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关键改变:如何实现自我蜕变
》
售價:NT$
352.0
《
超加工人群:为什么有些食物让人一吃就停不下来
》
售價:NT$
454.0
《
历史的教训(浓缩《文明的故事》精华,总结历史教训的独特见解)
》
售價:NT$
286.0
《
不在场证明谜案(超绝CP陷入冤案!日本文坛超新星推理作家——辻堂梦代表作首次引进!)
》
售價:NT$
265.0
《
明式家具三十年经眼录
》
售價:NT$
2387.0
《
敦煌写本文献学(增订本)
》
售價:NT$
1010.0
《
耕读史
》
售價:NT$
500.0
《
地理计算与R语言
》
售價:NT$
551.0
|
編輯推薦: |
你是哪一类人需要你自己去寻找,但前提是你必须是你自己。
我加班加点为他人绘制着蓝图,一转眼却发现自己就读的小学已经不在,中学也不在,老家翻建一新,儿时的伙伴奔走四方,我们生活真的在别处吗?大学读书寒暑假回家,工作了基本只有春节才回老家,近二十年几乎没有再见过小麦吐穗的情景,夏天在杭州的街头时时可见挑着担子卖莲蓬的人,可我在江南多年却不曾亲手摘下一颗莲蓬,大家的奔走与追寻到底是缘木求鱼还是得陇望蜀?在奔走中我们最终得到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
*这是一本生动的书,是一个个包含深情的故事。
《西北偏北:一个70后建筑师的手记》是作者王大鹏十余年笔耕不辍的心血之作,字字句句饱含深情。这种深情是通过看似轻松的笔触不经意地流淌出来。全书正文共33篇即33个与建筑、与设计、与生活相关的小故事,每一篇都通过平实的叙述向读者娓娓道来,就像与朋友聊天一样,让人觉得亲近、舒服。读每一句话都仿佛是在听作者亲口讲述。
*这是一本认真思考的书,是一篇篇通过讲故事表达更深思想的文章。
作者王大鹏是一名建筑师,同时也是一位爱书人和藏书人。中国工程院院士程泰宁在序言中就提到:作为读书人的大鹏也是我所熟悉的。他喜
|
內容簡介: |
《西北偏北:一个70后建筑师的手记》一书收录了作者王大鹏10余年对建筑、对设计、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文笔轻松诙谐,言语间不经意透露的真情实感总能让人心有所动。全书共分为四个部分:《西北偏北》为乡土杂记,记录了作者对于故土的深厚情感以及在西北偏北所发生的故事;《暮鼓晨钟》向读者叙述了作者对生活中身边的人和发生的事所引发的思考;《迷途之鹿》收录的是作者原创的短篇小说,在一篇篇看似轻松的文字间往往阐述了一个个深刻的道理;《天下大白》为建筑评论,作者以客观的角度对当下的建筑及设计领域表达自己的观念和看法。图书内容丰富,作为一位70后的青年建筑师以自身的角度,结合成长的经历,以其深刻的思考,借以强大的文字驾驭能力,向读者讲述一个个生动的故事。
|
關於作者: |
王大鹏,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现为杭州中联筑境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总建筑师,文化建筑创研总监,中国建筑师协会资深会员,中国博物馆协会博物馆建筑空间与新技术委员会常务理事。1977年生,陕西咸阳人,大学就读于武汉,先后在大连、杭州从事建筑设计工作十余年。代表作品有浙江美术馆、南京博物院二期工程、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等。一直喜欢读闲文杂书,乐于胡思乱想,在《学报》、《中华读书报》、《建筑师》、《建筑学报》等报刊发表文章若干。
|
目錄:
|
序一 多面性的大鹏 004
序二 和大鹏一起看风景 008
自序 我们不是一类人 010
第一章 西北偏北
盖房记 032
故乡的苹果 053
黄瓜绿了 057
桃之夭夭 061
江南可采莲 066
渴望 069
我的语文课 073
故乡方言略考 089
西北偏北 097
第二章 暮鼓晨钟
王公子别传 104
轮语 114
满庭芳 132
花间一壶酒 135
象山记 140
自然之道 159
自─《万物》中的启示
丝袜表皮形式 164
暮鼓晨钟 169
自─时空的现代化演绎
消逝的光影 183
第三章 迷途之鹿
青梅煮酒 197
建筑师说 200
迷途之鹿 202
沙尘暴 206
书法家 209
在城市种小麦的人 212
抓阄 222
自鸣塔 242
第四章 天下大白
从饭店到博物馆 252
自─中国建筑现代化的三十年跨越
中国建筑现代化的演进
及思考 266
天下何以大白 296
南京博物院八十年感怀 304
象形与形象 308
自─漫谈当下建筑界的乱象
跨界的建筑 316
异用行为与公共空间 325
漫谈建筑设计规范 336
后记 何谓西北偏北 348
|
內容試閱:
|
多面性的大鹏
我和大鹏一起工作已经15个年头了。在设计项目有很多交集,平时在一起聊天也算是比较多的,日子一长,接触愈多,就发现存在他身上的一种多面性。
作为建筑师的大鹏,自然是我所熟悉的,很职业,很理性,对设计中的问题考虑细致,对问题的把握和解决更是到位。和他一起工作心里特别踏实,是一个好的partner。他写的有关建筑的文章,如本书中收入的《从饭店到博物馆中国建筑现代化的三十年跨越》、《中国建筑现代化的演进及思考》,体现了他对建筑设计发展严肃而理性的剖析和思考,但那些随笔可称之为建筑散文,如《象山记》、《建筑师说》等更具有可读性,行文诙谐,饶有趣味。文章对建筑圈子里的乱象颇多针砭,因为是同行,一些文字读来常有同感,使人会心一笑。
作为读书人的大鹏也是我所熟悉的。他喜欢读书,也喜欢买书(碰到好的书,他有时会多购一本赠我,如《寻找苏慧廉》、《中国三千年绘画史》等)。早些年每买到好书,经常会加班甚至通宵把书读完,第二天照常上班。他的阅读范围得很宽:历史的、哲学的、文学艺术的当然也有建筑的。书读多了,思考的范围也就宽了。与工作时的状态不同,在平时的交谈中,你会发现他的思维很发散,旁征博引,话题广泛。在这种无主题的交流中,常会爆出一些另类的观点,令人刮目。这一特点在《轮语》、《消逝的光影》等篇幅中有很清晰的表现,只是书中把平时的话语整理成文字,更具文采。能写出这样的美文,是与他作为读书人的身份密切相关的。
读了这本《西北偏北》,也让我看到了另一个我原来不那么熟悉的大鹏那就是作为一个社会人的大鹏。他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关注包括家乡在内的这片土地上所发生的种种变化。他对社会万象观察敏感而细微,《盖房记》、《天下大白》以建筑人的眼光剖析了当今社会价值取向的变化,发人深思。《我们不是一类人》、《王公子别传》虽然写的都是些平常的人生经历,但他写来绘声绘形,语调调侃,人物形象立体生动,读后使人会思考在这个大变局的社会中,各色人等的不同处境,以及他们将走向何方?尤其是《抓阄》描绘了一个公司和在这个公司工作人们的命运起伏,行文以轻松笔调开始,以沉重的现实结局,使人掩卷默然。从这里我看到了一个有责任和忧患意识、我不太熟悉的大鹏。
对这样的多面性如何看?我是一个建筑师,我愿意首先从建筑师的角度来理解大鹏的多面性。
曾经在微信上看到关于大鹏的文章,题目是《行走在建筑的边缘》,这题目语带调侃,未可认真。因为我一直认为在所有的技术科学领域中,建筑是最没有边界的。在界面清晰的技术学科门类拼图中,建筑学却像墨迹般的晕染开去,很难界定它的边界到底在哪里?既无边界,如何能行走在它的边缘?现在的问题恰恰是我们过去对建筑的理解是否过于狭隘?似乎只要学会建筑模式语言,或是那些先锋建筑师们的理论就可以了。其实如果我们不了解建筑的社会性和模糊性,以及建筑与科学艺术人文的密不可分的关系,对社会对生活没有细致的观察和切身的体悟,是很难真正懂得建筑的。建筑作品品质源自于建筑师的思考深度,而建筑师的思想深度则源于他对本专业及专业外各类知识的积累,源于他对世间万事万物的观察和思考。就建筑论建筑无异于刻舟求剑,自划藩篱,实不足取。
当然,我也愿意把《西北偏北》看做是一位建筑师的跨界之作。多年来,大鹏游走在建筑与社会生活、人文艺术等领域之间,日积月累,写出了一篇篇文笔轻松、视野开阔的美文,写出了对社会对人生的感悟,这已经不是一般建筑师所能达到的境界。
中国工程院院士 程泰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