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治盗之道:清代盗律的古今之辨
》
售價:NT$
556.0
《
甲骨文丛书·剑桥世界暴力史(第一卷):史前和古代世界(套装全2册)
》
售價:NT$
959.0
《
甲骨文丛书·中华早期帝国:秦汉史的重估
》
售價:NT$
1367.0
《
欲望与家庭小说
》
售價:NT$
449.0
《
惜华年(全两册)
》
售價:NT$
320.0
《
甲骨文丛书·古代中国的军事文化
》
售價:NT$
454.0
《
中国王朝内争实录(套装全4册):从未见过的王朝内争编著史
》
售價:NT$
1112.0
《
半导体纳米器件:物理、技术和应用
》
售價:NT$
806.0
|
編輯推薦: |
★期刊的创刊号收藏在藏书界颇为热门,现代已经难寻,当代也非容易。
★一本经眼录 既是个人的阅读史,也是一本工具书,是了解十年期刊演变的一条途径。
★看似默默无语者,必有自己的另一番天地。
★新中国成立后的*个十年是报纸和期刊发展的黄金期,这一时期的创刊号正成为当下收藏界的热点之一。李勇军先生已出版相关类的图书四种。这部书稿是对作者所著《新中国期刊创刊号 1949-1959》图书的延伸、拓展,这部书稿与前著有着互为补充的关系。
|
內容簡介: |
《创刊号经眼录:1949-1959》选取三十余种有代表性的期刊单独成篇,并以链接的形式附列十数个标题。另外在相关叙述中以整段文字或以图片形式介绍创刊号近百种。是一部期刊的发展史。本书稿由李辉先生作序。
|
關於作者: |
李勇军,1970年生,河南兰考人,编审、杂志主编,首届河南省优秀编辑(2002)首届河南省优秀期刊编辑(2008)
|
目錄:
|
1949 《东北青运通讯》 青年期刊卑微的童年 新中国是怎样在大学建团的佳木斯被服厂案例 1950 《中国农报》 是报,还是刊? 创刊特大号 关于承印单位北京市生产教养院印刷厂 赔钱发行、大量赠阅是官办 附:关于《中国农报增刊》 《武汉数学通讯》 创刊号仅印400册 曾昭安:刊物的灵魂人物 第一次全国数学大会 改名《数学通讯》 附:《数学教学》《数学教学月刊》与《中学数学》 1951 《历史教学》 新中国最早的历史专业期刊 徐特立、马叙伦先后题写刊名 《文史哲》的创刊消息 《外科学报》 《内科学报》的姊妹刊 包罗与外科学有密切关系的各学科 总编辑:许殿乙 我国外科期刊的第一个商业广告 《新史学通讯》 中国新史学会的新 郭沫若三题刊名 因肃反运动第一次停刊 《语文教学》 两个《语文教学》 不容忽视的大众书店 创刊号三版本 1952 1953 1954 1955 1956 1957 1958 1959 附录一 附录二 后记
|
內容試閱:
|
在刊物的密林里穿行
《创刊号经眼录》序
李辉
因出版《藏与跋》一书,结识了李勇军,他是我的责编。勇军话不多,客套话更是不会说。两人见面相聚,直奔主题, 寥寥几句,便缄默无语。我想了想,这种情形颇有点儿过去与黄裳先生面对的那种感觉。
看似默默无语者,必有自己的另一番天地。果不其然,一日, 他寄来《新中国期刊创刊号(19491959)》一书,令我为之感叹。未想到,两年之后勇军又完成这本《创刊号经眼录》。这是前面一本书的自然延伸与拓展,他所梳理的仍是19491959 十年之间创办的期刊,两相呼应,可以说将这十年间中国新创办期刊的大致状况,有了更为系统的叙述。
期刊的创刊号收藏在藏书界颇为热门,现代已经难寻,当代也非容易。试想一下,勇军叙述的这些期刊,距离我们其实已经超过半个世纪,若想一一收藏,几乎不可能。那么,正好有勇军的这两本书,不妨从中获取一个较为完整的印象。
好像听勇军说过,他并不意在收藏,而在于对出版的一种热情,在于对历史的关注。多年来,他不声不响地穿行在创刊号的密林里,查阅、阅读、辨析不同领域、不同类型的刊物,呈现十年间期刊的演变。创刊号的酝酿、问世,往往与文化需求、政治需求密切相关,借他的细心梳理,一本又一本创刊号的问世过程、内容介绍、主编与作者的阵容,诠释这一个十年之间的出版格局与变化,在斑驳碎影之中,可以看到一些容易忽略的细节。
我自从在大学开始研究现代文学,诸多期刊的阅读必不可少。与勇军勾勒的这十年的期刊有所不同,现代出版史上,往往同人杂志居多。犹记得,当年在复旦大学图书馆和上海图书馆借阅那些泛黄期刊,最让人为之沉醉而快乐。首先要看的当然是创刊号。每种杂志的创刊号,最能体现创办者的出版理念与文学追求,创刊号上发表的创刊词、开卷的话、寄语等,帮助我们从中了解刊物名称的由来,编者的情绪、心情、主张。若遇到感兴趣的,便将之抄录下来,留待日后研究或摘录所用,久而久之,养成了这种习惯。翻阅勇军《创刊号经眼录》书稿时,他所转引的许多刊物的创刊词,读来颇感亲切,仿佛看到他坐在图书馆翻阅这些杂志,自己的身影也在一旁闪动。
回想起二十几年前,我写作《恩怨沧桑沈从文与丁玲》一书,沈从文、胡也频、丁玲三人1929 年创办的《红黑》《人间》两本刊物,颇为难找,最后才在清华大学图书馆借阅出来,将两本刊物的创刊词一一抄录。
创刊号《红黑》的创刊词,由胡也频所写。他这样详述刊物名称缘由:
红黑两个字是可以象征光明与黑暗,或激烈与悲哀,或血与铁,现代那勃兴的民族就利用这两种颜色去表现他们的思想这红与黑,的确是恰恰适当于动摇时代之中的人性的活动,并且也正合宜于文艺上的标题,但我们不敢窃用,更不敢掠美,因为我们自信并没有这样的魄力。正因为我们不图自夸,不敢狂妄,所以我们取用红黑为本刊的名称,只是根据于湖南湘西的一句土话。例如红黑要吃饭的!这一句土话中的红黑,便是横直意思,左右意思,无论怎样都得意思。这意义,是再显明没有了。因为对于这句为人红黑都得吃饭的土话感到切身之感,我们便把这红黑作为本刊的名称。
创刊号《人间》的卷首语由沈从文所写,与胡也频一样,用词也颇为激烈,可以说集中呈现他们作为文坛新人此时的心情与心境:
开始,第一卷本刊,出了世,没有什么可说。几个呆子,来作这事, 大的希望,若说还有,也不过希望另有许多呆子来作本刊读者而已。
所谓一群,人数真是怎样稀少! 三个吧。五个吧。比起目下什么大将,高踞文坛,文武偏裨,背插旗帜,走狗小卒,摇旗呐喊,金钱万千,同情遍天下者,又真是如何渺渺小小之不足道! 然而为了一种空空的希望,为了我们从这事业上可以得到生活的意义, 干下来了。
我最后可说的话,是先在此来为本刊悼。
就现代文学刊物的创刊号来说,创办者的创刊词通常都写得精彩,相比而言,《创刊号经眼录》里的文学刊物的创刊词,少了当年创办者的愤世嫉俗、慷慨激昂,少了当年创办者的挥洒自如、文采飞扬。其实,这也正是时代变迁之后历史演变的写照。同人刊物不再出现,创办者常常为机关、单位,尽量摒弃个人色彩与个人主张,以体现集体性与政治意识。这也是《创刊号经眼录》的重要性所在,勇军借众多创刊号的整合、勾勒,如实地把现代与当代不同时代期刊出版的历史转折,令人信服地加以叙述。于是,一本经眼录 既是个人的阅读史,也是一本工具书,是了解十年期刊演变的一条途径。
研究期刊需要耐得住寂寞,勇军恰好有此秉性。我猜想,他现在或许已经开始第二个十年的创刊号研究。接下来另一个十年,政治运动此起彼伏,各类期刊的命运与历史的关联更加密切,期刊与办刊者随时代潮流涌动而起伏跌宕。最值得勇军费心搜集与研究的,恐怕是19661969 年期间全面开花的文化大革命刊物。这些创刊号若要收藏与研究,谈何容易。何况它们又非正式出版物,很难有延续性。但是,就其出版特殊性而言,这是当代中国刊物前所未有的现象,若要研究,便不能舍弃而过。
显而易见,新的一本《创刊号经眼录》,对勇军是新的挑战。以他的耐得住寂寞的秉性,以他对出版的热爱,他应该仍将如过往一样,默默地接受这一挑战。几年之后,如果他再次呈现一部新著,我一点儿也不会感到奇怪。
写于2016 年5 月26 日,北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