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推薦: |
★底纹设计上保留了原版中华民族传统工艺特点的螺甸细工的风格,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保留原版可倒读的数字、几何图形、简单图画等多种方法组图,具有普适性,阔展了适应人群范围。 ★严格按CIE(国际照明委员会)标准色度系统,计算机软件重新绘制,更新了全部检查图幅,色调更加精准。 ★在保留5版图谱全部功能基础上,重新综合编排成通用组、功能组、单色组和后天性色觉异常组等4个组,更适合规模体检和临床应用。 ★结合我国各类职业(辨色力)的体检标准和临床研究的实践,本版采用广义色觉异常的分类分级法:即色觉异常分为先天遗传性色觉异常和后天疾病性色觉异常两大类,并按类型和程度进行了划分为Ⅰ-Ⅳ级标准,更加科学、严谨。 ★重新完善和兼容了色觉检查的定性标准及操作方法,以满足和适应大规模体检的准确、快速和标准化的要求。 ★出版前在标准人群众反复试用。
|
內容簡介: |
《色盲检查图》被教育部、国防部列为色觉检查的标准版本用于招生、征兵等工作。2002年被评为中华科技奖2等奖。 新版重新分组编排,便于使用。全面精修图片,调整色差。补充了新图,删去不理想的旧图。更加科学、实用。符合教育部招生、国防部兵检要求。
|
關於作者: |
俞自萍
南京医科大学眼科终身教授,1920年出生于浙江省嵊州市,1941年毕业于杭州高级中学,1948年毕业于国立英士大学(现浙江大学)医学院,1949年起供职于江苏医学院(镇江),后随校迁至南京更名南京医学院和南京医科大学。一生兢兢业业从事眼科临床和教学工作,专长色觉研究和应用,在职期间荣立部队三等功、南京市三八红旗手、江苏省先进工作者和江苏省劳动模范。发表论文多篇并获省级科技奖,1986年退休后仍担任过江苏省防盲指导组顾问和中国颜色和照明委员会委员,2002年获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2011年荣获首届江苏省医师终身荣誉奖。
|
內容試閱:
|
1958年5月俞自萍教授编绘了我国第一部色觉检查工具《色盲检查图》,改变了我国长期使用外国色觉检查图的历史。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后,广泛使用于征兵、入学和招工等体格检查和临床医学领域,深受广大医务工作者欢迎。经40余年来不断研究与改进,至1996年已出了5版。2002年,经中华医学会评审,以《色盲检查图》为核心的俞自萍色觉研究和应用荣获中华医学奖二等奖。
《色盲检查图》自1996年第五版发行以来,已有20年之久,期间著者一直在为新版的修订做着积累、探索和准备。
第6版的修订,是在大量临床和各种规模性体检的实践和验证基础上,广泛征询色觉专家、临床医生和体检工作者意见,并根据近年来国家征兵、招生和招工体检新标准,以及近年来体检工作中的具体需求,历经二十年潜心研究和艰辛努力完成的,希望第6版能在传承第5版成绩与精华的基础上,在新的时代等能好地为满足国家征兵、招生和招工体检需要。
本版修订的特点如下:
1.检查图底纹设计上保留了原版中华民族传统工艺特点的螺甸细工的风格,在各类色觉检查图中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2.保留原版可倒读的数字、几何图形、简单图画等多种方法组图,具有普适性,阔展了适应人群范围。
3.严格按CIE(国际照明委员会)标准色度系统,用计算机软件重新绘制了红、黄、绿、蓝、紫五种标准单色图,更新了全部检查图幅,色调更加精准。
4.在保留5版图谱全部功能基础上,重新综合编排成通用组、功能组、单色组和后天性色觉异常组等4个组,更适合规模体检和临床应用。
5.结合我国各类职业(辨色力)的体检标准和临床研究的实践,本版采用广义色觉异常的分类分级法:即色觉异常分为先天遗传性色觉异常和后天疾病性色觉异常两大类,并按类型和程度进行了划分为Ⅰ-Ⅳ级标准,更加科学、严谨。
6.重新完善和兼容了色觉检查的定性标准及操作方法,以满足和适应大规模体检的准确、快速和标准化的要求。
7.装帧采用活页版、精装版两种形式,以满足体检机构和大众的多样需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