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推薦: |
《圆明园上下天光》归属圆明园学会数字圆明园项目。其数据规模之庞大、史料之珍贵,在世界遗址园林修复史上尚属首次。《上下天光》是《数字圆明》丛书的首本单行册。
|
內容簡介: |
《圆明园上下天光》归属圆明园学会数字圆明园项目。
由我国80余位专家学者历时15年潜心研究推动的圆明园数字复原工程取得重大进展,已实现圆明园全貌90%以上的数字复原,其多项数据指标均创下世界园林遗址研究之高。这次复原工程共清理收集档案10000余件,完成4000幅复原设计图纸,2000座数字建筑模型,41个圆明园景区128个时空单元的复原研究工作。
|
關於作者: |
贺艳,清城睿现数字研究院院长、圆明园研究会副会长、圆明园总规划师。
|
內容試閱:
|
自从1860年圆明园被毁至今,在国人心目中除了对帝国主义焚毁圆明园的愤恨之外,始终存在着一种期待,期待着看到当年圆明园的辉煌盛境。然而对于这样一座皇家园林,并不能仅仅依靠文字的描述,需要给人以具体的形象,让人们能够知晓它的样子。社会上一直存在着一种呼声,要求复建圆明园,其中一部分是由于对保护文物的法则不了解,忽视了圆明园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性质,但却也反映出一种朴素的愿望希望认知圆明园。毕竟圆明园是园林,是有血有肉的,不能仅仅依靠美丽的文字描述、形容一番就令人满意了。
2000年我们选择圆明园作为科研课题之时,回顾过去的研究状况,尽管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但这些成果中缺少的却是对圆明园整体景观和具体影响的研究;虽然有过关于圆明园的影视作品,但那算不上完美的介绍,因为形象不准、未考虑时间因素,未能表现圆明园的变化;对于这个中国造园史上集大成者的形象,并不能靠已有的少数专业法则,如清《工部工程做法》之类的书籍,就能科学地呈现出圆明园的完美形象,为此我们决定采用总体史的研究方针,通过全面地考察圆明园自1707年建成到1860年被毁这150多年的历史,深入挖掘圆明园在每位帝王驻园时期的档案,理出一个这座皇家园林建筑的独特构成法则和其变化的系谱。经过两年的工作,目前完成了30处80个历史时段的场景,现将部分景区的研究工作通过本套图书做一些介绍。在这些景区中,对于每栋建筑,根据当时的样式房遗存图样、奏销档、活计档等历史档案以及官方的历史文献、清人笔记,进行详细的解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