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推薦: |
“法古而知变,创新而能典”是朴趾源文学创作的核心思想。 所谓“法古”,即孔子所强调的“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然而正如公安派所说,“天下无百年不变之文章”“各极其变,各穷其趣,所以可贵”,这便是朴趾源所强调的“创新”与“真趣”。“汉唐非今世,风谣异诸夏”,文学创作需要继承与发展,寓创作于继承,时变时新,在变中求发展,在变中求创新。
|
內容簡介: |
朴趾源(1937-1805),字仲美,号燕岩,18世纪朝鲜社会杰出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也是朝鲜实学派文人的代表。朴趾源的文学创作深受中国的影响,从中国的文学典籍到中国的文化艺术都是朴趾源极为关注的对象,同时这些内容也在其文学作品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迹。本课题在跨学科研究与比较文学研究的基础之上,对朴趾源文学与中国文学之间的关联,朴趾源对中国文学的认识与接收,以及朴趾源文学所独具特色的创作风格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研究。同时,从跨文化传播的角度进一步阐述中国文学对朝鲜文学的发展所起到的重要推动作用。从朴趾源的文学思想到创作理论,再到具体的文学创作,每一部分都结合中国的文学与文化进行比较分析。
|
關於作者: |
陈冰冰,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东方语学院韩语教师,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韩国文学及中韩文学比较。出版韩文专著两部,出版译著有《朴槿惠日记》等;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2012年入选北京高校“青年英才计划”项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