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推薦: |
正史与演义中的杨家将有何不同?为何李雪健版的张作霖这么真实?为什么罗斯福会讽刺英国说英国人会将世界上任何地方的土地据为己有,哪怕是一块石头或一颗沙粒?希特勒是一个爱国者么?人们对岳飞的认知为何会经历从污名化到神化的过程?小人物杨喜怎么蹭进司马迁的巨著《史记》的?作为历史上的*个全球性帝国,葡萄牙帝国在中国的认知度与存在感为什么这么低?为什么《三国演义》认定的正统政权蜀汉的灭亡是必然的作者参考新近学界的研究成果,在本书中对这些问题都给出了既出人意表又合情合理的回答。
|
內容簡介: |
这是作者近年来读史札记的汇编。《论语 述而》:子不语怪、力、乱、神。在以孔子为至圣先师的时代,孔子所不语的,即儒家士大夫所不谈论不称道不忍言的,即风气所向。作者借用子不语名此书为《史不语》,史不语的史,就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历史,而是特指我们常见的历史认知,史不语而吾语之,即参考近年来出版的学术专著,用大众化的语言传达新鲜的历史知识和学术观点。
|
關於作者: |
张明扬,媒体人,业余历史写作者,腾讯大家及《财新周刊》专栏作者,曾著有《此史有关风与月》。
|
內容試閱:
|
自序 那些和你一模一样的,古人
也算写过不少文章,但从来没有写过自序。谈论古人,总是可以用点历史的后见之明大放厥词或是唱点久违的赞歌,但谈论自己的文字,实在有些进退失据之感,自我吹捧除了酒后失德之外实在说不出口,自我批判又实在显得有些矫情,要是特别不满意这书不出就得了。
古人是如何审视于谈论自己的?恐怕也很难,特别是身处权力中心的大人物们,他们的参照系无非是比他们更古的人,他们在各种历史评价中不断调试自己乃至政权的行为模式,这就是所谓的以史为鉴。比如,汉武帝这样一生骄傲的人晚年为什么会颁发一份罪己诏,他多半也是被秦始皇靡费天下以致二世而亡的历史梦魇所牵动,不想重蹈亡秦覆辙。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以史为鉴可以看作以人为鉴。我们在这个时代谈论秦始皇汉武帝之所以还有意义,背后的原因无非就是我们都是一样的人。
从人类进化的角度来看,这三千年恐怕并不具备什么关键性意义。从大的思维模式行为方式上来看,我们和三千年中的古人并没有什么本质区别:古人爱钱,我们也爱钱。类似西晋的王恺石崇斗富,类似刘瑾和珅这样的无边贪欲,我们在这个时代就像看身边的故事一样,毫无历史违和感;古人好色,我们也好色。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导致江山沦亡,
唐玄宗晚年躲在杨贵妃的温柔乡中不能自拔,陈后主城外韩擒
虎,楼头张丽华,几千年来我们看得都无感了,但这也仍然不妨碍百年以来仍然可以看到权力与女色的无下限互动;古人为权力所困,我们还是为权力所困。为了权力,帝王家可以泯灭亲情,儿子可以带兵逼老子退位,为了权力,朝廷内部可以有各种版本的朋党之争,这些桥段我们也是再熟悉不过,蒋介石时代的各大地方派系与唐代的藩镇大佬们真的有不同的追求?
对爱情,对友情,对亲情,对美食,对穿衣打扮,对排场,对虚荣,对成败这几千年来,人类面对这一切的一切,都没有改变。拿出一件漂亮首饰,貂蝉会尖叫,范冰冰也会尖叫,充其量是两位女神对漂亮的时代定义有出入罢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