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股票大作手回忆录
》
售價:NT$
254.0
《
秩序四千年:人类如何运用法律缔造文明
》
售價:NT$
704.0
《
民法典1000问
》
售價:NT$
454.0
《
国术健身 易筋经
》
售價:NT$
152.0
《
古罗马800年
》
售價:NT$
857.0
《
权力与相互依赖(第四版)(中译本修订版)
》
售價:NT$
658.0
《
写出心灵深处的故事:踏上疗愈之旅(修订版)(创意写作书系)
》
售價:NT$
301.0
《
控制权视角下的家族企业管理与传承
》
售價:NT$
398.0
|
編輯推薦: |
◆叶圣陶是将知行合一理念融入到实践的*人,他的很多教育理念,在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历练,经久不衰。
◆主打大语文的概念,强调语文教育不仅在于让学生更好地进行语言表达,同时在于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培养美好健康的情感与心理认知、完善和提升学生的自身人格与人文修养。
◆自能读书,不待老师教;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这是叶圣陶提出的语文学习目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这是叶圣陶的语文教育理念。
◆精心划分章节,根据叶圣陶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思路,从阅读习惯、写作技巧再到欣赏能力。并对疑难词句标有详细注解,独创性的编者注更会让阅读更具有针对性。
◆紧贴新课标对语文学习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要求,让学生走出语文学习的困境。
◆根据叶圣陶的教育理念和时代背景,国内著名插画师精心创意设计,手绘精美插图,画风与叶圣陶先生的文字相辅相成。
◆国文教育的精选典读范本,值得老师、学生和所有热爱教育的大众读者细读。
◆通观叶圣陶先生的语文教育思想,*重要的有两点。其一是关于语文学科的性质:语文是工具,是人生日用不可缺少的工具。其二是关于语文教学的任务:教
|
內容簡介: |
叶圣陶先生作为我国语文教育界的泰斗级人物,一直以来,对语文教育都有自己独特的观点。
他说过:语言文字的学习,出发点在知,而终极点在行;到能够行的地步,才算具有这种生活的能力。这是每一个学习国文的人应该记住的。而本书完美诠释了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解决了知行之间的过渡。
我们把叶圣陶的大语文理念分成了:阅读与指导,目标是培养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训练学生细磨细琢的研读功夫;写作与鉴赏,比较完整地体现叶圣陶关于语文教学的看法和见解;写作文章,从多角度多侧面地讲述了写作成功的诀窍和失败的根源,精艺迭出。
内容实用、观点精妙,书中提出的要养成认真的习惯、训练缜密的思维方式等概念不止对于语文学习,对于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启发和帮助。
|
關於作者: |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作家、文学出版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毕生致力于我国的教育文化事业发展。曾出任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
|
目錄:
|
序一
序二
阅读与指导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揣摩
精读的指导《精读指导举隅》前言
论国文精读指导不只是逐句讲解
略读的指导《略读指导举隅》前言
读《史记叔孙通传》
徐志摩《我所知道的康桥》指导大概
写作与指导
作文论
和教师谈写作
拿起笔来之前
作自己要作的题目
写作什么
怎样写作
开头与结尾
重读鲁迅先生的《作文秘诀》
文学鉴赏
文艺作品的鉴赏
讲丰子恺的《现代建筑的形式美》
讲胡适的《差不多先生传》
讲夏丏尊的《整理好了的箱子》
讲茅盾的《浴池速写》
略谈韩愈《答李翊书》
责己重而责人轻(范文选读)
|
內容試閱:
|
授与和启发跟北京市语文教师讲话的提纲(序二)
从前情形是可不讲者就不讲(无论文白,翻为本地方言了事)。同事之间不谈教学,大
学尤然(此是书房传统)。
我只是凭一些设想,无实践证验,谈说虽不少,而不成系统,不切实际。真只能说闭门造零件,聊备参考。
我常想,启发尤重于授与。因为教学之最终目的,在学生能自求解决(教师不能永远跟在学生背后)。且授亦授不尽的,各科教材只是举一,重要在学生自能反三。故教
学之际,总需打算如何能使学生不待教而自通。以语文课言,选几百篇东西,并非要学生能了解此几百篇就算,还要做到使他们能自己阅读与这几百篇相类似的东西,并能写相类似的东西。
能多注意启发,教师才真起了主导作用。专顾授与,一切详尽地讲,教台成为教师个人的讲台,这不能算起了主导作用。
注意启发,自然会达到可不讲者就不讲。给指点一下,提出些学生所注意不到但是动一动脑筋就能解决的问题,这比直接给他们讲有益得多,因为是他们自己解决的,不是光听老师讲的。
不知道旁的课怎样,就语文课说,我很想提倡预习。预习是独立阅读的锻炼,学生读语文,目的之一就是要做到能独立阅读。预习之后再上课,听教师的讲,答教师的问,跟不预习大有不同(仔细看注,查词典,或者查一些书)。
我很想提倡注意诵读。学生预习,要他们一边动脑筋,一边好好地读。教师范读,尤非讲究不可。理论文和说明文,逻辑地读。抒情文和诗歌,感情地读。记叙文的叙述部分和人物的对话部分,一要读出事情的过程,一要传出各个人物的语气神态。总之,语言的停顿、轻重、缓急,都要恰如其分。教师读得好,学生听着,就增进理解或感受,比之繁复的讲解,有时效果更好。同时,这对学生作文也有帮助。因为作文虽然用笔写在纸上,归根结底是语言方面的事,听老师的范读,自己能读好,语言运用就熟了。
若言教法,恐只能见子打子,亦即视各篇而异,一律对付,势必流于形式,无多实效。精简节约,抓住要害,以启发为主,不要怕学生伤脑筋,一滴一点都拿来给他们,大概是较有效的办法。
还要说一说练习。配合课文,作某一方面的练习,我以为不宜练过一回就算,以后还要加深,作变化,再作这方面的练习。因为学语文是养成习惯的事,必须锲而不舍,方可奏效。
记叙文的时间、地点、环境,以及场景的转换,最宜用种种办法使学生弄清楚。记叙文的对话,在好文章里,一定有必要的作用,亦宜注意(实际上的对话,必然不止于此)。
弄清楚这些,于读得透彻有助,也于作文练习有好处。
议论文姑以《师说》为例,选不选我还不知道。议论文首宜察其思路,即如何推理,达到结论。就此篇而言,首先确定师之概念。下接惑说,可见惑是道和业方面的惑。而业又包在道内,有道即有业。于是达到能解惑即可师,无分贵贱少长,道之所存,即师之所存。以上是一般原则。以下说现况,慨叹师道之不传,今人之多惑。今人不如古圣人,圣愚判然,皆由于此。孩子习句读,要叫他们从师,自己有惑,倒不从师。一般人不耻相师,士大夫倒耻于从师。这是士大夫中间师道不行的情况,也就是师道不行的例证。以下说圣人无常师,为什么无常师,这就归结到无常师的结论,宗旨在提倡恢复师道。
明白作者的思路,才能评其当否。读任何文章,必须经过一番思考,通体理解信服,接受才是真正的接受,于思想行动能起作用。至于读古文,那更要批判的接受。如此篇的概念,一般说,我们可以接受。道是政治、业是业务。但是按具体内容说,彼之道与我们今日之道完全不同。道之所存,即师之所存,我们也可以接受。弟子不必不如师几句更可以接受,我们看报,天天见到这样的例证。
但是他说古圣人出人远,今人远不如古圣人,这是崇古思想。他说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而语气之间透露轩轾之意,跟我们尊重和热爱劳动大众相反(其中宜除去巫)。
这都非批判不可。
我们既要读古文,就必须随时养成批判的能力。这不仅对本篇,尤其要为学生自己读古书作准备。
诗歌与散文不同。散文无论什么体裁,总是有始有终的,或以事情的经过为线索,或以推断的进展为线索,或作补说补叙,总要交代清楚。诗歌则给你些最强、最深的印象,不一定有发端和收尾,且往往是跳跃式的(诗中很少用连词),要由读者凭想象去联系起来。
诗歌的语言也与散文不同。如直上重霄九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诗中可以,散文就不可以。这一点也必须弄清楚,才能诵读诗歌而不致影响散文的写作。散文要照散文的格式。
文章单事翻其义,恐嫌不够,须逐渐积累,使熟于文言格式,知古今表达方式之异同。以《画蛇添足》为例。
楚有者宋人有揠之者齐人有而处室者,且字、亡字、舍人(复数)文言尤须熟读,所以然。
题目是至善拟的
1962年11月17日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