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簡介: |
(《山外山》系列:《书外》、《回山》、《反山空问》)该系列书是莫堪安近年学习传统文化的思考和心得。
《书外》是20092016年个人书法夜课时只言片语的汇集。以一横一竖,一梁一柱之结构为基础,讲书法的本身,会意字的形态,品察字的意境,非单纯为写字而字。学古人书外之音,非独在字上作刑役,更非画字。以夜课之所得,每页录一书稿,反黑作拓片,感则数言,或短饤一字,无关大彻大悟,静心即可。
《回山》是20052015年个人10年修身过程的墨迹与文稿。回山,三十而立,沉淀与定格,而在定格的空间范围中,就有向往的隐士、书童、草堂、枯木、老松、临渊等,它们通体白色,更加符合我们所崇尚且秉持的文化纯度,来不得一点杂质。黄宾虹先生在山水画上坚守「知白守黑」,而作为年轻人,只要不落俗,保持着思想的纯度,慢慢往山的方向走,一点点积累,就能离得更近些,生命才会有不一般的感悟。
(《山外山》系列:《书外》、《回山》、《反山空问》)该系列书是莫堪安近年学习传统文化的思考和心得。
《书外》是20092016年个人书法夜课时只言片语的汇集。以一横一竖,一梁一柱之结构为基础,讲书法的本身,会意字的形态,品察字的意境,非单纯为写字而字。学古人书外之音,非独在字上作刑役,更非画字。以夜课之所得,每页录一书稿,反黑作拓片,感则数言,或短饤一字,无关大彻大悟,静心即可。
《回山》是20052015年个人10年修身过程的墨迹与文稿。回山,三十而立,沉淀与定格,而在定格的空间范围中,就有向往的隐士、书童、草堂、枯木、老松、临渊等,它们通体白色,更加符合我们所崇尚且秉持的文化纯度,来不得一点杂质。黄宾虹先生在山水画上坚守「知白守黑」,而作为年轻人,只要不落俗,保持着思想的纯度,慢慢往山的方向走,一点点积累,就能离得更近些,生命才会有不一般的感悟。
《反山空问》是20092016年莫堪安与邓国皇两人于空亭对话的思考和记录。当他们面对喷薄的日出,或者仰望夜空中星座布列,依然会激情澎湃,不仅会为其美丽而大为赞叹,关于它们的古老神话那深邃而遥远的传说,会让每一个有教养的人神游万里、驰骋古今。之所以拈出山这个意象进行个人式探讨,因为山*能够体现中国文化的意象之一,它耸立天地间,让人有登临出世,与天齐一的感觉。似乎是天上人往来阶梯。并体现自然之道,象征着人格之高尚、坚强之智慧。希望通过山的文化意象,把他们的视野联结到遥远的洪荒年代和与天地相接的士的精神。
|
關於作者: |
莫堪安,男,1985年生于广东雷州市。雕塑家,公共艺术设计师,高士图文化机构创始人;2006年曾任广州美术学院书法学会会长;雕塑作品参加十一、十二届全国美展,第四届成都双年展以及各类当代艺术展览;公共艺术及城市雕塑作品遍布广州、深圳、海南、云南、内蒙古、新疆等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