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推薦: |
本书涵盖了从古到今优秀家庭教育理念,名人草根共话传世家风。好家风并不分年代,不分地位高贵,能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的家风就是好家风。书中本书紧跟时代,汲取家风、家教精粹,用生动的故事展开,故事包括了名人故事,也有我们身边普通人的故事,让我们感到亲切、感动。故事带来感动之后,进一步会引发我们思考与启迪。
|
內容簡介: |
本书主要讲述了不同时代的家庭教育,家长用自己的言行举止影响着着孩子们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家教在长时间的实践中形成了一个个家风。家庭是孩子人生路中的*所学校,家教、家风对孩子未来发展影响深远,本书从共分为九章,*章总的概述了中国家风思想精髓,从第二章到第九章从不同角度为各位家长阐述了教子理念,让家长能深入体会,并优化自己的家庭教育,提升家风素养。
|
關於作者: |
曹丰 1973年11月生。四川中江人。管理学博士。从事新闻工作20年,现任华西都市报社、华西传媒集群总经理。四川省青联委员、四川省民办教育学会副会长、成都艺术学院名誉副院长。曾为多家企业和大学院校聘请教授《商务礼仪》 、《高级商务礼仪》等课程。出版作 品多部,其中散文、诗歌集《丰言风雨》(上、下)入选2015年度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农家书屋名录。
|
目錄:
|
第一章 中国家风的思想精髓
从古到今,中国每个时代的家庭都很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在家教中
逐渐形成了家风。纵观中国家风精髓,有言传身教为子树立榜样,推崇
节俭,注重对孩子爱国教育,还有宽容德行培养,与他人友善等,在这
些优良家风熏陶中,一代代优秀的人才出现在历史上,推动着我们时代
不断前行。
言传身教,两者皆要 2
爱子娇子,过度则害 6
推崇节俭,唾弃奢华 10
厚德载物,雅量容人 14
怀揣爱国,心系天下 18
树立志向,勤奋读书 22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26
大度无私,助人为乐 30
第二章 仁爱孝悌,至亲至和
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心存仁爱,家庭和睦才是大孝。一个家
庭氛围决定了家庭成员的情商高低。张登友为我们诠释了家庭和睦,造
就了好家风;陶渊明友爱兄妹,诠释了重视手足情深;钟南山的事迹,
告诉我们什么是大爱无疆一个个鲜活的故事,让我们感受着仁爱、
孝悌。
赵倩雯:悉心照顾患病的老母亲35
张登友:家庭氛围决定家风好坏38
苏洵:内孝父母,外和乡邻42
樊潞颖:一家其乐融融才是最大的幸福45
孔融之母:兄弟和睦是对孝的延伸48
李贞:做一个有仁爱之心的人51
钟南山:好医生要做到慈悲为怀54
第三章 诚信待人,正直友善
不精不诚,不能动人、言必信,行必果、勿以善小而不为,
勿以恶小而为之等这些朗朗上口的家训格言,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个家
庭的传统文化。诚实、守信、正直、友善等这些优良品德,是现在社会所需,
更是每个家庭应传承下去的美德。
曾参:杀猪教子守诚信59
齐国史官:秉笔直书述真理62
李士谦:邻里和睦善为先66
吴乃宜:子债父还演绎诚信本真69
崔秀兰:让诚信家风走出国门72
冰心:教女做人做事要求真75
第四章 家国情怀,达济天下
家构成了国,国成就了家。家国之间有着血浓于水的关系,只有家
庭好,国才能更好发展。而维系家国关系的重要纽带,正是家庭教育中
的爱国情怀培养,这种教育是每个时代的主题。所以,每个家庭应树立
好的家风、家教,才能奠定好的家国情怀,滋润着每个家庭的精神家园。
夏允彝:以身殉国教子报国79
范仲淹:爱国就是先天下之忧而忧82
邓稼先:用生命谱写爱国85
文天祥:好家风传承碧血丹心89
赵涌:一个家族传递着军人使命92
赵先友:祖孙三代同一个参军起点96
何厚铧:家庭让我明白了爱国爱民99
来歙:教子忧国忘家誓忠贞103
第五章 修身养性,谨言慎行
个人修养是一个人毕生的功课,古人对于子女的修身培养十分重视,
如严于律己、严于修身、宽容谦让、学习文化知识等。这些优良品行并
非是与生俱来的,需要家长在孩子成长中不断培养和磨炼。这些品质对
于孩子的成长意义非凡,家长要注意从各方面提升孩子素养。
姚期:临死教子不丢志气106
杜甫:传扬家学亦是秉承家风110
吕蒙正:不记他人之过的宰相114
张英:让他三尺又何妨的好家教118
颜征在:好家风成就高尚品德122
郭子仪:爱子则为之计深远126
王夫之:给予女儿最好的嫁妆130
第六章 知礼守礼,明理立德
《论语》中提及恭近于礼,远耻辱也。一个人的言行只有符合礼仪,
才能远离耻辱。注重礼仪是做人的一种基本修养,无论生活学习还是工
作,都要遵循礼仪,才能营造和谐的社会。同时,言行举措还能彰显一
个人的德行。立德,是要做好人,有德者犹不足,这不仅是一种修养,
更是一种大智慧。
范武子:代代相传的谦让好品质135
孔子:教子学诗礼以立足社会139
李鸿章:不可恃父仗势欺人143
敬姜:教子谨慎谦虚为官147
范滂之母:宁死也要保留正直品行151
房彦谦:教子传承自己美好品德155
郑板桥:教子读书重在明事理158
第七章 勤学好问,志存高远
人非生而知之,生而能之,皆是学而知之,学而能之,没有哪
个人生来就懂得很多,大多是靠后天学习而得,用知识丰富自己的头脑。
这一点,即便是圣人也不例外。任何人,想要了解事物、明白事理,
就要勤学好问,而勤学好问的前提是要立志。好学才能督促志向达成,
而志向将会引领才能发挥。
孟母:断机三迁教子求学162
郑氏:画荻教子成就一代大家风范166
鲁班:教子吃苦勤奋练就真本事170
王羲之:三千日、十八缸水下的苦练173
钱玄同:一家三代的自强家风传承176
老舍:影响一生的穷要穷出志气来179
苏轼:教子实践求真知182
第八章 公正廉洁,两袖清风
勿争利,勿争功,勿争名,勿争气这是对现代人最好的警醒语,
如今的社会充斥着功名利益,面对这些诱惑如何才能做到不争,就需要
做到心无旁骛,一心只为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才是对不争最好的
解释。古有压船石述说着清廉风骨,今有焦裕禄清贫为民,传承清廉美
德是每个家庭的必备课。
田母:令子还金请罪秉清廉186
陆绩之母:压船石诠释廉洁官风190
郑母:教子成清吏永垂不朽193
颜真卿:教子恪守本职不忘初心197
曾国藩:以俭朴持家抒写廉洁风尚200
周恩来:钢制箱中装有清风204
焦裕禄:清贫一生廉洁奉公207
第九章 勤俭节约,吃苦耐劳
天道酬勤告诉我们,勤于劳作才能让自己富足,然而只有勤而
不知俭,富足不会长久。只有勤俭相结合才能积累财富。当然,这里的
财富不仅是物质上的,还包括精神上的。勤恳中蕴含着一种精神吃
苦耐劳,这种精神是我国的淳朴民风。如今社会进步了,生活条件变好了,
但这种精神依然需要传承下去。
汉文帝:以身作则立勤俭治家国211
梁启超:学习重在过程而非结果215
诸葛亮:俭以养德的生活态度219
马皇后:食不求甘以身作则述节俭223
包玉刚:艰苦奋斗,勤俭建业226
司马光:成由俭,败由奢传承好家风23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