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不在场证明谜案(超绝CP陷入冤案!日本文坛超新星推理作家——辻堂梦代表作首次引进!)
》
售價:NT$
265.0
《
明式家具三十年经眼录
》
售價:NT$
2387.0
《
敦煌写本文献学(增订本)
》
售價:NT$
1010.0
《
耕读史
》
售價:NT$
500.0
《
地理计算与R语言
》
售價:NT$
551.0
《
沈括的知识世界:一种闻见主义的实践(中华学术译丛)
》
售價:NT$
398.0
《
大思维:哥伦比亚商学院六步创新思维模型
》
售價:NT$
332.0
《
宏观经济学(第三版)【2024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作品】
》
售價:NT$
709.0
|
編輯推薦: |
编写者对标国际大都市建设,围绕标志性文化设施、区域性文化设施、社区性文化设施的阶段性推进和不断深化的历史进程,梳理总结相对集聚、多圈发展、均衡布局的市区两级和社会共同推进的总体思路,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演绎上海文化的空间表达,同时有针对性地提出存在问题和建议。书稿条理较清晰,既有实践的案例,又有理论的思考,且图文并茂。
|
內容簡介: |
编写者对标国际大都市建设,围绕标志性文化设施、区域性文化设施、社区性文化设施的阶段性推进和不断深化的历史进程,梳理总结相对集聚、多圈发展、均衡布局的市区两级和社会共同推进的总体思路,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演绎上海文化的空间表达,同时有针对性地提出存在问题和建议。
|
關於作者: |
黄凯锋,女,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为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所长。
个人主要学术著作有《价值论视野中的美学》(2001)、《审美价值论》(2004)、《价值论及其部类研究》(2005)、《建设社会主义价值体系》(2007)、《变量共生、组合创新与意识形态》(2012)、《人文情思录》(2013)、《安妥今生信仰生活的价值观研究》(2016)。主编《当代价值观研究新取向》(2006)、《价值观研究:国际视野与地方探索》(2014)等。
承担、组织和参与多项国家和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在《哲学动态》《求是》《社会科学》等刊物上发表论文数十篇。近年来,关注文化哲学的理论和实践,关注上海思想文化创新研究,主持、参与多项上海市委宣传部委托的研究项目和创新工程攻关项目。曾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论文奖、上海市第八届邓小平理论研究与宣传优秀成果著作类二等奖、上海市网络理论宣传优秀成果奖 。
|
目錄:
|
第一部分 上海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概要评述
一、上海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总体概况
二、八五至十二五期间上海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阶段性特征
三、上海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做法、经验和尚待思考的问题
第二部分 上海重要文化设施概览
一、启动阶段
1.上海影城
2.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
3.上海图书馆
4.上海博物馆
5.上海大剧院
6.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
7.上海书城
8.上海马戏城(上海杂技团)
9.上海影视乐园
二、完善阶段
1.上海科技馆
2.上海东方艺术中心
3.上海市群众艺术馆
4.梅赛德斯奔驰文化中心
5.中华艺术宫
6.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7.上海文化广场
8.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
9.上海自然博物馆
10.上海社科国际创新基地
11.钱学森图书馆
第三部分 上海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前瞻性思考
|
內容試閱:
|
2015年底,受上海市委宣传部文化改革与发展办公室委托,上海社科院课题组正式开展上海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历史进程与空间分布项目的研究。
为了集中梳理上海八五到十二五期间不同阶段主要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分布、特征和大事记,课题组多次拜访市委、市政府相关部门和具体设施运营单位,收集整理了数十万字的写作素材。同时,召开了各种形式的座谈会、研讨会,并对部分亲历者进行了专访。
本书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对上海八五到十二五期间主要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总体情况予以概要评述。第二部分分三个阶段来叙述主题:启动阶段(八五至九五)聚焦为人熟知的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上海图书馆、上海博物馆、上海大剧院、上海影城、上海书城、上海影视乐园(车墩影视基地)等一批地标性建筑,这个阶段的工作为上海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奠定基础;完善阶段(十五至十一五)的叙述内容集中于功能性项目(文化广场、东方艺术中心、上海社科国际创新基地等)和普及性项目(博物馆、剧场、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等);功能和内涵全面提升阶段(十二五),则介绍上海元代水闸遗址博物馆、上海儿童艺术剧场、上海电影博物馆、上海崧泽遗址博物馆,朵云轩艺术中心、上海交响乐团迁建等项目。至此,上海基本实现文化规划和城市布局相结合的目标,具体体现了一轴(南京路、淮海路延伸至东方明珠)、两河(黄浦江、苏州河)、多圈(徐家汇、五角场、静安寺、中山公园)、均衡分布点(文化馆、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空间布局。十三五期间,上海文化设施的空间布局将在原来的基础上,形成一轴(横贯中心城区的文化轴线)、双心(人民广场、浦东花木地区)、沿江(黄浦江两岸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沿河(苏州河沿岸工业遗存和景观资源)、一环(中环文化金腰带)、多圈(区县重大文化设施)的发展新格局。
鉴于本书的篇幅和区域差异,我们重点选择了市级层面有代表性的公共文化设施加以叙述,主要涉及大型图书馆类、文博展示类、演艺场所类、剧院(屏幕)类、社区文化类及其他(科技、体育、游乐等)。个别项目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公共文化设施,但考虑到国际影响、前期政策引领、社会知名度和行业影响力,我们也以适当篇幅加以描述,以期尽可能全面地反映上海文化设施的总体风貌。需要说明的是,社区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是市级财政持续投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也进行了综合性介绍。
第三部分是面向未来的上海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前瞻性思考。其中融合了亲历者的访谈内容及上海市委、市府相关职能部门对设施运营和综合功能的最新评析。
课题组具体的分工如下:
选题策划:孙一兵、胡明华;
整体思路和写作框架:黄凯锋;
第一部分:马丽雅;
第二部分:刘峰、张春依、马丽雅、陈琛、潘翔、杜海燕;
第三部分:曾原、王诚俊、马丽雅、巫志南;
修订和统稿:黄凯锋、王锦萍。
在项目进行过程中,孙一兵、钱伟萍做了大量繁重的联络服务工作,各文化设施运营单位在文稿核实和图片提供等方面也给予了积极配合,在此一并致谢。
衷心感谢上海市委宣传部文化改革与发展办公室自始至终给予的指导、支持和帮助。
编者
2017年3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