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推薦: |
1.本丛书收录了鲁迅、郁达夫、许地山、朱自清、徐志摩、丰子恺、萧红、冰心等八位作家的散文作品。这些作家均为中国现代散文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作家,对每位作家,本丛书尽量照顾到作者创作的发展脉络,并尽量选取能代表作者创作风格、思想观点和生活的作品。 2.本丛书基本选用作家首次发表或首次结集的作品,各篇原始出处,均在标题页通过注释予以说明,以便有心的读者查证。 3.三、在文字上,本丛书严格尊重原作,保留了特殊历史条件下的特殊表达方式与作家个人的特殊表达习惯,书中涉及的外国人名、外文著作中译名以及有名词等基本未做改动,以帮助读者了解作品原貌,增加读者阅读的历史感。因此,文章部分用语习惯、标点使用等可能与现行通例不同,请读者阅读时注意鉴别。 4.四、关于现代散文,前人所做选本亦多有参照,受惠良多,但对选本再做说明,有叠床架屋之嫌,故均从略,只在此默默谢过。
|
內容簡介: |
《无常之恸》,大概是宗教启信的出发点吧。一切慷慨的,忍苦的,慈悲的,舍身的,宗教的行为,皆建筑在这一点心上。故佛教的要旨,被包括在这个十六字偈内: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这里下二句是佛教所特有的人生观与宇宙观,不足为一般人道;上两句却是可使谁都承认的一般公理,就是宗教启信的出发点的无常之恸。这种感情特强起来,会把人拉进宗教信仰中。但与宗教无缘的人,即使反宗教的人,其感情中也常有这种分子在那里活动着,不过强弱不同耳。
|
關於作者: |
丰子恺(ZikaiFeng,1898年11月9日-1975年9月15日),光绪二十四年生,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石门镇人。原名丰润,又名仁、仍,号子觊,后改为子恺,笔名TK,以中西融合画法创作漫画以及散文而著名。无常之恸:丰子恺是中国现代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音乐教育家、漫画家、书法家和翻译家
|
目錄:
|
我的母亲|001 给我的孩子们|005 华瞻的日记|009 闲居|014 从孩子得到的启示|017 忆儿时|022 阿难|028 渐|031 儿女|035 大账簿|039 秋|044 我的苦学经验|048 甘美的回味|060 儿戏|065 陋巷|067 做父亲|071 吃瓜子|074 蝌蚪|080 梦痕|087 两场闹|092 作客者言|096 学画回忆|105 荣辱|112 山中避雨|115 半篇莫干山游记|118 车厢社会|126 故乡|132 肉腿|134 野外理发处|138 杨柳|142 素食以后|145 无常之恸|148 实行的悲哀|154 还我缘缘堂|158 告缘缘堂在天之灵|162 辞缘缘堂|169 白鹅|190 艺术的逃难|195 桂林的山|201 口中剿匪记|205 湖畔夜饮|207 阿咪|211 癞六伯|21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