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推薦: |
《戏》兼具思想性和可读性,是日益兴盛的中国文学不可多得的佳作集结。
《戏》的基本理念是倡导作品真正的文学性回归,同时兼具深刻、坚定的探索性,肯定作家和艺术家先锋趣味与纯粹本质,在全力打造经典文本的同时,汇聚了当下国内、国际一大批实力作家,帮助中国文学获得更好发展。
|
內容簡介: |
大益文学是强调先锋气质的大型周期性文学出版物。《戏》是大益文学系列的第四辑,本期主题是戏剧,集合了马原、王家新、凌之鹤、王秀梅以及约恩福瑟等著名作家的作品,其中还配有中国当代戏剧摄影家李晏的摄影作品。
|
關於作者: |
约恩 福瑟,挪威当代作家。出生于1959 年挪威西海岸文化名城卑尔根以南的小镇豪格松德。从1983 年起开始出版作品。其作品已被译成四十多种文字。是全世界作品被搬演最多的剧作家之一,大约已有1000 台以他的作品为蓝本的话剧在全球各地上演。凭借剧作《名字》获得易卜生文学奖
马原,中国著名作家,当代先锋派小说开拓者之一。代表作品有《冈底斯的诱惑》《虚构》《上下都很平坦》《纠缠》《牛鬼蛇神》等。
何凯旋,现居哈尔滨。出版有长篇小说 3 部、中短篇小说集 1 部。演出、出版话剧4 部。在《人民文学》《新华文摘》《上海文学》《北京文学》《大家》《山花》等重要文学期刊发表中短篇小说50 多篇(部)。
约恩 福瑟,挪威当代作家。出生于1959 年挪威西海岸文化名城卑尔根以南的小镇豪格松德。从1983 年起开始出版作品。其作品已被译成四十多种文字。是全世界作品被搬演最多的剧作家之一,大约已有1000 台以他的作品为蓝本的话剧在全球各地上演。凭借剧作《名字》获得易卜生文学奖
|
目錄:
|
序言 Preface
03谁让我尝遍苦乐哀愁陈鹏
戏剧 Drama
003秋之梦约恩 福瑟
103来自世界尽头的约恩 福瑟邹鲁路
107被虚构的历史马原
对垒 Confrontation
161兴凯湖何凯旋
叙事 Narrative
219黄蓉王秀梅
237末路狂花顾拜妮
诗歌 Poety
273旁注之诗王家新
摄影 Visuals
李晏摄影作品
|
內容試閱:
|
谁让我尝遍苦乐哀愁
约恩 福瑟,如果诸位对他不甚了解,那就通过本辑大益文学走近他,走近这个悲伤、极简的北欧人,这个给你暴风和骤雨,大海和小屋,男人和女人的剧作家;在长长的沉默和沉默之间,他为我们反复唠叨希望的幻灭,存在的真相;我怀疑他手里不是攥着钢笔,而是雷蒙德 卡佛一样锋利甚至还要锋利的手术刀,他划开表皮,直抵溃败的深深的伤口。
这才是戏剧的力量。
戏剧,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发明,没有之一。遥想那片苍老大地,巫师和大祭司们敲着锣打着鼓,甩着老虎狮子的鬃毛扎成的神幡赤身裸体围着火堆蹦啊,唱啊,向上帝致敬,向狄俄尼索斯致敬。这些神圣的仪式是人类将自己交托给神的吁求,是人沟通神寻找神的妄想和实践,由此保留的演出(戏剧)是如此直接有力,几乎一出场就和灵魂有关,与生死有关。如果说人的存在只是一个无奈又卑微的奇迹,那么,我们有理由相信,古老的戏剧,任何一种虔诚的发自内心的仿真,都是为了向神表明,人也有本事展现神的复杂和高贵,也能向上帝传达也许只有上帝才掌握的真理。戏,究其实质,和它附身的故事一样,不过是人生的隐喻,造物的隐喻。上帝如是,万物皆然,人还想表达更深邃的东西痛苦和爱,人多么想让上帝知道啊,尽管,上帝是知道的。
戏,或戏剧,因其诞生之血统而骄傲而伟大。古希腊的埃斯库罗斯、阿里斯托芬为后人树立了耀目的方尖石碑,当然也得把荷马、但丁、弥尔顿、塞万提斯都算上,与其说他们书写史诗,不如说他们用史诗的方法论重写了人类历史,用角色和故事模拟了上帝治下的人间与地狱,天使和妖魔。后来莎士比亚、莫里哀们的作为前无古人,特别是那位著名的来自斯特拉特福的英国佬几乎定义了现代戏剧人性之诡谲深不可测,哈姆雷特也许是我们身边那个脸色苍白的电脑高手;李尔王不就是餐桌上越来越不受待见浑身发臭的老父亲;麦克白,某个阴沉沉的部门上司多像他啊必须感谢莎士比亚,没有他,很难想像我们还能精准地找到文学乃至文化的靶点。我们总喜欢说,这很莎士比亚或者不够莎士比亚。数百年后,他的后裔多如牛毛:好莱坞大片,百老汇戏剧,英剧美剧甚至泛娱乐戏剧如果彻底拒绝娱乐,戏剧还将是戏剧吗?
离形而取义,得意而忘形,戏剧是否拒绝娱乐或在多大程度上拒绝是个严肃的大问题。在中国,堪与莎翁比肩的汤显祖其实像莎翁一样重视娱乐,尽管他已经走得很远,是不折不扣的先锋派,可惜这个时代已经不屑于先锋了,好好娱乐,天天向上让我们远离汤显祖,远离梅特林克,远离易卜生,当然更远离莎士比亚虽然我们尽情肢解他,过度消费他,用莎士比亚的方法干掉了莎士比亚。这是一个充满戏剧感的反讽时代,比如一个老头扮演女人出卖色相,奥黛丽 赫本的巨额遗产继承人是嫁给她的中国干儿子所谓戏如人生人生如戏,但要命的是太多人的人生变成廉价小说,廉价电视和廉价新闻;我们贩卖了戏剧的残余而辜负着真正的好戏,这些戏不再与灵魂有关,不再与生死有关,它们僭越并谋杀了戏的伟大传统,只为刺激一下感官便匆匆速死。当电视剧电影一路狂赚,粉丝暴涨,莎士比亚的问题都显得轻了,过时了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现在,半个世界上,一切生命仿佛已经死去,罪恶的梦境扰乱着平和的睡眠我们容忍着周围的廉价东西,容忍着随便就能赚点笑声和眼泪的廉价东西,戏剧,正遭到全方位围攻,正如它的堂兄弟小说一样。这个娱乐至死的世代遭遇的最大敌人还不是肤浅,而是像米兰昆德拉所说的:媚俗。
媚俗,还是死磕,这又是一个问题。没人能逃避自己的人生大戏,动荡的我们总想找到稳固之物,找到可以驻扎的安全岛。但很不幸,约恩 福瑟告诉我们,这座小岛只会出现在媚俗的电影里而永远在现实中缺席。也正因如此,我们比任何时候都需要好戏,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认识自己。戏剧,我说的是优秀的戏剧,往往具有如此强大的功能,如醍醐灌顶般惊醒温水里的青蛙,引领观众尝遍世间苦乐哀愁,告诉我们该如何在自己的舞台上安身立命。此戏无关他人,你自己就是编剧导演主演。悲哀之处在于,我们总喜欢盯着别人的戏甚至反串别人,却忘了演好自己为自己欢呼捧场。当然不乏认认真真的人,认认真真表演,认认真真入戏,但究竟是认真的媚俗,还是认真的死磕?二者的选择关乎一个人,一个平凡人的全部尊严,也关乎平凡之卑微还是平凡之伟大。无论如何,知人者智,知己者明,认清自己是必须的,认清你何时上场,何时下去,什么时间,穿什么行头;更要明白你的舞台会冒出哪些意外,遭遇哪些对手。即便如此,即便有导演、场记和台词机反复提醒,即便摸爬滚打污泥浊水一身伤疤,我们还是盲目的、浅薄的、愚钝的、固执的、偏见的。这,才是人类永恒的悲哀。
莎翁和福瑟也许换来了片刻清醒,那就为之欢呼吧。能有这片刻的清醒,不也很好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