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大模型应用开发:RAG入门与实战
》
售價:NT$
407.0
《
不挨饿快速瘦的减脂餐
》
售價:NT$
305.0
《
形而上学与存在论之间:费希特知识学研究(守望者)(德国古典哲学研究译丛)
》
售價:NT$
504.0
《
卫宫家今天的饭9 附画集特装版(含漫画1本+画集1本+卫宫士郎购物清单2张+特制相卡1张)
》
售價:NT$
602.0
《
化妆品学原理
》
售價:NT$
254.0
《
万千教育学前·与幼儿一起解决问题:捕捉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教育契机
》
售價:NT$
214.0
《
爱你,是我做过最好的事
》
售價:NT$
254.0
《
史铁生:听风八百遍,才知是人间(2)
》
售價:NT$
254.0
|
內容簡介: |
《中枢神经系统CT和MRI影像解读(第2版)》全面、详细介绍了251种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疾病与一些具有一定影像特征疾病的CT与MRI表现。
《中枢神经系统CT和MRI影像解读(第2版)》从典型病例入手,先给出简要病史,然后描述影像表现、*后诊断,重点介绍了该病的流行病学、病理及临床特点、CT与MRI诊断要点、重要鉴别诊断,鉴别诊断涉及数百种疾病,*后对影像学检查在该病诊断与治疗中的作用进行了简要的讨论。全书适合神经内外科医师与影像科医师、研究生、进修医师以及学有余力的实习医师阅读,可作为神经影像学工作的案头书。
|
關於作者: |
全冠民临床医学博士(MD)及博士后,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影像科副主任、第二临床学院影像学教研室副主任。兼任河北省放射学会委员、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影像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北省抗癌协会影像专业委员会委员、石家庄市放射学会委员、河北省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专家、河北省职业病防治专业委员会培训专家。《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放射学实践》《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中国CT和MRI杂志》《实用影像学杂志》编委,罕少见病会诊网(17会诊网)首席专家及腹部专家组委员。
从事影像学工作33年。出版专著10部,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综述等文稿200余篇。培养硕士研究生15名。获省级科研成果5项、河北省医学科技奖一等奖3项及二等奖l项、河北省科技三等奖1项,市级论文奖3项。在研课题3项。
全冠民临床医学博士(MD)及博士后,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影像科副主任、第二临床学院影像学教研室副主任。兼任河北省放射学会委员、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影像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北省抗癌协会影像专业委员会委员、石家庄市放射学会委员、河北省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专家、河北省职业病防治专业委员会培训专家。《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放射学实践》《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中国CT和MRI杂志》《实用影像学杂志》编委,罕少见病会诊网(17会诊网)首席专家及腹部专家组委员。
从事影像学工作33年。出版专著10部,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综述等文稿200余篇。培养硕士研究生15名。获省级科研成果5项、河北省医学科技奖一等奖3项及二等奖l项、河北省科技三等奖1项,市级论文奖3项。在研课题3项。
张继影像学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现任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合肥医院、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影像科主任、磁共振中心主任。兼任安徽省医师协会分子与功能成像专业委员会常委,安徽省医师协会放射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安徽省医院管理协会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委员,安徽省全科医学会影像专业委员会委员,合肥市放射学会委员。安徽省乙类医疗设备配置及采购论证专家。安徽省神经影像诊断会诊专家团队(影联网)专家。
从事医学影像诊断工作30年。曾参加卫生部选派的安徽省援外医疗队,受到受援国表彰。主编及参编专著5部,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综述、个案报道等20余篇。获得省科研成果1项,市医学科技进步奖2项,安徽省自然科学论文奖4项。在研课题2项。
|
目錄:
|
第一章颅内肿瘤与囊肿性疾病
疾病1毛细胞性星形细胞瘤
疾病2室管膜下巨细胞性星形细胞瘤
疾病3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
疾病4弥漫性星形细胞瘤
疾病5脑干弥漫性胶质瘤
疾病6间变性星形细胞瘤
疾病7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
疾病8胶质肉瘤
疾病9大脑胶质瘤病
疾病10多发胶质瘤
疾病11少突胶质瘤
疾病12间变性少突胶质瘤
疾病13少突星形细胞瘤
疾病14室管膜下瘤
疾病15脑室内室管膜瘤
疾病16脑实质室管膜瘤
疾病17脉络丛乳头状瘤
疾病18脉络丛乳头状癌
疾病19胶质瘤治疗后改变
疾病20神经节胶质瘤
疾病21神经节细胞瘤
疾病22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
疾病23中枢神经细胞瘤
疾病24发育不良性小脑神经节细胞瘤
疾病25髓母细胞瘤
疾病26胚胎性肿瘤伴多层菊形团
疾病27室管膜母细胞瘤
疾病28非典型畸胎样横纹肌样瘤
疾病29听神经瘤
疾病30三叉神经瘤
疾病31其他脑神经神经鞘瘤
疾病32脑实质及脑室内神经鞘瘤
疾病33典型脑膜瘤
疾病34囊性脑膜瘤
疾病35非典型性与恶性脑膜瘤
疾病36鞍结节脑膜瘤
疾病37脑室内脑膜瘤
疾病38多发脑膜瘤
疾病39颅骨内脑膜瘤
疾病40脑膜瘤转移及异位脑膜瘤
疾病41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血管外皮细胞瘤
疾病42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疾病43平滑肌瘤
疾病44颅内软骨瘤
疾病45骨软骨瘤
疾病46脑膜血管瘤
疾病47脑膜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
疾病48脑膜黑色素细胞瘤与黑色素瘤
疾病49幕下血管母细胞瘤
疾病50幕上血管母细胞瘤
疾病51脑原发淋巴瘤
疾病52淋巴瘤样肉芽肿
疾病53白血病
疾病54生殖细胞瘤
疾病55畸胎瘤
疾病56皮样囊肿
疾病57脑转移瘤
疾病58脑膜转移瘤
疾病59蛛网膜囊肿
疾病60表皮样囊肿
疾病61鞍旁表皮样囊肿
疾病62脉络膜裂囊肿
疾病63肠源性囊肿
疾病64室管膜囊肿与脉络丛囊肿
疾病65松果体囊肿
疾病66血管周围间隙增大与海马沟遗迹
疾病67脑穿通畸形囊肿
第二章脑血管病
疾病1急性脑梗死
疾病2亚急性与慢性脑梗死
疾病3腔隙性脑梗死
疾病4脑干梗死
疾病5分水岭梗死
疾病6栓塞性脑梗死
疾病7脑梗死不同时期DWI特征
疾病8幕上功能区脑梗死及神经定位
疾病9幕下功能区脑梗死及神经定位
疾病10脑梗死继发出血性转化
疾病11脑过度灌注综合征
疾病12短暂性脑缺血
疾病13脑白质稀疏
疾病14缺血缺氧性脑病
疾病15烟雾病
疾病16静脉窦与脑深静脉血栓
疾病17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
疾病18神经Behcet病
疾病19狼疮性脑病
疾病20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
疾病21蛛网膜下腔出血
疾病22高血压性脑出血
疾病23颅颈部动脉硬化
疾病24脑淀粉样血管病
疾病25颅内动脉瘤
疾病26脑动静脉畸形
疾病27发育性静脉畸形
疾病28海绵状血管畸形
疾病29毛细血管扩张症
疾病30Calen静脉畸形
疾病31永存三叉动脉
疾病32脑动脉开窗畸形
疾病33脑膜动静脉瘘
疾病34颈动脉海绵窦瘘
疾病35可逆性脑血管收缩综合征
第三章颅脑外伤与颅骨病变
疾病1头皮外伤
疾病2颅骨骨折
疾病3硬膜外血肿
疾病4急性硬膜下血肿
疾病5亚急性与慢性硬膜下血肿
疾病6硬膜下积液
疾病7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疾病8脑皮质挫裂伤
疾病9脑干与小脑挫裂伤
疾病10胼胝体挫裂伤
疾病11弥漫性轴索损伤
疾病12脑室内出血与脑疝
疾病13外伤性脑内血肿及迟发性血肿
疾病14外伤后脑梗死
疾病15外伤性脑肿胀
疾病16外伤后脑脊液漏及脑膨出
疾病17外伤后脑软化及脑萎缩
疾病18颅骨蛛网膜粒压迹
疾病19颅骨骨瘤
疾病20骨纤维结构不良
疾病21颅骨表皮样囊肿
疾病22Langerhans细胞组织细胞病
疾病23颅骨骨巨细胞瘤
疾病24骨髓瘤
疾病25颅骨转移瘤
疾病26贫血所致颅骨改变
第四章感染、炎症与寄生虫病
疾病1TORCH综合征
疾病2脑脓肿
疾病3化脓性脑膜炎
疾病4脑实质结核
疾病5结核性脑膜炎
疾病6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
疾病7其他病毒性脑炎
疾病8HIV脑炎
疾病9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
疾病10CreatzfeldtJakob病
疾病11隐球菌脑炎与脑膜炎
疾病12CLIPPER综合征
疾病13脑实质型脑猪囊尾蚴病
疾病14脑室及脑膜型脑猪囊尾蚴病
疾病15脑棘球蚴病
疾病16脑血吸虫病
疾病17布氏菌病
第五章脑白质病、退变、代谢与中毒性疾病
疾病1多发性硬化
疾病2肿胀型多发性硬化
疾病3视神经脊髓炎
疾病4进行性多灶性脑白质病
疾病5放射性脑损伤
疾病6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症
疾病7渗透压性脱髓鞘综合征
疾病8线粒体脑肌病(MELAS综合征)
疾病9其他类型线粒体脑肌病
疾病10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
疾病11黏多糖病
疾病12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
疾病13一氧化碳中毒
疾病14酒精中毒性脑病
疾病15其他中毒性脑病
疾病16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
疾病17Wernicke脑病
疾病18Wilson脑病
疾病19肝性脑病
疾病20低血糖脑病
疾病21高血糖脑病
疾病22胆红素脑病
疾病23边缘叶脑炎
疾病24颞叶内侧硬化
疾病25Wallerian变性
疾病26正常脑老化
疾病27多系统萎缩
疾病28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
疾病29导水管狭窄
疾病30Alzheimer病
疾病31Parkinson病
疾病32额颞叶型痴呆
疾病33血管性痴呆
第六章胎儿颅脑疾病与颅脑先天性疾病
第七章鞍区疾病
第八章颅底疾病
第九章脊柱脊髓病变
主要参考文献
|
內容試閱:
|
《中枢神经系统CT与MRI影像解读》第1版出版已有7年。本书问世以来适逢国内经济迅猛发展、各医疗单位影像设备大幅度更新,因此这本小书深得读者厚爱,先后重印5次,均销售一空,足见大家对神经影像学的热情和对相关知识的渴求。在这7年中,神经科学与神经影像学又有了很大发展,新病种发现、经典疾病的新认识、影像学新技术为神经影像学发展注入了无穷的活力,神经影像学仍然是影像学领域发展最快的亚专业,7年前的书籍已不能适应当前神经科学与神经影像学临床的新形势。而且在这7年中,读者和出版社对本书提出了许多很好的建议,编者手头也积累了更多更好、具有教学价值的影像资料,因此对本书的修订、再版已成为势在必行和迫在眉睫的工作。
根据读者和人民卫生出版社郝巨为编审的意见,第2版仍保留初版时正文的结构模式,即以简要病史和CT与MRI所见、手术后病理诊断或最后诊断等栏目开始,以病理与临床特点、CT和MRI特点及鉴别诊断为主体,以简要讨论作为该疾病的总结,使本书最大程度地贴近神经影像学的临床实际。但本版对全书内容进行了大大扩展,绝大部分病例的影像资料也做了更新。除第一版的七章内容,还增加了颅底疾病一章,这是因为近10年来由于手术器械和手术技能的提高,颅底外科发展很快,相关影像学也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因此有必要单列一章进行阐述,由专长于此领域的高国栋副教授执笔编写。脑血管疾病仍是神经科最常见,也是致残率最高的疾病,该领域新知识层出不穷,因此有必要对相关疾病的阐述进行细化,并补充近年来已有很多新认识的疾病。为此,本版对第二章脑血管疾病的内容进行了大幅度拓展,疾病数从16个增加到35个。颅内肿瘤的影像学诊断是影像学医师和神经外科医师永恒的话题和始终关心的领域,自从2007年发布新分类,且2016年5月再次发布了该版分类的修订版,WHO第四版神经系统肿瘤的诊断标准已深人人心,10年来,神经病理学和影像学医师对脑肿瘤的认识得到了空前提高和统一,加上新型数字媒介(尤其是微信)对知识传播的贡献,过去大家不甚熟悉的肿瘤在影像学医师眼中已变得司空见惯,故第2版在7年病例积累的基础上,新增了28种肿瘤和肿瘤样疾病,以便读者查阅。本书第2版颅内肿瘤遵照WH02016年修订版分类,但因为有些病例为病理医师2016年之前诊断,因此部分肿瘤仍沿用WHO2007年版本病理分类名称,如大脑胶质瘤病。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关于退变、变性、中毒与代谢性疾病的一章,近10年来,由于检测手段、治疗方法的改进,认识了一些新的疾病,一些过去未曾注意或没有定论的疾病也达成了共识,为此本版将该章的篇幅增加了一倍。第九章更名为脊柱脊髓疾病,因为本书重点为神经系统疾病,因此该章除保留常见的椎骨、椎间盘疾病外,还新增了一些椎管内疾病,主要是脊髓疾病与硬膜外病变。除此之外,因为第2版改为大16开,有较大的空间容纳更多内容,所以每种疾病的文字由初版的1000字左右增加至1400字左右。由于上述多种原因,本版篇幅较初版增加了一倍,希望能为读者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出于编写工作的需要,本次对编者进行了调整:新增张继主任担任主编、王亚丽主任和钟洪波主任为副主编,编者中增加了耿左军教授和李彩英教授、周立霞副教授以及高丽娟、刘洋等医师。由于工作关系,参与第1版写作的有些编者未参加本书再版的工作,他们是高志红、胡述国、宋段、王巍巍、魏志刚、杨飞、张伟等,对于他们既往的工作表示感谢。下列专家虽未参加编写,但提供一些少见或地方性疾病的图片,为本书增添了不少亮点,他们是:广东省人民医院暨广东医学科学院黄飚教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李威教授、青海省人民医院院长唐桂波教授、北京协和医科大学协和医院有慧教授、上海第一人民医院王夕富教授、浙江省人民医院方松华教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吴文娟教授与刘记存教授及赵建教授、四川省射洪县中医院高仕福主任、河北省人民医院王慧星医师、河北省邯钢总医院刘武杰主任、河北省邢台市人民医院栗斌医师、安徽省阜阳市人民医院葛建立主任、安徽省安庆石化医院郑春生院长、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张岩医师等。研究生任国利、郑永利、陈军、华蓓、洪俐超等花费了大量时间为本书收集病例素材。本书第2版编写过程中,各位编者的家人、单位领导,以及放射学会和各学会的影像专业委员会积极鼓励和支持,为我们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还要特别感谢全国热心的读者,他们的鼓励、关心和厚爱是本书再版的最大动力,本书初版是主编的第一本专著,是宽厚的读者给了我们信心,让我们在与读者的互动中获得了持久的精神奖励,获益良多,此后陆续出版的10余本专著的动力即在于此,因此借本书再版的机会向读者表示深深的、真挚的谢意!从某种程度上说,读者就是我们的老师。在此留下主编的邮箱:quanguanmin@163.com,不足之处请各位专家和读者来信告知,希望读者继续帮助我们,让本书再次成为大家喜爱的参考书。
感谢人民卫生出版社领导及其以郝巨为编审为主的编辑团队为本书提供的细致指导和关心,他们为本书设计了新颖的版式,图片印刷精美,没有他们辛勤的幕后工作,不可能有本书第2版的面世。
本书初版问世以来,得到一些专家(包括我们多年的老师)的鼓励和支持,同时也指出了不足之处,使得我们有机会对部分错漏之处进行了修订,在此表示特别感谢,他们是: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张云亭教授和白人驹教授、河北省人民医院刘连祥教授、安徽省人民医院吴国忠主任、第三军医大学巫北海教授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