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5年0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2月出版新書

2024年1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香典

書城自編碼: 3077289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化文化研究
作者: 周嘉胄,洪刍,陈敬
國際書號(ISBN): 9787229123987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7-10-01
版次: 1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490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編輯推薦:
《香典》集合了古代的《香乘》《香谱》《陈氏香谱》三本经典香书于一体,其创意标新立异。
《香典》涵盖了历代用香史料、用香方法、以及各种合香配方,同时包括用香事项,并分香之品、香之异、香之事、香之法等四大类别,在内容上包罗万象。
《香典》在对原文进行完整翻译的基础上,配有大量生动优美的插图,使读者在读香识香的同时,拥有唯美的视觉享受。
內容簡介:
《香典》集传世香书《香乘》《香谱》《陈氏香谱》于一体,从香料种类、产地考证、逸闻趣事说起,分别阐述著名香品的特性、提取方法、配置香方、焚熏之法;香炉、薰球、香囊、香盒、香盘等香器;与香有关的史料故事、逸事奇闻;历代文人墨客的咏香诗文。编者另补入香料真假鉴别、收藏,焚香礼仪等专题知识,全面反映我国古代香文化面貌。
關於作者:
周嘉胄,扬州人,明朝收藏家。约明朝嘉靖、万历年间人,擅长装裱等工艺,其《香乘》一书集中国香学文化之大成。崇祯辛巳刊成。另著有《装潢志》。 洪刍,字驹父,北宋进士,黄庭坚的外甥。极富文采,著述颇丰。
陈敬,字子中,北宋末年西京河南府洛阳人。
目錄
原 序 / 2
自 序 / 3
钦定《四库全书》提要 / 4

卷一 ·香品(随品附事实) …………………………5
沉香 / 5沉香之属 / 12沉香事实/14 檀香/24 檀香事实 / 27 熏陆香 / 30 鸡舌香 / 32 安息香 / 35 安息香事实 / 35 诸香六品 / 37 郁金香 / 37 龙脑香 / 39 龙脑香事实 / 41 麝香 / 45 麝香事实 / 47 别类麝香三品 / 49 降真香 / 50 木香 / 50 苏合香 / 53 苏合香事实 / 55 诸香十二品 / 55 草本香草 / 57 龙涎香 / 72 龙涎香事实 / 74 甲香 / 74 酴醿香露(蔷薇露)/ 75 蔷薇露事实 / 75 诸香十六品 / 78 附辑:沉香的品级与分类 / 10 沉香的妙用 / 16
祭祀香 / 19 香之形 / 20 檀香木的鉴别及分类 / 26 妙用檀香 / 28 道教上香 / 56

卷二 ·佛藏诸香 …………………………………… (85)
释香 / 85 信众事实 / 91 作法事实 / 93 附辑:旃檀佛像 / 86 三尊佛像 / 88 引路菩萨 / 89 观音菩萨 / 91 神传二十四香谱 / 92 佛教上香 / 94 莲花手菩萨像 / 97 附:佛教香经 / 98 佛教诸经 / 98 涂香、烧香、浴香 / 105 佛国香器 / 113 香炉及香印修持之法 / 114 香积国 / 115 与香有关的圆通法门 / 120 成就鼻根神通的法门 / 121 鼻根忏悔之法 / 125 附辑:阿难像 / 99 燃灯佛授记释迦图 / 102 供香的真言与手印 / 107 金刚界法中的真言与手印 / 109 香象菩萨 / 110 普贤菩萨 / 112 佛教中的香器 / 118 佛教中关于香的词汇 / 126

卷三 ·宫掖诸香 ……………………………………(129)
春秋至汉魏宫掖诸香 / 129 隋唐宫廷诸香 / 131 五代宋元明香事 / 134 附辑:焚香之雅—隔火熏香图 / 130 贵妃晓妆图 / 134 贵妃出浴香事图 / 135 画中果香 / 138

卷四 ·香异 …………………………………………(140)
先秦异香 / 140 返魂香 / 140 武帝弄香 / 142 西国献香 / 143 汉晋香事 / 145 唐宋元明香事 / 147 附辑:香室图示 / 144

卷五 ·香事分类 ……………………………………(150)
天文香 / 150 地理香 / 150 人文香 / 152 草木香 / 153 鸟兽香 / 168 宫室香 / 169 身体香 / 174 饮食香 / 176
器具香 /183 香囊、烧香器 / 186 附辑:涂敷香 / 175 茗之香 / 178 调味香 / 181 器具香 / 185 香囊图示 / 187 诸香囊图示 / 188

卷六 ·香事别录 ……………………………………(191)
别录 / 191 焚香十则 / 198 附加 / 199 异国香 / 202 境内香 / 205 香辩 / 205 高贵香 / 206 养疗香 / 210 因果香 / 210 冢墓香 / 211 附辑:伯牙鼓琴图 / 194 炉瓶三事 / 201

卷七·香绪余 ………………………………………(212)
香字义三十二字 / 212 香花 / 212 香草名释 / 213 修制诸香 / 215 用香 / 220 修制器材 / 224 香炉 / 224 附辑:制香方法 / 217 隔火熏香的诸香具与流程图示 / 221 香炉的诸纹饰与形制 / 226 历代香炉图示 / 234

卷八·法和众妙香 …………………………………(238)
宫中香四方 / 238 江南李王帐中香四方 / 238 五方 / 239 衙香十六方 / 240 和香十方 / 242 湿香六方 / 243
清香十四方 / 244 龙涎香二十六方 / 246 降真香四方 / 249 笃耨香六方 / 250 二十九方 / 250 黄太史四香 / 254 三十三方 / 255

卷九·凝合花香 ……………………………………(260)
梅花香七方 / 260 梅香十五方 / 260 兰十一方 / 263 木犀七方 / 264 诸花香二十九方 / 265

卷十·熏佩之香 ……………………………………(269)
二十一方 / 269 软香十三方 / 271 熏衣香十方 / 273 涂傅之香七方 / 274 发香油三方 / 275 面脂香两方 / 276
金章宗宫方三方 / 276

卷十一·香属 ………………………………………(278)
烧香用香饼 / 278 用香煤七式 / 279 制香灰 / 280 香珠七条 / 280 香药五剂 / 282 香茶四方 / 282
卷十二·印篆诸香 …………………………………(284) 香印 / 284 香篆 / 286 印篆香图 / 289

卷十三· 晦斋香谱 …………………………………(291)
序 / 291 三法 / 291 五方真香 / 291 十方 / 292 三品清香(以下皆线香) / 293 二洞真香 / 293
卷十四·墨娥小录香谱 ……………………………(295)
卷十五· 猎香新谱 …………………………………(299)
卷十六·香诗文汇 …………………………………(307)
.......
古今常用度量衡对照表 / 392
內容試閱
中华香文化,浩如烟海,珍若珠玑。它是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围绕香品的配制、使用及品鉴逐渐形成的一系列技法、习惯、制度与观念,既凝聚了华夏先民的生活经验与智慧,也散发出东方文化所特有的瑰丽异彩。中国是一个香的国度,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道德与馨香的民族。香文化渗透于中国古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侧面反映出中华民族在精神气质、美学鉴赏、理想胸襟、价值观念与思维模式上的独特神韵。光阴荏苒,时空变幻,中华香文化在今世又焕发出勃勃生机,展示出奇幻而华美的文化魅力。
  中华香文化,渊源甚早,如北宋丁谓《天香传》所云,“香之为用,从上古矣”。殷商甲骨文中,既有关于先民“手执燃木”施行“祡(柴)祭”的记载,也有艾爇及酿制郁鬯(香酒)的记载。由此可知,中国的香文化自萌芽时代开始,就兼具了神圣祭祀与庸常生活的双重意义。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祭祀用香沿袭了远古传统,以燃烧香蒿,燔柴祭天,供奉香酒、谷物为主;生活用香所涉范畴有扩大趋势,佩戴香囊、兰汤沐浴之习已成为日常礼仪的一部分,香品被广泛用于辟邪、除秽、驱虫、
  疗疾等诸多领域。《诗经》中关于“采艾”“采萧”的记载,以及屈原《离骚》中“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等诗句,皆展现了当时香品采制与使用的新风尚。
  秦汉时期,华夏一统,香文化得到了更为广博的发展
  空间。汉人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随之开通,沉香、青木香、苏合香、鸡舌香等域外香料得以陆续输入中原,大大丰富了中华香文化的内涵与外延,中国香文化发展史上的个高潮期随之而来。与道家、儒家、医家养生养性理念紧密融合的熏香之习在王室贵族中渐渐流传开来;香炉、熏笼等用具也开始普及使用,著名的“博山炉”即产生于此时;熏香、佩香、浴香已成为宫中寻常之事,用香也成为宫廷仪制的一部分,《汉官仪》中就有关于尚书郎奏事对答须“口含鸡舌香”的记载。
  时至魏晋,香品鉴赏渐成风气。当时,香料是极其珍异的奢侈之物,用香、品香是贵族权门极为豪奢的享受。曹操生前修书给诸葛亮,“寄赠鸡舌香五斤,以表微意”;临终前,又将名贵香品遗赠诸位夫人,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分香卖履”。东晋南北朝时流行熏香,士族子弟莫不熏衣傅粉,貌神仙。随着香料品类的日趋繁多,合香(以多种香料配制而成的香品)普遍使用,并出现了范晔《和香方》等多部香方专书。香料被更广泛地应用于医疗领域,当时的名医葛洪、陶弘景等人皆曾以香料入药疗疾。这一时期,贵族对名贵香品的需求、道教的蓬勃发展及佛教的兴起,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用香风气的盛行,促进了域外香料的传入。
  隋唐时,国力强盛、民力富庶,为香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社会基础。香品用量远逾前代,不仅广泛用于佩戴、含服、熏烧,更出现了用香涂刷墙面、构建楼阁等奢侈之举。彼时,用香、品香之习渐从宫廷王公贵族阶层传入民间。随着香文化的普及与发展,用香仪制日趋完备,成为宫廷、政务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香具也越发精美,材质多以瓷器为主;香品更是日渐丰富,香类划分也日益
  精细。
  宋代是中国香文化发展史上的鼎盛时期。该时期造船技术发达,海上贸易繁盛,政府设立了专管海上贸易的市舶司,对香料贸易执行专卖制度,香料进出口量占对外贸易额的首位,甚至出现了专事海外香料运输贸易的“香舶”。宋代文人阶层普遍盛行焚香用香、搜集香方、合制香品、品鉴香类,并常互赠名香、应和酬唱,引为雅事。
  宋真宗宠臣丁谓一度官居宰相,曾亲撰《天香传》一文;大文豪苏轼亦曾亲自合制“印香”;诗人黄庭坚甚至自称“香癖”,《香谱》作者洪刍便是其外甥。宋元时期是香文化从贵族走向民间、从书阁走向市井的重要阶段,印香、香墨、香茶及添有香料的各种食品开始进入市井生活
  和百姓人家。
  明清两朝,则是中华传统香文化的普及期。当时的制香技术、香具工艺及香品类型,较之前代有了长足发展:线香、棒香、塔香得以普遍使用;明代“宣德炉”以用料考究、工艺精湛、形态精美而著称香史。民间用香风气也更为繁盛,人们妆饰香膏,佩戴香囊,雅室熏香,沏饮香茶,沐浴香汤,调服香药。不知不觉,香已然浸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以各种形式融入到古代中国人优雅而极
  富情趣的日常生活之中。
  泱泱大国,天香一脉,历代传承,日趋繁富。香文化发展史上的每个时段,都有它独特的意义与成就。香事虽小,却大有可观。我国古代各类典籍,多有涉及香的:宋代李昉等编修的《太平御览》辑有“香部”三卷,专论香料及典故;明人李时珍《本草纲目》搜集香药名目达百种之多。香文化的盛行也衍生出一批专著,如洪刍《香谱》、范成大《桂海香志》、叶廷珪《名香谱》、沈立之《香谱》、武冈《公库香谱》、张子敬《续香谱》、陈敬《陈氏香谱》等。若论其中翘楚,首推明人周嘉胄之《香
  乘》,该书穷搜遍辑、包罗广阔,可谓集明代以前历代香谱之大成,以至“谈香事者必以是书称首焉”。 对于广大读者来说,欲一窥中华香文化之门径,《香乘》可算得上是一本极为实用的参考书。
  ……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