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汉末晋初之际政治研究
》
售價:NT$
602.0
《
强者破局:资治通鉴成事之道
》
售價:NT$
367.0
《
鸣沙丛书·鼎革:南北议和与清帝退位
》
售價:NT$
551.0
《
从康德到黑格尔的发展:兼论宗教哲学(英国观念论名著译丛)
》
售價:NT$
275.0
《
突破不可能:用特工思维提升领导力
》
售價:NT$
352.0
《
王阳明大传: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精装典藏版)
》
售價:NT$
1010.0
《
失衡与重塑——百年变局下的中国与世界经济
》
售價:NT$
602.0
《
不被定义的年龄:积极年龄观让我们更快乐、健康、长寿
》
售價:NT$
352.0
|
內容簡介: |
乡村隐藏着大美,她往往是一个地方本土特色文化的*直接载体,也是理解一个地方的过往和未来的入口。在这本书里,我们从靠近海岸线的渔村,到城市周边的乡村,再到深藏在大山里的山村;从岭南水乡,到瑶族山寨,到海岛村落;一路走访,一路记录广东乡村的山水、建筑、故事和人情,追寻乡村才有的安静与美好,为你呈现一个你可能不甚了解的广东世界。
|
關於作者: |
许伟明,男,1987年6月出生,福建泉州人,专栏作家、非遗学者、文旅专家。方塘智库联合创始人、方塘智库文旅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毕业于兰州大学新闻学院。2008年至2011年任佛山日报记者。2011年至2012年任经济观察报记者。2012年至2015年任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乡土中国研究中心资深研究员,凤凰网旅游频道非遗中国专栏作者,《中华手工》《世界遗产》等多本杂志的特约作者。2015年至今,方塘智库文旅中国研究中心主任。目前主要致力于对城市、区域发展战略、文化旅游、非物质文化遗产等领域的研究。曾走访过中国30多个少数民族区域,对近百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做深入调查。 余婷婷,生于武汉,主要致力于文旅、非遗的实地走访和研究,走访地方众多。武汉大学新闻学院硕士研究生,曾任职于《广州日报》、阿里巴巴等机构,现为方塘智库文旅中国研究中心研究员、方塘传媒主笔。
|
目錄:
|
【前言】寻访岭南的细节
Ⅰ 古村
【大岭村】岭南水乡拾遗
【自力村】战斗的开平碉楼
【长岐村】古朴秀美的山水城堡
【上岳古村】上岳村里的人心
Ⅱ 小镇
【沙湾古镇】百年沙湾往事
【大鹏所城】海上风云六百年
【龙湖古寨】历久弥新的潮州小城
Ⅲ 客家围
【桥溪村】百年桑梓情
【林寨】林寨古村的夏天
【苏家围】东坡身后客家围
【湖镇围】罗浮山下湖镇围
Ⅳ 古道
【梅关古道】客从珠玑巷里来
【郁南古水道】兰寨码头上的聚散离合
【岐澳古道】岐澳古道上的买办烟云
Ⅴ 守艺
【斗朗龙舟】最后的东莞记忆
【莨纱绸】莨纱绸的生长
【端砚】以砚为田的白石村
【南岗瑶寨】长鼓舞者的心事
Ⅵ 故人
【韩愈】贬官八月换潮州千年
【叶剑英】雁上家国事
【苏东坡】不辞长作岭南人
【孙中山】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梁启超】一介书生的过度燃烧
【惠能】禅宗六祖在人间
Ⅶ 访茶
【凤凰单丛】一座凤凰山的百种口味
【宋茶】南澳岛上有宋茶
【柑普】新会陈皮和普洱的偶然相遇
【英德红茶】一杯英红一段往事
Ⅸ 问山
【罗浮山】酥醪村里日月长
【丹霞山】丹霞听歌
【英西峰林】遗落的丹青画卷
【大雾山】欧家梯田上的人生
Ⅷ 海岸
【平海古城】最平静的海
【外伶仃岛】伶仃洋里那一叹
【东平渔镇】等待开渔的日子
【角尾乡】靠海吃海的N 种方式
|
內容試閱:
|
【前言】寻访岭南的细节
许伟明
冬天正在到来,这本书终于和大家见面了。本书由广东省旅游局和方塘智库合作推出,目的在于对具有代表性的广东乡村旅游资源进行较系统的梳理,讲述广东乡村的美好,也期待它能对人们认知广东乃至全国乡村,以及未来乡村发展和文化重建具有启发意义。
一
行走在大地之上,真正打动人的往往不是那些宏大的历史叙事,而是一处处不经意的细节,一条巷子,一个村子,一个人,一段歌曲,一个故事这次,我们便是以广东这个南国大省为界,在乡村里找寻和感受这一处处的细节。
很多人对广东的认知都比较单一,不是珠三角高度发达的都市,就是所谓的文化沙漠,或是什么都敢吃的想象。只要对广东了解得稍微深入,就知道这里面很多是成见。尤其是走过广东乡村,轻轻擦拭蒙尘,看到动人的历史细节浮现出来,人们就会对广东有新的理解。
广东有很多古朴美丽的村子,除了15个国家历史文化名镇、22个国家历史文化名村、126个中国传统村落(2014年)之外,还有太多不出名的美好村子,藏在深闺等人识。
我特别感慨的是,广东乡村各有各的秉性和气质,如同《红楼梦》大观园中的姐妹各有各的味道。客家围龙屋和广府大宅有很多相似之处,却又那么不同。河源林寨的四角楼和江门开平的碉楼,都是中西合璧的产物,而个性又极为鲜明。潮州人对韩愈的崇拜,惠州人对苏东坡的怀念,徐闻人对汤显祖的追思,殊途同归而表现有别。
所以我们应该感谢乡村,乡村保留了一整套的文化,保留了差异,保留了丰富。当你来到潮汕的某个农村时,往往能够集中了解当地的工夫茶、建筑、民间信仰、宗族文化。当你走进一个客家村落时,也能比较完整地感知客家人独特的饮食、劳作、习俗、信仰和历史。
我便痴迷于不同乡村各自独特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在丰富的地貌、语言、歌谣、风俗当中,领略大地的多彩。不同的建筑、农业景观、家族历史、传奇故事,让我感受到了不同的精彩或可爱。
广东乡村至今依然鲜活,乡村没有被抛弃,乡间还有人在生活、劳作,乡村的生命力仍然旺盛。虽然广东乡村也有人口外流的情形,但相比西部和北方很多村落的凋敝,广东乡村确实更有活力。而乡村社会关系的总体稳定,也为过往生活方式、民俗、手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提供了土壤。
如何形容广东大地的细节的丰富性呢?随着对乡村寻访的深入,我们便越发感叹自己原本对于这片土地的无知。
二
过去近40年,广东经历了快速的城镇化进程,到2016年,广东全省的城镇化率已超过68%,超过全国整体水平近14个百分点。而珠三角城市群的城镇化率已超过84%,堪比发达国家。
但在粤北村落走访时,我们很难想象这些村落就处在经济发达的广东省内。繁华不是广东的全部,它还存在很大的内在差距,粤东西北的不少乡村至今仍处于贫困之中。人力、资本等要素向具有更高效率的地方集中,这是经济规律所决定的,但这并非所有的事实。大量贫困的乡003村,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它们只是被闲置着,等待转化为脱贫致富的生产力。
过去几年,广东乡村旅游的交通条件已有了很明显的变化。粤东、粤北已经被纳入高铁体系,粤西也有望在2018年开通高铁。高速公路也在不断开通,不断改善局部交通环境,现在开着车可以遍及广东的乡村。在政策上,国家层面和广东省级层面都明确表示支持乡村旅游发展。加上私家车数量增多、城市生活压力不断加大等因素,发展旅游业对贫困乡村而言是脱贫致富的可行路径。
通过引入先进的理念和外界资本,保护和激活相关的资源,促进交通运输、餐饮、住宿、演艺、工艺品制造等的发展,从而创造就业,最终让贫困村民就地摆脱贫困,并且是可持续地脱贫,这些正是广东省目前在推进的。
但要让旅游发展成产业并不容易,游客是挑剔的,很多玩法也在变,乡村需要为此做很多准备。而且旅游产业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涉及基础设施、资源资产化、商业文明导入、服务水平提升、优秀人才引进等。这其实也涉及乡村文化价值的重建,需要很大的耐心。
开平碉楼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之后,碉楼成为旅游热点,得到了利用和养护。然而我们在走访中发现,有不少乡村古建筑和建筑群组,由于村民搬离后无人打理和维004护,在时间的侵蚀下坍塌。就像汕尾北部一个客家村落,已有超过三百年的历史,可惜建筑大半坍塌,当地村民试图重修搞旅游,但其成本非常高昂。
每次看到乡村建筑的荒芜或坍塌,我都感到阵阵痛心。如果我们只是眼睁睁地看着乡村的宝贵遗产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逝,那只会导致更大的社会损失。
三
广东有2.6万个村子,如果加上乡镇,数量就更为庞大,我们几辈子也无法一一走完。我们只好从其中选取大约40个具有代表性的村落进行走访,为此,错过了很多其他精彩的村落。
假使真的有一本完整地介绍广东乡村的书,那它一定是一部鸿篇巨制,但这并不是我们所能为的。我们从古村、小镇、客家围、历史名人、古驿道、民艺、茶、山、海岸九个维度来梳理广东的乡村,从中选取若干个具有代表性的村落进行实地走访,希望能够以点概面,为读者提供一个感知广东乡村的框架。
从靠近海岸线的渔村,到城市周边的乡村,再到深藏在大山里的山村;从岭南水乡,到瑶族山寨,再到滨海渔村,我们试图重新发现广东乡村,通过实地走访,描述乡村的山水、建筑、人情,追寻那些动人的安静与美好。我们不仅想要告诉你一个你之前或许不甚了解的乡村世界,005还希望你能够将乡村作为一个入口和视角,去理解广东以及岭南,了解这片土地的过往和未来。
对我个人而言,最大的收获在于,原来那些陌生、半陌生的乡村地名变得熟悉起来。每个地名都是生活在那里的人的故乡,是他们离开故乡后随身携带的标签。现在我来到这个乡村,知道了他们已经在此生活了数百年,在这里春播夏耘,繁衍生息,一代一代地创造和传承,终于有了今天的模样。然后我又离开了,但地名不再是地名,而是我认知世界的新增的一个点。
本书也是方塘传媒乡愁里的中国系列的一部分,我们希望借本书打造一套描述中国乡村大地人文地理的优雅读本。
如果通过这本书,你能记住某些有趣的细节,记下一些有意思的村落,留待将来闲暇时亲自去走走、看看,那么这本书最单纯的目的便达到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