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簡介: |
家训,是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中国历史上对个人的修身、齐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先贤们凭借着自身丰富的人生阅历与出众的人格修为,将一句句发人深省、导人向善的至理名言凝结在家训中,告诫着子孙,警醒着世人。其中,多有为人称道的名训,如《颜氏家训》、《朱子治家格言》等,时至今日依然脍炙人口。清朝良吏、一代名幕汪辉祖,亦著有家训《双节堂庸训》,《杭州全书湘湖(白马湖)丛书:汪辉祖家训》即以白话文译注《双节堂庸训》,译为意译,注为简注,并改书名作《汪辉祖家训》,冀能得以有效的推广。
汪辉祖(1730-1807),字焕曾,号龙庄、归庐,浙江绍兴府萧山县(今杭州市萧山区)人。乾隆三十三年举于乡,四十年考中进士。早年多次应试未中,后入幕僚。乾隆五十二年为宁远知县,五十六年为道州牧。他是一个聪敏干练、断案神速、为民理直、廉洁自律、颇得人心的一代名吏。后因足疾,退养在城里苏家潭,享年78岁。著有《元史本证》、《二十四史同姓名录》、《学治臆说》、《佐治药言》等。家训,是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中国历史上对个人的修身、齐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先贤们凭借着自身丰富的人生阅历与出众的人格修为,将一句句发人深省、导人向善的至理名言凝结在家训中,告诫着子孙,警醒着世人。其中,多有为人称道的名训,如《颜氏家训》、《朱子治家格言》等,时至今日依然脍炙人口。清朝良吏、一代名幕汪辉祖,亦著有家训《双节堂庸训》,《杭州全书湘湖(白马湖)丛书:汪辉祖家训》即以白话文译注《双节堂庸训》,译为意译,注为简注,并改书名作《汪辉祖家训》,冀能得以有效的推广。
汪辉祖(1730-1807),字焕曾,号龙庄、归庐,浙江绍兴府萧山县(今杭州市萧山区)人。乾隆三十三年举于乡,四十年考中进士。早年多次应试未中,后入幕僚。乾隆五十二年为宁远知县,五十六年为道州牧。他是一个聪敏干练、断案神速、为民理直、廉洁自律、颇得人心的一代名吏。后因足疾,退养在城里苏家潭,享年78岁。著有《元史本证》、《二十四史同姓名录》、《学治臆说》、《佐治药言》等。
汪辉祖所著的《双节堂庸训》,立足于他几十年的人生起落和官场浮沉,凭着对世态人情人木三分的体会,总结人世沧桑,糅合圣贤之道,以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的内容去训导子孙如何适应社会,立身作人。书中的许多立身、修身、守身之道,治家、处世、蕃后之法,在当下依然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和借鉴作用。2016年6月,我院与省市区纪委、瓜沥镇党委等多家单位联合制作了《浙江萧山汪辉祖:庸训治家德义相传》电视专题片,7月19日,该片在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以浙江萧山汪辉祖:清白临财德义相传为题头条推出,省市各类媒体相继推出了专题报道。
同时也必须看到,像其他传统家训一样,由于受时代背景的制约,《双节堂庸训》也存在很大的历史局限性,残留了一些封建糟粕的内容。为保持作品原貌以便研究,我们在整理时未作删改,相信读者能辨别落后于时代的内容,批判地吸收。
|
|