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2023年06月出版新書

2023年05月出版新書

2023年04月出版新書

2023年03月出版新書

2023年02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中国断代专题文学史丛刊 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修订本)(上中下)

書城自編碼: 3064336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學文学评论与鉴赏
作者: 郭延礼
國際書號(ISBN): 9787020105137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7-09-01
版次: 1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1260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共享现实:是什么让我们成为人类
《 共享现实:是什么让我们成为人类 》

售價:NT$ 717.0
女佣异闻:乙一出道25周年纪念短篇集
《 女佣异闻:乙一出道25周年纪念短篇集 》

售價:NT$ 279.0
生活观察图鉴 中国常见鸟类观察图鉴
《 生活观察图鉴 中国常见鸟类观察图鉴 》

售價:NT$ 839.0
悠游人间 赛博朋克少女插画绘制教程
《 悠游人间 赛博朋克少女插画绘制教程 》

售價:NT$ 559.0
“李晓鹏说中华史”系列(全二册。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李晓鹏全新解读,经济学思维+战略史观,透视汉、唐、明、清的盛世兴衰)
《 “李晓鹏说中华史”系列(全二册。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李晓鹏全新解读,经济学思维+战略史观,透视汉、唐、明、清的盛世兴衰) 》

售價:NT$ 818.0
绿色剧变:能源大革命与世界新秩序
《 绿色剧变:能源大革命与世界新秩序 》

售價:NT$ 386.0
你的韧性超乎你的想象
《 你的韧性超乎你的想象 》

售價:NT$ 335.0
理想国译丛030:资本之都:21世纪德里的美好与野蛮
《 理想国译丛030:资本之都:21世纪德里的美好与野蛮 》

售價:NT$ 571.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490
《 颜桃陵全集(泉州文库) 》
+

NT$ 338
《 自由思想的伦理 》
+

NT$ 3420
《 福楼拜文集(共五卷) 》
編輯推薦: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确定为研究生教学用书。
本书曾获全国高等学校首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第二届国家图书奖、第八届中国图书奖、全国第三届优秀教育图书一等奖、山东省第九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九项奖励。
內容簡介:
本书在中国近代历史的背景下,以中华民族广阔的历史文化为素材,系统而有重点地描述了我国多民族的近代文学发展的风貌,剖析了近代文学在吸收、融合西方文化以及创新方面的经验和局限,客观评价了近代文学创作的成就和历史地位。
本次对初版做了全面修订,并增补了《二十世纪初期19001919的女性文学》一章。
關於作者:
郭延礼,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近代文学学会会长(现为名誉会长),现任山东省近代文学学会会长。出版过个人学术专著20余种,其《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中国近代翻译文学概论》、《近代西学与中国文学》三种被国家教育部推荐为研究生教学用书,另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1988年,山东省委、省政府授予首批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称号,1990年国家人事部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1年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2010年获山东省社会科学突出贡献奖。其研究方向为中国近代文学、近代翻译文学、中西文化交流和近代女性文学。
目錄
自序

绪论:觉醒蜕变开放
中国近代文学的宏观审视

第一编 资产阶级启蒙时期的文学(18401873)
概说
第一章 近代文学的开山祖:龚自珍

第七节 龚自珍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第二章 政治家的文学活动:魏源和林则徐的诗文

第三章 粤闽桂三诗人:张维屏、张际亮和朱琦

第四章 名震东南的姚燮
第一节 姚燮的生平和创作

第三节 宋诗派的主要诗人何绍基、邓显鹤和莫友芝
第七章 太平天国的文学活动

第八章 太平天国革命阵营外的两位诗人:金和与江湜

第五节 江湜的《伏敔堂诗录》
第九章 壮、蒙、回族四诗人
第一节 壮族文学史上的一颗巨星:诗人郑献甫
第二节 蒙古族第一位女诗人那逊兰保
第三节 蒙古族著名诗人古拉兰萨
第四节 回族诗人马之龙
第十章 蒋春霖和近代初期的词
第一节 近代初期词概况
第二节 词中的爱国主义
第三节 杰出的词人蒋春霖
第四节 满族女词人之冠:顾太清(西林春)
第五节 常州派的后劲:庄棫和谭献
第六节 闺秀中的奇才:吴藻
第十一章 近代桐城派散文

第十二章 近代初期的小说
第一节 侠义、狭邪小说的嬗变
第二节 俞万春及其《荡寇志》
第三节 渗透着人民审美情趣的长篇《三侠五义》
第四节 满族著名小说家文康和他的《儿女英雄传》
第五节 写优伶和妓女的长篇:《品花宝鉴》、《青楼梦》和《花月痕》
第六节 近代初期的文言短篇小说
第十三章 蒙古族杰出的小说家尹湛纳希

第十四章 近代初期的戏剧
第一节 古典戏剧的衰落与近代戏剧的变化
第二节 黄燮清的生活与创作

第八节 一出具有悲剧色彩的闹剧:《招隐居》
第十五章 刘熙载和他的《艺概》

第十六章 新旧交替的文学理论
第一节 近代初期的文学理论概况
第二节 包世臣和蒋湘南的文学思想
第三节 林昌彝的《射鹰楼诗话》及其他
第四节 方东树的《昭昧詹言》
第五节 谭献的词论及其他
第六节 梁廷枏的《藤花亭曲话》
第七节 蒙古族文学批评家哈斯宝

第二编
资产阶级维新时期的文学18731905
概说
第十七章 走向世界的诗人黄遵宪

第十八章 康有为、谭嗣同及其他新派诗人
第一节 康有为的诗歌创作
第二节 康有为的海外诗
第三节 康有为的审美理想和康诗的艺术风格
第四节 谭嗣同的诗歌
第五节 谭嗣同诗的艺术个性
第六节 夏曾佑、蒋智由及其他
第七节 华侨诗人丘炜萲
第十九章 台湾诗坛及丘逢甲

第二十章 近代文学革新运动的主将梁启超
第一节 梁启超的生平与创作

第六节 梁启超在近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与贡献
第二十一章 满族诗人爱新觉罗宝廷及其他
第一节 满族诗人宝廷、盛昱
第二节 蒙古族诗人延清
第三节 壮族诗人黄焕中及其他
第四节 白族诗人赵藩
第五节 藏族诗人米庞嘉错和他的《国王修身论》
第二十二章 从散文新变到近代白话文热潮
第一节 散文改革的先声
第二节 近代报章 政论体的开拓者:王韬
第三节 王韬的游记散文及其他
第四节 新文体的前奏:康有为、谭嗣同的散文
第五节 近代白话文热潮
第二十三章 近代小说的繁荣与小说界革命
第一节 近代小说的繁荣
第二节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闪光
第三节 近代中期的小说理论
第二十四章 李宝嘉的小说及其文学活动

第二十五章 吴沃尧的小说创作

第二十六章 刘鹗和他的《老残游记》

第二十七章 近代中期的其他小说
第一节 《海上花列传》及其他吴语小说
第二节 《负曝闲谈》和《冷眼观》
第三节 连梦青及其《邻女语》
第四节 岭南羽衣女士与《东欧女豪杰》
第五节 《苦社会》及其他
第六节 王韬的文言小说
第二十八章 同光体及其他诗派

第五节 汉魏六朝诗派诗人王闿运及其他
第六节 中晚唐诗派与樊增祥、易顺鼎
第七节 诗僧敬安
第八节 刘光第和林旭
第二十九章 近代四大词人及常州派词论的发展
第一节 本时期的词
第二节 近代四大词人之冠:王鹏运
第三节 异军突起的文廷式
第四节 郑文焯的词
第五节 朱祖谋的词作及其词学
第六节 陈廷焯的《白雨斋词话》
第七节 况周颐及其《蕙风词话》
第三十章 林纾及近代翻译文学
第一节 近代翻译文学的兴起
第二节 严复的翻译理论及严译名著
第三节 林纾的生平及其文学活动
第四节 《巴黎茶花女遗事》、《黑奴吁天录》
及林译代表作
第五节 林译小说的评价与影响

第三编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的文学
19051919
概说
第三十一章 革命文豪章太炎

第三十二章 秋瑾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先驱者的文学活动
第一节 秋瑾及其诗歌创作
第二节 秋瑾诗词的艺术风格
第三节 秋瑾的弹词《精卫石》及其他
第四节 邹容与陈天华
第五节 周实与宁调元
第六节 林觉民和他的《与妻书》
第三十三章 南社与柳亚子

第三十四章 南社四大家:陈去病、高旭、马君武、苏曼殊
第一节 陈去病的文学创作
第二节 高旭的诗歌
第三节 马君武的诗歌
第四节 诗僧苏曼殊
第五节 苏曼殊的小说
第三十五章 南社其他重要诗人
第一节 三原诗人于右任
第二节 黄节 与诸宗元
第三节 南社女诗人:徐氏姊妹与吕碧城
第四节 张光厚与王德钟
第三十六章 琳琅满目的少数民族诗歌
第一节 壮族诗人农实达和曾鸿燊
第二节 蒙古族诗人贺什格巴图和嘎莫拉
第三节 蒙古族诗人三多
第四节 白族诗人周钟岳和赵式铭
第五节 彝族诗人余若瑔
第六节 土家族革命诗人温朝钟和席正铭
第三十七章 近代政论作家及其他
第一节 章士钊的逻辑政论
第二节 黄远庸
第三节 单士厘和她的国外纪游
第三十八章 曾朴和他的《孽海花》

第四节 曾朴与法国文学
第三十九章 资产阶级革命小说家黄世仲及其他

第四节 《六月霜》与《黄绣球》
第五节 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几部小说
第六节 短篇小说的新成就
第四十章 鸳鸯蝴蝶派及其他
第一节 关于鸳鸯蝴蝶派
第二节 徐枕亚与《玉梨魂》
第三节 李定夷和吴双热
第四节 包天笑和周瘦鹃
第五节 黑幕、侦探和武侠小说
第四十一章 20世纪初期(19001919)的女性文学
第一节 20世纪初期的女性小说家群
第二节 20世纪初期的女性翻译文学家群
第三节 20世纪初期的女性政论文学家群
第四节 南社女性作家群
第五节 20世纪初期女性文学的新特点
第四十二章 近代戏剧界革命与话剧的诞生
第一节 近代戏剧界革命
第二节 汪笑侬与京剧改良
第三节 川剧改良公会、易俗社及其他
第四节 地方戏的繁荣与京剧的兴盛
第五节 早期话剧
第四十三章 辛亥革命时期至五四前的翻译文学
第一节 本时期的翻译文学概况及其主要特点
第二节 苏曼殊、马君武和辜鸿铭
第三节 周桂笙和徐念慈
第四节 陈景韩、包天笑和周瘦鹃

第四十四章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的文学理论

第三节 吴梅的戏曲研究
第四节 蔡元培的美育思想
第四十五章 王国维的文学批评
第一节 王国维的文学生涯
第二节 《〈红楼梦〉评论》
第三节 《人间词话》
第四节 《宋元戏曲史》
第五节 王国维的美学观
结束语 近代文学与五四新文学的历史联系

人名索引
主要研读书目

修订本后记
內容試閱
自序

中国近代文学(18401919)是中国文学史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阶段,80年的全部文学创作表明:近代文学是创造主体在空前的民族灾难面前,在强势的西方文化撞击下,经过痛苦反思之后所形成的觉醒的、蜕变的、开放的文学。由于近代文学是处在中国文学由古典向现代的转型期,在其转型过程中,近代文学呈现出一种流动的、变化不定的态势,何去何从?要进行新的探索和抉择:既要突围,又要创新;既要加速本土文学的创造性转化,又要学习西方,以促进中西文学的融合。近代文学在其转型过程中这一系列的变化轨迹和复杂的文学现象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创造主体在其探索中的成就和局限,都值得文学史研究者认真总结。但是新中国成立后关于近代文学的研究是极其薄弱的,一直处于滞后状态,尤其是宏观研究更差。
我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时间是20世纪50年代末,之后开始在母校讲授中国近代文学史。中间由于种种原因,时断时续,但献身于近代文学研究的决心却始终未变。十年浩劫结束,我又在极艰苦的环境中重理旧业,1980年代先后出版了有关近代文学的著作七部,发表论文数十篇,这些多属于微观研究;从宏观的角度把握近代文学的总体结构和整个进程则仍感力不从心。但我时常想起高尔基说过的一段话: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我确信这也是一个真理。这个真理是由我的全部生活经验,即是我观察、阅读、比较和深思熟虑过的一切确定下来的。高尔基:《论文学》,人民文学出版社1977年版,第340页。时代催我前进,同时它又给我力量。于是从80年代中期我便开始构思一部中国近代文学史。在做了若干年准备后,便动手写作,第一卷今天总算完成了。
写文学史要寻找其规律,所谓从倒行的杂乱的作品里寻出一条进行的线索来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鲁迅全集》第9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301页。。我以为所谓寻求规律并非要写出几条来,像过去有人所总结的那样:一部中国文学史是现实主义与反现实主义的斗争,或说民间文学是中国文学史的主流,等等,这恐怕是行不通的,因为这并不符合中国文学史的全部实际。寻求规律就是要在文学史中贯串一条或几条红线,使读者可以清楚地看到文学发展的轨迹和它共同的普遍的特征,以便使人们对一代文学有一个总体的认识。
下面我谈谈写这部《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的想法:
一、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各个民族对我们祖国都做出过巨大贡献,在文学艺术方面也是如此。这点在各兄弟民族近代文学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因此这部《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应在中华民族广阔的历史文化背景下描述我国各兄弟民族近代文学的发展风貌和创作成就,打破过去出版的中国文学史多系汉族文学史的格局。因此本书除论述汉族近代文学外,也写入了满、蒙、壮、回、维吾尔、藏、白、彝、侗、土家、布依、哈萨克等十多个兄弟民族三十余位近代作家的文学活动。
二、中国近代是中外文化交流的又一个高潮期。西方文化和东方日本文化对中国近代文学都有很大影响。所以写中国近代文学史应放开眼界,从中西文化交流、融合的大背景下审视近代文学活动,剖析中国近代文学在吸取、融会外来文化以及创新方面的成就和弱点,从而总结经验教训,以资当代文学创作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借鉴。
三、以恩格斯所提出的历史的、美学的批评标准,重新审视中国近代文学创作的成就和历史地位,特别是对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有较大影响的流派(如诗界革命派、南社、宋诗派、桐城派、鸳鸯蝴蝶派),或过去被人忽视而在文学上又确有成就的作家,以及所谓禁区,均重新给以评价。近十年来,随着近代文学研究的深入和文学观念的更新,重新评价近代文学及其作家,已成为摆在中国文学史研究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同时,时代赋予人们的新思想、新观念、新意识,也让我们对近代文学有了再认识、再评价的可能。因为每一个时代,在其获得新的思想时,也获得了新的眼光,这时它就在旧的文学艺术中看到了许多新精神海涅:《北海集》,转引自柏拉威尔:《马克思与世界文学》。。不停地用新的眼光探索和发现过去时代的作家和作品中的新精神,正是学术研究不断深化和提高的基点,也是文学史研究具有新生命的标志。
四、写文学史要有比较的眼光。恩格斯说:任何一个人在文学上的价值都不是由他自己决定的,而只是从整体的比较当中决定的。恩格斯:《评亚历山大荣克的德国现代文学讲义》,《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523524页。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提示。作为一个文学史家,在评论一位作家、论述其创作意义和审美价值,并确定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时,不能以自己主观的好恶去孤立地评价,这样很容易带来忽高忽低的偏颇;而必须通过所谓前后左右的比较,即既要与这位作家的前代、同代作家相比较,又要与其同一文学流派的作家相比较,当然也要看他对后代的影响。通过诸多方位的观照,这样对一位作家或一种文学流派、一个文学社团的认识,相对地来讲,也许会更准确一点。
最后简单地谈谈这部文学史的体例。关于中国近代文学史的范围,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即逐渐固定为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至1919年的五四运动。近几年来,有的同志主张将近代文学史的上下限前移和后推,即主张以1821年(道光元年)和1929年作为它的上下限。这个意见我以为是有待商榷的,为此我写了《关于中国近代文学史的起迄年代》(《中国近代文学研究》第3辑);又有的同志,鉴于中国近代史的分期有主张至1949年者,提出中国近代文学史的下限也应是1949年,为此我又写了《五四这块文学界碑不容忽视三论中国近代文学史的分期问题》(《东岳论丛》1986年第6期)。这两篇文章主要论述中国近代文学史为什么以1840年的鸦片战争为上限,又为什么以1919年的五四运动为下限。至于一部中国近代文学史,如何再划分为若干阶段,我的分期意见仍是25年前的主张。即具体分为三个时期:资产阶级启蒙时期的文学(18401873);资产阶级维新时期的文学(18731905);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文学(19051919)。至于分期的标准和具体理由,详见拙作《中国近代文学史的分期问题兼与几部中国文学史的编者商榷》(《文史哲》1963年第2期)一文。我的这部《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便是以如上三个时期为界,分写成三卷。
以上是我写《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的几点设想和尝试;至于在写作实践中能否遵行如上诸点,自己极无把握。好在有三卷不成熟的书稿在,请专家和同志们批评、赐教!
郭延礼
1988年10月于济南

修订本后记

《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三卷本)19901993由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后,即受到学术界的关注。该书第一卷出版后,全国著名的近代文学史专家、北京大学季镇淮教授在写给《全国第五届近代文学学术讨论会的贺词》1990年中即给予热情的鼓励。他说:这部大著是近代文学开展研究以来所未有,使学人为之惊喜不已。郭延礼同志有许多专门研究,此大著之完成是有其基础的。它将引导近代文学研究走向更加完美的科学的道路。老一辈的著名学者、苏州大学钱仲联教授在信中谬奖大著传世之作,时有定评(1995年1月5日函)。并赋诗一首以示鼓励(诗见本书第一卷卷首)。日本的《清末小说》研究年刊总第14期(1991年12月1日出版)最先刊发了公冶文雄先生题为《中国近代文学史研究的新突破评郭延礼著〈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第一卷》的长篇评论,对拙著颇多推许。称该书打破了中国文学史多系汉族文学史的传统格局,开创了中华民族多民族文学史的新体制。此书在这点上是中国文学史写作中的一个突破。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是过去出版的中国文学史中所未有的现象。这既表现了著者一种新的文学史观,同时也完全符合中国近代文学的发展实际。(该刊第50页)此后,海内外的20余家报刊发表评论文章,均给予很高的评价。此书曾获全国高等学校首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第二届国家图书奖、第八届中国图书奖、全国第三届优秀教育图书一等奖、山东省第九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九项奖励。2000年夏天,国家教育部研究生工作办公室组织国内同行专家评审,复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会议,正式确定《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为研究生教学用书,指定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上世纪90年代,该书出版后,国内许多高校中文系的近现代文学专业即将此书列为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必读书目或参考书目。这一切给了我很大的鼓舞,激励着我在学术研究上更加谦虚谨慎、脚踏实地地前进。
但是这部书,也遗留下一个缺憾,那就是对近代女性文学的认识和书写。由于中国近代女性文学研究的滞后,加之资料的缺乏,特别是它的原始文本大都深藏在百年前发黄变脆的近代报刊杂志上,还少有人耐心地拂拭它上面的尘土,并坐下来认真地进行梳理和研究,对这二十年19001919女性文学的原生态相当模糊。在写这部文学史的上世纪8090年代,我对这一时段的女性文学心中无数,除了秋瑾、单士厘、徐自华、吕碧城、张默君等少数几位女性精英外,对其他女性作家所知甚少,自然也就很难发现这一时段女性文学的四大创造群体及其光辉的成就。

在我写这部文学史时,我曾经为自己提出一个学术目标,即要强化三个方阵:一是少数民族文学方阵,二是翻译文学方阵,三是女性文学方阵。就前两个方阵而论,我以为大体是做到了。关于少数民族文学,本书打破了过去出版的中国文学史多系汉族文学史的传统格局,依据各兄弟民族对近代文学的贡献,写入了满、蒙、壮、回、维吾尔、藏、白、彝、侗、土家、布依、哈萨克等十多个民族三十余位作家的文学活动,基本上反映了近代八十年少数民族的文学风貌及其主要文学成就。这已有多位研究近代文学的专家指出并给予充分的肯定。
对于近代翻译文学,本书也给予充分的重视,《发展史》第二卷、第三卷用专章的规模论述了近代的翻译文学活动、它对近代文学的影响及其成就。该书以两章十一节的篇幅评论了林纾、严复、苏曼殊、马君武、辜鸿铭、周桂笙、徐念慈、陈景韩、包天笑、周瘦鹃、伍光建、曾朴、吴梼,以及周氏兄弟、胡适、陈独秀、刘半农等二十余位翻译家的翻译活动及其贡献,在同类《中国近代文学史》著作中,此书应当算是给予近代翻译文学一个较准确的定位,于此也赢得了学术界的关注。中国近代文学学会前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近代文学研究室主任连燕堂先生在他写的《20世纪中国翻译文学史(近代卷)》的后记中有如下评论:这时候施蛰存先生主编的《中国近代文学大系翻译文学集》和郭延礼先生的大作《中国近代文学史发展史》都已经出版。郭延礼先生的确是近代文学研究界的领军人物,他以个人之力完成的这部著作,其篇幅之浩繁,资料之丰富,开掘之深广,到目前为止都还是首屈一指的,他在第二、第三编中都为少数民族文学和翻译文学列有专章,这在文学史类著作中是开创性的。杨义主编、连燕堂著:《20世纪中国翻译文学史》(近代卷),百花文艺出版社2009年版,第353页。
在这部《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中,我感到最大的缺憾是对于女性文学的书写。上世纪90年代出版的山东教育出版社本和2001年出版的高等教育出版社本均未反映出20世纪初中国女性文学转型期中所出现的新景观和新气象。在我要加强的三个方阵中,唯独女性文学方阵做得不好:这成了多年来我学术研究中难以释怀的一个遗憾;这也是为什么新世纪十多年来我集中精力研究20世纪初女性文学的一个重要原因。我欠的这笔文债是必须要还的。
本书的以上两个版本论述到的近代女作家从数量上看并不算少,在一般研究者视野中所关注到的女性创造主体,从闺秀型作家(如词人西林春、吴藻、蒙古族诗人那逊兰保、戏剧家刘清韵等)到南社女诗人(如徐自华、徐蕴华、吕碧城等)再到革命诗人秋瑾,游记作家单士厘,都有论述:但我仍没有把握住近代女性文学发展中的新走向即20世纪第一个二十年19001919女性文学转型期中的新格局、新景观和新风貌。
20世纪第一个二十年,即近代文学的最后二十年。这二十年是中国女性文学由古典向现代的转型期,在这个转型期中,中国女性文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主要表现是女性文学四大作家群体的诞生。所谓女性四大作家群体,即女性小说家群、女性翻译文学家群、女性政论文学家群和南社女性作家群。这是中国女性文学史上此前所未有的重大突破。同时,这一时段的女性文学也具有了新的气象,概括起来有如下几点:一是创造主体由闺秀嬗变为第一代知识女性;二是文体选择主体意识的强化,女性文学文体类型由单一走向多元;三是审美范围的空前扩大,思想意蕴的深化及对西方小说的摹拟;四是女性书写由私人空间变为公共的文学资源。经过新世纪以来十多年的探索,我终于对近代女性文学有了一个较清晰的认识。强化女性文学方阵的想法总算有了落实的可能。故我在修订本中补写了一章,即第四十一章《二十世纪初期19001919的女性文学》。
书稿修改完后,承蒙人民文学出版社的鼎助,决定出版它的修订本。在出版过程中,人民文学出版社副总编辑、原古典文学部主任周绚隆博士规划一切,给予全力支持,责编葛云波先生为此书的出版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借此书再版的机会谨向先后关心、支持拙著写作和出版的山东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以及山东社会科学院、山东大学的诸位师友一并表示我最诚挚的谢意。
此书的书稿和人名索引,均系我的妻子朱云雀女士手抄和编制,她是我学术研究的得力助手。妻已于十二年前远离人间,借此书修订本再版的机会,向她表示悼念!由于著者的水平所限,至于书中不妥之处,仍切盼得到专家和读者的指教!
郭延礼
2016年于山东大学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