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写出心灵深处的故事:踏上疗愈之旅(修订版)(创意写作书系)
》
售價:NT$
301.0
《
控制权视角下的家族企业管理与传承
》
售價:NT$
398.0
《
冯友兰和青年谈心系列
》
售價:NT$
762.0
《
利他主义的生意:偏爱“非理性”的市场(英国《金融时报》推荐读物!)
》
售價:NT$
352.0
《
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咨询的顶层设计
》
售價:NT$
454.0
《
FANUC工业机器人装调与维修
》
售價:NT$
454.0
《
吕著中国通史
》
售價:NT$
286.0
《
爱琴海的光芒 : 千年古希腊文明
》
售價:NT$
908.0
|
編輯推薦: |
爱是一种能力,也是一门科学。在彼此变得冷漠之前,修一门情感关系课!
知乎超人气作者、心理学领域优质回答者,高颜值暖男Steve Shi史秀雄暖心佳作。
以大量案例为佐证,深入年轻人群体,用科学的方式解释亲密关系中的假性和真相。
假亲密,让越来越多的伴侣成为“最熟悉的陌生人”,如何才能拥有一份真实理想的亲密关系?
知乎重推作品,曾获147114次点赞。
破解亲密关系中的假象,让你学会爱和被爱。
李松蔚、动机在杭州、叶壮等心理学专业人士倾情推荐。
|
內容簡介: |
每个人都身处亲密关系的网络,却鲜有人知道,亲密也有假象。
你生气,他逃避,你抓狂,他更沉默……明明相爱的你们,为什么会陷入无法沟通的死循环?
你希望扩大交际圈,让生活更丰富,但面对陌生人群,却有种不自觉的恐惧?
你渴望与父母亲近,但对于他们的观念和行为方式,你却无力改变,继而失去耐心,烦躁不已?
每一段食之无味的关系背后,都有着难以跨越的情感障碍。是什么,让看似亲密的你们产生隔阂、误会,甚至无休止的伤害?
史秀雄(Steve Shi)在《假性亲密关系》一书中,通过深入探讨与恋人、自我以及父母的关系,详细分析了假性亲密关系的形成原因,并结合自身的成长经历和大量案例,引导那些在情感关系中有困惑却无解的人,走进隐秘的内心世界,正视苦痛的根源,由此揭开假性亲密关系的神秘面纱,洞察自我关系疏离的成因,及背后原生家庭的影响,从而更全面地提升自我认知,让自己身处的亲密关系网络变得更加健康和稳固。
名人推荐
“假性亲密”是一个有趣的概念。它代表着最近一百年来,我们把亲密关系作为一个可控的“对象”,加以操纵的愿望。表面上是把一段关系工具化,本质上是对自己的工具化。聪明的人发展出各种套路,策略,问题解决方案,就像游戏的作弊器,帮助我们在关系中投入的时间变得更少,表现变得更好,但同时,这个游戏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在看似亲密的孤独时代,是时候审视一下我们自以为是的聪明了。
——李松蔚 北京大学心理学博士,清华大学社科学院职员
“这是本踏入亲密关系之前就应该要读的书。
——女王C-cup 微博大V 性科普作者 心理咨询师”
如果说亲密关系如同空气,是人生存的必需品,那么假性亲密关系就是亲密关系中的雾霾。Steve老师用科学又性感的笔触,描述了在这种假性亲密关系中,人的孤独和挣扎,剖析了假性亲密关系的形成原因和化解之道。这本书,会是你亲密关系中的空气净化机,让你能够重新在关系中,呼吸有营养的氧气。
——陈海贤(动机在杭州),知乎心理学领域优秀回答者,知名心理咨询师,《幸福课》作者
在当今这个年代,我们认识的人越来越多,寻找真爱却越来越难。谈恋爱愈发像做买卖,谁都在追求诚心诚意的等价交换,却愁于找不到识货的人。人们往往淡漠了爱情的本质属性:一点点冲动加一点点浪漫,或许再有一点点欠考虑的誓言。Steve的《假性亲密关系》,能把不少自视甚高的追爱者打得满头包——面对爱情,不要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绝大多数爱情都发生在人和人之间,而与人交往也像打牌一样,有好牌面,更要有好心法。这本书,就是你认识爱情的绝佳攻略。
——叶壮,知乎心理学领域优秀回答者,知名心理学培训师,《心理学,必须的》作者
媒体推荐
如果说亲密关系如同空气,是人生存的必需品,那么假性亲密关系就是亲密关系中的雾霾。Steve老师用科学又性感的笔触,描述了在这种假性亲密关系中,人的孤独和挣扎,剖析了假性亲密关系的形成原因和化解之道。这本书,会是你亲密关系中的空气净化机,让你能够重新在关系中,呼吸有营养的氧气。
——陈海贤(动机在杭州),知乎心理学领域优秀回答者,知名心理咨询师,《幸福课》作者
“假性亲密”是一个有趣的概念。它代表着最近一百年来,我们把亲密关系作为一个可控的“对象”,加以操纵的愿望。表面上是把一段关系工具化,本质上是对自己的工具化。聪明的人发展出各种套路,策略,问题解决方案,就像游戏的作弊器,帮助我们在关系中投入的时间变得更少,表现变得更好,但同时,这个游戏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在看似亲密的孤独时代,是时候审视一下我们自以为是的聪明了。
——李松蔚 北京大学心理学博士,清华大学社科学院职员
“这是本踏入亲密关系之前就应该要读的书。
——女王C-cup 微博大V 性科普作者 心理咨询师”
|
關於作者: |
史秀雄(Steve Shi)
心理咨询师。多伦多大学社会工作硕士,师从知名社工和心理学教授曾家达,专注中国青年情感、个人成长和心理健康咨询。职业理想是让自己失业,因为那就意味着大家都过得很幸福了。
|
目錄:
|
第一部分 爱情的假性和真相
第1章假亲密的真相
假性亲密关系003
如何与伴侣更亲密?008
爱无能013
无代价,没爱情018
亲密的我们为什么难以表达真实情绪020
第2章亲密的路,别一开始就走歪
爱情无输赢025
心动就可以交往吗?027
爱情始于不完美030
沉溺被爱是失恋的开始033
面包和爱情036
第3章亲密只给最认真的人
感情中矛盾的真相039
你是焦虑型依恋人格吗?043
难熬的感情,坚持还是止损?049
给关系帮倒忙的惩罚式激励053
感情中为何很难“被看到”?055
第二部分 与自己对话
第4章在爱情中内省
难以承受的情感自由061
感情中如何知道自己想要什么?064
孤独的都市人069
你的单身焦虑感074
没有“对的人”,只有“对的关系”078
你的择偶标准达到标准了吗?082
第5章让自我与世界紧密相连
善解人意是这样做到的085
让内向的人消除交流障碍088
心理咨询师靠这三个问题洞察人心091
怎样变成一个有趣的人096
戴面具还是做自己100
第6章与自己对话
分手是最宝贵的人生经历103
寂寞是和自己的亲密108
如何走出自卑的怪圈112
自我认知背后的意义118
有效提升自我认知的方法121
第三部分 来自父母的爱与伤
第7章原生家庭
走下神坛的父母129
那个不想回的家135
认可无能:我们为什么得不到父母的认可138
一个时代的隐痛
第8章缺爱的你
取悦型人格的悲哀147
缺爱的孩子懂事早151
你还会哭吗?158
重新理解你的愤怒163
第9章理解与修复
关于原生家庭的三个误区171
在家里,你会锁上房门吗?178
如何走出父母关系的阴霾184
后记191
|
內容試閱:
|
序言
如何认真地活着
什么叫认真地活着?
认真地活着,是一种很理性的生活观念。在我看来,这意味着你要了解清楚,哪些事情与你的生活相关,哪些选择和行为与你的幸福指数相关。然后你需要按照它们的重要性,相应地分配你的时间和精力。
比如,与父母、伴侣的关系,就和生活质量直接相关,对大部分人来说都是最重要的事情。可是很多人会无视亲密关系的处理,不愿花太多时间研究,即使存在问题,也懒得解决。在我看来,这就是活得不认真。
又比如,和自己的关系。如何认识自我,也是很多人用毕生时间努力寻求答案的问题。可是也有很多人并不了解自己的性格、情感、内心,也不愿意花工夫去关怀、照顾和提升自己。他们每天只是忙于生计、疲于应酬或履行义务,并不太关注这个过程中自己的心理的变化。在我看来,这也是活得不认真。
为什么要认真地活着?
认真地活着,是一种价值观念,是把轻重、主次想清楚之后,做出的一系列选择,是把人生的主要时间和精力放在最重要的事情上,从而让自己的一生过得充实和满意。
认真地活着,是为了让自己每每回顾过去的某月、某年,甚至一生,都会感觉到自己的进步,看到自己正在变得更好,更成熟。
认真地活着,是为了避免自己在一个浮躁的环境中随波逐流,最后却一无所得。
认真地活着,是为了让自己学会自我调整,遵从思想、内心和情感,以更小的代价获得更大的成长。
认真地活着,是为了把人的理性思考和反思能力发挥到......,发现生命背后的内在逻辑与规律,从而将琐碎生活升华至更高境界。
认真地对待亲密关系
我人生的前18年,活得糊里糊涂。我有一个不完美的家庭,不完美的父母,不完美的身体和相貌,不完美的成长经历,不完美的老师和同学,所以我习惯了在这些不完美当中得过且过。
后来我出国留学,开始了完全独立的生活,这也是我人生的一大转折点。因为要为自己全权负责,所以不得不打起精神去面对各种问题。再后来读了心理学并一口气读到了硕士,人生中将近1/4的时间用在心理学专业学习和研究上,同时也得以拥有更多细腻而敏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通过思考,我看清了自己想要什么、什么是最重要的。比如我修复了与父亲的关系,和他从充满敌意、拒绝来往变成了无话不谈的知心朋友;比如我走出了自卑,克服了对自己的不满和羞耻感,变成了一个心境平和、开心满意的人;比如我找到了自己存在的意义,凭借能力和天赋,为自己创造了一份对其充满热爱、有趣又有价值的工作。
在这个努力的过程中,我学会了和恋人、自己以及父母用更加真实而又亲近的方式相处,这是最大的收获。作为一个咨询师,我也在工作中帮助许多朋友从心理途径获得改善和自我突破。
这本《假性亲密关系》,就是希望与你分享,应该带着什么样的态度认真活着,应该做哪些方面的思考与探索,才能获得真实而又亲近的人际关系。
许多朋友最初对于生活的反思都与爱情有关,但是随着自身的成长,我们会更多地发现自我在爱情中的角色和表现,要想更深刻地了解自我,原生家庭又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视角。所以我将过去这些年积累的文字分成走近爱情、走近自我和走近父母三个部分。
我们生活在一个浮躁、纷繁而又多彩的世界里,有很多事物让我们分心,但同时也有了更多的空间和可能性。我希望通过自己的文字,为大家创造一个广阔而平和的思考空间,让更多人可以理性地追寻,成就最完满的人生。
最后我想感谢我的父母,给予我生命,也给了我生存和成长于这个世界的机会。感谢我的老师们,赋予我珍贵的启示和指导。感谢我曾经的和现在的伴侣,让我了解了什么是爱。感谢我所有的来访者,让我看到了人性中最美好的坚韧和积极。当然,我也想感谢自己,在原本可以更加安逸轻松的生活中,选择如此认真地活着。
后记
十年时间能做什么
2004年3月26日,飞机落地多伦多,我开始了留学生活,那时的我是个糊里糊涂的高三学生,带着兴奋不安和探索的心情看着阴雨连绵的天空。虽然并不是特别清楚这段经历会给自己带来什么,也不确定自己要寻找什么,但心里始终怀着强烈的意愿去寻觅,那是一种来自灵魂深处的渴望。
此后,每年的这一天我都会写一篇文章,最初有点儿形式主义,但后来发现,走一步回望一下,要寻找的东西会越发清晰。五年前我写道,“快乐和痛苦,都是一种经历,所以此刻,沉淀十年的苦正孕育一生无憾的甜”,现在读起来就像在与一个灵魂伴侣交流。这段始于懵懂青春的经历,在今天看来已经成为我人生最重要的抉择。
这十年里,自己似乎成就了一些事情,站在一个心理咨询师的角度,很想和大家分享一些东西,或许能给你带来些许启示和激励。
与自己相处
与自己相处是所有事情中看似简单但又最具挑战性的。十年前我不曾考虑过这件事情,因为站在自己的角度和别人相处就够了。因为太习惯自己的存在,所以很少认真地考虑和自己相处这个概念。
独处就是与自己相处,独处的时候会有什么感想,会做什么,就是你与自己相处的方式。留学时期我有很多独处的时间,大多数时候是不情愿地被迫独处,这样的独处几乎就是心灵煎熬的同义词。
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自己的心灵有它自己的看法和感受,我无法时时刻刻控制它,甚至还会被它所影响。比如,在极端寂寞的时候,内心的折磨甚至会让胸口感到疼痛,因为受不了这种折磨,便会喝酒,颓废度日,通宵玩游戏,或者匆忙地投入一段感情。但越逃避,痛苦的感觉就越强烈。持续的痛苦给人带来的好处,就是让你无比清晰地认识到当下所做的事情是行不通的。
在尝试了很多隔靴搔痒般无奈的方法之后,我学会了允许自己寂寞、难过、失望和心痛。我不再习惯于在不开心的时候谴责和鞭挞自己的内心,而是在独处时对自己说“又只剩下我和我自己了”,然后用一杯小酒、一盘自己做的回锅肉或者一趟漫无目的的散步来庆祝独处的时光。
我不得不学会在独处时和自己对话,给自己讲笑话,回忆开心的事情,或者和自己讨论各种问题。我的态度开始变得柔和,不再像以前那样对自己刻薄挑剔,总是要求自己时刻保持快乐。而内心原谅自己的时候,我会感到被自己拥抱,温暖与宽慰会油然而生。
被宽恕的内心会因此变得活跃、有趣,会产生很多新鲜的想法,会指引我注意到很多被忽略的事物。这让我越发喜欢独处,不是因为不喜欢和人交往,而是把花在自己身上的时间看得更重要。
苦尽甘来,我内心感到释然、淡定和轻松。
克服自卑
以前的我很内向、自卑。因为很少有机会展露自己的优点,也很少敢于走出自己的舒适区。
可是没有什么经历比独自闯荡更能改变这两种状况了。因为比起自卑,寂寞要可怕得多,所以我必须强迫自己去寻找友情和爱情。因为自卑,在和他人相处的过程中,会犯很多错误,所以不得不逼着自己承认错误并改正,然后再次出发。
留学经历中也有很多尝试和探索的机会,比如,因为学业,必须主动联络、约见完全陌生的教授、学者和雇主;课堂和研究项目又要求积极的团队协作与互动。比起自卑的恐惧,丧失机会和学业失败要可怕得多,所以自卑时的那种退缩心态就渐渐变得麻木了。越是做事情,越是得到期望的结果,对这种麻木就越心安理得。这是一个逐渐接纳和适应的过程,一开始是被逼无奈,后来发现逼迫之下自己早已远离了原来的舒适区。
生活因为各种事情而变得丰富,丰富带来多样的选择,也让自己有了很多机会表达和发挥。自卑并不是以为自己什么都不行,而是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我也从未想象过自己会擅长公众演讲和主持,能做摇滚乐队的主唱,可以管理上百人的学生会团队。成功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你便再也不会用自卑来评价自己了,会觉得自己信心满满。
所以说,良好的执行力是对付自卑最有效的方式。其实追本溯源,正因为成长于缺少赞美和鼓励的环境,我才会把自己看得很差劲。
与父母相处
一个人若拥有聪明智慧的父母,就不得不面对自己不够好的压力。大三那年学习了几门关于人格发展的课程,了解了性格弱点和问题代际传播的原理,因而对父母怀有不满情绪。和现在许多心理学爱好者一样,那时常常挂在嘴边的词语就是“原生家庭”,似乎所有冲突矛盾都是被父母强加到自己身上的,而自己却不得不接受,因此无奈而又怨恨。
直到有一天,我突然想到父母的原生家庭又是什么样的呢?潜心思考研究之后,我极不情愿但又感动之至地发现一个事实:站在父母的位置,他们已经尽力做到最好了。因为比起自己的那点小小不幸,他们的故事才更令人唏嘘。至亲之爱,就是理解他们的出发点,感激他们略显笨拙粗糙但尽力而为的付出。
在很多父母的眼中,孩子是属于他们的,因此虽然他们有极大的自我局限性,但仍然为子女无条件地付出,那么我同样应该凭着自己那千疮百孔的脆弱人格去尽力创造美好。距离产生美,隔着太平洋,我平静地聆听和观察,然后原谅了这两个最亲近的人,并重新爱上了他们。
跟随自己的内心
“跟随自己的内心”是说来容易做起来难的一句话,因为你要知道自己内心想要什么,而且就算知道了方向,是否敢于毫不怀疑地坚持下去,则是很多人过不去的坎。我的专业选择在很多人看来是可以理解但又不敢复制的,因为无数人告诉我自己曾经很想学心理学。
可能你会觉得我是因为一开始就对这个专业特别看重,才能七年如一日地坚持下来,但事实上,当初选择这个专业的时候,我心里并不确定这是不是好的选择。没有人能够预测自己的未来,我们一生中做出的很多重大判断回头来看可能都是不全面的。很多人面对这种模棱两可的状况,随便根据某个外在因素就拿定主意了。我虽然比他们还糊涂,甚至没考虑过就业的问题,但是我始终记得自己的初心。
我是来探索和尝试的,所以不需要可预测性;我希望给自己找到答案,所以我需要直视人性的弱点;我希望变得更好,而这无法用金钱来衡量。这样的思路一直受到我母亲的影响,当我在心理学这条路上逐渐深入时,便真正收获了曾经渴望的启示与解脱。
十年前我根本无法想象自己可以在上海开设自己的咨询工作室,成为一名心理咨询师,为别人答疑解惑。但是我预见到,自己走的路一定是有利于自己成长的,因为这是我内心最大的渴望。明天,明年,这一生我都会用这种略显糊涂的方式走下去。
学会聆听
这世界上一切美好的声音只属于那些懂得聆听的人。要说过去十年来发生的最重要的事,便是我在攻读硕士期间的咨询师训练,这不仅让我的处事方式发生了变化,甚至让我的性格和世界观也发生了变化。曾经的我有着典型的“80后”独生子女特色,自私自大、故步自封。因为在曾经的环境里,这样的行为并没有什么不妥,而且可以很好地维护我那脆弱的自尊。
当有一天我发现自己需要和一个陌生人面对面坐下来,帮他解决那些我不曾体验过的问题时,身上那圈自以为是的光环彻底消失了。我发现面对前来咨询的来访者,我除了全神贯注地聆听以外完全无能为力。但是奇迹就发生在这被逼无奈的场景里,当你拒绝聆听这世界,会失去很多宝贵与美丽的东西;当你认真地聆听,就会发现所有你寻找的东西从四面八方向你涌来。
从这一刻开始,我的耳朵和双眼变得越发敏锐。我看到了最绝望的人身上最坚强的毅力,最伤心的人心里最热切的渴望。我发现当你耐心聆听的时候,你向对方表达的关注、尊重和理解可以直达他们的内心,可以带出他们最美好的一面,也可以让你在表达爱的同时深深地被他人所爱。
我自认为有很多擅长的事情,但是善于聆听是最意外的发现,也是过去十年里最奇妙的收获。
对学习、阅读和写作的态度
我从小痛恨学习,因为学习不能让我的生活变得更好,也没有给我带来任何快乐。学习带来的只有压力和羞耻,让我感到自己不如别人,也永远赶不上别人。而阅读和写作几乎就是最糟糕的浪费时间的方式,我一定想不到在十年之后自己会变得热爱阅读,开办读书会,并且让写作成为每天固定的习惯。
能实现这样的转变,最初更多的是被逼无奈,因为我所选的学科以厚厚的课本和长长的论文为主。能够坚持下来,要感谢我的导师、教授们以及那些在书里给我讲课的大师们,他们的智慧是痛苦学习过后最好的奖励。读一个小时的书,可能只会收获一两个有用的观点,可是这一两个观点的价值远大于忍受一个小时的无聊乏味。
写作可以帮你整理思路,更能够助你将书本与生活联系起来。我喜欢在写作中让自己的生活经验和书本上的智慧发生碰撞,反过来再阅读的时候就会随时将自己的生活结合进来,寻找相应的观点和思想。这个过程很漫长,但得到的结果是,现在的我每读一本书,每写一篇文章都是百分之百地为了自己,虽然也会有读不下去、写不下去的时刻,可是比起当下的不适,学习带来的充实感要重要得多。
创造爱和社会价值
你可能会发现我所做的每一件事都起源于个人的痛苦,没错,这种痛苦在早年给了我极大的动力。我自己总有一种略微偏颇但很实用的观点:幸福使人愚蠢,痛苦使人明智。或许真正的原因在于痛苦会让人保持一颗寻觅、渴望且清醒的心,从而有不断学习和成长的动力。
近些年,自己的内心少了很多煎熬的时候,便越来越需要新的动力来源。庆幸的是所学的专业给了我最好的答案。如果说关注自己的成长是自爱,那么将爱传播给他人则会使我的动力加倍。这样的感受在读硕士期间做咨询师的阶段已体验过,当我的咨询对象完成了最后一次咨询,与我握手告别并转身出门后,我会久久地坐在房间里发呆。那种悄无声息的欢呼,那种知道自己在他人生活里留下了印记和影响的意识,是让人谦卑而又骄傲的满足感。
后来的这几年,当自己的内心趋于安稳后,也曾经有过贪图安逸的时刻。刚回国的一段时间,我停止了进步,满足于一份稳定而空洞的职业。但是幸好自己的内心是诚实的,无法接受停滞不前的痛苦。所以在反复挣扎之后,又像当初选择去留学和读心理学那样,糊里糊涂地选择了自己创业。
十年一个轮回,似乎又回到了当初独自飞向大洋彼岸的感觉。不过这一次我不只为了自己,更为了给他人带来爱和有价值的东西。生活和心智成熟永远都是艰难的,可是相较于每年一回首都能看到自己在前进的惊喜感,任何苦痛都是微不足道的。下一个十年,又有哪些难以想象的进展?我带着坚定和谦卑的心期待着。
写成于2014年3月26日深夜,赴加拿大留学10周年纪念日
文摘
假性亲密关系
假性亲密关系(irrelationship)不是一个严肃的心理学术语,但这个词却相当生动地描绘了一种常见的情景:一方面,两个人的生活或许已经非常紧密地关联在一起,一切日常活动都围绕着彼此安排,住在同一个屋檐下,经营着婚姻或家庭生活;另一方面,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两人之间开始有了越来越多无法探讨的话题、不敢表达的情绪,以及难以掩饰的不信任和不安全感。
当两人看似亲密地长期相处,但是情感问题一直存在,却无法被察觉和解决时,假性亲密关系就产生了。这样的关系中有很多双方小心回避的禁区,也有很多被忽略的盲区,让本来可以更加亲近的关系止于小心翼翼和心照不宣。
如今,伴侣之间的假性亲密关系是非常普遍的。相恋数年却不了解彼此的成长经历,即将走入婚姻却并不了解彼此的婚恋观念,尤其是夫妻之间,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却貌合神离的例子比比皆是。我相信没有人愿意在这样的关系中度过余生,我也相信那些未婚的人更希望提前做好准备以避免这种状况的发生。
过去的五年中,我以心理咨询师和人际关系培训师的身份帮助许多伴侣们克服关系中的障碍,建立更亲密的感情。他们中有很多人,都带着对爱的真诚渴望建立起亲密关系,也曾一度感到与爱人非常亲近,并因这种亲近的感觉而组建了家庭。可是赚钱养家令人疲惫,日复一日的相处让人产生惰性,他们的关系停止成长,一轮又一轮的挑战和矛盾让亲近的感觉开始消退。亲密感成了昨日的美好记忆,而对于未来的关系发展,只剩下越来越多的迷茫和担忧。
我们的社会,对于什么是亲密关系已经做出了非常多的描述和界定。周末的烛光晚餐,忐忑不安的表白,羞涩的牵手和初吻,情人节的巧克力和玫瑰花,雪白的婚纱和盛大的婚礼……似乎当两个人经历了这些过程,关系自然会变得十分亲密。可事实上,合乎普世价值观的仪式并不能保障深入持续的亲密感。
真正的亲密,是由两个人关系的质量、情感的联结、沟通的深度以及对彼此的理解和信任来决定的。令人遗憾的是,这些建立和维护关系的能力,在我们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中普遍比较缺失,很多人并不懂得具体要怎么做,所以只能观察、模仿一些流程化、仪式化的东西。
真爱为什么会掺假
在我的来访者中,遇到假性亲密关系问题的伴侣们往往具有这样一些特点:
首先,他们并不真正了解自己。许多人不清楚自己为什么恋爱、结婚,也不确定自己希望从感情中获得什么。当我问他们“你能想象的最好的感情是什么样的”,他们往往一脸茫然。替代他们做出婚恋决定的,往往是家人或世俗的压力,“糊里糊涂先把婚结了再说”是常见的心态。
其次,很多伴侣并不完全了解彼此。他们虽然在形式上非常亲近,甚至习惯了彼此的存在,但是并不了解对方对于情感、性、金钱、生育、精神追求等问题的看法。很多人是糊里糊涂地走进婚姻的,并没有意识到作为夫妻,他们需要达成怎样的默契。而当关系出现问题、两个人不得不坐下来谈谈时,才会意识到“他(她)居然是这样一个人”,于是进退两难。
最后,很多人自身的心理问题阻碍了亲密关系的发展。他们的原生家庭和成长经历从负面影响着他们与他人的相处方式。亲密关系中情感的表达、信任的建立、矛盾冲突的处理,都会受到个人心理问题的影响。随着相处时间的增多,这些问题会愈发明显。
理想的关系,应该是不断成长和成熟的。但是由于这些原因,很多亲密关系很早就停止了成长,伴侣之间为了避免矛盾,谨慎地回避着一些重要或者敏感的话题。两个人对彼此的了解、接纳和信任并没有随着交往时间渐长而增多,相处也仅仅依赖于习惯、义务和责任。
假性亲密关系怎么破?
我在情感和心理咨询工作中发现,一方面很多人对自己的情绪模式缺乏觉察和思索,另一方面,在遇到矛盾时,两个人缺少寻求专业帮助的意识。因此会反复在一些琐碎事务上争论,却忽略了对错背后往往隐藏着更深层的匮乏和不满足。情感交流不畅、了解和信任的缺失感被放大,导致误解和错误的表达,才是问题的根本。
要避免出现这种状况,最关键的一点是要重视建设高质量的关系。作为具有独立人格的成年人,性格和情感表达方式一定有很多差异,需要有效的沟通、理智的探讨和积极的表达,共同面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我们容易被生活的琐事分心,或者太忙于工作。重视关系意味着无论多忙,两个人也会安排时间,专注于让关系成长的事情。
如何沟通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关于沟通,应该不仅仅关注具体的事件,更应该关注两个人在关系中的角色、期待、评价和感受。对于反复出现的问题,下次如何共同解决;久未表达的想法,是否可以在此刻和盘托出等等。只有不断地反思和探讨,才能铸就高质量的关系。
如果你们之间的矛盾已经产生,并且超出你们所能处理的范围,我强烈建议你们去找一位做夫妻关系咨询和治疗的心理咨询师,为你们提供专业有效的帮助。很多时候花几百元接受夫妻心理咨询,便能够解决送上万元礼物也修复不了的问题,这是我作为咨询师常有的感受。
如果两人已经过多地相互伤害,彼此都伤痕累累、疲惫不堪时才寻求帮助,恐怕连专业人士也无能为力了。
另外,不是所有不理想的感情都存在假性亲密关系。当两人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即使理解彼此也难以接纳和认同时,这种关系就是不合适的关系。假性亲密关系描述的是亲密关系中的盲区和未被解锁的状态,而不合适是假设所有盲区都已解锁,依然无法接纳彼此。两个人越亲近,是否合适的问题就会越清晰。由于害怕面对不合适的真相而回避更进一步的亲密,是许多假性亲密关系的成因。
破解假性亲密关系,是一个需要细心和勇气的过程。我总和我的来访者说,亲密关系是建立在坦诚的基础上的,不合适、不喜欢的话,不要忽视,因为迟早要面对。世界上或许没有绝对合适的关系,两个人共同努力建立的亲密和信任,才是求同存异的基础。
本书第一部分“走近爱情”的内容,就是帮助你从各个方面去学会如何更加靠近彼此,获得真正的亲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