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国术健身 易筋经
》
售價:NT$
152.0
《
古罗马800年
》
售價:NT$
857.0
《
写出心灵深处的故事:踏上疗愈之旅(修订版)(创意写作书系)
》
售價:NT$
301.0
《
控制权视角下的家族企业管理与传承
》
售價:NT$
398.0
《
冯友兰和青年谈心系列
》
售價:NT$
762.0
《
利他主义的生意:偏爱“非理性”的市场(英国《金融时报》推荐读物!)
》
售價:NT$
352.0
《
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咨询的顶层设计
》
售價:NT$
454.0
《
FANUC工业机器人装调与维修
》
售價:NT$
454.0
|
內容簡介: |
《经济史与经济思想史论丛》一书的主要内容是有关中国和世界的经济史、经济思想史的研究论文,每一篇都有一定的独到见解和角度,为当今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借鉴。本书也是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史研究中心多年来的科研成果之一。
|
關於作者: |
主编孙洪升,曾在北京师范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任美国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访问学者。现为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中国经济史学会 理事。
|
目錄:
|
序言...................................................................................................孙洪升1中国历史上的基本经济区及其变迁...................................................郝秉键1中国古代经济长期增长的分解:基于历史GDP核算(9801840年).伏霖22鸦片战争前夕中国白银外流、货币供给与总需求的影响分析.........兰日旭43民元后日本取引所在中国东北地区的合并活动及其反思................孙建华56传统钱庄的风险控制.............................................................徐华王燕芬69明清时期州县官不通土音问题探析................................................吴静孙洪升83国际视域下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分析(19492014年)........肖翔武力93制税权政体税收制度中、英、法三国封建社会财税体制与政体路径分析..........................马金华112世界经济中心的形成条件与启示:一个历史的视角............................俞成森120经济理论演变中的供给侧:萨伊定律、供给学派及中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苏雪串吴131从社会演化视角看社会经济危机的必然性.....................................................乔恒140中国区域经济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发展..........................................................宋一淼151论中西历史上不同的农业和工商业思想及其影响.................................孙洪升171论布哈林的经济思想............................................................................................王明山198后记孙洪升210
|
內容試閱:
|
当历史学遇上经济学人类社会自诞生以来,离不开一定的物质条件,以满足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任何社会都需要起码的衣食住行等物质基础,才能延续下去。而食物对于人类来说,更是须臾不可缺少的物品。这是因为,人有一些基本的物理需求,每天至少需要从食物中得到约2000千卡的能量才能正常运作。如果每天摄入的能量少于2000千卡,身体功能就会逐渐萎缩力量、视力、听觉等,直到死亡。[1]但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每天摄入的能量达不到2000千卡。根据英国17871796年的调查数据,英国的穷人平均每天消费1508千卡的热量。英国民众人均消费的热量则是2322千卡,与1812年的比利时的平均消费水平接近。[2]而人作为一种有机体,就其本身来说,并不是一种高效的生存机制。人们消费100卡路里食物,只能获得20卡路里的机械能量。饱餐一顿可以产生大约1马力小时的功,并且人们必须以此补充疲惫的身体。用补充身体之后剩余的能量,人们可以自由地建立某种文明社会。[3]
回顾人类漫长的历史,人类获取食物的方式也在不断演变。在栽培植物和驯化动物之前,全人类都通过采集野生植物、狩猎和捕鱼的某种形式的配合来养活自己。[4]早期的人类,即智人的祖先,很可能是杂食类动物,主要食物为块茎、浆果和坚果,副食为昆虫、鱼、软体动物、小动物的肉,可能还有腐肉。而此后最重要的转折点是农业的出现和动物的驯养。到公元前6000年,部落定居后的农业已在一片广袤的区域完好地建立了起来,从伊朗西部到地中海,从安纳多利亚高原到爱琴海的两岸,人们开始种植小麦、大麦,并饲养绵羊、山羊、猪,甚至牛。从这片地始发,农业慢慢地传播到埃及、印度、中国、西欧和东半球的其他地方。农业革命出现后,人类的食物经济便得到了重新调整,基于采集渔猎的游牧生活转变为基于农耕和土地的定居生活。学者们对农业的出现给予了高度关注,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美国学者大卫克里斯蒂安指出,随着农业的出现,人类社会开始获得人口和技术上的动力,从而推动了最近数千年来的历史变迁。[5]而《文明的口味》一书则指出,农业出现后,务农成了极普遍的生活方式,绝大多数人类都以此为生。
凡是发生这种转变的地方,在社会上和政治上也都出现全面的改变。[6]经济的发展为社会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正如中国古代的政治家管仲所说:仓廪实而知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些发展对人类历史的影响是里程碑式的。人类第一次可以相对永久地定居了,再加上人类进一步提高的生产率,使人们可以储存更多的物质产品或财富,同时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与生存无关的活动中去,如艺术和宗教。随着食物供应的愈来愈稳定,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在物质上和心理上也无疑趋向稳定。生存的整个基础彻底改变了,其影响之远一直延续到21世纪,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7]农业的演变与发展对于人类社会的进步具有非凡的作用,这主要得益于农业的发展为人类选择定居生活方式提供了条件。美国学者贾雷德戴蒙德指出,人类社会在漫长的加速发展的历史中,有两次意义特别重大的飞跃,第一次飞跃发生在10万年到5万年前,其所以能够发生,大概是由于我们身体的遗传变化,即人体的现代解剖学进化使现代语言或现代大脑功能或两者都成为可能。而第二次飞跃来自我们选定的定居生活方式。就大多数情况而言,选定定居生活方式是同我们采纳粮食生产联系在一起的,因为粮食生产要求我们留在我们的作物、果园和剩余粮食储备的近旁。定居生活对技术史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因为这种生活使人们能够积累不便携带的财产。而粮食生产使定居生活成为可能,进而也使财产积累成为可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