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中国国际法年刊(2023)
》
售價:NT$
539.0
《
实用对联大全
》
售價:NT$
225.0
《
想象欧洲丛书(7册)欧洲史
》
售價:NT$
1880.0
《
没有伞的孩子必须努力奔跑
》
售價:NT$
149.0
《
做最好的班主任(李镇西教育文集版)
》
售價:NT$
230.0
《
数据驱动法律
》
售價:NT$
390.0
《
对话世界一流大学图书馆馆长
》
售價:NT$
995.0
《
揭秘立体翻翻书--我们的国宝
》
售價:NT$
490.0
|
編輯推薦: |
自1913年流水线诞生之日起,它就获得了无数的关注和赞誉,并在10年的时间里迅速席卷世界各地。
流水线的快速崛起,加速推动了工业全球化的脚步,从20世纪上半期的欧美,转向劳动力成本更低廉的亚洲和拉美国家。流水线的兴衰见证了整个世界经济的百年变迁。
流水线带来的影响,已经深入世界的各个角落。它让NBA球星每场比赛都能穿上一双新球鞋;让一部iPhone虽然经历141道工序,但只需短短几天就能产出成品。在每个工业化国家繁荣的背后,我们都能看到流水线的身影。
20世纪30年代,福特公司的流水线上曾承载了超过12万名工人;今天,特斯拉工厂的4个核心制造环节只有150 台机器人,却鲜有工人的身影。
流水线经历一个世纪的巨变后将走向何方?在人工智能时代,人类是否会到达进化史的*?流水线旁的工人是否会彻底消失?新商业秩序和世界经济形态将何去何从?《百年流水线》像一面历史棱镜,将启迪我们进一步思考
|
內容簡介: |
本书以流水线为纲,全面介绍了流水线的诞生过程以及其对世界、对人们的生活造成的影响。此外,本书对工人、管理者、工程师、消费者、企业和民族国家都有一定篇幅的记述,并且考虑到了人们对出现在小说、电影、绘画、摄影和流行音乐中的流水线所采取的态度,从而让读者能全方位地看到1913年以来关于流水线的方方面面。可以说,这是一部跨学科的技术文化史。
|
關於作者: |
大卫 ?奈(David Nye)的书主要是关于科技和美国社会的。他生于波士顿,在宾州长大。在明尼苏达大学毕业,之后在美国和欧洲教书,他演讲的足迹遍布了欧洲所有国家。主笔或参编过20本书,曾获得过美国国家人文基金会、美国学术团体、利华休姆基金会赞助、丹麦和荷兰的国家研究委员会资助。也曾在Nova电视台、BBC、Danish 电视台做过节目。而且在剑桥大学、哈佛大学、MIT、Leeds、Warwick、Oviedo和Notre Dame做过访问学者。2005年,获得美国技术史学会终身成就奖。可能人们对很多领域的研究兴趣都远超流水线,但因为写流水线的想法从20世纪70年代就已经开始了,所以,作者充分调研了南丹大学、MIT、Pittsburgh大学、康奈尔大学、密歇根大学、加州大学……的图书馆、哈佛商学院贝克图书馆(Baker Library)的馆藏图书和数字资源,收集关于流水线的一手材料进行整理。在写的过程中,Daniel Artuto Heller将他的日本商业史观点与我分享,另外,波士顿咨询公司的John Eric Bigbie帮作者把日本生产理论的资料翻译成英语。
|
目錄:
|
目录前言致谢第1章 背景┊1第2章 诞生┊11第3章 赞誉┊36第4章 共享┊61第5章 指责┊91第6章 战争与冷战┊119第7章 不满┊145第8章 挑战┊173第9章 全球劳工┊203第10章 百年流水线┊227注释参考文献
|
內容試閱:
|
前言自从1970年夏天开始,我便开始了对流水线的思考。这一切都要从那次对密歇根州迪尔伯恩市格林菲尔德庄园的偶然造访说起。我当时正在和一名来自德国的交换留学生在自驾游的途中。我们从明尼阿波利斯到波士顿,期间途经蒙特利尔。也许是这名留学生主修机械工程专业的缘故,当我们到达底特律的时候,他提出要去亨利·福特建造的户外博物馆参观一番。其实,我当时非常想去看一场棒球比赛,但是最终还是如他所愿。我们随后一起来到了福特的格林菲尔德庄园,在那里度过了一个阳光灿烂的下午,而我也对当年秋季能够将福特纳入将要教授的本科课程和之后的论文大纲而感到十分兴奋。我希望自己的论文可以突出20世纪20年代制造的机器设备所具有的文化内涵。然而,我却将研究的重点转移到了亨利·福特本人身上,从而偏离了对流水线的关注程度。然而,在随后出版的著作中,流水线又重新回到了我的视线中。我曾经在25年前就这个课题进行过概述,但是其他的研究工作让我不得不暂时将此事搁置。也许这对于我来说是件好事儿,因为从那时起,一些非常优秀的学者开始进入流水线这个研究领域,而且日本的生产方法和自动化技术正好可以对这项研究工作进行补充,进而提供更多新鲜的资料。1913年诞生的流水线可以说没有任何吹嘘的成分,它很快就获得了大量的关注和赞美,但是关于流水线的争论和抗议之声也随之而来。本书第1章介绍了培育流水线的土壤;第2章讲述了其诞生过程;第3章描述了大众对流水线最初的喜悦和后来的困惑情感;第4章描绘了流水线在短短10年的时间里传播到世界各地的过程;第5章讲述了人们对流水线这种生产方式产生了越来越多的不满,以及其在20世纪30年代被看作失去人性的工作的遭遇;第6章叙述了流水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冷战初期成为资本主义生产力核心标志的内容;第7章主要讲述了20世纪60年代期间,知识分子对流水线这一失去人性的发明的抨击,以及越来越多的工人对它不满并且愿意从事其他形式的工作;在第8章中,日本对流水线进行了彻底的改造,而来自日本的汽车制造商则完全取代了底特律的地位;我们在第9章中可以看到,随着不断的革新,日本生产体系实现了全球化,但是这些企业在提高公司高管工资的同时并没有提高工人的工资待遇水平。实际上,在很多非西方经济体中,新型的流水线工作一直遵循着低工资的原则。在本书的最后一章中,环境的限制阻碍了全球生产率的提高,而各个企业则正在寻求一种更加环保的生产方式。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参考了大量的资料并从中汲取了灵感。虽然这是一部关于美国百年历史的著作,但是在第4章、第6章和第9章中则以国际化和比较视野的角度分析了很多问题。总体来说,为了理解自1913年起就不断进行改进的流水线对美国社会的意义,我在本书中不仅关注企业的高管、工人和知识分子,而且全面展示了电影、摄影图片、音乐和小说等形式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内涵。致谢在1973年造访当时被称为“福特档案馆”的格林菲尔德庄园以及后来的论文写作过程中,我才发现自己对流水线的了解几乎是一片空白。我在1975年将这篇有关流水线的论文收集在一部著作当中。1977年,我将研究重点转向了托马斯·爱迪生。1986年,我在一部讲述电气化历史的著作中又重新将目标锁定在流水线上。我将那些和早期造访者有关的资料、理念和感想第一次进行了整合。这些二手资料对于一个之前已经参观过福特汽车工厂的人来说无疑具有极大的帮助,而且它们对那些研究流水线原始资料的人也是必不可少的。此外,这些二手资料对于那些曾经和福特博物馆的档案保管员交流过的人来说可谓是珍贵至极。这一切对于和我在1977年第一次相见,此后又在我2011年5月归来的时候守候在这里的辛西亚·米勒来说更是具有深远的意义。我们对某些课题的研究程度要比流水线这个主题更加深入。一家图书馆里能够找到的涉及本书全部10章内容的书籍、文献和档案资料都是非常有价值的资源。为了将这些资源汇集成书,我必须首先走访很多家图书馆,收集大量的文献资料。在这一点上,南丹麦大学为我在连接在线数据库,通过馆际间的相互借阅方面提供了优质的服务。然而,如果没有在麻省理工学院图书馆、匹兹堡大学图书馆、康奈尔大学图书馆、密歇根大学图书馆、加州州立理工大学图书馆(波莫纳)、哈佛大学贝克图书馆,以及克利夫兰和波士顿的公立图书馆亲身游历的机会,我是无法完成这部著作的。在此,我要衷心地感谢它们为我提供馆藏珍品的慷慨之举。此外,很多人都为我的研究工作提出了意见和建议,请原谅我不能在此对那些曾经帮助过我的人们逐一致谢。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Daniel Arturo Heller为我提供了有关日本的商业史、汽车工业和精益生产方面的资料。John-Eric Bigbie为我介绍了波士顿咨询集团和其他研究日本向美国进行技术转让这一课题的机构的相关工作情况。Peter Feniak让我见识了他在流行文化方面的渊博知识。Per Boye、Nils Arne S鴕ensen、Terkel Str鎑e以及J鴕n Br鴑dal在为我提供了诸多案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