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有兽焉.8
》
售價:NT$
305.0
《
大学问·明清经济史讲稿
》
售價:NT$
330.0
《
中国国际法年刊(2023)
》
售價:NT$
539.0
《
实用对联大全
》
售價:NT$
225.0
《
想象欧洲丛书(7册)欧洲史
》
售價:NT$
1880.0
《
没有伞的孩子必须努力奔跑
》
售價:NT$
149.0
《
做最好的班主任(李镇西教育文集版)
》
售價:NT$
230.0
《
数据驱动法律
》
售價:NT$
390.0
|
編輯推薦: |
从事旅游科学研究和教学的专业人员、旅游行政管理人员、大专院校旅游专业师生以及从事民族旅游理论、管理和实践的相关人员
|
內容簡介: |
《新视角新模式新发展:西北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研究》是西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研究团队近几年重要的研究成果,主要收录了以把多勋为代表等研究学者对我国西北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的现状、发展规律、发展模式以及多元价值体系等系列问题,代表了我国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的一个侧面和我国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较为集中的表现,是近年来我国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具有较好代表性和典型性的一组研究成果。
《新视角新模式新发展:西北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研究》适合于从事旅游科学研究和教学的专业人员、旅游行政管理人员、大专院校旅游专业师生以及从事民族旅游理论、管理和实践的相关人员参考和阅读。
|
關於作者: |
把多勋,教授,西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院长。兼任教育部全国高校旅游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农业部全国休闲农业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自然资源学会旅游资源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旅游协会教育分会常务理事等。从事旅游经济学和文化产业发展方面的研究
|
目錄:
|
前言
本体研究篇
第一章 西北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概述
一、总体概况
二、民族自治区
三、民族自治州
四、民族自治县
第二章 西北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概述
-、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二、旅游产业存在的问题
三、旅游产业发展评价
第三章 西北民族地区各省区旅游产业的发展
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二、宁夏回族自治区
三、青海省民族地区
四、甘肃省民族地区
第四章 西北民族地区旅游资源空间结构研究
一、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二、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三、民族旅游资源的空间结构
四、民族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
五、本章小结
第五章 西北民族地区人文旅游资源评价
一、人文旅游资源评价体系
二、人文旅游资源综合评价
三、本章小结
区域研究篇
第六章 区域旅游产业发展战略研究的基本框架
-、旅游产业发展战略研究述评
二、区域旅游产业发展战略的基本体系和框架
三、区域旅游产业发展战略研究和实施的意义与价值
四、本章小结
第七章 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研究
一、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三、本章小结
第八章 区域旅游业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
一、旅游业与城镇化基本情况概述
二、旅游业与城镇化相互作用机制
三、旅游业与城镇化协调发展分析
四、旅游业与城镇化协调发展政策建议
五、本章小结
第九章 区域旅游产业协同发展研究
一、区域旅游产业协同发展的理论基础
二、区域旅游产业协同发展的保障机制
三、西北地区旅游产业协同发展现状
四、西北地区旅游产业协同发展战略及建议
五、本章小结
第十章 区域旅游产业布局优化研究:以甘肃省河西地区为例
一、布局优化的构成要素
二、布局优化的基本标准
三、布局优化的实证分析
四、本章小结
融合研究篇
第十一章 文脉视角下的区域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一、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二、文脉与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
三、案例分析
四、本章小结
第十二章 旅游可持续视角下的文化发展研究
一、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二、文化与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
三、可持续旅游产业视角下的文化危机
四、旅游产业发展中的文化发展
五、本章小结
第十三章 旅游凝视与民族地区文化变迁研究
一、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二、民族地区文化变迁
三、旅游凝视与文化变迁的作用模型
四、本章小结
第十四章 民族文化保护传承与发展的互动机制研究:以裕固族为例
一、裕固族民族文化的传承现状
二、裕固族民族文化的传承机制
三、本土居民对民族文化保护传承的认知
四、民族文化保护传承与发展的互动机制
五、本章小结
模式研究篇
第十五章 民族地区旅游经济发展模式的比较研究
一、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模式的现状与比较
二、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三、本章小结
第十六章 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运行机制研究
一、民族地区旅游产业运行机制的内涵
二、准备与支撑机制
三、启动与运行机制
四、控制与保障机制
五、本章小结
第十七章 基于文化发展的民族地区旅游产业模式研究:以甘南藏族自治州为例
一、甘南州旅游文化发展现状
二、旅游文化与旅游产业间的关系
三、旅游文化视角下的旅游产业发展模式
四、本章小结
影响研究篇
第十八章 西北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一、模型设定与变量选取
二、实证分析
三、本章小结
第十九章 西北民族地区社区参与式旅游扶贫机制研究:以甘南藏族自治州为例
一、社区参与式旅游扶贫优势
二、经济社会贫困与旅游发展现状
三、社区参与式旅游扶贫机制
四、本章小结
第二十章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外部性研究
一、旅游产业发展的经济外部性
二、旅游产业发展的环境外部性
三、旅游产业发展的负外部性规避
四、本章小结
后记
|
內容試閱:
|
在中国30年的经济增长和发展中,我们不能不高度关注中国产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产业旅游产业的发展。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中,旅游产业异军突起,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最有潜力和潜质的经济体量,截至2016年,旅游产业产值已达GDP的5%左右,在许多地区旅游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龙头产业或支柱产业,甚至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2015年世界旅游组织发布的《UNWTOTourismHighlights》中,美国以1780亿美元的国际旅游收入位居世界第一,中国以1140亿美元的国际旅游收入位居第二。国家旅游局发布的《中国旅游发展报告(2016)》显示,随着515战略、旅游十战略、全域旅游战略和一带一路旅游合作战略的进一步实施,中国将全面迎来旅游业提质增效阶段。预计2017年全年国内旅游人数将达到48.8亿人次,同比增长10%;入境旅游人数1.4亿人次,同比增长3.5%;国际旅游收入1260亿美元,同比增长5%;出境旅游人数1.35亿人次,同比增长4%。但是,如果我们对过去30年的经济增长和发展做一回顾和反思,就会得出我国旅游产业最大的问题是我们还在经济增长和发展的模式与类型上苦苦探索,应该说,未来十年,我们必须找到能够关乎未来的成熟的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特定规律;在我国旅游产业发展中,我们更要探索一条独特而又鲜明的,且适合中国实际和特色的发展道路。
民族地区是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特殊类型地区,长期以来,由于发展起点、基础、条件、区位和资源禀赋等方面的原因,使得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长期落后于其他地区,民族地区脱贫致富和实现现代化的使命十分艰巨。但是,民族地区在寻找和选择适合于自身发展的模式过程中,发现发展现代旅游产业是一条科学和理性的发展选项,这主要囿于我国民族地区大多具有民族文化历史悠久、积淀深厚和灿烂辉煌的特征,并且由于这些特征,使得民族地区在进行产业的比较优势选择中,几乎不约而同地将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作为区域经济增长和发展的优先发展产业或龙头产业,甚至将其作为支柱产业或战略性支柱产业进行培育。通过旅游产业的发展,我国民族地区确实找到了一条在可观察的周期内实现经济增长和发展的、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必须高度肯定旅游业在民族地区经济增长和发展中的特殊作用,也反映了我国民族地区经济增长和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进入21世纪以后,尤其是近五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原有的发展模式和类型已经变得不可持续,也已经不适应于人类在未来的发展,包括旅游业,尤其是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已经到了非转型不可的地步。在过去的二三十年间,我国的民族旅游都是在追求单一经济价值的主线上高速运行,在我国广袤的西部区域,民族类型千差万别,又形成了民族旅游发展的多种模式。但我们必须寻求在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特质和新条件下、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下、在全球新的治理模式下、在我国经济进入拐点的条件下的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新模式尤其是兼顾新发展理念并统筹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人和文化的民族旅游产业发展的新模式,以期对指向未来的和现代化的民族地区旅游业有新的借鉴和启示,使我国的民族旅游产业能够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真正成为民族经济体的有机组成部分。
因此,本书在深入探讨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在系统梳理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大胆探索民族地区成型的旅游产业发展模式,研究包括了对民族地区借鉴社会发展和旅游产业发展的回顾和反思、我国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区域旅游发展基础研究、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模式的探索、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影响研究等内容,以期助益于我国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发展、经济的增长以及民族地区现代化的进程。本书想努力把握一个民族地区和民族地区旅游一民族地区旅游发展的基本梳理和反思一作为民族地区旅游研究起点的区域旅游一民族地区旅游发展模式的探索一民族地区旅游发展影响的基本逻辑,大致初步在学理上交代一个关乎我国民族旅游的基本样式,本研究的探索只是一个起步,我国民族地区现代化进程的火热实践不是我们这个初步研究就能概括和解释的,但我们永远在研究我国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尤其是旅游业发展的道路上,我们也将不懈努力!
本书对西北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的研究以我国重要的民族地区甘肃省为研究对象或研究案例,因此在相关篇章的研究中再不特殊注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