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宏观经济学(第三版)【2024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作品】
》
售價:NT$
709.0
《
UE5虚幻引擎必修课(视频教学版)
》
售價:NT$
505.0
《
真需求
》
售價:NT$
505.0
《
阿勒泰的春天
》
售價:NT$
230.0
《
如见你
》
售價:NT$
234.0
《
人格阴影 全新修订版,更正旧版多处问题。国际分析心理学协会(IAAP)主席力作
》
售價:NT$
305.0
《
560种野菜野果鉴别与食用手册
》
售價:NT$
306.0
《
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一部洞悉中国政治制度演变的经典之作)
》
售價:NT$
286.0
|
編輯推薦: |
GIS技术的应用一直是城乡规划、建筑及景观等相关学科近年来研究的难点之一,由于研究涉及的学科领域差距较大,研究人员的学术背景较为单一,难以在跨学科研究中寻找真正有效的结合点。本书立足于对GIS技术在城市水环境研究方面的应用研究,专注于中小尺度的景观范畴,以人与水环境的互动亲水性为出发点,总结并实践了相关环境影响因子的采集技术,并运用GIS以及遥感图像等技术对数据进行分析,对城市滨湖景观的亲水性与空间信息数据库进行整合研究,为城市水环境的设计策略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
|
內容簡介: |
本书着重介绍了GIS技术的构成与发展,并将其在城市环境建设领域的应用情况作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在此基础上,将环境空间信息以及空间信息库的概念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比对、分析,并将之与城市湖泊景观亲水性所需要的各项要素所对应,从概念、特征、目标和意义上为建立城市湖泊景观空间信息数据库作了充分的准备。zui后,笔者将两部分内容耦合在一起,细致地阐述了如何构建城市湖泊景观空间信息数据库,包括子数据库、建库原则、建库步骤等内容。
|
關於作者: |
王贞,女,湖北省武汉市人。任教于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设计学系,工学博士。中国留学人才发展基金会水岸保护公益专项基金联合创始人、主任,武汉市申报设计之都的特聘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生态环境改善及文化景观保护。近十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省部级自然科学基金及社会科学基金多项,出版学术著作1部,并发表10余篇学术论文。
向隽惠,女,湖北省武汉市人。华中科技大学艺术硕士,现任教于武汉工程大学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为环境设计专业专职教师。主要从事滨水环境、适老环境设计等研究。
张何,男,华中科技大学艺术硕士,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建筑理学硕士。主要从事城市可持续发展与气候适应性设计等相关方向的研究,擅长使用Grasshopper、Revit、ArcGIS和Ecotect等应用软件对场地进行分析模拟。曾跟随佛罗里达大学可持续设计工作营受邀访问荷兰格罗宁根大学与新加坡城市规划局(URA),并针对当地城市水体的规划与设计进行了调研。
|
目錄:
|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基础理论
第一节 生态学
第二节 环境美学
第三节 环境心理学
第四节 地理信息学
第三章 城市湖泊景观亲水性
第一节 概念解析
第二节 城市湖泊景观的亲水性
第三节 城市湖泊景观亲水性的相关因子
第四节 城市湖泊景观亲水性研究的发展
第四章 城市湖泊景观空间信息数据库
第一节 环境空间信息
第二节 ArcGIS与空间信息数据库
第五章 城市湖泊景观空间信息数据库的构建
第一节 数据库构建
第二节 数据库设计
参考文献
图片来源
后记
|
內容試閱:
|
后记
城市湖泊景观亲水性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概念,它既包含对亲水场所及周边环境等物质要素的研究(例如交通可达性、驳岸环境的生态性、亲水活动的组织、景观视线的创造、场地空间的适宜性等的营造等),也有对使用者心理需求要素的满足(例如人的视觉、听觉、触觉对湖泊的反应,人的亲水喜好等)。
中外学者对城市湖泊的研究大多数集中于对湖泊生态环境的变化成因分析及改善措施的探索上。有关城市湖泊景观的研究分散于城市滨水景观研究的范畴之内,且多以大尺度、综合性的面貌出现,集中于护岸边坡的生态工程研究上而忽略了人对湖泊的使用愿望和使用过程的研究。零零散散为数不多的有关城市湖泊景观亲水性的探讨多含糊其词,甚至将亲水性的理念等同于可达性来阐述,从而将研究专注于交通可达性或者护岸形态研究。本书则以环境设计的视角,从物质和心理两个层面探讨城市湖泊景观的概念、内涵及基础理论,试图将亲水性作为切入点来理清滨水景观设计中人与水的相互关系,理解人与水的互动逻辑,为营造良好的城市滨水开放空间提供有效的途径。
而传统的有关城市滨水景观的研究多使用定性研究的方法,其特点是主观描述过多。然景观设计zui终是要落实到工程实践的,其时实事往往与人们zui初的美好愿景相去甚远。究其原因之一便是没有将设计的基础放在研究环境本身的自然规律,和对客观条件进行科学分析上,实践证明主观臆断、拍脑袋的设计方案是不可能得到成功的。本研究坚持将GIS技术介入到传统的景观规划设计领域,重新认识、分析、再现人居环境所拥有的特征。然而地理信息系统从一开始就是为自动化制作地图而设计的,而我们这些环境设计师不是研究地图的, 我们要研究的是作为地理现象的景观中的规律。研究规律zui常用的方法就是建立模型, 而地理信息系统zui大的问题是不直接支持模型运算, 它的模型运算需单独进行, 再将运算结果可视化、指导设计。不仅如此,对于空间技术、模型建立和运算等知识的缺乏是一种普遍现象,即使在广泛的计算机或者地理学专家之中也是如此,对于城乡环境建设领域的学者、设计师们就更是明显的缺失。
近十年环境专业领域对空间技术应用的需求却在稳步增长。这也是促使我们下决心做本书研究的初衷。尽管由于专业背景所限,作者对于地理信息学知识的掌握还非常肤浅,使得我们在做这种跨学科研究时深感捉襟见肘,步履维艰。但正是如此的困境也使我们明白了跨学科研究的重要性,由此坚定了我们将研究继续下去的决心。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希望本书可以成为相关研究的一个小小开端,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为我国城市水环境建设提供有益的探索,辅助设计、引发研究。
本书的付梓深得各位同仁和师长的鼎力协助,首先要感谢万敏老师创办的工程景观学为我们这些初启研究航程的学者提供了一个研究的崭新视角,并敦促我们在跨学科研究的探索中不断前行。还要感谢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此次申请的湖北省出版基金为工程景观学系列图书的出版做了坚强的后盾,同时感谢华中科技大学创新研究基金(2015QN061)的资助使得本研究得以立项。特别感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李保峰院长、黄亚平院长、陈刚书记多年以来对我的支持与帮助,设计学系主任白舸老师、李梅老师在工作中的鼎力支持,与我一同任课的设计学系同仁王天杨、尚磊、郭玉、宋晓东、李敏等老师对我长期的包容与理解,我系资深教师辛艺峰、冷先平、匡小蓉等老师一直以来对我的信任与鼓励,我的合作者向隽惠、张何无分寒暑的无私付出,我的硕士研究生团队几年来每位参与整理资料、调研的成员们的艰苦努力也令我感激不尽。还要特别感谢的是易彩萍编辑从本书出版计划之初,一直到zui后排版矫正、封面设计等等每一步的认真负责、耐心周到的服务,是本书得以按时出版的zui重要保证。zui后要感谢我的父母,本书写作过程正值酷暑假期,老父身染疾病,我不但没有时间陪伴他们,还需要他们照顾我和儿子的生活起居,作为女儿我亏欠他们太多。我也不是一个合格的母亲,儿子考上大学的这个假期本应彻底轻松享受假期而我却没有陪时间他度假,甚至没有给他做过一餐像样的晚餐。现在我才深深地理解与其说书是作者的书,不如说书是作者背后无数人共同付出的成果,这个领悟使我感到责任倍增,唯有认真研究、认真思考、认真写作,才能做到不负读者、不负亲友的厚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