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实用对联大全
》
售價:NT$
225.0
《
想象欧洲丛书(7册)欧洲史
》
售價:NT$
1880.0
《
没有伞的孩子必须努力奔跑
》
售價:NT$
149.0
《
做最好的班主任(李镇西教育文集版)
》
售價:NT$
230.0
《
数据驱动法律
》
售價:NT$
390.0
《
对话世界一流大学图书馆馆长
》
售價:NT$
995.0
《
揭秘立体翻翻书--我们的国宝
》
售價:NT$
490.0
《
清代贡院史
》
售價:NT$
800.0
|
編輯推薦: |
坚持与创新曾湘泉教授《劳动经济学》(第三版)评述
近几年,国内学术界对劳动经济学科的关注度在不断升温。这体现在:各种经济类学术组织在举行学术研讨时都将劳动经济作为一个专题,经济学核心期刊给予劳动经济越来越多的版面(其中,《经济研究》在2017年6月刊发起了*届劳动经济学前沿论坛征文启事;《经济学动态》于2009年5月刊首次将劳动力问题设为专栏,且在2016年的12期中有6期设劳动与就业专栏讨论劳动经济问题,2017年的前5期更是期期设有劳动与就业专栏;等等)。究其原因,这与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密不可分。换句话说,劳动问题不仅关系民生问题,也关系着中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党的十八大五中全会公报就曾明确指出,要推动大众创业、实施精准扶贫、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完善人口发展战略。这些都是劳动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命题。
与此呼应,劳动经济领域的高等教育也对相关教材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目前,市场上流行的劳动经济学教材约有35种。其中,国内学者编写的有28种,从国外引进的翻译版7种。在这些林林总总的教材中,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曾湘泉教授主编的《劳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大学人力资源管理、劳动经济与劳动关系、社会保障等专业的基础课教材。本书是作者根据国际通用的劳动经济学理论分析框架,紧扣中国劳动力市场运行的实际特点,在多年的讲课积累和企业管理咨询实践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
除了更新数据和案例,增加推荐阅读文献和书目之外,本次修订力求反映劳动经济学理论和实证研究的*成果。修订的章节内容如下:将劳动力供给由第三章变更为第二章,并细化了劳动力供给影响因素的分析,增加了家庭联合决策,特别是有关二孩政策对劳动力供给影响的分析;将劳动力需求由第二章变更为第三章,并更新了有关*工资标准和就业市场景气指数分析等;在第四章人力资本中,增加了新人力资本理论和人力资本测算方法;在第五章劳动力流动中,增加了国际移民、城乡迁移的决策模型、新劳动迁移模型、劳动力流出地和流入地的经济效应分析等;在第六章工资中,增加了激励性工资,主要是有关锦标赛理论,以及宏观经济环境对工资的影响等;在第七章劳动力市场歧视中,增加了中国性别工资差距的分析、现状特征及变化趋势,以及劳动力市场歧视的测量;在第八章收入分配中,增加了皮凯蒂新库兹涅茨U形假说、代际收入不平等、高管限薪等;在第九章失业中,增加了有关工作搜寻与互联网、DMP模型的介绍等。本书是大学人力资源管理、劳动经济与劳动关系、社会保障等专业的基础课教材。本书是作者根据国际通用的劳动经济学理论分析框架,紧扣中国劳动力市场运行的实际特点,在多年的讲课积累和企业管理咨询实践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
除了更新数据和案例,增加推荐阅读文献和书目之外,本次修订力求反映劳动经济学理论和实证研究的*成果。修订的章节内容如下:将劳动力供给由第三章变更为第二章,并细化了劳动力供给影响因素的分析,增加了家庭联合决策,特别是有关二孩政策对劳动力供给影响的分析;将劳动力需求由第二章变更为第三章,并更新了有关*工资标准和就业市场景气指数分析等;在第四章人力资本中,增加了新人力资本理论和人力资本测算方法;在第五章劳动力流动中,增加了国际移民、城乡迁移的决策模型、新劳动迁移模型、劳动力流出地和流入地的经济效应分析等;在第六章工资中,增加了激励性工资,主要是有关锦标赛理论,以及宏观经济环境对工资的影响等;在第七章劳动力市场歧视中,增加了中国性别工资差距的分析、现状特征及变化趋势,以及劳动力市场歧视的测量;在第八章收入分配中,增加了皮凯蒂新库兹涅茨U形假说、代际收入不平等、高管限薪等;在第九章失业中,增加了有关工作搜寻与互联网、DMP模型的介绍等。
作为复旦博学21世纪人力资源管理丛书之一,本书适合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及相关经济管理专业师生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作为企业人力资源主管的参考书。
|
關於作者: |
曾湘泉,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内著名的劳动经济学家,人力资源和薪酬管理专家。美国管理学会、美国薪酬协会国际会员。主要社会兼职有:卫生部第四届政策与管理研究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共北京市委党建专家顾问、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中国劳动学会劳动科学教学分会会长、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副理事长。同时受聘为中国通用技术集团、中国石油化工集团等多家大型企业集团顾问。
1987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并获经济学博士学位。曾作为美国富布莱特基金和德国国家DAAD(国家学术交流中心)项目高级访问学者,在美国克利夫兰州立大学和凯斯西部保留地大学、德国奥斯纳布鲁克大学,从事劳动经济学、就业与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研究。曾出访美国、日本、德国、法国、俄国、意大利、瑞士和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2002年8月应邀出席在美国华盛顿举办的第62届国际管理学大会;2003年9月应邀出席在德国柏林举行的第 13届国际产业关系大会,并发表演讲。
迄今出版著作10余部,在《求是》《人民日报》《新华文摘》等报刊发表论文 100余篇。主持完成和正在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等课题15项。多项成果在国内外获奖,其中《经济增长过程中的工资机制对中国工资问题的宏观动态考察》获中国劳动学会10年改革成果优秀成果一等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