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推薦: |
21世纪机械设计工程师必备图书
1.标准全新:本书采用新的几何特征规范设计与检测认证国家(国际)标准
2.内容全面:GPS几何公差设计与认证规范内容全覆盖,内容丰富、重点突出
3.实用性强:图、表、示例图释、软件工具系统有机结合,便于参考使用
|
內容簡介: |
本书着重以示例、图解及对照分析等形式,图文并茂地诠释产品GPS几何公差规范及其应用方法,阐述产品几何公差的规范设计与检测验证技术的新动态和研究成果。本书内容包括几何公差体系的发展概述、几何公差设计与检验的GPS数字化基础及图解、几何公差设计规范及图解、几何公差设计内容及方法图解、几何误差的检测与验证规范及图解、典型几何(形状)误差检测与验证规范及图解,以及基于新一代GPS的稽核公差设计与检验数字化应用系统。
|
目錄:
|
丛书序言
前 言
第1 章 概论1
1. 1 几何公差与几何误差1
1. 2 几何公差标准体系的发展概况1
1. 3 新一代GPS 几何公差规范对制造业信息化的影响3
1. 4 本书的框架结构3
第2 章 几何公差设计与检验的GPS 数字化基础及图解5
2. 1 几何公差设计与检验的GPS 基本原则5
2. 2 几何公差设计与检验的GPS 数字化基础6
2. 2. 1 表面模型(surface model) 7
2. 2. 2 几何要素(geometrical feature) 8
2. 2. 3 恒定类和恒定度(invariance type and invariance degree) 8
2. 2. 4 特征(characteristic) 9
2. 2. 5 操作和操作集(操作算子) (operation and operator) 10
2. 2. 5. 1 操作(operation) 10
2. 2. 5. 2 操作集(操作算子) (operator) 12
2. 2. 6 对偶性原理(duality principle) 14
2. 3 几何公差设计与检验的优化管理工具———不确定度15
2. 3. 1 新一代GPS 不确定度的术语及定义15
2. 3. 2 不确定度与操作、操作集之间的关系16
2. 3. 3 新一代GPS 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与管理16
2. 3. 3. 1 工件与测量设备的认证中合格性判则及应用16
2. 3. 3. 2 工件与测量设备的认证中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及应用17
2. 3. 3. 3 工件与测量设备的认证中测量不确定度表述的协议导则及应用19
第3 章 几何公差设计规范及图解20
3. 1 几何公差的定义及图样标注规范20
3. 1. 1 几何公差的特征项目及符号21
3. 1. 2 几何公差的主要术语及公差带特征21
3. 1. 2. 1 几何公差的主要术语21
Ⅶ
3. 1. 2. 2 几何公差带的特征23
3. 1. 3 几何公差的标注规范24
3. 1. 3. 1 几何公差的全符号24
3. 1. 3. 2 几何公差框格的指引线25
3. 1. 3. 3 几何公差框格25
3. 1. 4 几何公差框格第二格中的规范元素27
3. 1. 4. 1 几何公差带的形状和宽度27
3. 1. 4. 2 几何公差带的组合规范元素29
3. 1. 4. 3 几何公差带的偏置规范元素31
3. 1. 4. 4 被测要素的滤波操作34
3. 1. 4. 5 关联被测要素的拟合操作36
3. 1. 4. 6 导出被测要素38
3. 1. 4. 7 (评定) 参照要素的拟合规范元素39
3. 1. 4. 8 参数规范元素41
3. 1. 4. 9 实体状态规范元素41
3. 1. 4. 10 自由状态规范元素42
3. 1. 5 辅助要素框格的标注规范43
3. 1. 5. 1 相交平面43
3. 1. 5. 2 定向平面44
3. 1. 5. 3 方向要素45
3. 1. 5. 4 组合平面46
3. 1. 6 几何公差框格相邻区域的标注规范47
3. 1. 6. 1 几何公差框格相邻区域的标注规范47
3. 1. 6. 2 组合被测要素或局部被测要素的标注48
3. 1. 7 理论正确尺寸和简化的公差注法52
3. 1. 7. 1 理论正确尺寸的标注规范52
3. 1. 7. 2 简化的公差标注52
3. 1. 8 几何公差之间的关系53
3. 1. 9 几何公差的定义53
3. 1. 9. 1 直线度规范53
3. 1. 9. 2 平面度规范54
3. 1. 9. 3 圆度规范54
3. 1. 9. 4 圆柱度规范55
3. 1. 9. 5 线轮廓度规范55
3. 1. 9. 6 面轮廓度规范57
3. 1. 9. 7 平行度规范57
3. 1. 9. 8 垂直度规范61
3. 1. 9. 9 倾斜度规范63
3. 1. 9. 10 同轴度和同心度规范65
3. 1. 9. 11 对称度规范66
3. 1. 9. 12 位置度规范67
3. 1. 9. 13 圆跳动规范70
3. 1. 9. 14 全跳动规范73
Ⅷ
3. 1. 10 废止的几何公差标注方法73
3. 2 基准和基准体系75
3. 2. 1 术语及定义76
3. 2. 2 符号和修饰符77
3. 2. 3 基准和基准体系的图样标注规范78
3. 2. 4 基准的拟合方法86
3. 2. 4. 1 单一基准的拟合87
3. 2. 4. 2 公共基准的拟合89
3. 2. 4. 3 基准体系的拟合89
3. 2. 5 基准和基准体系的建立90
3. 2. 5. 1 单一基准90
3. 2. 5. 2 公共基准93
3. 2. 5. 3 基准体系95
3. 2. 6 由接触要素建立基准的示例95
3. 3 几何公差与尺寸公差的关系100
3. 3. 1 术语定义100
3. 3. 2 独立原则(IP) 102
3. 3. 3 包容要求(ER) 102
3. 3. 4 最大实体要求(MMR) 103
3. 3. 5 最小实体要求(LMR) 103
3. 3. 6 可逆要求(RPR) 118
3. 4 几何公差值120
3. 4. 1 几何公差的注出公差值120
3. 4. 1. 1 直线度和平面度120
3. 4. 1. 2 圆度和圆柱度122
3. 4. 1. 3 平行度、垂直度和倾斜度123
3. 4. 1. 4 同轴度、对称度、圆跳动和全跳动125
3. 4. 1. 5 位置度126
3. 4. 2 几何公差的未注公差值127
3. 4. 2. 1 直线度和平面度127
3. 4. 2. 2 圆度和圆柱度127
3. 4. 2. 3 平行度和垂直度127
3. 4. 2. 4 对称度和同轴度128
3. 4. 2. 5 圆跳动128
3. 4. 2. 6 轮廓度、倾斜度、位置度和全跳动128
3. 4. 2. 7 未注几何公差的图样表示法128
3. 4. 2. 8 检测与拒收129
第4 章 几何公差设计内容及方法图解130
4. 1 几何公差项目的选用130
4. 1. 1 几何公差项目的选用方法130
4. 1. 2 几何公差项目的选用示例132
4. 2 公差带的形状、大小、属性及偏置情况确定135
4. 2. 1 公差带形状的确定135
Ⅸ
4. 2. 2 公差带大小的确定135
4. 2. 2. 1 几何公差的注出公差值的设计135
4. 2. 2. 2 几何公差的未注公差值的设计139
4. 2. 3 公差带属性的确定141
4. 2. 4 公差带偏置的确定141
4. 3 被测要素的操作规范确定142
4. 3. 1 滤波操作的选用142
4. 3. 2 拟合操作的选用142
4. 3. 2. 1 关联被测要素的拟合操作142
4. 3. 2. 2 有形状公差要求的被测要素的拟合操作143
4. 3. 3 形状公差值参数规范元素的确定144
4. 4 独立原则和相关要求的应用144
4. 4. 1 独立原则的应用144
4. 4. 2 包容要求的应用145
4. 4. 3 最大实体要求的应用145
4. 4. 4 最小实体要求的应用145
4. 4. 5 可逆要求的应用146
4. 5 自由状态和延伸公差带的确定146
4. 6 基准和基准体系的确定147
4. 6. 1 基准和基准体系的确定规则147
4. 6. 2 基准和基准体系的设计内容148
4. 7 几何公差的设计方法及应用技术148
第5 章 几何误差的检测与验证规范及图解150
5. 1 几何误差检测与验证基础150
5. 1. 1 检测对象151
5. 1. 2 几何误差检测与验证过程151
5. 1. 3 几何误差检测条件152
5. 1. 4 几何误差及其评定152
5. 1. 4. 1 形状误差及其评定152
5. 1. 4. 2 方向误差及其评定153
5. 1. 4. 3 位置误差及其评定155
5. 1. 4. 4 跳动155
5. 1. 5 基准的建立和体现155
5. 1. 5. 1 拟合法155
5. 1. 5. 2 模拟法156
5. 1. 5. 3 基准目标158
5. 1. 6 测量不确定度159
5. 1. 7 合格评定160
5. 1. 8 仲裁160
5. 2 几何误差的检验操作160
5. 2. 1 几何误差的检验操作160
5. 2. 1. 1 分离操作160
5. 2. 1. 2 提取操作160
Ⅹ
5. 2. 1. 3 滤波操作161
5. 2. 1. 4 拟合操作161
5. 2. 1. 5 组合操作162
5. 2. 1. 6 构建操作162
5. 2. 1. 7 评估操作162
5. 2. 2 典型形状误差的检验操作图解162
5. 2. 3 典型方向误差的检验操作图解163
5. 2. 4 典型位置误差的检验操作图解165
5. 3 几何误差的最小区域判别法167
5. 3. 1 形状误差的最小区域判别法167
5. 3. 1. 1 直线度误差的最小区域判别法167
5. 3. 1. 2 平面度误差的最小区域判别法168
5. 3. 1. 3 圆度误差的最小区域判别法169
5. 3. 2 方向误差的最小区域判别法169
5. 3. 2. 1 平行度误差的最小区域判别法169
5. 3. 2. 2
|
內容試閱:
|
本书是“新一代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及应用图解” 系列丛书的分册之一: 《图解GPS 几何公差规范及应用》, 主要以产品几何公差的规范设计与检测验证为对象, 着重通过示例、图解以及对照分析等手段, 实现对GPS 几何公差规范及应用方法的详细阐述, 图文并茂、实用性强。全书采用国家(国际) 新标准, 体系完整、内容全面, 文字简明、图表数据翔实, 采用了大量、详细的应用示例图解, 力求增强可读性、易懂性和实用性。
本书内容主要涉及产品几何公差数字化设计与检测验证过程中的规范、方法、应用指南及图解等方面。具体包括: 几何公差国家(国际) 新标准规范, 几何公差设计过程中的原则与方法, 几何误差检测验证过程中的原则与方法, 几何公差设计与检测验证过程中的缺省规范及应用方法, 几何公差设计与检测验证过程中不确定度的分析及评估方法, 基于GPS的几何公差设计方法及应用技术, 基于GPS 的几何误差数字化检测验证方法及图解, 几何误差检测方案的新老对比分析、典型应用示例及图解, 面向几何公差数字化设计与检测验证的应用工具系统等。
本书主要由全国产品几何技术规范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 TC 240) 专家和多年来从事该领域研究及有关标准制修订的专业技术人员负责编撰。本书主要的编写人员有: 张琳娜(SAC/ TC 240 副主任委员)、赵凤霞(SAC/ TC 240 委员)、郑鹏(SAC/ TC 240 委员)、方东阳、张瑞、陈磊、雷文平、武欣; 另外, 吴建权、贾英锋、金少搏、薛兵、李纪峰、郭俊可、张浩然、田雪豪、王世强、李鹏飞、郭树青、秦源章、沈会祥也参与了本书图表及相关内容的编写、整理工作。本书由张琳娜、赵凤霞、郑鹏任主编。
由于编著者水平有限, 书中难免存在不当之处, 欢迎读者批评指正。
编著者2017 年6 月于郑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