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2023年06月出版新書

2023年05月出版新書

2023年04月出版新書

2023年03月出版新書

2023年02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见识丛书·1913,一战前的世界

書城自編碼: 3058370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歷史史學理論
作者: [英] 查尔斯?埃默森[Charles Emmerson]
國際書號(ISBN): 9787508675718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7-09-01
版次: 1
頁數/字數: /487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精装

售價:NT$ 706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好销售,不违心:在你的舒适区内拿订单
《 好销售,不违心:在你的舒适区内拿订单 》

售價:NT$ 330.0
阿富汗史:骑驰在风暴中的国度
《 阿富汗史:骑驰在风暴中的国度 》

售價:NT$ 549.0
背影2
《 背影2 》

售價:NT$ 386.0
她的罪名
《 她的罪名 》

售價:NT$ 279.0
巨变与突围:碰撞中的清帝国:1644—1840
《 巨变与突围:碰撞中的清帝国:1644—1840 》

售價:NT$ 437.0
变态心理揭秘
《 变态心理揭秘 》

售價:NT$ 279.0
非洲三万里(2024版)
《 非洲三万里(2024版) 》

售價:NT$ 381.0
不思而美:一个人的心灵简史
《 不思而美:一个人的心灵简史 》

售價:NT$ 325.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490
《 百年战争简史 》
+

NT$ 490
《 父亲的失乐园 》
+

NT$ 324
《 远方的陌生人:英国是如何成为现代国家的 》
+

NT$ 346
《 忠实的刽子手:动荡十六世纪的生死荣辱 》
+

NT$ 353
《 血缘与归属 》
+

NT$ 431
《 成吉思汗与今日世界之形成 》
編輯推薦:
在一种线性的时间观和历史观里,1913年不过是1914年的前一年。1914年*次世界大战爆发,粉碎了世界经济秩序,撕裂了欧洲,削弱了它的全球优势,那么1913年就是之前的*后一次盛宴狂欢,伴随着权力的争夺和对抗,对革命的恐惧,以及巴尔干半岛的暴力事件,之外毫无特色。但在这部富有启发性的历史著作中,作者将1913年的世界从那种战争序幕的狭隘观点里解放了出来,揭示了它的本来面目,还原了它所有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从欧洲各国的首都,那时它们正处于全球控制的*,到加拿大和美国正在形成的大都会,到亚洲和非洲的帝国都城,再到澳洲和南美洲的新兴城市,作者为一个失落的世界恢复了勃勃生机,为一个充满可能性的世界绘制了一幅全景图,其中蕴含着如何理解过去、如何思考未来的深刻启示。
(1)生动鲜活的文笔,别开生面的叙事手法,澎湃激情与深沉理性的完美结合,使作者和作品充满感人的力量。在众多关于*次世界大战及战争前后世界的研究作品中,本书堪称独树一帜。
(2)广阔的视野,奠基于广泛的文献资料,使本书在有限的一年时间里,写出了大历史的恢弘气势。23座城市的政治、文化、军事、外交、科技、经济、社会,尽现眼前,栩栩如生
內容簡介:
1914年,一场大战粉碎了世界经济秩序,撕裂了欧洲,削弱了它的全球优势,而1913年是它的前一年。但在这部富有启发性的历史著作中,作者将1913年的世界从那种战争序幕的狭隘观点里解放了出来,揭示了它的本来面目。
1913年的世界,远比我们记忆中的更现代,比我们所预期的更像我们这个时代。金本位奠定了全球商品和货币流通的基础,而大规模移民重塑了全球的人文地理学,轮船和海底电缆环绕了地球,伴之以新技术和新观念;福特的*条流水线在底特律启动,伍尔沃斯大楼在纽约拔地而起,墨西哥正陷于流血革命的深渊,而温尼伯和布宜诺斯艾利斯正走向繁荣;伊朗的石油政治时代降临,中国开始从沉睡的帝国时代醒来;巴黎庆祝自己是一个光之城,而柏林则是一座名副其实的电之都
作者为一个失落的世界恢复了勃勃生机,为一个充满可能性的世界绘制了一幅全景图,其中蕴含着如何理解过去、如何思考未来的深刻启示。
---------------
见识丛书(见识城邦出品)
《时间地图:大历史,130亿年前至今》 [美]大卫克里斯蒂安1914年,一场大战粉碎了世界经济秩序,撕裂了欧洲,削弱了它的全球优势,而1913年是它的前一年。但在这部富有启发性的历史著作中,作者将1913年的世界从那种战争序幕的狭隘观点里解放了出来,揭示了它的本来面目。
1913年的世界,远比我们记忆中的更现代,比我们所预期的更像我们这个时代。金本位奠定了全球商品和货币流通的基础,而大规模移民重塑了全球的人文地理学,轮船和海底电缆环绕了地球,伴之以新技术和新观念;福特的*条流水线在底特律启动,伍尔沃斯大楼在纽约拔地而起,墨西哥正陷于流血革命的深渊,而温尼伯和布宜诺斯艾利斯正走向繁荣;伊朗的石油政治时代降临,中国开始从沉睡的帝国时代醒来;巴黎庆祝自己是一个光之城,而柏林则是一座名副其实的电之都
作者为一个失落的世界恢复了勃勃生机,为一个充满可能性的世界绘制了一幅全景图,其中蕴含着如何理解过去、如何思考未来的深刻启示。
---------------
见识丛书(见识城邦出品)
《时间地图:大历史,130亿年前至今》 [美]大卫克里斯蒂安
《太阳底下的新鲜事:20世纪人与环境的全球互动》 [美]约翰R. 麦克尼尔
《革命的年代:1789-1848》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
《资本的年代:1848-1875》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
《帝国的年代:1875-1914》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
《*的年代:1914-1991》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
《守夜人的钟声:我们时代的危机和出路》 [美]丽贝卡D科斯塔
《1913,一战前的世界》 [英]查尔斯埃默森
《文明史:人类五千年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法]费尔南布罗代尔
《瘟疫与人》 [美]威廉麦克尼尔
《西方的兴起:人类共同体史》 [美]威廉麦克尼尔
《一万年的爆发:文明如何加速人类进化》 [美]格雷戈里柯克伦 等
《犹太文明:比较视野下的犹太历史》 [以色列]S.N.艾森斯塔特
《奥斯曼帝国的终结:战争、革命和现代中东的诞生》 [美] 西恩麦克米金
《从黎明到衰落:西方文化生活五百年,1500年至今》 [美]雅克巴尔赞
《科学的发明:科学革命新史》 [美]戴维伍顿
《竞逐富强:公元1000年以来的技术、军事与社会》 [美]威廉麦克尼尔
《无义之战:太平洋战争中的种族与权力》 [美]约翰W道尔
《审问欧洲:二战时期的合作、抵抗与报复》 [美]伊斯塔万迪克
《哥伦布大交换:1492年以后的生物影响和文化冲击》 [美]艾尔弗雷德克罗斯比
《世界史:从史前到21世纪全球文明的互动》 [美]威廉麦克尼尔
關於作者:
查尔斯埃默森(Charles
Emmerson),生于澳大利亚,长于英国伦敦,毕业于牛津大学,后在巴黎进行国际关系和国际公法研究。现为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另著有《北极的未来史》。
目錄
导 论 001
第一章 世界的中心
伦 敦
世界城市 021
巴 黎
永恒的,世界的 044
柏 林
强力之都 067
罗 马
教皇的飞机 087
维也纳 影与光 096
圣彼得堡 东方的巨人 120
第二章 古老的新世界
华盛顿特区 共和国、国家、帝国 154
纽 约
大都市 171
底特律 未来样板 192
洛杉矶 繁荣! 204
墨西哥城 门罗的遗产 216
第三章 远方的世界
温尼伯墨尔本 海外的不列颠 240
布宜诺斯艾利斯 南方之星 263
阿尔及尔 共和国的光辉 279
孟买德班 帝国的织锦 292
德黑兰 在外国的眼皮底下 321
耶路撒冷 犹太人故乡的不满 337
第四章 大国的微明
君士坦丁堡 历史的潮汐 368
北京上海 从沉睡中苏醒 392
东 京
旭日 420
伦 敦
天际之外 440
尾声 1913 之后 459
注 释 466
致 谢 492
內容試閱
导 论
1913 年,《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杂志编辑弗朗西斯 里格利赫斯特(Francis Wrigley Hirst)发表了一篇题为
海外旅行(Foreign Travel)的随笔。他在这篇文章中描述了那个年代的全球化,这一过程似乎随着过去的一个又一个十年而越发加速。
赫斯特写道: 铁路和轮船已经使伦敦到芝加哥的旅程比两个世纪前伦敦到爱丁堡还要快,还要舒适
英国的舒适用品、美国的奢侈品、法国的大餐、德国的侍者,只要有钱便轻易可得。只要一个地方的娱乐活动丰富,空气清新适合养病,或者做买卖的市场条件良好,就会有很不错的旅馆。资本的眼睛是雪亮的,不停地搜寻着最高的利润和充分的安全感,不带任何民族偏见。它一直在寻找机会,对旅行的爱好也随着设施的完善而增强。瑞士是欧洲的第一个游乐场。现在的世界已经遍布游乐场,精力旺盛的游民和疲惫的赚钱人士乖乖地蜂拥而至,加入时髦社交、消遣娱乐或医疗调养等形形色色的活动中。非洲沙漠、克什米尔、加利福尼亚州、日本、加纳利群岛、百慕大、希腊群岛、乌干达、不列颠哥伦比亚(British Columbia),对于当代的环球旅行者来说都不算太远。商业旅行者无处不在,本社记者对战争和战争谣言的追寻就像猎人追踪猎物一样敏锐。
旅行在赫斯特的生平年代(1913 年他39 岁)变得便宜多了,这里所谓的旅行不仅包括富裕的旅行者追求新鲜体验,还包括移民追求光明未来。他写道:
于是,为了乐趣或利益的旅行者数量稳步增长也就不足为奇了。
环球旅行一向险象环生,现在却可以以海上航游的形式出售给好奇的旅行者,在奢侈的条件下实现。汉堡美洲公司(Hamburg-American Line)定期推出乘 克利夫兰号(Cleveland)汽船环游世界的旅程,从纽约到欧洲,之后经苏伊士运河到达印度、缅甸、菲律宾、香港、日本、夏威夷和旧金山,一共只需650 美元。(环游世界)这样一项重大事业往往洋溢着浪漫的气氛和冒险精神。这段旅程的宣传资料如是说。然而,当代旅行者享受到的舒适条件是先前的人们无法想象的。在
克利夫兰号汽船上,甲板之间通电梯,客舱之间还可以互通电话。船上配备着一间供业余摄影师使用的暗室,一间存有英文、法文和德文书籍的藏书室,还有一间健身房,内有电动器械,其中一些是马鞍的形状。这段旅程的最后一段是从旧金山返回纽约,在1913 年还只能走横贯大陆铁路。巴拿马运河于1914 年通航,这让后来的旅行者得以走海路完成整个旅程。
本书是一种另类的环球旅行。从欧洲的首都城市伦敦、巴黎、柏林、罗马、维也纳和圣彼得堡出发,行至美国城市华盛顿、纽约、底特律、洛杉矶和墨西哥城,之后是更广阔的世界各地温尼伯、墨尔本、布宜诺斯艾利斯、阿尔及尔、孟买、德班、德黑兰和耶路撒冷,最后来到1913 年欧洲以外各大帝国主要城市的核心君士坦丁堡、北京、上海和东京。
这样做的用意并不是要记录单单这12 个月内在世界的各个角落都发生了些什么,更不是要谨慎小心地寻找出次年夏天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是历史学界津津乐道的话题。自从战争爆发以来,对于这场战争的责任归属便一直存在着激烈的争论。不同时期的不同历史学家将指责的矛头对准过普鲁士社会的军国主义、德国统治世界的野心、德国内部的政治危机、奥匈帝国的冒险主义、奥匈帝国内部的政治危机、俄国的帝国主义、俄国内部的政治危机、欧洲的联盟体系、对欧洲文化衰落的恐惧、火车时间表残酷无情的逻辑,或者是上述几项或全部的结合。个别外交官的作为和疏忽必然会影响欧洲各个大使馆所做出的决定。对于国力和意图以及二者在不远的将来会有何走向的相关评估,这一切都在改变着不同的政治家、君主和将军在脑海中对战争的推演。当今的历史学家一般认为,1914 年6 月奥匈帝国弗朗茨斐迪南大公在萨拉热窝遇刺并没有昭示战争的必然性。事实上,战争从何时开始走向必然如果有这样一个时间点的话,是不是在很久以前或者很久以后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历史学家大多承认,1914 年英国的参战并非命中注定,事实上一些历史学家认为这是一个严重的错误。就算战争真的开始了,战争的过程和任何历史事件一样,取决于一系列偶然因素,以及诸如经济实力、行政效率、人口等更为恒定的因素。在《虚拟的历史》(Virtual History)中,一个个偶然因素发生了改变,这本书能够帮助我们重新思考历史中的偶然性、可能性和路径依赖性。
世界大战为何在1914 年爆发,战争又为何持续了四年,为了探索这些问题而做出的努力,从历史和政治角度来讲都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只有努力尝试去理解过去,才有望从中学到东西,不论理解得多么有限。然而正如一位重要的历史学家所言,一心一意地探索战争的起因,在揭露过去的同时反而要冒着曲解过去的风险:
从欧洲战前数十年间所发生的大小事件中查找到的起因,像天平的砝码一样累积,终于让结论从可能走向了必然。偶然、选择和行为都从我们的视野中抽离了出来。
我们知道最终发生了什么一场把世界闹得天翻地覆的战争。
正因如此,当我们回首世界在战争之前的样子时,视野会变得狭隘。因为战争是在欧洲爆发的,我们自然倾向于将目光聚集在战前时代欧洲汹涌澎湃的希望与野心上,却忘了把世界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我们听信那些在1913 年便预言了战争的人,就会对另外很多没有预言到战争的人视而不见,其实这些人在战争最终到来时甚至感到震惊。1910年,作家、和平宣传者诺曼安吉尔(Norman Angell)发表了著名的宣言,认为在20 世纪早期各国之间相互依存的世界上,一场有利可图的战争是 大幻觉(不过,他还没有全然否定其可能性)。即便是认为战争有可能甚至很可能发生的人,在展望未来时也是相当镇定的,因为当时的人们普遍认为任何一场战争都只是对于体制的一次短暂冲击,而不是长达四年的流血牺牲。对于过去,只需问一个问题战争为什么发生便有很大可能让此外的一切都成为证据,根据它们在答案中所发挥的作用来决定是用还是弃。这或许是必然的。人们很可能只是把1913 年的世界视作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接待厅,却不能就其本身来看待用伟大的德国历史学家利奥波德冯兰克(Leopold von Ranke)的名言说,就是 还原其本来面目。
事后之明当然是在所难免的。我们不能只用后来发生的事情来折射出1913 年的世界当然,这一年中的某些利害关系确实是我们从后往前看才看到的。但我们至少可以尝试用当代的眼光、以未来的开阔性来观察1913 年的世界,看清它错综复杂的全貌。通过阅读个人对那个时代的记录和报纸的报道,我们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做到这一点。我们可以阅读派驻东京或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外交人员搜集整理的、向上级通报特定时间内特定国家情况的密报。我们还可以将目光投向这个世界上那些西方历史学家关注较少的地区,也就是西方以外的世界,因为那些地区与欧洲战争导火索的牵涉没那么明显和直接。
因此,相比很多关于这段时间的书,本书所设定的目标一方面更朴素,另一方面也更宏伟。朴素是因为本书不求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做出解释应当将本书当作对战争起源的历史记录的补充,而不是这些记录的替代品。朴素还因为本书只关注这一年,而没有像另外一些历史学家那样精彩地描绘出漫长的19 世纪的全貌。它更多是按照地理顺序而非年代顺序进行的。但书中又有独特不凡的抱负,就是要真实地描绘出1913 年的世界全景图。这些描述通常是从当时的旅行者和作家的角度出发,那些人大多是西方人,但也会有当年的亲历者的视角,不论高低贵贱,有名无名,是不是西方人。本书试图再现他们的世界。书中贯穿的理念是,将1913 年以及之前的那些年作为一段全球化程度空前、交流联系频繁、思想丰富多样的时期来探讨。1913 年是可能之年,而非命定之年。
关于1913 年的世界,我们在写作时往往会回溯至更久以前。写作中有时还会明显地体现出我们对于这段时间的看法是歪曲的,因为对它比较熟悉,或者因为时间上比较接近对于我们本身所处的时代,我们倾向于在心理上将它压缩,而对于祖辈们所处的时代,我们则倾向于将它延展开来。然而对于生活在1913 年的人们来说,他们与19 世纪80
年代和90 年代之间的距离并不比我们与20 世纪80 年代和90 年代的距离更远:东欧剧变、个人计算机的出现、比尔克林顿的总统任期都处在这一时期内。1901 年,外国军队进占北京紫禁城,镇压以打击西方利益为目标的义和团运动,这个事件与1913
年之间的距离,恰似2001 年9 月11 日发生的事件与我们今天之间的距离。仅仅100 年前的1913 年,成千上万名参加过美国内战的老兵,在那场战争中最重要的一场战役的地点、宾夕法尼亚州的葛底斯堡集会。在20 世纪初,19 世纪的阴霾依然阴魂不散。
与之相类似的是,1913 年的世界与我们之间虽然隔了两次世界大战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衰,但并非与我们自身的时代全然无关。这层关系不仅仅是指我们许多人都了解过曾经生活在一百年前的祖父母或曾祖父母。(我的祖父母都曾生活在1913 年;我的祖父当时还是个小伙子,生活在澳大利亚的乡村,乘坐蒸汽机车上学。)另外还有一点,一百年前的世界从很多方面来讲,绝对是现代化的。
1913 年,我们的世界生气勃勃,充满活力。对于 全球化这个词,现在人们往往不假思索地认为它指的是20 世纪下半叶的一种现象,然而它早在1913 年就已经在进行了事实上,在某些方面,甚至可以说当年的全球一体化程度比现在还要高。在 一战之前的那一年,关于全球性社会或者国际法规则下的世界这些理念,已经是稀松平常,尽管当时的制度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正如英国的自由主义历史学家G. P. 古奇(G. P. Gooch)在1912 年所言: 文明成了国际性的。国际法院(International
Court of Justice)的前身于1913 年开张。当今世界的地缘政治是从美国单极时代转变为更具潜在竞争性的多极时代,这与一百年前英国相对衰落、亚洲重新苏醒、新兴强国试图在别的国家设立的世界体系中分一杯羹的状况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这样的相似也让人心神难安。此外,在文化和科技方面,很多被我们视为现代典型的事物,例如立体主义和表现主义现代艺术、飞机、电话、汽车,甚至空投炸弹,在1913 年就已经出现了。
本书给出了一份精选和一种诠释。就此意义来看,它像是一幅肖像画。但它同时也是一个世纪前的世界之旅原来那个年代根本没有那么遥远。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