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6S精益管理实战(精装版)
》
售價:NT$
458.0
《
异域回声——晚近海外汉学之文史互动研究
》
售價:NT$
500.0
《
世界文明中的作物迁徙:聚焦亚洲、中东和南美洲被忽视的本土农业文明
》
售價:NT$
454.0
《
无端欢喜
》
售價:NT$
347.0
《
股票大作手操盘术
》
售價:NT$
245.0
《
何以中国·何谓唐代:东欧亚帝国的兴亡与转型
》
售價:NT$
398.0
《
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 女性主义先锋伍尔夫代表作 女性精神独立与经济独立的象征,做自己,比任何事都更重要
》
售價:NT$
203.0
《
泉舆日志 幻想世界宝石生物图鉴
》
售價:NT$
611.0
|
編輯推薦: |
当前社会科学还没有真正搞清楚国家与农村社会之间处于一种怎样的互动关系?已有的两种研究路径都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从国外理论到中国经验的研究,市民社会、法团主义、治理理论等国外理论进入中国场域后普遍缺乏解释力,主要原因在于其理论背后隐含的理论前提在中国不存在。二是从中国经验到本土理论的研究,全能主义、压力型体制、双轨政治和集权的简约治理等,要么是理论的社会背景已发生了变迁,要么是用社会的一部分代替整个社会来解释两者的关系,对于解释当下的国家社会关系显得力不从心。村治研究深受其影响,并且村治研究常将国家社会关系研究放在村庄场域中展开,国家主体性与社会主体性体现得不够充分。受国内过程事件分析法与结构制度分析法的启发,笔者建构了行动者与国家社会关系结构的互嵌性分析框架,以前人理论和事实研究为基础,以花镇镇域经验为例,展现中国的国家与社会关系。
|
內容簡介: |
农村税费改革以后,乡村治理出现了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从资源汲取型向资源输入型转变,行政村治权不断弱化。乡镇基层政府不得不深度卷入村庄的具体治理之中,直面乡村社会不同群体的诉求。花镇的治理,以基层政府为核心,精英群体、普通群体与边缘群体差序性地环绕在其周围,呈现愈推愈薄的差序治理结构。
|
關於作者: |
贺海波湖北荆门人,法学博士,湖北工程学院政 治与法律学院副教授,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 治理研究中心博士后,主要从事国家转型与基 层治理研究.近三年主持省部级项目2项,在 各种级别的期刊上发表论文10余篇.
|
目錄:
|
第一章 导论
一 问题意识
二 国家与社会关系研究的诸范式检讨
三 行动者与国家-社会关系:一种嵌入性分析框架
四 研究方法设计
第二章 地域社会
一 地域社会
二 后税费时期的花镇治理
第三章 紧密互动:国家政权建设与治理农村精英群体
一 不同时期国家与农村精英的关系变迁
二 国家政权建设与农村精英的关系
三 国家与农村精英群体的紧密互动
第四章 底线互动:分配正义与治理农村普通群体
一 当代西方分配正义理论
二 马克思的分配正义理论
三 我国分配正义的转型
四 花镇分配正义的表达
第五章 离散互动:国家自主性与治理农村边缘群体
一 国家自主性理论的研究进路
二 乡村治理中的国家自主性
三 国家与边缘群体离散互动的实践表达
第六章 差序治理:国家与社会关系的镇域表达
一 社会分层的理论变迁与社会分层的标准
二 中国的社会分层理论变迁与镇域社会分层
三 差序治理:国家与社会关系的镇域表达
参考文献
后 记
|
內容試閱:
|
序言
一
这是一本与时代同行的学术著作。
世纪之交,中国农村几乎同时发生了三个层面的巨变:一是2006年国家取消了延续千年的农业税,这是国家与农民关系的巨变;二是在革命运动和市场经济的双重冲击下,构成农村内生秩序基础的农村社会基础结构(比如宗族和农民家庭)快速解体,这是农村基础结构之变;三是构成农民的意义世界和价值基础的传宗接代观念开始丧失,这是农民价值之变。这三个层面的巨变造成了中国农村基层治理的巨变。海波的这部著作就是讨论正在发生的中国农村的基层治理之变。
基层治理的巨变与农民理性化和农民分化高度相关。为了争取或维护利益,农民常常采取策略行动,这种策略行动内在于农民的阶层分化。本书将镇域内的农民分为精英群体、普通群体与边缘群体,这些群体与国家(基层政府)的互动,常常超越了村庄的边界,扩展到乡镇场域。乡镇在输入资源的分配中占据着主导权,自上而下的很多资源都在乡镇集结与整合,然后依据国家法律政策及制度的规定,通过乡镇的变通分配到不同的农民群体手中。各个群体根据自己所掌握的信息及资源,在与乡镇政府的互动中采取了不同的行为策略,展现了不同的行动能力,获得了不同的利益份额。
基层治理的巨变还与乡村体制内部变化相关。取消农业税后,作为改革配套措施的乡村体制改革也在同时进行,具体措施包括撤乡并镇、合村并组、精简机构、减少乡村干部、取消村民小组长、将乡镇事业单位推向市场等。乡村体制改革的动力是养不活的压力。乡村体制改革的方向是将国家行政性力量撤出农村基层。其中,取消村民小组长是重要的标志,因为村民小组是熟人社会,取消村民小组长意味着国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次将行政性力量从熟人社会撤出。
但是取消村民小组长后,熟人社会内部并未建立起可以化解利益矛盾的社会性自治组织,大量的矛盾上移到行政村一级干部手中。村庄缺乏治理能力,难以有效解决农民的利益矛盾,大量矛盾出村到了乡镇。当这些利益矛盾与农民群体关联起来就具有了类型化的特点。
本书意在分析基层治理发生巨变后镇域治理的结构性特点,作者将这种分析建立在经验研究的基础上。本书从国家政权建设的视角分析国家(基层政府)与农村精英群体的互动关系,从分配正义的视角分析基层政府与一般农民群体的互动规则,从国家自主性的视角分析基层政府与农村边缘群体的互动特点,最后从社会分层的视角综合考察了基层政府与农村精英群体、普通群体和边缘群体的互动关系,在分析基层政府与农村社会的分层互动中,尝试提出了差序治理的概念。应该说,差序治理的概念是建立在扎实的经验调查之上的,是从中国经验出发建构中国社会科学主体性的成功尝试。
二
海波是我老家的兄弟,他当过10多年中学教师。2005年冬天,他到武汉找我咨询报考研究生的事情,海波有一股年轻人的冲劲,我很是高兴,说了一些鼓励的话语。没想到他后来同妻子一起离职,专心考研,并在2007年同时考上华中师范大学和武汉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后来又都读了博士研究生。海波的执着与勤奋令人动容。读研读博期间,海波经常参加我主持的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的学术活动,现在又在中心做博士后研究。看到海波不断进步,十分欣慰。
本书是海波博士论文改写的,相信各位读者可以从阅读中获得启发。
是为序。
贺雪峰
2017年8月30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