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不止江湖
》
售價:NT$
449.0
《
天才留步!——从文艺复兴到新艺术运动(一本关于艺术天才的鲜活故事集,聚焦艺术史的高光时刻!)
》
售價:NT$
704.0
《
双城史
》
售價:NT$
505.0
《
冯友兰和青年谈心系列:不是问题的问题(哲学大师冯友兰和年轻人谈心,命运解读)
》
售價:NT$
254.0
《
月与蟹(青鲤文库)荣获第144届直木奖,天才推理作家经典作品全新译本。一部青春狂想曲,带你登上心理悬疑之巅。
》
售價:NT$
230.0
《
索恩丛书·盛清统治下的太监与皇帝
》
售價:NT$
403.0
《
透过器物看历史(全6册)
》
售價:NT$
2234.0
《
我在台北故宫博物院读名画
》
售價:NT$
500.0
|
編輯推薦: |
中办、国办在《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指出: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穿国民教育始终。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按照一体化、分学段、有序推进的原则,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于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各领域。
为了更好地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学习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编辑出版了该套丛书。
|
內容簡介: |
《文学十六讲》分十六讲,基本按体裁产生、发展的时间顺序编排。从《诗经》、《楚辞》到散文的流变;从新乐府辞到唐诗宋词的繁荣;从唐传奇、变文到宋元话本的产生到四大名著源远流长,中国长篇小说迎来了它的鼎盛时期;元杂剧、南戏使中国戏剧成为寻常百姓可以消遣的文化娱乐等。本书对中国文学知识作了系统梳理,深入浅出,不仅可以使我们领略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也是领导干部了解中国文学发展及其丰富内涵的可参之资。
|
關於作者: |
郑振铎(1898~1958),笔名西谛、CT、郭源新等,原籍福建长乐,生于浙江永嘉。现代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考古学家。主要著作有:短篇小说集《家庭的故事》、《桂公塘》,散文集《山中杂记》,专著《文学大纲》、《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中国通俗文学史》、《中国文学论集》、《俄国文学史略》等,有《郑振铎文集》。
|
目錄:
|
第一讲 诗经与楚辞 001
第二讲 散 文 018
一、先秦的散文 018
二、汉代的历史家与哲学家 028
三、古文运动 031
四、古文运动第二幕 038
第三讲 辞 赋 043
一、辞赋时代 043
二、六朝的辞赋 049
第四讲 新乐府辞 053
第五讲 唐 诗 059
一、初唐的诗坛 059
二、开元天宝时代 066
三、杜 甫 082
四、韩愈与白居易 089
第六讲 批评文学 095
一、批评文学的发端 095
二、批评文学的复活 099
三、批评文学的进展 104
第七讲 传奇文 110
第八讲 宋 词 122
一、北宋词人 122
二、南宋词人 151
第九讲 变 文 173
第十讲 鼓子词与诸宫调 185
第十一讲 小 说 201
一、话本的产生 201
二、罗贯中 213
三、长篇小说的进展 220
第十二讲 戏 曲 228
一、戏文的起来 228
二、高 明 235
三、沈璟与汤显祖 240
第十三讲 元杂剧 253
第十四讲 散 曲 279
一、散曲作家们 279
二、散曲的进展 288
三、嘉隆后的散曲作家们 294
第十五讲 昆 腔 308
第十六讲 南杂剧 323
|
內容試閱:
|
优秀传统文化书籍作为古今中外文化精华的传世之作,思考和表达了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本问题,其智慧光芒穿透历史,思想价值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成为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
中办、国办在《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指出: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穿国民教育始终。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按照一体化、分学段、有序推进的原则,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于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各领域。
为了更好地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学习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编辑出版了该套丛书。
本书以郑振铎先生的《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作家出版社1957年版)为底本,按体裁产生、发展的时间顺序编排,对中国文学知识作了系统梳理,深入浅出,既能让我们领略到中国文学的博大精深,也能使读者了解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及其丰富的内涵。在编辑的过程中,保留了其原旨以及行文风格,只是对其中的内容重新进行了梳理。
郑振铎(18981958),字西谛,浙江温州人,著名学者。他较早地提出和着手用新的观点、方法整理和研究中国文学史,在民间文学和小说、戏剧研究方面,做了很多开拓性的工作。
本书尽可能地选用最初的版本,以保留大家著作的原貌。鉴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原版本中尚存在一些错讹之处,对其中确系误写、错排的个别文字,参照其他版本和部分学者的研究成果,确有把握者,予以改正。其他一仍其旧,均未作变动。
书中对一些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点评,在编辑出版过程中,除比较敏感处略作注释,其他均未作特别说明,望广大读者考虑到作品创作的历史背景,及各位先生独特的学术观点,在阅读过程中加以区分和正确解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