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何以中国·何谓唐代:东欧亚帝国的兴亡与转型
》
售價:NT$
398.0
《
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 女性主义先锋伍尔夫代表作 女性精神独立与经济独立的象征,做自己,比任何事都更重要
》
售價:NT$
203.0
《
泉舆日志 幻想世界宝石生物图鉴
》
售價:NT$
611.0
《
养育女孩 : 官方升级版
》
售價:NT$
230.0
《
跨界:蒂利希思想研究
》
售價:NT$
500.0
《
千万别喝南瓜汤(遵守规则绘本)
》
售價:NT$
203.0
《
大模型启示录
》
售價:NT$
510.0
《
东法西渐:19世纪前西方对中国法的记述与评价
》
售價:NT$
918.0
|
編輯推薦: |
《21世纪高职高专土建类专业规划教材建筑材料》一书具有如下特点:一,针对性强,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符合高职高专的培养目标。二,采用国家(行业)新规范、标准和规程,体现了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三,在书中编写了有关绿色建材和建筑节能等内容,对传统的教材体系和内容进行优化组合,内容全面,重点突出,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强。本书可作为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等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从事建筑行业人员的参考用书。
|
內容簡介: |
《21世纪高职高专土建类专业规划教材建筑材料》一书是结合编者多年从事教学、科研和校企合作的实践经验而编写的,共分为十章。内容包括:绪论、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气硬性胶凝材料、水泥、混凝土、建筑砂浆、建筑钢材、墙体材料、防水材料、其他建筑材料、建筑材料试验。
|
目錄:
|
绪论
第一节 建筑材料的定义和分类
第二节 建筑材料在建筑工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三节 建筑材料的现状和发展方向
第四节 建筑材料的标准化
第五节 本课程的内容、特点和学习方法
第一章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第一节 材料的物理性质
第二节 材料的力学性质
第三节 材料的耐热性与耐燃性
第四节 材料的装饰性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第二章 气硬性胶凝材料
第一节 石灰
第二节 建筑石膏
第三节 水玻璃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第三章 水泥
第一节 水泥的分类
第二节 硅酸盐水泥
第三节 通用水泥
第四节 专用水泥
第五节 特性水泥
第六节 通用水泥的应用、验收和保管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第四章 混凝土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混凝土的组成材料
第三节 混凝土的主要性能
第四节 混凝土的质量控制与强度评定
第五节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第六节 泵送混凝土
第七节 特殊品种混凝土
第八节 新型混凝土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第五章 建筑砂浆
第一节 砌筑砂浆
第二节 抹面砂浆
第三节 特种砂浆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第六章 建筑钢材
第一节 钢的分类
第二节 建筑钢材的主要技术性能
第三节 钢的化学成分对性能的影响
第四节 常用钢材的标准与选用
第五节 钢材的防火与防锈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第七章 墙体材料
第一节 砌墙砖
第二节 墙用砌块
第三节 墙用板材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第八章 防水材料
第一节 沥青材料
第二节 防水卷材
第三节 防水涂料和密封材料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第九章 其他建筑材料
第一节 建筑节能材料
第二节 建筑玻璃
第三节 陶瓷
第四节 塑料
第五节 涂料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附录 建筑材料试验
试验一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试验
试验二 水泥试验
试验三 混凝土用集料试验
试验四 普通混凝土试验
试验五 钢筋试验
参考文献
|
內容試閱:
|
建筑材料课程是建筑类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建筑材料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为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及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提供材料方面的专业知识,并为今后能够合理选用建筑材料、正确使用建筑材料打下理论基础。
《21世纪高职高专土建类专业规划教材建筑材料》一书紧跟新材料、新技术和新规范的发展,结合建筑类高校学科专业的特点,突出现代建筑新材料、新规范、新标准。例如,混凝土外加剂依据现行(GB80762008)、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依据现行(JGJ552011)等内容编写。
本书具有如下特点:第一,针对性强,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符合高职高专的培养目标。第二,采用国家(行业)最新规范、标准和规程,体现了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第三,在书中编写了有关绿色建材和建筑节能等内容,对传统的教材体系和内容进行优化组合,内容全面,重点突出,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强。
本书内容不仅注重培养学生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注重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提高综合素质,实现知识、能力、素质的有机统一。教材内容充实,语言精练,重点突出,紧密联系实际。
本书是结合编者多年从事教学、科研和校企合作的实践经验而编写的,共分为十章。内容包括:绪论、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气硬性胶凝材料、水泥、混凝土、建筑砂浆、建筑钢材、墙体材料、防水材料、其他建筑材料、建筑材料试验。
本书由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叶箐箐、黑龙江职业学院景铎担任主编,并由叶箐箐统稿。其中,叶箐箐编写第一、三、四章,景铎编写绪论、第二、七章,第五章由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徐玉凤编写,第六章由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朱希文编写,第八章由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颜南星编写,第九章由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刘昊编写,附录由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叶珊、竹宇波负责编写。本书由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王云江担任主审。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不足和疏漏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