导大概
《说文解字》别论
《尚书》别论
《诗经》别论
《春秋》三传别论
四书别论
《战国策》别论
《史记》《汉书》别论
《古诗十九首释》前言
王安石《明妃曲》
|
內容試閱:
|
怎样学习国文
国文这科,在学校里是一种重要的功课,与英、算居同等的地位。可是现在呢?国文只是名义上的重要了,其主要的原因,就是一般学生存着错误的观念,以为我们是中国人,学中文当然是容易的,于是多半对这门功课不很用功。无论白话文也罢,文言文也罢,在学习的时候,往往词不达意的地方很多,这就是没有对国文这科下过一番功夫的缘故。
最近的舆论,以为中学生的国文程度很低落,这种低落,指的是那方面?所谓低落,若是在文言文这方面,确实是比较低落,尤其是近十余年来,中学生学做文言,许多地方真是不通。读文言的能力也不够。但从做白话文这方面来说,一般的标准是大大的进步了,对于写景、抒情的能力,尤其非常的可观。可是除此而外,对白话写议论文及应用文的能力,却非常的落后。
中学生对于读的功夫是太差了,现在把读的意义简单的说一说。读这方面,它是包含着了解的程度,及欣赏的程度。就像看一张图画,你觉得它确实太好了,但问你好到什么境地,那么得由你自己去体会,从体会的能力,就见出欣赏的深浅。
古人作一篇文章,他是有了浓厚的感情,发自他的胸腑,才用文字表现出来的。在文字里隐藏着他的灵魂,使旁人读了能够与作者共感共鸣。我们现在读文言,是因为时间远隔,
古今语法不同,词汇差别很大,你能否从文字中体会古人的感情呢?这需要训练,需要用心,慢慢的去揣摩古人的心怀,然后才发现其中的奥蕴,这就是一般人觉得文言文了解的程度,比白话文实在是难的地方。
再进一步,可以说,白话与文言固然不同,白话与口语,又何尝一致呢?在五四运动的时候,有人提出口号:文语一致。这只是理想而已。文是许多字句组织起来的,语则不然,说话的时候,有声调,快慢,动作等因素来帮助它,可以随便的说,只要使对方的人能够了解。总之,语确实是比文容易。
文言文,大学生与中学生都不大喜欢读的,大半因为文言文中的词汇不容易了解,譬如文言文中的吾谁欺?在白话文中是我欺负那一个?的意思。如果你不了解古代文法,也许会想到别的意义上去。然而只要多读它几遍,多体会一下,了解的程度就不同;所以读的功夫,我是以为非常重要的。
我们之所以对于典籍冷淡,另一方面,是因为它里面的事实与我们现在不同。电影、汽车、飞机等类,在古代书籍中就见不到。反之,古代许多事物在我们现在也无从看到,譬如官制、礼节、服装等等,必须考据才能知道,这都阻碍我们阅读的兴趣,然而,只要用心,是没有什么困难不可以克服的。
生在民国的人们,学做文章,便不须要像做古文那样费很大的力量,只要你多读近代的作品,欣赏过近代的文学作品,博览过近代的翻译书籍,文学名著,那么,你写的文章,也可以很通顺,这是不用举例证明的。文言文中的应用文,再过二十年,必定也要达到被废弃的境地,因为白话文的势力,渐渐的侵入往来的公文和交际的信函中了。
由于文言文在日常应用上渐渐的失去效用,我们对于过去用文言文写的典籍,便漠不关心,这是错误的思想。因为我们过去的典籍,我们阅读它,研究它,可以得到古代的学术思想,了解古代的生活状况,这便是中国人对于中国历史认识的任务,你多读文言,多研究历史、典籍、古文,这阅读工作的本身就是值得尊重的!
读文言最难的一步工作,是须要查字典,找考证,死记忆,有一种人图省事,对这步工作疏忽,囫囵吞枣的读下去,还自号不求甚解,这种态度,太错误了。假若我们模仿陶渊明的好读书,不求甚解的态度,那是有害无益的。他的不求甚解,是因为学问已经很渊博了,隐居时才自称不求甚解的,这句话含着他的人生观,青年人是万万不能从表面去仿效的。如果你以为他的不求甚解,就是马虎过去的意思,那么你非但没有了解不求甚解这句话的意义,对于你所读的书,就更无从了解。
碰见文言中不懂的词汇,除了请教国文老师而外,必须自己去查字典,以求甚解。如文言中的驰骋文场这成语,有一个人译到外国去是人在书堆里跑马的意思,这岂不是笑话吗?又如巨擘,原意是指拇指叫做巨擘,而它普通的意义是用来表扬第一等或刮刮叫等意义的赞语,这些地方就得留神,才不会出错。再举一例: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上一层楼。
它在辞句上直接表示的意境已非常优美,但这首诗更说出另一种道理,它暗示人生,必须往高处走。所以我们读这首诗的时候,最要紧的是要懂得言外之意。又如下例:
铜炉在向往深山的矿苗,瓷壶在向往江边的陶泥
这两句新诗,它的含意似乎更深了,有些人不解,但如果读了全文,便知道是非常容易明白的话。由此可见,诗里含着高尚的感情,要你多欣赏,多诵读,必能了解得更深刻。
此外关于了解文章的组织,也是必须的,须得把每篇文章做大纲,研究它怎样发展出来,中心在哪里,还要注意它表面的秩序,这种功夫,须得从现在就养成习惯,训练这种精神。
最后,我要告诉大家的,是关于写作方面,那你必须了解创作与写作的性质是不同的。自五四运动以后,许多人都希望成为一个作家,可是在今天,我们所能看见成功了的,出名的,确是寥寥无几。推究失败的原因,是到处滥用文学的感情和用语,时时借文字发泄感情,文学的成分太多了,不能恰到好处,反而失去文学真正的意义。
来纠正我们这些坏习惯,必须从报章文体学习。而我们更要学写议论文,从小的范围着手,拣与实际生活有密切关系的问题练习写,象关于学校中的伙食问题,你抓住要点,清清楚楚的写出来,即是有条理的文章。新闻事业在今世突飞猛进,发展的速度,可以超乎其他文体之上,因为它是简捷而扼要。这种文体,我希望大家能努力去学。与其想成功一个文学家,不如学做一个切切实实的新闻记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