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簡介: |
本书为文史随笔集,书名源于俗语世事如棋日日新。以围棋棋理、围棋战术、围棋人物、围棋故事等为引子,结合历史故事和历史人物进行书写,分十诀,行文轻松流畅,可读性强,对广大学生、围棋爱好者、文史爱好者进一步学习传统文化知识和传统智慧,具有积极意义和励志作用。文图并茂。
|
關於作者: |
杨自强,报人、文化学者,1964年生于浙江海宁,20世纪80年代师从国学大师姜亮夫先生研习古典文献学。现为嘉兴日报报业传媒集团副总编辑、嘉兴市作家协会主席。著有《学贯中西李善兰传》《人生三十六计》《李日华》《无规则游戏》《冷眼热肠》《将相本无种:历史的闲言碎语》《一生一个字:历史的闲言碎语》等十余部学术专著、学术随笔和新闻评论集,并在各地报刊发表作品一百余万字。
|
目錄:
|
第一诀 不得贪胜
无目之妙手
第二诀 入界宜缓
叩桥而不渡
第三诀 攻彼顾我
百目大杀局
第四诀:弃子争先
死棋活用
第五诀:舍小就大
耳赤之妙手
第六诀:逢危须弃
一弃再弃的名局
第七诀:慎勿轻速
准名人的误算
第八诀:动须相应
古今无类之妙手
第九诀 彼强自保
形势判断之名局
第十诀:势孤取和
枯木逢春的擂争
|
內容試閱:
|
序
孙光明
汉代班固的《弈旨》,是我国最早的关于围棋的理论文章,大史学家班固认为围棋局必方正,象地则也;道必正直,神明德也;棋有白黑,阴阳分也;骈罗列布,效天文也。围棋象征着天地、阴阳、神明,天地万物、上下古今无不可以通过围棋来呈现,所谓上有天地之象,次有帝王之治,中有五霸之权,下有战国之事,览其得失,古今略备。围棋是否真如班固所说的融合于天地造化,恐怕很难说得清楚,但围棋之道与世间万物之理相通,这应该是没有异议的。清代陶式玉在《官子谱》序中说,下棋时强弱优劣的不断转化,可以体会春夏秋冬的更替;下棋时的计算和变化,可以理解孙子兵法的神妙,下棋时的深谋远虑,犹如治理国家的审慎与周全,下棋时控制情绪、抑止贪欲,就像贤明之人的自律自察。甚至宦海风波,世途荆棘,升沉倏易,情态顿殊,都可以在围棋中得到领悟,天下事何者非弈也,人生世事,也就是一盘棋而已,法在谱中,理在弈外通晓了棋理,也就领悟了人生。
当然,古人的这些话,是就围棋的本质而言,是从大处着眼,并不可简单地理解为围棋就是世界,棋理就是真理。否则,围棋高手就是所有领域的高手了。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但围棋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它本身有着技、艺、道三个层面。技,是技术,围棋最基本的要素。艺,乃艺术,技术成熟到一定的阶段就进入了艺术的境界。道,则是棋道,是围棋中蕴涵的人生观和世界观。通过围棋,可以加深对自然、对社会的理解和认识,可以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这是为历史和围棋本身所不断证明了的。古人一方面不断强调,围棋无非是小道小数,另一方面,又说它通于大道。初看似乎十分矛盾,但古人要告诉我们的,是要学会从小道得悟大道,从方寸棋枰,看到天地方圆之象、阴阳动静之理。其实,几乎人类的所有活动,都具有术、艺、道三个层面,浸淫日久,所知渐深,都是可以从小见大,慢慢地领悟到一些形而上的东西的。毕竟,世间的道理是相通的,下棋的道理、打球的道理、写字画画的道理、做人做事的道理,说到底,万物一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