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身体自愈力:解决内在病因的身体智慧指南
》
售價:NT$
449.0
《
非言语沟通经典入门:影响人际交往的重要力量(第7版)
》
售價:NT$
560.0
《
山西寺观艺术壁画精编卷
》
售價:NT$
7650.0
《
中国摄影 中式摄影的独特魅力
》
售價:NT$
4998.0
《
山西寺观艺术彩塑精编卷
》
售價:NT$
7650.0
《
积极心理学
》
售價:NT$
254.0
《
自由,不是放纵
》
售價:NT$
250.0
《
甲骨文丛书·消逝的光明:欧洲国际史,1919—1933年(套装全2册)
》
售價:NT$
1265.0
|
編輯推薦: |
机器人有朝一日可能会统治世界,那这样一个被机器人所统治的地球会呈现何种样貌?
许多人认为,首批真正具有智慧的机器人,将会是利用大脑仿真技术而创造出的“仿真人”。全方位扫描一个人类的大脑并上传至一台高速计算机,并用一个能够模拟大脑信息处理的模型来运行扫描所得的数据,你就得到了一颗明显采用人类思维模式的机器大脑。
培训一个仿真人学会掌握某种技能,并将该仿真人复制一百万次,你手中就会拥有一支“仿真员工军团”任凭调遣。可能在一百年内,仿真人的制造成本就会变得极为低廉,那时候,仿真人将会在大多数工作中取代人类。在这个新型的仿真经济时代,世界经济的规模可能每数周就会翻一番。
有些人认为我们无法预知未来,尤其是在大脑仿真这一极具破坏性的新技术参与进来的条件下。但罗宾?汉森教授努力证明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他利用近几十年来在物理学、计算机科学与经济学中各种被公认的标准理论,细致入微地为我们描绘了被仿真人所主宰的未来世界的样貌。
尽管在仿真时代,人类的生活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但仿真人的生活却和现在我们的生活截然不同,正如我们现在的生活方式与农耕时代以及采集狩猎时代的人类先祖们完全不同。仿
|
內容簡介: |
在本书中,你会了解到仿真人的方方面面:它们的思维速度、身材大小、职业培训与职业途径、能源使用与散热的基础设施、虚拟现实、衰老与退休、死亡与永生、安全、财富不平等、宗教信仰、远距离传送、身份、城市、政治、法律、战争、社会地位、友谊,以及爱情。
本书会向你展示,人类的子孙后代将会变得多么“奇怪”,尽管对人类的先祖们而言,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也同样怪异。对大多数仿真人来说,它们都觉得做仿真人挺好。
|
關於作者: |
〔美〕罗宾?汉森(Robin Hanson)
美国乔治梅森大学经济学副教授,英国牛津大学人类未来研究所副研究员。汉森博士在美国芝加哥大学获得物理学与哲学的双硕士学位,在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以及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进行过长达九年的人工智能研究,而后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获得了社会科学的博士学位。他共发表经济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哲学,以及其他领域的论文著作60余篇。自1988年起,汉森博士就已成为预测市场这一研究领域的先锋人物。
|
目錄:
|
前言
致谢
简介
第一部分基 础
第一章 起 点
第二章 模 式
第三章 设 定
第四章 假 设
第五章 实 施
第二部分物理学
第六章 规 模
第七章 基础设施
第八章 表 象
第九章 信 息
第十章 存 在
第十一章 永 别
第三部分经济学
第十二章 劳动力
第十三章 效 率
第十四章 工 作
第十五章 商 业
第十六章 经济成长
第十七章 生命周期
第四部分组 织
第十八章 聚 居
第十九章 团 体
第二十章 矛 盾
第二十一章 政 治
第二十二章 规 则
第五部分社会学
第二十三章 择 偶
第二十四章 信 号
第二十五章 协 作
第二十六章 社 会
第二十七章 思 维
第六部分影 响
第二十八章 变 化
第二十九章 选 择
第三十章 终 章
参考文献
|
內容試閱:
|
本书的写作历经了许多年。
在20世纪80年代,我还是一个20岁出头的软件工程师。某一天,在读完一篇刊登在《科学新闻》(Science News)上有关计算机图像纹理(image texture)的文章后,我当晚就做了个栩栩如生的梦。在梦中,一座庞大的未来城市展现在我的眼前,每位市民都生活在虚拟现实之中。而在城市深处,却有一名男子形单影只地在一间小公寓里独自过活……梦境至此结束,我对那位男子深感同情,并对他的世界产生了极度的好奇之心。
时光荏苒,1993年我重返高校,开始作为一名经济学研究生继续深造(我之前的专业是物理学和科学哲学)。在入学后的第一个圣诞假期,为了缓解学业压力,我异想天开地将基础经济学原理应用于一个普通的科幻场景之中,撰写了一篇有关人类头脑被“上传”至电脑的论文(Hanson 1994b)
此处的“Hanson 1994b”是这篇论文的出处,意思是一位名叫Hanson的作者(此处正是本文作者),在1994年撰写的论文。而最后一个字母“b”则表示Hanson在1994年一共有两篇论文被本文引用。而另一篇则是Hanson 1994a。这篇论文可以在本书末尾的“参考文献”中找到更为确切的出处。而要在参考文献列表中找到“Hanson 1994b”也非常简单,因为参考文献是按照读者姓氏的英文字母顺序排列的,所以只要翻到“H”开头的参考文献名单中就能找到。以下所有有关出处的注释都是同样的原理。)。
那些主导着科幻小说和技术未来主义的高科技人士经常说,细致的分析尽管偶尔能够帮助人类预见到未来科技发展的大致走向,但却无法预测其可能带来的社会影响。然而,我却认为简单的经济学分析就能帮助我们窥探到许多未来的天机。我一度钟爱科幻小说,但我读得越多,就越无法忽略其荒诞性。即便是那些从物理学角度看来极为严谨正确的作品,其经济学方面的幼稚错误仍会令人捧腹大笑。虽然我算是个博览群书的人,对许多领域都略知一二,在其中一些还颇有些建树,但我觉得自己只能算是一名普通意义上的学者,担不起经济学家的称号。
11年前,美国乔治梅森大学(George Mason University)授予我经济学终身教授的职位。利用该教职所享有的自由研究时间,我每周都在探索能激发研究兴趣的课题。但我最终认识到,要想为人类贡献一笔长久的智慧财富,还是要专注于一本专著的写作。在大量有趣的研究项目中,究竟哪个能吸引我长时间的关注?本书的主题就是我最终的选择。
如果说未来比过去更重要,是因为人类能够影响未来,那为什么历史学家要远多于未来主义者?许多人的回答是,因为现在的我们无法真正洞悉未来。也就是说,尽管人类能够预测社会发展趋势,但破坏性的高科技极有可能会改变这些趋势,所以没人能精准判断出人类未来的走向。但本书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对 “大脑仿真”(brain emulations,即将人类的大脑思维“上传”至电脑)可能引发的各种社会后果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力求证明这种“未来无法预测”的传统看法是错误的。尽管大脑仿真未必能百分百地成为现实,但其最终实现的可能性极高,因此本书所进行的各种分析绝非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本书首要的写作目的是为了证明:只要将各个相关领域的已获得标准共识的理论应用进来,人类就可以对大脑仿真进行许多极为合理的预测。 遗憾的是,为了达成这个目的,本书牺牲了易读性与趣味性。它内容扎实,读起来更像是一部百科全书,而不是小说故事。
在写作过程中,我一直如同一位独行客,藏身于近旁安全的山林中窥视着未知的远方。在孤独无声的旅途中,我未曾邂逅过任何一位旅伴,也无缘聆听到旁人的只言片语。目前,我已安然返家,有千言万语急欲倾诉,但更渴望与大家的交流互动。本书的创作使我前所未有地经历了精神上的与世隔绝以及智力上的挑战冒险。 现在,我希望自己沙漠独行的日子就此告终,请各位热情的读者与我同行,加入到本书的讨论与争鸣之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