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明代社会变迁时期生活质量研究
》
售價:NT$
1367.0
《
律令国家与隋唐文明
》
售價:NT$
332.0
《
紫云村(史杰鹏笔下大唐小吏的生死逃亡,新历史主义小说见微之作,附赠5张与小说内容高度契合的宣纸彩插)
》
售價:NT$
449.0
《
现代吴语的研究(中华现代学术名著3)
》
售價:NT$
296.0
《
天下的当代性:世界秩序的实践与想象(新版)
》
售價:NT$
352.0
《
德国天才4:断裂与承续
》
售價:NT$
500.0
《
妈妈的情绪,决定孩子的未来
》
售價:NT$
194.0
《
推拿纲目
》
售價:NT$
1836.0
|
關於作者: |
王艺湘,女,(1971-),硕士,现任天津科技大学艺术设计学院视觉传达设计系系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艺术设计教学与研究工作。曾编著《服装展示设计原理与实例精解》、《环境视觉导识设计》、《新印刷设计》、《商业展示与视觉导识系统设计》、《广告策划与创意》、《平面创意设计与文案创作》等书籍;作品多次在国际、国内大赛中获奖;设计作品曾获国家外观设计专利;在全国重点及核心刊物上发表过论文;参加国家级及省市级科研多项。
|
目錄:
|
第一章 设计色彩的基础理论
第一节 设计色彩的基本元素
一、色彩的属性
二、色彩的关系
三、色彩的效果
第二节 设计色彩的形式设计
一、绘画色彩
二、装饰色彩
三、意象色彩
第二章 设计色彩的创意表现
第一节 设计色彩的形状采集
一、色彩的错视
二、色彩的调性
三、色彩的归纳
四、色彩的局部框架
第二节 设计色彩的重构
一、色彩的分解组合
二、色彩的提取整合
三、色彩的互换
四、平面设计之色彩的基础知识
五、设计色彩的配色方案
六、配色的小技巧
第三章 设计色彩的应用
第一节 视觉传达设计色彩
一、品牌标识的色彩运用
二、招贴设计的色彩运用
三、商业广告的色彩运用
四、包装设计的色彩运用
第二节 环境艺术设计色彩
一、室内环境的色彩运用
二、室外环境的色彩运用
第三节 其他设计与设计色彩
一、设计色彩在服展设计中的运用
二、设计色彩在网络设计中的运用
三、设计色彩在工业设计中的运用
四、设计色彩在动画设计中的运用
五、设计色彩在装饰设计中的运用
附 录
附录一 设计色彩的作品欣赏
附录二 设计图库信息和相关 参考资料介绍
参考书目
参考网站
|
內容試閱:
|
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信息时代的数字化,艺术教育的多元化,促使高校艺术基础教育也必须紧随时代步伐。现今,一方面基础教育中的色彩部分正在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涉及了美学、光学、心理学和民俗学等内容;另一方面艺术设计本身是一种科技 和智慧相结合的创造性活动,它有无法量化的价值,设计能提高商品的附加价值,从根 本上提高企业的效益。我们把这种涉及色彩因素在内的软价值上升为高附加值 的设计称为设计色彩。
设计色彩也是一门色彩科学,它不仅需要我们研究色彩原理和配色规律,而且要针 对设计的内容进行研究。设计色彩是设计构成的主要因素之一,在设计表达中掌握好色 彩的性能与配合规律,非常重要。设计色彩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要与环境、气候、欣 赏习惯等因素相适应,还要考虑远、近、大、小的视觉变化规律,作为设计的一个组成 部分,还要与设计程序同步。
设计色彩的应用十分广泛,相对于文字来说,具有直接传达视觉效果的作用。我们 可以充分运用色彩规律,紧密配合设计的构思和其他形式要素,唤起一般受众心理上的 联想与共鸣,达到促进效益的目的。当今很多东西都越来越国际化,但还是在很大的程 度上有着语言、种族、地域等诸多障碍,有了设计色彩的应用,能够很好地解决国际化 传播问题。
总体说来,学习设计色彩的目的是为了学以致用,设计创意是无限的,最主要的还 是锻炼自己的设计思维能力,只有这样,我们的创作能力才能不断提升,创造出来的设 计才能有更大的存在价值。相信在人们的不断努力下,设计色彩将会带给我们更多的精 彩,使我们能够更好地享受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的色彩世界。
本书借鉴了大量的名家作品与优秀设计案例,内容体系新颖完整,层次清晰,图文 并茂。书中对于设计色彩的基础理论、创意表现技巧等方面做了深入浅出的分析,并系 统地介绍了设计色彩的应用,力求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本书在撰写时参照了视觉传 达设计和环境艺术设计高自考考试大纲和考核知识点,希望本书的出版能够为基础设 计的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为设计者提供一定的可操作性指导。限于编者水平和时间仓 促,本书难免存在疏漏和欠妥之处,希望得到读者批评指正。另外,书中援引的一些作 品未能查明原作者(出处),敬请谅解,欢迎作者与我们联系。
本书包含四章内容,力图突出三个特点:一是突出设计基础教育的全面性与系统性, 使基础理论能够与时俱进;二是体现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实用性特点,注重教学和自学的 需要;三是结合设计色彩应用的广度,凸显了设计色彩在各艺术设计专业中的重要性。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得到了中国轻工业出版社的大力支持,有关编辑提出了许多宝 贵意见,并对图文进行了辛勤的校勘,我的研究生张嘉毓、谢天、王昊、王凡、魏欣也 参与了部分编写,为本书做了大量的整理工作,在此一并向他们表示真挚的谢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