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2023年06月出版新書

2023年05月出版新書

2023年04月出版新書

2023年03月出版新書

2023年02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道法天然

書城自編碼: 3055299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哲學/宗教哲學
作者: 见君
國際書號(ISBN): 9787520111560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7-09-01
版次: 1
頁數/字數: 340/244000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490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好销售,不违心:在你的舒适区内拿订单
《 好销售,不违心:在你的舒适区内拿订单 》

售價:NT$ 330.0
阿富汗史:骑驰在风暴中的国度
《 阿富汗史:骑驰在风暴中的国度 》

售價:NT$ 549.0
背影2
《 背影2 》

售價:NT$ 386.0
她的罪名
《 她的罪名 》

售價:NT$ 279.0
巨变与突围:碰撞中的清帝国:1644—1840
《 巨变与突围:碰撞中的清帝国:1644—1840 》

售價:NT$ 437.0
变态心理揭秘
《 变态心理揭秘 》

售價:NT$ 279.0
非洲三万里(2024版)
《 非洲三万里(2024版) 》

售價:NT$ 381.0
不思而美:一个人的心灵简史
《 不思而美:一个人的心灵简史 》

售價:NT$ 325.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490
《 国学知识大全 》
+

NT$ 359
《 古文观止(无障碍阅读,全本注释 被誉为“古人的语文教材”) 》
+

NT$ 187
《 经典常谈 》
+

NT$ 240
《 如何在30秒内说出关键点 》
+

NT$ 272
《 王国维:一个人的书房: 他的美学和文学思想,自然就开创了中国现代美学和文学理论之先河,又以桥梁的方式横跨在古代和现代之间,对古代美学和文学起到过度的作用。 》
+

NT$ 374
《 一个心智的历史:意识的起源和演化 》
內容簡介:
原名《走向原本真实之路》,1997年由中国社会出版社首次出版,本书为修订再版。原本的真实,作者指人生和宇宙的本质,佛道都包含对这一本质的探索和认知。这本书主要通过对老子、吕祖及其著作的介绍,带领读者理解道教关于返朴归真的认识,从而悟道而树德,做一个有德的人。全书约250千字,对自然和真实进行了全方位的阐释。
關於作者:
见君,原名赵建军,1950年出生。中央电视台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退休导演,央视专家组成员。曾参加电影《茶馆》《红楼梦》、电视剧《红楼梦》、西厢记》等片的拍摄。从1966年起研究宗教,1996年完成第一本佛教著作《原本的真实》,此后陆续出版《走上原本真实之路》《大道与优游》《兵无常势》《鹿苑夜话》《享受哲学》《理性之梦》《历史艺术与禅韵》等20部佛、道、兵家研究著作。由摄影、影视导演到美学、哲学等领域均有一定造诣。插过队、写过歌、导过戏、讲过学但仍不好热闹,喜欢独处与思考。
目錄
序/001
前言/001
第一部分 老子和《道德经》
上篇 经外闲谈/003
一 教与家的区别/003
二 人的品质与修行/007
三 修行的三个阶段/011
中篇 老子和他的道德观/016
一 老子其人/016
二 老子的道观/018
三 老子的德观/022
下篇 经文与释义(一)《道德经》第一至第二十一章/029
一 道之精华(第一章)/029
二 无为的两个特点(第二章)/032
三 无为而治(第三章)/035
四 道的特点和有道之人的规范(第四章)/037
五 道之用(第五章)/039
六 玄牝之门(第六章)/042
七 合道之德:无私(第七章)/044
八 合道之德:若水(第八章)/045
九 富贵勿骄,功成身退(第九章)/047
十 核心仍是不执着(第十章)/050
十一 论空(第十一章)/053
十二 德之本:知足少欲(第十二章)/056
十三 德之相:以身为天下(第十三章)/058
十四 德之相:惚恍(第十四章)/060
十五 得道之人永不自满(第十五章)/062
十六 道法之眼:修、证、行之准则(第十六章)/066
十七 合道之治国方略(第十七章)/073
十八 有为之果(第十八章)/074
十九 合道合德之举(第十九章)/075
二十 有德之人的举止(第二十章)/076
二十一 道之体与相(第二十一章)/079
末篇 经文与释义(二)《道德经》第二十二至第八十一章/082
一 德之相:不争(第二十二章)/082
二 合道之法:道法自然(第二十三章)/083
三 德之相:不自居(第二十四章)/084
四 道之体与法:体之无边、道法自然(第二十五章)/084
五 德之相:持重守静(第二十六章)/084
六 入世之道:袭明、要妙(第二十七章)/084
七 道之行:返璞归真(第二十八章)/085
八 治国之道:无为,不涉(第二十九章)/086
九 道之于兵:不以兵强天下(第三十章)/086
十 道之于兵:不得已而用之(第三十一章)/087
十一 道之体:无名、朴(第三十二章)/088
十二 修德之基础:自知、自胜(第三十三章)/088
十三 道之用:不自为大(第三十四章)/091
十四 道之相与用:无相而大用(第三十五章)/092
十五 道之用:反其道而行(第三十六章)/092
十六 道之相:自然无为(第三十七章)/093
十七 德之上下:无为与有为之华(第三十八章)/094
十八 道之用:得一为本(第三十九章)/095
十九 道之相:循环往返(第四十章)/098
二十 道之修持:勤而行之(第四十一章)/098
二十一 道之体:二气冲以为和(第四十二章)/101
二十二 德之相:无为、至柔(第四十三章)/104
二十三 德之相:知足、知止(第四十四章)/104
二十四 德之相:若缺、清静(第四十五章)/105
二十五 德之相:知足之足(第四十六章)/107
二十六 修道之法:静虑(第四十七章)/111
二十七 修道之法:日损、无为(第四十八章)/112
二十八 德之相:以百姓之民心为心(第四十九章)/117
二十九 养生之道:无死地(第五十章)/119
三十 道与德:道生则德畜(第五十一章)/121
三十一 道与万物:母与子(第五十二章)/128
三十二 非道之相:盗竽(第五十三章)/129
三十三 修行的目的:齐天下(第五十四章)/131
三十四 德之相:赤子(第五十五章)/138
三十五 德之相:玄同(第五十六章)/138
三十六 治国之道:无为无欲(第五十七章)/138
三十七 政之辩证:其无正也(第五十八章)/139
三十八 治国养生之道:如啬(第五十九章)/144
三十九 治国之道:以道莅天下(第六十章)/145
四十 大小国之道:大邦者下流(第六十一章)/146
四十一 道为天下贵(第六十二章)/146
四十二 道之相:无事无味(第六十三章)/146
四十三 道之相:慎终如始(第六十四章)/149
四十四 治国之道:愚之(第六十五章)/149
四十五 德之相:不争(第六十六章)/151
四十六 德之三宝:慈、俭、不为天下先(第六十七章)/151
四十七 德之相:不争(第六十八章)/152
四十八 兵之道:居下、哀者胜(第六十九章)/152
四十九 大法难闻、大道难行(第七十章)/153
五十 德之相:知不知(第七十一章)/154
五十一 德之相:自知、自爱(第七十二章)/154
五十二 道之用:疏而不失(第七十三章)/154
五十三 政之道:使民安居、畏死(第七十四章)/156
五十四 政之道:统治者莫奢侈(第七十五章)/156
五十五 道之相:强则死;柔则生(第七十六章)/156
五十六 德之相:为而不恃、成而不处(第七十七章)/157
五十七 德之相:上善若水(第七十八章)/157
五十八 道之于人:天道无亲,常于善人(第七十九章)/157
五十九 理想之国(第八十章)/158
六十 天道人道:不害不争(第八十一章)/159
六十一 《道德经》小结/160
第二部分 吕祖和《太乙金华宗旨》
上篇 吕祖其人及其他/165
一 吕祖其人/165
二 道教的大略情况/167
三 《太乙金华宗旨》其书/169
中篇 经文与释义(一)《太乙金华宗旨》第一至第四章/175
一 天心(第一章)/175
二 元神、识神(第二章)/189
三 回光守中(第三章)/200
四 回光调息(第四章)/223
五 本篇小结/244
下篇 经文与释义(二)《太乙金华宗旨》第五至第十三章/249
一 回光差谬(第五章)/249
二 回光证验(第六章)/255
三 回光活法(第七章)/261
四 逍遥诀(第八章)/262
《太乙金华宗旨》第八章小结/272
五 百日筑基(第九章)/273
六 性光、识光(第十章)/276
七 坎离交媾(第十一章)/281
八 周天(第十二章)/282
九 劝世歌(第十三章)/287
末篇 其他/291
一 《阐幽问答》/291
二 《太乙金华宗旨》小结/306
全书结束语/309
內容試閱
编者序 方寸一念度无名
见君师父是临济宗第46代传人,师从普陀山觉正法师。曾欲出家未果,遵师嘱隐修于红尘。师父对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都曾经研修,对东西方哲学均有独到见解。曾经写过十几本书,内容涵盖宗教、哲学、历史、艺术、军事等多个方面。我全部都读过。虽然大部分都只是泛读,仍然感觉受益匪浅。
2001年,工作上遭遇重大挫折,当所有事情尘埃落定,我突然产生疑问:人生就是这样的吗?2002年,我第一次读到见君师父的著作《原本的真实》(本次出版重新命名为《唯止一心》),顿有振聋发聩、醍醐灌顶之感,我认识到,自己真的活错了!经由此书,我开始认识佛教,认识禅宗。多年以来,这本书我反复读过多次,是我最喜欢也是对我影响最大的一本书。也曾放浪形骸,也曾闭门静思,也曾与同修激辩,也曾行游万里河山在这本书的指导下,我开始了心灵寻觅之旅。
2007年底,当我再一次突破工作上的困境,得以放松下来,在一个寂静的晚上,半梦半醒之间,一阵莫名的恐惧袭来,感觉自己的内心世界彻底崩塌,似有一物,随着一声叹息,离体而去。醒来时,心境如古井无波。来到办公室,遥望远处的颐和园万寿山,阳光下的西山,不见冬日的肃杀,只觉得一片祥和。提笔写下一首诗:
斗转星移伴独行,江山草木亦含情。
灵台万法归空寂,方寸一念度无名。
御风低叹世间苦,驾鹤高歌彼岸滢。
回首前尘愚痴泪,映日莲花唤解铃。
我定诗名为《行僧》,也想告诉自己:放下万缘,方见超脱,整个世界仅在一念之间。
此后的十年,我选择了另一条路径。不断增长见知,破除见知,以用为修,打磨心性。回首往事,感觉自己就像一只上蹿下跳的猴子。如今,真正明白了见君师父所说的,圣人即常人,佛是觉悟了的人。感觉自己终于有点儿人样了。
人生一世,挫折不可避免。绝大多数人只能把伤口尘封于光阴,不得解脱。我们的时代正在从工业文明飞速向互联网文明发展转变,需要有新的主流价值观作为指导。而禅宗有可能成为互联网时代的共识。征得见君师父的同意,决定把《唯止一心》(《原本的真实》)、《道法天然》(《走上原本真实之路》)、《大道与优游》、《历史艺术与禅韵》这四本关于宗教的书重新校对整理,作为丛书出版,并由师父命名为磨镜书札。见君师父的书,是他的读书笔记和实修实证心得。语言通俗,旁征博引,行文自然流畅。不避传承之密,每有直指人心之语,如同棒喝,发人深省。
对于我来说,这又是一次极好的机缘:借校对书稿之机,将这几本书全面精读一遍,必然会有新的收获。有明师指路,是我今生难得的福报。感谢见君师父!
衷心希望各位读者,能够藉此丛书,入大道之门,善护一念,度尽无名(无明),找到心灵的平静与祥和。
宫晓冬
2017年3月27日于北京海淀

了悟原本的真实,在人类文明史上有过许多人,悉达多是一个,老子是一个,慧能是一个,吕纯阳是一个。当然还有耶稣、穆罕默德和许多人。他们的出现,是人类的幸事,是文明史的幸事。他们带给我们的不仅是人类文化的华章,更是以他们的言行提示出来的宇宙、生命的本来面目和含义。
见君先生是了悟原本真实的当今之人。于这世纪之交、千年之交的时间点上,时间将在这里承上启下,而见君先生的《原本的真实》(中国社会出版社1997年3月出版和《走上原本真实之路》,则为古往今来天下所有有志修行的人们立起一方承上启下的里程碑。
鲁迅曾有句名言:水管里流出来的是水,血管里流出来的是血。流出水和流出血区别昭然。积三十年修行亲身体验,作者捧给我们的是大真大情,是博大的胸怀,是流动着的严肃、幽默和诙谐。他写下了我们这个世纪难得的文字,同时,重建了一条渡河之舟。这舟在古时就有,曾渡过许多人。时至今日,它却是古旧了,古旧得载不动大多数当今的渡河者。见君先生用智慧再造了这条舟,它可以载负我们直达彼岸。
古人有所谓修道容易见道难,见道容易证道难,证道容易得道难,得道容易行道难。读者现在翻开的正是一本当代行道的著作,它既可为诸位学人、同修乃至痛苦迷惘许久的老参们指点迷津,亦可作我们这些濡染于现代文明之当代人的一面镜子。用它照一照我们作为一个大写的人,身上多了些什么,又少了些什么。
道德,作为人类群体借以维系和发展的基本准绳,在今天,越来越难以约束越来越聪明的人们。几乎遍及全球文明世界的腐败现象,恰好是这一存在的最好注脚。人类在思索,我们的现代文明有什么地方出了毛病。人们一面在亡羊补牢地完善法律,一面思考问题出在哪儿。人类社会自蒸汽机时代至今,物质文明高度发达,飞速前进的车子过后,路上尘烟暴起,是车子跑得太快还是道路本身出了问题?
有人在提倡保护环境甚至要恢复环境的原生态,有人提出回归大自然。字面上的意义谁都懂,而透过表面却让人意识到一种朦胧的心理倾向,似乎要追寻人本已逝去了很久的东西。
今天的西方文明,是在砸碎旧文明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难以胜任这一任务。东西方文化大融合与互补的趋势,为人类破解新的哥德巴赫猜想拓宽了视野。在中国的成语之中,有一个返朴归真的词,然而,朴是什么?真是什么?如何返?如何归?返归之后于人类有何意义?见君先生的文字,于字里行间一一作了回答,使我们在眼睛湿润与会心大笑之后得出结论:
大道平实而简约,大道入世而难行。
修行的人们需要吃粥去。
道可道非常道。
明 东
1997年10月5日
前言
这个小册子,献给真正修行的人们。
修行是什么?
在词典里你根本查不到这个词,反正是很冷门、很神秘的一种行为吧。就算门里的修行人大多也说不出个子午卯酉来。大约是背着人在练一种神秘的、凡人难以懂得难以学会的功夫吧!功夫,历来是咱中国人独有的宝贝。神圣而无敌,天下第一的本事,所以才有人练。一旦练成了,那不是大侠也是半仙。功夫似乎分两类,一类属密,一类属显。属密的,一定要让师傅传个什么密咒或绝世大手印之类的才能修成。属显的,是人人都知、人人都会但难以坚持的功夫。例如大明咒,只六个字,人人都知,人人都会,但一天要念20万遍,再如此这般持之以恒20年。如上辈子没造孽,那成佛成仙是没问题的了,最起码死后可暂时寄存在西方极乐世界,而不坠地狱。既免轮回之苦,又可进入仙乐充耳、香气四溢的佛国,妙哉、奇哉!
难道这些就是修行么?
这就是修行的目的么?
如果我说:修,是修正自己的观念以见道;行,是见道后行于世间。一则培植德性,二则发大有情普度众生。这恐怕佛道两家、七十二旁门、一百零八外道都会群起而攻之、诛之!非把我五马分尸不可。
也许你会说修行就是修道!其实只对了一半。修是修道,行是行道。不信吗?道字本身就告诉我们首要的问题是走起来。首加走为道也。道在通流即此意,这是六祖说的,不是我在这里拉大旗做虎皮。
先放下这个公案,往下看。
《走上原本真实之路》。那什么是原本的真实?
原本的真实,是指人生和宇宙的本质、是它们的本来面目。道家称之为道!佛家称之为真性!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讲出很多关于生活、工作、学习、人生的真实,但这些真实只是生活中得来的很肤浅的东西。这些生活的真实只是原本真实所派生的、繁衍出来的真实,它不能彻底解释人生和宇宙的真理。当然,并不是说这些真实是假的,而是说它远离了最原始、最原本的那个而已。生活的真实是相对的、变动的、不深刻的。而原本的真实是绝对的、永恒的、终极的。真实也被称为真理,而古人称之为道!所以原本的真实也可称为正道。
要想触及、理解和掌握这正道,只靠学习是不可能的,只有一条路修行。这是走向原本真实唯一的路。
修行大致包括三个阶段:修道至见道为第一阶段;见道后去证道为第二阶段;得道后再于世间去行道为第三阶段。所以修行作为统称,它含有修道、证道、行道这三个部分。古话说:修道容易见道难,见道容易证道难,证道容易得道难,得道容易行道难。说的就是修行的三个阶段。下面还有一句行道容易教道难我们略去,那是当师傅的事了。
人活于世,本来就很累很难,干什么还要难上加难地去修行?真的是要长生不老?真的可以得神通而笑傲江湖、游戏人间?
正道的修行只是了悟人生和宇宙,其他的均为外道。了悟了道又如何?悟了道则老老实实做人去,规规矩矩唱戏去!因为只有真得了道的人,才真有德性啊!要真讲神通吗?未悟道没有德那只有入魔!现在的特异功能、大师等类统统是这些杂碎!真见道、真有德再来谈神通吧!这才是真神通!是大神通了,不是小术,不是雕虫小技了!
很多朋友劝我不要在前言里讲得这么明白,要谈得玄妙一些,否则此书发行就成了问题。但几易其稿,违心的话总显得不顺畅,扭扭捏捏地还是返朴归真吧!诸位修行人见谅了。
祖师们说要讲大法,门前草深三尺!古话讲万法归宗,重德为本;老子更是简单明了,《道德经》告诉我们,有道才有德。可见修行的目的是悟道,而悟道后才能做个有德之人,简言之,修行是悟道而树德也。神通么,是以后自知自有自来的事,属密,在此不多述!
人的品质是从三个方面体现出来的,即才、识、德。才能是学习来的,见识是体验和积累得来的,而德性是修行而见道后才具有的。
古人的道,即是今人讲的人生观、世界观。
古人的德,即是今人讲的道德观。
人有三观人生观、世界观、道德观,古人称道德。
修行的目的悟道而树德,做个真正的人,古人称作佛作祖成圣也。
修行有三个阶段修道、证道、行道。
这几句既是前言的小结,也是全书的统领。
这个小册子以老子、吕祖为主线来讲修行。希望修行的诸君能喜欢。更不必有门户之见,凡悟道而树德均为正道,这本来就是佛、道、儒的本质。
修行的题目实在太大,本人的道行实在太小,加之嘴上胡子少,嘴里牙齿嫩,所以错误和不彻之处就在所难免了,希望诸君原谅。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