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唐代冠服图志(百余幅手绘插画 图解唐代各类冠服 涵盖帝后 群臣 女官 士庶 军卫等 展现唐代社会风貌)
》
售價:NT$
398.0
《
知宋·宋代之科举
》
售價:NT$
454.0
《
那本书是(吉竹伸介与又吉直树 天才联动!)
》
售價:NT$
454.0
《
传播的跃迁:人工智能如何革新人类的交流
》
售價:NT$
505.0
《
纯粹·古代中国的历史与制度
》
售價:NT$
286.0
《
生活来来往往 别等来日方长 新版(伍佰:“讲好了这一辈子,再度重相逢。”别等,别遗憾!珍惜当下才是最好的解药)
》
售價:NT$
265.0
《
一个英国军事顾问眼中的二战
》
售價:NT$
1265.0
《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徐毓枬译本)(经济学名著译丛)
》
售價:NT$
306.0
|
編輯推薦: |
国内首部系统深入展现清初岭南诗僧群全貌的研究力作
从社会学、政治学、历史学、宗教学、文学等多学科切入
解读中国至今以来*的诗僧集团岭南诗僧群
展现其特出的菩提心与忠孝道的法俗纠葛及其成因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国内首部系统深入展现清初岭南诗僧群全貌的学术研究力作。清初岭南崛起的诗僧集团人数约有160余名,堪称中国至今以来*的诗僧集团。其中有今释澹归、石濂大汕、佛门领袖天然函昰和被沈德潜称为本朝僧人鲜出其右者的迹删成鹫等,他们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僧人,均表现出积极入世之精神。充满法缘与俗缘纠葛的生活形态、复杂多面的人格,折射出明清鼎革对当时的士僧造成的影响。本书由黄天骥作序,有较高的学术评价。
|
關於作者: |
李舜臣,1972 年生于江西永丰。2003 年毕业于中山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江西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西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中国古代文学专业)、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主要从事佛教文学、古典诗学研究。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元明清诗僧研究》和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项目《虞集与元中后期江右诗文化圈研究》;目前主持在研国家社科基金《历代释家别集叙录》和全国高校古籍整理委员会直接资助项目《元明清释家别集提要》等课题。先后在《文学遗产》《文艺研究》《宗教学研究》《民族文学研究》《文献》等专业刊物上发表论文40 余篇,多篇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出版专著1 部,编著2 部;获得江西省优秀社科成果二等奖一次,三等奖两次。
|
目錄:
|
绪 论/1
一、问题的提出/3
二、相关概念的界说/5
三、前贤研究的回顾与展望/11
第一章 清初岭南诗僧群崛起的政治文化背景/21
第一节 应劫而生的诗僧群/23
第二节 明中后期儒释会同的学术背景与士人禅悦之风/33
第三节 丰厚的禅文化土壤 /40
第四节 诗文化的蓬勃/47
第二章 群体之构成与生活形态/55
第一节 群体规模的基本估价/57
第二节 以宗门世系为纽带的群体组织形态/69
第三节 充满着法缘与俗缘纠葛的生活形态/79
第三章 清初岭南诗僧的结社活动/99
第一节 莲社的传统/101
第二节 清初岭南诗僧结社活动考述/105
第三节 清初岭南诗僧结社的文化意义/126
第四章 清初岭南诗僧的诗心/133
第一节 苦难的悲吟/135
第二节 故国的挽歌/141
第三节 尘劳的解脱与禅悦之风致/148
第四节 友谊之求与媚俗之态/157
第五章 诗学旨趣与诗歌风貌/169
第一节 僧诗的特质:蔬笋气与酸馅气 /171
第二节 清初岭南诗僧的诗学取向/183
第三节 诗歌风貌/196
第六章 论金堡澹归清初岭南诗僧个案研究之一/219
第一节 从南明诤臣到岭南高僧/221
第二节 金堡澹归的文/227
第三节 澹归的诗/233
第四节 澹归的词/239
第五节 关于金堡澹归的历史评价/248
第七章 论石濂大汕清初岭南诗僧个案研究之二/255
第一节 毁誉参半的石濂大汕/257
第二节 《离六堂自叙》所蕴含的诗学思想/266
第三节 大汕的诗品/271
第四节 石濂大汕所透显的文化意义 /287
结 语/293
附 录/299
附录一 海幢阿字今无禅师年谱/299
附录二 长寿石濂大汕禅师年谱/327
附录三 王夫之与金堡澹归关系考论/354
附录四 冼玉清先生未见两种清初岭南诗僧诗集叙录/363
|
內容試閱:
|
序
黄天骥
去年年中,李舜臣教授的著作《岭外别传清初岭南诗僧群研究》完稿,嘱我作序。今年元旦,舜臣和欧阳江琳伉俪来舍,带来了他们美丽可爱的小女儿含章,又告诉我书稿已经成书。我迫不及待,立刻请出版社给我送来样稿。我素来饶舌,接连看到舜臣的两个宝贝,喜不自禁,说话更是滔滔不绝,连老伴也批评我像吃了兴奋剂。
笫二天,翻阅舜臣的样书,十多年前他和江琳在中山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时的情景,历历在目。当初,我曾想让他跟江琳一起研究古代戏曲,但考虑到他沉实内向的性格,学习戏曲艺术,未必合适。正踌躇间,忽然接到春风文艺出版社来函,约我主编《元散曲三百首》,我让舜臣等几位博士生也参加了。在工作的过程中,我发现舜臣文笔流畅秀丽,对诗歌的分析,也细腻深入,便建议他以研究古代诗词为主攻方向。
不过,让舜臣选取什么样的博士论文题目,当时颇费踌躇。记得舜臣也颇为焦虑苦恼。根据他的业务基础、性格,以及学术领域发展的情况,我和他在一起时,常会讨论选题的问题。其实,让舜臣从哪方面进行研究,我心中还是多少有数的。当时,学术界已经比较注意学科交叉的研究,例如对宗教与文学之间的关系,已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而我自己,一方面在研究古代戏曲形态问题,一方面在考察戏曲文学与宗教的关系,不久也写出了《〈长生殿〉艺术构思的道教内涵》的论文。正在这时候,岳麓书社给我寄来了八指头陀的诗集;以大汕和尚为太祖师的澳门普济禅院,恰好也邀我前往撰写碑文。种种机缘,有关文学创作和宗教信仰的问题,让我经常萦回于脑际。有一个时候,甚至想动手研究涉佛的诗作。但是,我从工作需要,早已确定了以戏曲为主,兼学别样的目标,并且也知道这一论题的深浅,实在不敢旁骛。以我对舜臣性情养素和业务基础的了解,几经斟酌,我便想,未尝不可以引导他以诗歌创作与佛教的关系,作为博士论文的题目。不过,若让他泛泛而谈,毕业论文会写得大而无当,游谈无根。比较合适的做法,是从具体问题入手,观察诗人的宗教信仰与其创作之间的联系。而最能体现二者的关系的,则是历代文坛往往出现的颇为独特的群体诗僧。
我从来有和青年教师或研究生在晚饭后散步的习惯。黄昏时分,康乐园微月初升,晚风迎袖,二三子分花拂柳,且行且聊,自得其乐。我们时而海阔天空地胡扯,时而交流学习的心得。一天,我约舜臣陪我散步,自然也谈到毕业论文的选题。我清楚地记得,当走到大钟楼附近,晩钟响处,我停住脚步,向舜臣提出建议:研究诗僧。我的想法是,既可以研究历代的诗僧,写一部诗僧史;也可以在了解我国诗歌创作与宗教关系的基础上,深入研究某一时代的诗僧群体,或者专门研究某一位诗僧的创作特色。
当时,舜臣似乎眼前一亮。过了几天,他告诉我,经过认真的考虑,他决心以诗僧研究,作为博士论文的论题。
选题确定后,舜臣倒很少和我接触。我有点奇怪,也生怕他啃不下这块硬骨头。后来从旁了解,原来他一头钻入图书馆,夜以继日地苦读。本来,舜臣身体不算健壮,经过一段时间,发觉他竟瘦了一圈。我深知研究这论题的困难,除了提醒他注意休息外,也只好让他先当上一阵苦行僧。等到舜臣把写好的部分章节,送交给我审阅,细读之下,大喜过望。我相信他的论文,一定会写得很成功。果然,几个月后,经过毕业答辩,舜臣的论文,被答辩委员们一致评为优秀。
掌握大量的历史文献资料,通过对具体作品形象以及对作者经历、性格的细致分析;在这基础上,概括一定的历史时期以及地域特色,阐述并归纳诗僧这一创作群体的面貌,是舜臣的毕业论文受到专家们赞扬的重要原因。
据知,他在来到中大攻读博士学位以前,比较注重文学理论的学习。这本来是好事,但也不免受到当时文坛流行的先定理论框架以论带史之类风习的影响。在中大求学的几年中,在康乐园学风的熏陶下,舜臣彻底改变了以往空疏的习气,开始注重见微知著求实创新的学习方法,并且得到长足的进步。而本来从理论学习练就的逻辑思维能力,一旦改变了被扭曲的状态,把先定框框再举例求证的做法颠倒过来;从具体事例作进一步的宏观归纳,这一来,具备了较好逻辑思维能力的舜臣,也更能条分缕析,有条不紊把复杂的问题,论述得简明扼要,精练流畅。传闻在他毕业后北上求职时,某地学府原本准备接纳他,给他和江琳安排了教职,但条件是,要他改变在康乐园获得的研究方法。据说舜臣当即拒绝,放弃了该校的聘请。对此,我没有向舜臣当面求证,但按我对他倔强沉实性格的理解,以及从他发表的论著中,看到他一直坚持的严谨平实的学风,我相信这是真事。
在中大毕业以后,舜臣围绕着诗僧的问题,锲而不舍地研究,而且越钻越深,取得了很好的成绩。经过多年的努力,他也获得学术界的认同。翻开《岭外别传清初岒南诗僧群研究》,虽说是在十多年前博士论文的基础上写成,而经过整饬,又有明显的提高,这正是由于舜臣在毕业后坚持不懈,在诗僧研究方面不断有所创获的结果。作为师友,我为舜臣取得优异的成就,能成为研究诗僧领域的专门家,感到由衷的高兴;也很佩服这位年轻学者顽强攻坚的学习精神。青出于蓝,更胜于蓝。想当年,我对舜臣研究诗僧的论题,曾经有所建议,而现在,我从舜臣的论著中,也获得了许多教益。
从这一点上,我深深地感受到学无前后、达者为师的真谛,体会到教学相长的乐趣。
近百年来,海内外学界对中国文学史、宗教史和文化史上的研究,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有不少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的探讨。对诗僧特别是对诗僧群体的研究,实在还处于起步的阶段。现在,舜臣选取清初岭南诗僧群作深入的研究,详尽地论述特定时代特定地域的独特创作群体,这对掌握中国明清时代的社会和文学发展的状况,很有幇助。记得康保成教授曾建议舜臣通读《大藏经》,我想,即使不能一下子读完,也应是舜臣努力的方向。
如果在这基础上观察清初岭南的诗僧,从整个宗教史发展的维度给予判断,特别是注意到大乘佛教对汉民族思维模式的浸润,注意到惠能禅宗一派之所以会产生在岭南,以及它对明清社会和岭南人士的深远影响,这将能更全面推进这一独特论题的发展。
一别多年,我马齿徒增,渐成老朽。而舜臣伉俪,尚容颜如昨。看到这小两口学有所成,家庭幸福美满,我由衷地感到高兴。舜臣勤奋明慧,我相信,他一定能够在诗僧研究方面取得更大的成绩,一定能够坚持把在康乐园获得的良好学风,驰骋于学坛,扎根于江右,在教学科研上取得更大的贡献。
写于2017年春节
(作者系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导)
.0pt; mso-pagination:widow-orphan''第三节 大汕的诗品/271
第四节 石濂大汕所透显的文化意义 /287
结 语/293
附 录/299
附录一 海幢阿字今无禅师年谱/299
附录二 长寿石濂大汕禅师年谱/327
附录三 王夫之与金堡澹归关系考论/354
附录四 冼玉清先生未见两种清初岭南诗僧诗集叙录/36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