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推薦: |
这是一份以书代刊的半学术性读物,旨在从理论层面进行建设和提高,将博物学从亲近自然或怡情悦性的层面提升到真正的学术高度。古今中外、一阶二阶与博物学相关的内容都在讨论之列。
|
內容簡介: |
长期以来,博物学是人们了解山川、岩石、动物、植物等自然物,对其进行观察、记录、分类的重要学问。首先是世界各地的普通百姓对自己生活区域周围事物的熟悉和利用,其次是专门家对远方世界中自然物的探索、收集。现在,在近或在远,无论曾经如何辉煌,博物学在宏观层面探究事物的方式已不再时髦,各种专门学科和技艺似乎完全取代了其功能,各级学校的课程表已难觅博物学的字样。博物学已经沦为前科学、肤浅探究的代名词。博物学在衰落中,但是并没有彻底死掉,相反它在主流教育体制之外意外获得了广阔生存空间。在许多国家中,博物学得到公众前所未有的高度认可和广泛参与,博物类图书和博物类活动均受到大众的普遍欢迎。可能的解释在于,博物学有独特的视角和眼界,重视普通人对生活世界的感受,在乎系统在大尺度上的价值权衡,它相当程度了弥补了主流现代性话语的不足。
本书由刘华杰、薛晓源主编,定位为半学术性的读物,旨在为博物学研究者和热爱博物学的社会群体提供雅俗共赏的博物学文化论坛。古今中外、一阶二阶与博物学相关的内容都在讨论之列。*期以博物学是什么和当代的博物学活动为讨论的主题。
|
關於作者: |
刘华杰,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植物爱好者。热心于复兴博物学文化。作品有《看得见的风景》《博物人生》《檀岛花事》《从博物的观点看》等。
薛晓源,中央编译局研究员,北京大学中国画法研究院兼职教授、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特聘教授、《中国书画》杂志专业委员会委员。主编《博物学经典译丛》《博物学经典丛书》等,计三十多种博物学著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